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駱佳琪
攝影 | 王金奎
文峰塔側,魁星湖畔,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魯西南地區,有底蘊豐厚的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儒學積澱,有源於歷史,誠信蒜都王傑故裡的美名傳頌。在山陽郡邑之間,坐落著一所1982年正式建立的名校,山東省金鄉縣實驗小學。
山東省金鄉縣實驗小學的前身為設立於唐代的山陽書院。山陽書院歷經千年滄桑,培育了大批棟梁之才,僅明清兩朝,就有進士44人,舉人156人,在當時可謂譽滿天下。1982年更名後為「山東省金鄉縣實驗小學」,多年來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社會美譽度一直很高。
本期讓我們一同走進金鄉縣實驗小學,走進這孕育著莘莘學子健康成長、圓夢騰飛的沃土。
傳承千年文化
堅守育人使命
山東省金鄉縣實驗小學自2015年5月便成立了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現擁有7個校區、5所幼兒園,600餘名教職工,近10000名在校學生。「我們既有統一要求又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對於各校區的發展,金鄉縣實驗小學校長李樹新有著這樣的理解。
學校致力於打造「六大主題校園」,而以「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教育打造的「和諧校園」,便成為學校打造的主要目標。學校圍繞校訓「以愛育愛,立德樹人」確立了學校內涵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發展的發展規劃。「教育的根本在於立德樹人。德是人格之魂,厚德載物,以德育才,人生方能走的長遠。」校長李樹新如是說道。
多年來,金鄉縣實驗小學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致力於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識、有家國情懷的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育人方式上,我們採取了『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創新舉措。」李樹新校長向我們介紹道。不僅如此金鄉縣實驗小學還堅持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統一,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以國粹京劇進校園打造「戲曲校園」,是我們學校的『文化品牌、金字招牌』」李樹新校長自豪的說道。
提及金鄉縣實驗小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戲曲校園」。走進金鄉縣實驗小學的大門,就能聽到「叮叮咚咚」的樂器聲和孩子們「咿咿呀呀」唱戲曲的聲音。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校本課程的落實,形成了少兒京劇、國學經典誦讀、書法、國畫、圍棋、傳統民間遊戲等課程的開展。而少兒京劇課程的建設,就是學校文化育人的重點體現。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的社團活動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的、健康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成為學生素質拓展的有效載體。金鄉縣實驗小學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彰顯特色童年,堅持「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將擁有相同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學生凝聚在一起,具有非常鮮明的群體優勢。在共同目標的作用下,學生之間相互鼓勵、相互配合,盡最大限度發揮群體力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得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以國粹京劇進校園打造「戲曲校園」,也成為了金鄉縣實驗小學的「文化品牌、金字招牌」。
學校圍繞校訓及辦學目標的實施,在實踐與探索中逐步確立了京劇「小觀眾→小票友→小專業演員→小藝術家」的培養和教育模式。京劇社團從最初只能演唱「經典唱段」到能夠演出大型「折子戲」,甚至是「原創少兒京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兒京劇教育課程體系。自金鄉縣實驗小學開展京劇進校園活動至今已十年,京劇進校園逐步成為學校特色傳統文化教育項目,京劇社團連續六屆獲得國戲杯全國學生戲曲大賽一等獎,中央電視臺先後六次對學校京劇活動進行了專題報導。在京劇社團中學生們學唱腔練身段,品味唱念做打的神奇,體會生旦淨醜的鮮活。
腰鼓有教育、健身、娛樂、表演和文化傳承等價值,是一種特殊的舞蹈藝術形式。學校充分挖掘「腰鼓」文化,用生動多樣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腰鼓社團的學生伴隨著「咚鏘咚鏘」鼓點舞起來,熱情優美的舞姿極富感染力。讓「打鼓、養德、增智、健體」完美結合,提升學生的素養,活躍學生的身心。
古箏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在同學們的演奏下,高山流水的素雅,漁舟唱晚的幽靜,餘音繞梁,不絕於耳;剪紙動手又動腦,彩紙在學生們的手中變化萬千,一件件剪紙作品,栩栩如生;美術社團中兒童畫、卡通畫、線條繪畫打開了學生們的想像力,學生們用手中的紙筆畫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攝影社團中,小攝影愛好者們利用課餘時間,用光與影的完美結合,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印記。
不僅如此,為滿足更多孩子的不同需求,學校還開設了創客、攝影、管樂、足球、籃球、武術、跳繩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春色滿園、奼紫嫣紅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學校也先後獲得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首屆十大教育科研示範學校、省級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並連續榮獲幾十項國家和省市級榮譽。
金鄉縣實驗小學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生們在活動中培養興趣、陶冶情操、開闊視野、鍛鍊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愛好變為特長,讓社團活動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興校強教,注重師資建設
在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實踐平臺的同時,最為基本的課堂教學也是金鄉縣實驗小學推進的重點。為助推教師專業的發展,金鄉縣實驗小學以紮實有效的教科研活動打造的「科研校園」,便成為了這「六大主題校園」中針對教師更好發展的重點打造目標。
「有人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的縮影。我不這麼認為,這是誇大了校長的作用。」李樹新校長誠懇地說道,「我認為,校長應該是全校師生思想的引領者,精神的領袖,行動的嚮導——成己達人。」
起初學校的硬體設施不足,教室裡一臺多媒體都沒有,老師講課必須去信息技術教室做課件。為了解決現實問題,金鄉縣實驗小學校長李樹新在全體教職工大會上提出了:以在縣域內做到「名、優、特教師最多,教育教學質量最高,學生綜合素質最強,人際關係最簡單,同事關係最融洽,全縣教師最嚮往,社會美譽度最高」為工作目標。
隨後學校開始統籌調配集團內各校區人財物,通過內設機構、師資管理、教科研與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設置、後勤保障「五個一體化」建設。以及集團內各校區中層幹部和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選派名師、名校長充實到薄弱校區,實現優勢教育資源共享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師評價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係著教學成果和學生發展,而且與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完善的教師評價系統有助於促進教師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
金鄉縣實驗小學正在積極構建可持續性教師評價體系,包含「教師專業思想與師德、教師專業知識、教師專業能力」三大評價維度,既可以針對「新手型、合格型、經驗型、專家型」四類教師進行區分評價,又可以對每位教師的個體成長和進步程度進行評價。
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學校在教職工評先樹優中,從「德能勤績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過程性考核。「以評定教,以評導學,為學而教」,以此來引領帶動教師形成內驅力。
對於青年教師也由老教師帶領,師徒接隊,舉行拜師儀式。有經驗的教師從教法、課堂教學、備課、上課等各個環節來指導。努力實現「青年教師快成長、中年教師再成長、老年教師守好崗」,齊頭並進,協同發展,形成「立足實際、科研先行、機制助推、自主發展」創新模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這艘巨輪將迎著朝陽,劈波斬浪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