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平板玻璃近兩年持續處於供應緊平衡的狀態,高利潤刺激下企業擴產、置換產能投產意願強烈,但受制於工信部對平板玻璃行業嚴格的產能置換以及投放政策,平板玻璃供應增量將相對偏緩,再加上部分具備轉產光伏玻璃能力的企業已有轉產計劃,進一步影響2021年平板玻璃供應增量。需求端房地產企業面臨交房壓力,預計竣工面積同比將有所增加,建築玻璃需求偏樂觀,加上汽車消費持續好轉,2021年產量有望同比增速轉正,平板玻璃內需仍將維持較強韌性,而外貿需求則難以出現明顯好轉。2021年平板玻璃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但預計供需缺口將有所收窄,價格震蕩中樞有所上移。
純鹼:2020年純鹼仍處於供應寬鬆的供需格局,價格兩次觸底,在行業準入門檻取消後進入微利潤時代。展望2021年,純鹼企業數量維持41家不變,部分企業小幅調整自身核定產能,預計總產能與2020年基本持平。需求端下遊平板玻璃有效供給基本持平,2021年部分新增產能投放將增加重質純鹼消費需求,輕質純鹼下遊則相對偏弱。總體而言2021年純鹼供應將寬鬆將有所改善,價格震蕩中樞將有所上移。
一、玻璃行情回顧
1-4月:2020年農曆春節前我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國製造業陷入癱瘓狀態,物流運力無法釋放,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一度採取封省狀態。新冠疫情在春節後更為嚴峻,疊加春節長假期間多數製造業企業員工放假回鄉,僅剩部分員工留崗值班,同時我國大範圍採取嚴格的物理隔離防疫措施,並史無前例的延長春節長假,造成大量員工無法按照正常計劃返崗,企業產能釋放率遲遲未能恢復。玻璃行業擁有剛性的生產特性,在往年春節長假期間,生產線也基本處於滿產狀態,否則窯爐將受到損害。而正是由於其剛性的生產特性,放大了新冠疫情對玻璃行業的負面影響,終端需求停滯以及貿易商及深加工企業復工寥寥,供應端則面臨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玻璃企業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面。剛性的玻璃產出被動轉為庫存,各大廠家庫存直線走高。另一方面,由於2019年玻璃行業經歷了牛市行情,玻璃原片價格在年末達到年內高位,在價格優惠較少的情況下,中遊貿易商以及深加工企業冬儲意願並不強烈,以按需採購為主,採取低庫存戰略,對高價玻璃原片呈現觀望狀態,因此2019年年末至2020年初玻璃廠庫呈現持續累庫的狀態,廠庫庫存基數均值偏高,加上新冠疫情的強烈衝擊,玻璃企業舉步維艱。終端需求停滯使玻璃現貨成交量大幅下降,價格也不斷下跌,部分生產線被迫強行執行減產,在庫存累至天量的情況下,少數企業甚至選擇燜爐停止產出玻璃原片。庫存持續增加價格持續下跌,企業面臨嚴重的存貨減值風險,也對各企業的現金流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部分爐齡到達冷修期限的生產線選擇放水冷修,平板玻璃產能直線下降,價格也跌至1200元下方的低位。
5-9月:在我國嚴格的防疫措施下,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企業也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運營,但由於製造業受疫情衝擊嚴重,百廢待興,因此我國陸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對衝經濟下行,同時由於房地產企業開工停滯了接近一季度,對於負債率本來就較高的房地產行業而言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為控制債務危機的爆發,各地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政策延長房企還款周期。在資金鍊危機緩解後,地盤開啟趕工潮,玻璃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價格持續回升。中遊貿易商以及深加工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原片常備庫存偏低加上集中爆發的終端需求同時帶動起投機性補庫需求,廠庫庫存以極高速度去化,價格也一路上漲,09合約持倉量大增,價格突破歷史新高,創下了新高值1968元。8-9月是玻璃主力合約切換時間節點,夏季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以及高溫天氣,地盤趕工強度回落,同時由於前期大量補庫,貿易商及深加工減少原片採購,消耗自身庫存,玻璃廠庫發生小幅累庫現象,價格也出現明顯回調。
