全力成為新時代下教育創新的領航者——金鄉縣香城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與創新實驗融合發展掠影

2020-07-30 最濟寧

>begin-->

金鄉縣香城小學是解決大班額背景下建成的重點項目,位於新城區,西鄰萊河,北依金平湖,東靠金豐線,南偎開元大道,地理位置優越,與金鄉一中隔河相望,金珠路萊河大橋的建成,極大縮短了新城中心區的距離。

學校佔地面積73畝,初設規模36個小學教學班。學校堅持「高定位、高起點、高效率」的發展原則,把創新作為學校發展的基本理念,開展創新實驗室建設工程,將多項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現了傳統文化項目教育與電教裝備現代化的新融合,成效顯著。

茶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點符號。香城小學將茶藝納入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設有茶藝活動室,配備茶藝桌、置茶器、理茶器、品茗器等專業茶具,活動室一側展出的茶學相關書籍以及茶具工藝品,營造了濃厚的茶學氛圍。成立了茶藝社團,每周定期開展活動,寓教於樂,引導學生掌握茶藝的基本知識要領,增進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敬重和喜愛。

意境綿長,豐富多彩,是沙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學校設置了沙畫研習教室,備有多套沙畫學習用具,定期開展沙畫課堂。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用手中的沙子將奇思妙想生動呈現,完成沙畫作品的製作,愉快學習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陶藝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技藝,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產生了新的文化概念,是承上啟下的優質文化藝術門類。教學中,學校在新型課堂實驗中大力推進陶藝課程,建設了陶藝工作室,配備了百餘套泥塑工具以及小型版畫機,聘請了專職陶藝教師設計陶藝課程,將陶藝課與美術課並重。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可以投身於陶藝創作中,完成泥塑、上彩,上釉等工藝過程,體驗釉變的神奇,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文化傳承意識。

創客教育理念的引入,是香城小學通過現代技術激發學生創新的又一實踐。學校建立了先進的3D列印教室,積極推進高科技創新實驗課程,引進了整套高精度3D列印設備和優質健康耗材,學生利用電腦進行建模設計,實現快速列印,實時感觸自己的勞動成果,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探索興趣,開拓了對立體空間的構思能力,倍受學生和家長的推崇和歡迎。

此外,學校還建設了電子書法教室,機器人操作實驗室、三模一電教室等實踐性強的新型教室,活躍了創新實驗教育內容,為學生開拓了一片新的廣闊天地。

香城小學建成以來,堅持以研究性「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取得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學校成功承辦了全市創新教育現場觀摩會,並在2018年濟寧市創新實驗大賽以及山東省創新實驗大賽中,以「鹽水浮雞蛋」的探究實驗斬獲雙第一名的好成績。

創新無止境,文化需傳承。搭載創客理念、配備現代化智能教育裝備的香城小學將兩者完美融合,形成了科學的創新理念、規範化的教學模式,以打造智能香城為載體,造就了文化薰陶的智慧香城。今後,香城小學師生將不忘初心,不負使命,力爭成為新時代下教育創新的領航者。

(作者:王超 王建波 審核:劉昌傑)