10-11月:經歷了8-9月庫存消耗後,國慶長假歸來中遊貿易商及深加工企業再度開啟新一輪補庫潮,終端房地產旺季則延後至10月-11月才真正到來,各主產區廠庫庫存再次加速去化,其中河北地區由於產能持續收縮,庫存量一度降至110萬噸下方,遠低於去年同期。玻璃行業再度進入供應緊平衡狀態,01合約走出強勢上漲行情。
二、玻璃基本面分析
1。政策限制下產能釋放遭遇天花板,玻璃原片供應難以放量增長
1.1在產產能先抑後揚,冷修-點火節奏錯配使玻璃供應同比基本持平
2020年平板玻璃產能變動呈現先抑後揚的狀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4月多條生產線集中放水冷修;5-9月大量生產線點火復產以及新建點火;10-11月產能釋放緩慢增加。根據協會數據統計,2020年冷修生產線共23條,合計日熔量15450噸,點火復產生產線共22條,合計日熔量14600噸,新建點火生產線共10條,合計日熔量6330噸,淨增日熔量6080噸。從產能變動情況來看,今年平板玻璃產能總體處於淨增長狀態,但值得注意的是,停產產能集中在1-4月,而點火產能集中在5-9月,並且新點火產能由點火烘爐到穩定產出玻璃成品存在30天左右的時間周期,因此累計供應變動存在節奏錯配問題。根據測算,實際停產產能減量249.6萬噸,復產+新建產能減量225.6萬噸,總供給同比不升反降,因此儘管年中大量生產線點火復產,但有效供給同比並未出現放量增加。
今年平板玻璃產能不同區域存在較大差異,河北省沙河市曾經是我國玻璃產能最集中的「玻璃城」,但由於沙河市地處京津冀地區,位列2+26座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城市之中,大氣汙染情況近年來長期處於倒數前十,因此邢臺市政府持續對高能耗高汙染企業進行政策施壓,沙河地區產能逐年下降。2020年邢臺市政府更是設置去產能基金加速產能退出,多條生產線停產搬遷,其中海生玻璃兩條生產線永久退出沙河市場,造成華北地區產能大幅縮減,日熔量減量達到6700噸。而復產以及新建點火產能則分布在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其中廣西省信義北海基地新點火數條生產線。從平板玻璃產能格局來看,平板玻璃產能分布逐漸分散化,由以往以沙河為中心的「一超多強」格局演變成「多點開花」的狀態。玻璃產能分散化也無形中抬升了未來玻璃貿易運作的物流成本,預計2021年仍將維持這種產能分布格局。
近四年以來平板玻璃產能均未出現放量增長的狀態,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工信部較為嚴格的產能管控要求。年末工信部發布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產能置換要求做了進一步升級,已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的產能指標將不得用於置換。從國家政策角度來看平板玻璃產能管理要求趨嚴,無論是新增產能投放審批還是產能置換都有嚴格的政策限制,因此儘管今年平板玻璃行業利潤較高,但產能也無法實現放量增長,同時由於今年光伏玻璃供應緊缺,生產利潤更甚於玻璃原片,部分玻璃原片生產線計劃明年轉產光伏用超白玻璃,預計2021年平板玻璃產能小幅增長,但難以放量。
1.2實際產量保持穩定增速,平板玻璃供應穩定回升
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我國平板玻璃累計產量7.78億重量箱,累計同比增加0.5%。從統計局公布的平板玻璃產量數據來看,平板玻璃實際產量基本與生產線變動時間節點相對應。由於11/12月點火產線數量較少,產能總體維持平衡狀態,因此以10月累計增速進行線性外推,預計2020年平板玻璃實際產量為9.31億重量箱,基本與去年持平,也大致符合上文的有效供給增量測算。從區域上來看,河北省由於產能持續收縮,1-10月累計產量僅為1.15億重量箱,累計同比下降6.8%,佔全國產量比重14.8%,而去年同期該比重為15.9%,佔比持續下降。廣西、湖南等地由於新增產能投放以及舊產能點火產量同比有明顯增加,尤其廣西省信義北海基地今年內新建點火三條生產線,合計日熔量2100噸,依託較為廉價的海運費優勢,北海玻璃可輻射至華南、華東等平板玻璃主銷區。統計局公布的平板玻璃產量數據也反映了目前的平板玻璃產能格局變化趨勢,分散化的產能分布將逐漸改變平板玻璃的貿易流向格局,河運、海運比例將有所提高。
2。需求好轉疊加銷售模式轉變,區域生產線庫存差異化明顯
2.1華北地區
華北市場歷來是我國最大的玻璃生產流轉中心,往年作為全國玻璃原片價格窪地,玻璃主要外銷至華東、華南等主要消費區域,當區域價差擴大出現套利空間時,河北玻璃銷售半徑甚至能延伸至華中以及華南地區。但隨著華北地區產能逐年縮減,外銷玻璃量持續下降,加上當地環保限產力度強硬,企業環保投入大幅增加,攤銷至玻璃原片生產成本抬升,原片價格優勢也逐步減弱,湖北玻璃階段性取代河北地區作為原片價格窪地的地位。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湖北玻璃價格跌幅更甚於河北,但自年中玻璃開啟上漲行情後,湖北玻璃漲幅高於河北地區,河北玻璃價格優勢再度顯現,因此三季度以來河北廠庫庫存持續下降,截至12月初,廠庫庫存合計僅為110萬重量箱,去年同期庫存約為400萬重量箱左右,降幅相當明顯。隨著產能持續收縮,預計2021年河北玻璃廠庫存均值將較往年有所下降。
2.2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是玻璃原片主銷區之一,同時本地玻璃原片產能也相對較高。但華東地區地處沿海,原料物流成本偏高,玻璃原片價格長期存在區域溢價。今年疫情逐步緩和後,華東地區庫存下降幅度相對其他主產區偏慢,即便經歷了5-8月庫存加速去化,但華東地區整體玻璃庫存仍然低於高於去年同期。但在9月短暫累庫後,四季度華東廠庫庫存再次加速去化,下降速度較5-8月更快,斜率更加陡峭。11月中下旬北方地區地盤逐漸停工,東北玻璃開始南下衝擊華東市場,也並未降低華東廠庫的庫存去化速度。原因主要有兩點:1。華北地區玻璃有效供給持續下降,衝擊華東市場的玻璃原片數量出現明顯減量;2。華東地區終端地盤開工情況依然良好,當地處於供不應求狀態,需求增量大於供應增量。北方地區入冬,華東接力北方的需求,截至12月初,華東區域廠庫庫存僅為650萬重量箱,去年同期為806萬重量箱,下降幅度接近20%。
2.3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作為玻璃第二大主產區,近年來玻璃產量持續增加,同時依託長江沿岸內河低運費的便利以及地處我國東部中心區域,湖北玻璃成本優勢逐漸顯現,自2019年以來湖北玻璃多次取代河北玻璃成為全國平板玻璃價格窪地。2019年末華中地區玻璃價格漲至年內最高,冬儲價格優惠力度較小,當地貿易商冬儲意願偏低,廠庫庫存已然處於持續累積的狀態。新冠疫情於湖北省爆發,湖北省一度處於全省封閉狀態,原料無法正常送達玻璃廠,玻璃成品也無法外銷,本地深加工貿易商處於停工狀態,因此湖北玻璃價格跌至底部,遠低於其餘產區。但當玻璃市場回暖時,湖北玻璃反彈幅度最高,湖北-河北價差由負轉正,在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後,區域價差套利空間打開,湖北廠庫庫存出現小幅累積,價格小幅回落。進入四季度,區域間價差套利空間修復,湖北廠庫庫存再度加速下降,截至12月初,華中地區庫存265萬重量箱,略高於去年同期,但仍然遠低於往年均值。
2.4華南地區
疫情期間華南地區玻璃原片價格下跌幅度僅次於湖北地區,隨後的反彈行情中華南地區價格反彈速度也偏慢,主要原因是華南市場受到華中以及馬來西亞外埠玻璃回流衝擊,本地玻璃價格彈性要低於華東地區。華南地區玻璃主要以燒天然氣為主,成本與華東地區相仿,玻璃原片質量相對較好,因此相對偏低的價格提升了華南本地的玻璃原片性價比。隨著華南地區終端需求持續恢復,本地玻璃採購量明顯增加,廠庫庫存下降速度也較快,入冬後華東北部地區終端消費也將面臨季節性停工,華南地區需求是否能接力北方以及華北、華東北部的需求減量將是年末玻璃價格的重要博弈點。截至12月初廣東省庫存僅為170萬重量箱,略低於去年同期。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廣西地區新點火數條生產線,2021年華南地區玻璃供應量將進一步增加,增加了本地廠庫庫存去化壓力,2021年需重點關注華南地區產銷存變化。
3。房地產維持較強韌性,明年融資難度將有所增加
3.1房地產前後端指標表現不一,竣工數據並未如期爆發
2020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同樣屬於先抑後揚,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房地產行業幾乎處於停止運作的狀態,全國各地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終端地盤強制停工,房地產企業銷售嚴重受阻。房地產企業屬於高資產負債率行業,對現金流周轉率要求較高,一季度的暫停運作對房地產企業脆弱的資金鍊造成極大的壓力。為提振經濟復甦,我國實施寬貨幣、寬信用的雙寬鬆貨幣政策對衝經濟下行,各地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政策延緩房地產企業還債壓力。度過了最艱難時期後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作用於房地產市場,房地產銷售重回正軌,開發投資完成額、新開工、施工面積當月同比也逐步回升,其中施工面積持續維持正增長,百城土地供應量也大幅回升,高於去年同期。進入下半年,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住房不炒」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基調,房地產企業融資政策邊際小幅收緊,土地供應也出現較為明顯的收縮,儘管房屋銷售面積仍然維持當月同比正增長,房企回款情況良好,但夏季受強降水、高溫天氣持續影響,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尤其在傳統旺季的「黃金九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當月同比轉負,竣工面積當月同比更是下降了接近18%。而進入十月房地產旺季才真正開始啟動,各項指標超預期回升,由往年的「金九銀十」轉變成「銀九金十」,房地產旺季僅僅時間延後,實際並未缺席。十一月初北方地區氣溫偏高,終端地盤趕工潮並未出現季節性回落,建材需求表現旺盛,直到十一月中下旬才北方地區氣溫驟降,北材才逐步南下。截至目前,華東、華南地區房地產開工依然表現良好,預計今年房地產市場仍將維持較強韌性。