【來源:教育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濟寧金鄉縣又一批新校加入,再開教育新天地
    繼香城、春城、書院附小、萬福、致遠、金山等一批新校名「閃亮登場」之後,濟寧市金鄉縣從防止反彈、優化布局、提升標準方面持續發力,2020年暑假過後,又有幾所新校進入大眾視野。作為有九湖五河十八灣、檀道濟故裡、山陽書院文脈傳承的山東金鄉,具有豐潤厚實的文化教育傳統與嶄新超拔的規劃思路,今年的新校裡又有啥故事?教育品牌特色雲集的金鄉教育又添哪些新元素?記者帶你揭開神秘面紗。
  • 齊魯名校 | 山東省金鄉縣實驗小學:創齊魯名校,育陽光少年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後,將「圍繞總結示範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噹噹的教育宣傳品牌。提及金鄉縣實驗小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戲曲校園」。走進金鄉縣實驗小學的大門,就能聽到「叮叮咚咚」的樂器聲和孩子們「咿咿呀呀」唱戲曲的聲音。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校本課程的落實,形成了少兒京劇、國學經典誦讀、書法、國畫、圍棋、傳統民間遊戲等課程的開展。而少兒京劇課程的建設,就是學校文化育人的重點體現。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六)| 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 2020-12-18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RSeek直擊小學教育三大痛點,助力教育融合創新發展
    ● 交互式體驗,解決小學教育融合轉型難題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便教學設施日益先進,但實際利用率卻很低,有一部分老師堅信通過傳統的「說教+練習」這一方式是提高成績最快速的方法。、破壞性和對環境有危害的實驗,可用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技術手段呈現」。
  •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教育集團南校區融合創新促發展
    融合發展,全面對接提升學校辦學定位一年來,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南校區一路高歌猛進,懸帆破浪,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奮進,始終秉持「身心齊臻、德智同長、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著力探索自身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徑,致力於打造一所「人文家園、成長樂園、學術高地、思想聖地」的學校。
  • ...優質發展的精彩樣本 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推進新名校...
    尊重兩所學校的辦學特色,通過濱江實驗小學「N+X」教育品牌的輸出,融合博文小學的育人文化與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治理機制相通,逐步形成「堅持五育並舉、弘揚文化自信、加快開放辦學」的共融點。  隊伍共育 築高人才聚集「蓄水池」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最大生產力,也是教育集團走向優質均衡的最強大腦。通過引才育才,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現擁有4杭州市高層次C類人才(3名特級教師、1名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不斷築高教育人才「蓄水池」,為推行梯隊精準培養提供了的戰略支點。
  • 《中國教育報》刊發臨沂新橋小學「橋文化」特色辦學掠影
    魯網8月5日訊 8月4日,《中國教育報》以「新橋: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為題,刊發臨沂新橋小學「橋文化」特色辦學掠影。新橋小學校史館,記錄了建校70年來幾經變遷的艱辛、踏實奮進的腳步,是新橋小學崇德創新、鍥而不捨的精神財富。 (二)出彩活動構築「堅實品德橋」 行為文化是一種動態的文化,是傳達和表現學校核心與靈魂的載體。國旗護衛隊、少先隊鼓號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成為「橋文化」中行為文化的「三大亮點」。
  • 新時期的小學創新教育
    從新時期小學基礎教育實際出發,結合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成果,探討如何在小學中改革傳統教育中落後過時的做法,並實施創新教育。小學創新教育不是對舊的教學的徹底否定,不能把它與教學中原有的做法對立起來。小學創新教育中原有的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注重兒童潛能的開發,但一定要堅持科學化、現代化的發展思路。
  • 普及、融合、變革、創新 ——2020教育與裝備創新論壇在煙臺召開
    裝備改變教育,創新引領未來。本次論壇是全國首個聚焦「教育與裝備」融合創新發展的專業論壇,以「普及、融合、變革、創新」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推動教育裝備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助力山東教育高質量發展,圍繞人工智慧教育探索與實踐、教育「新基建」推進與落地、技術裝備重構教育生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助推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
  • 在融合回歸中創生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
    通識教育發展面臨的本土化問題,加速了二者融合的進程。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喚醒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大學教育如何實現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整合?直面這些新問題,實現通識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能夠助力通識教育自覺接續古老而健全的中國傳統,彰顯中國姿態,飽含中國精神,守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性。通識教育誕生於西方但是並非西方獨有。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回望2020這特殊的一年,線上線下加快教育融合,湧現出未來教育改革的新圖景,新樣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將引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錢曉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十四五」將是教育信息化跨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在線教育新模式創新將成為推動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
  • 中黃以融合創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順勢而為  以融合創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事實上在「十三五」期間,黨 中央、國 務院在基礎教育發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強化頂層設計:1、2016年提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系統設計了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目標框架,從整體上引導學校教育系統各環節的變革。
  • 2020年博鰲國際教育創新論壇在重慶新村教育集團舉行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段華致開幕辭,他表示,新村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是重慶市首批辦好的示範小學之一,學校樹立新美教育哲學,通過實施新美教育的校本特色課程,豐富了學生成長平臺和空間,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審美品格,促進了學生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為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育人的實踐樣本。
  • 南科大二實驗 推進未來創新型學校建設 打造南山新優質教育品牌
    在南國海濱,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特區、灣區、自貿區「三區疊加」的深圳南山,正在積極打造「世界級國際化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為此,南山教育積極打造「南山標準」,在優質均衡發展的基礎上,提出「創建世界一流教育」的目標。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學校(下稱「南科大二實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 文化傳承涵養教育創新之路
    錦江區的教育相傍靈動錦江,以培養「智慧學生」為目標,著力建設慧教、慧學、慧評、慧研、慧督、慧管的智慧教育「六慧」生態系統。錦江教育全面貫徹市委、區委精神,不斷改革創新、高位求進,孕育出「厚德如鹽、靈慧善創」的鹽道街小學。紮實文化建設,結合時代發展求新求變,成都教育、錦江教育,一直都在尋古變今的文化傳承與教育創新之路上前行。
  • 探索新技術革命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第五屆中國...
    10月24日-25日,第五屆中國教育智庫年會暨新技術革命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一零一中學召開,由中國教育智庫網與北京一零一中學合作共建的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在此次會議上正式揭牌成立。大咖暢談時代變遷與中國教育發展2020年是中國教育智庫聯盟成立的第五年,中國教育智庫聯盟執委會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鍾秉林,中國教育智庫聯盟執委會副主席、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改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牟延林
  • 掌門教育亮相南都教育聯盟2020年會 探討教育新生態下的融合創新
    12月23日,以「融合創新共建教育新生態」為主題的南都教育聯盟2020年會成功舉辦。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賴紅英、掌門教育聯合創始人吳佳峻等教育專家、行業代表雲集大會,就在線教育行業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構建在線教育常態化機制、技術與教育的深層次融合等議題展開探討。
  • 東僑:「新合」教育 創新卓越——福建師範大學東僑實驗小學簡介
    創新卓越學校概況福建師範大學東僑實驗小學在寧德市委市政府及東僑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高度重視下,2019年7月福建師範大學東僑實驗小學與福建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籤訂合作辦學協議。,我們在合作校福建師大附小大課程體系的引領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希望通過對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塑造實小品牌。
  • 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二) | 昌樂丹河小學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