2020年房屋竣工面積表現缺乏亮點,在疫情打擊下1-10月累計值僅為4.92億平方米,累計同比下降9.2%。但與竣工面積指標相反,建築玻璃需求則是持續旺盛,形成了明顯的分化走勢,我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竣工面積指標要求較為嚴格,屬於後驗指標,而門窗、幕牆等玻璃製品的採購階段在竣工前,因此真實採購時點相較於竣工面積的確認要有所前置,竣工面積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二是竣工面積統計口徑並未能全覆蓋建築玻璃需求,老舊小區改造、自有住宅裝修等建築玻璃用量並未納入竣工面積範圍;三是單位建築面積的玻璃消耗比例再持續增加,「兩玻一腔」、「三玻兩腔」等夾層玻璃逐步替代以往的單層玻璃,因此實際建築用玻璃原片消耗比例在不斷增加,未能在竣工面積數據上得到較好的驗證;四是儘管2020年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大量期房交割壓力,但由於大部分樓盤在三、四線城市,監管執行力度較寬鬆,因此實際竣工面積與計劃竣工面積存在一定的偏離度。
儘管竣工面積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時效性也存在滯後,但今年11月房地產趕工強度較高,同時竣工面積具有年末集中確認的季節性規律,11/12月房屋竣工面積或將有超預期增長。2021年房企仍然面臨較大的期房交付壓力,期房交付對應的是房地產企業的義務而非意願,因此建築玻璃真實需求仍將維持較強韌性。
3.2「三道紅線」明年落地,房企融資存在收緊預期
截至2020年10月,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累計15.3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長5.5%,從各分項數據來看,佔比較大的定金及預收款1-10月累計融資額5.13萬億元,同比增長4.3%;國內貸款1-10月累計融資額2.24萬億元,同比增長5.1%;個人按揭及貸款1-10月累計融資額2.43萬億元,同比增長9.8%;各項應付款1-10月累計融資額4.06萬億元,同比增長15.5%;利用外資1-10月累計融資額111.39億元,同比下降15.2%。自籌資金增長速度較低,1-10月累計融資額5萬億元,同比增長6.5%。從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情況來看,累計增速雖略低於去年同期,但增速為負值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受疫情拖累到位資金同比大幅下滑,疫情過後4-10月實際同比增速高達12.5%,充分反映了寬鬆的宏觀市場貨幣供給量。從分項數據來看,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自籌資金、各項應付款均貢獻均值以上的增量。但自從8月末監管部門提出房地產行業「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後,對房地產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房地產到位資金當月同比增幅放緩,而自籌資金以及各項應付款的比例卻出現明顯上升,通過自籌資金以及各項應付款帶動企業到位資金缺乏較強的可持續性,四季度房地產企業融資狀況出現邊際收緊狀態。
「三道紅線」是8月20日監管部門針對房地產融資制定的融資新規,新規設置「三道紅線」將房地產企業分為四檔,並根據房企所處檔位控制其有息負債規模的增長。三道紅線分別是:
1。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2。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3。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
根據「三道紅線」的觸線情況,將房地產企業汾謂「紅橙黃綠」四擋:
紅色檔:三道紅線均發生觸碰,不得新增有息負債;
橙色檔:三道紅線觸碰其中兩道,新增有息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
黃色檔:三道紅線中觸碰其中一道,新增有息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
綠色檔,三道紅線均未發生觸碰,新增有息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5%。
根據上市公司公開資料整理發現,TOP30房地產企業大部分面臨「踩線」的壓力,其中融創中國、中國恆大、綠地控股等龍頭企業2019年全部踩線,佳兆業、陽光城等企業觸碰兩道紅線,其餘企業或多或少觸碰其中一道紅線,30家空頭房企裡面處於綠色檔僅有5家。因此如果監管新規嚴格執行,房地產龍頭企業的融資將受到強力衝擊。2020年上半年EH50房地產企業裡,共有6家房企有息負債增速小於0,處於下降趨勢,8家增速介於0至5%,12家增速介於5%到10%,11家介於10至15%, 13家大於15%。其次,14家房企淨負債率在2019年末淨負債率已經高於100%,但是其中有11家房企在2020年上半年有息負債增速仍然高於10%。龍頭房地產企業平均有息負債增長率仍在10%以上,如融資新規嚴格落實,按2019年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的觸線情況來看,將面臨有息負債嚴重收縮。
「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將於2021年全面實施,監管層降低房地產行業槓桿的決心較為強烈,2021年房地產企業將致力於降低自身負債率,提高償債能力以及資金周轉以爭取不觸及紅線,受到影響最大的應屬土地購置,預計2021年房企將陸續降低土地儲備,增加現有項目銷售回款,同時完成計劃竣工項目。因此融資新規或將不會造成建築玻璃需求收縮,甚至有一定概率超預期增長。
債權融資方面,2020年11月,房企債權融資總額為829.83億元,同比下降10.49%,從發債利率來看,境內公司債、中票、短融、定向工具、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利率分別為4.90%、4.41%、2.77%、5.27%、4.64%,房地產企業發債成本小幅下降。從房地產信用利差可以看出,今年房地產企業產業債信用利差持續走低,主要還是受到今年寬貨幣、寬信用的貨幣政策影響,房地產企業債收益率持續處於下降通道,一度創下近幾年來新低。四季度受到「永煤違約事件 」影響房地產,房地產企業信用利差有一定回升,但總體仍處於較低水平,預計2021年房地產企業債權融資成本將出現進一步回升。
總體來看,2020年房地產行業資金流動性充足,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融資總量維持高增速。但房地產行業仍屬於負債率較高的行業,監管部門「去槓桿」的態度堅決,2021年貨幣供應或將進一步收緊,提高資金周轉率增加現金匯款、降低土地儲備以符合融資新規的要求或將是明年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戰略,重點關註明年房地產銷售情況。
4。汽車出口同步下滑,國際形勢複雜嚴峻
4.1汽車行業前三季度萎靡不振,第四季度曙光重現
作為玻璃行業另一個重要的下遊,今年汽車行業景氣度有明顯回升。新冠疫情在春節前後爆發,造成汽車產銷均出現大幅下滑。近年來汽車行業遭遇寒冬,產量銷量連年走低,新冠疫情的衝擊進一步打擊脆弱的汽車市場。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宏觀貨幣供給持續增加,製造業出現明顯回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有明顯增加,汽車消費一改頹勢,自4月開始連續6個月當月同比實現正增長。1-10月汽車累計產量1951.9萬輛,同比下降4.6%,1-10月汽車累計銷量1969.9萬輛,同比下降4.7%。儘管今年汽車產量及銷量仍處於同比負增長,但主要是受到疫情拖累,4-10月產量及銷量累計同比分別增長13.73%、12.24%,復甦勢頭較為強勁。後疫情時代政府多次出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包括汽車下鄉以及以舊換新等政策,刺激農村地區汽車消費,並收到了成效,預計2021年將有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持續挖掘農村地區消費潛力。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強調了新能源汽車在未來乘用車市場的重要地位。各地政府分別發布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必要配件普及率有所提高,明年充電樁設備建設將獲得財政補貼支持。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汽車消費有望持續回暖。
4.2海內外先後爆發新冠疫情,玻璃進出口首次倒掛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今年我國浮法玻璃出口業務嚴重受阻,1-4月主要國內疫情影響,出口玻璃供應不足,而當我國疫情緩解後,海外爆發嚴重的新冠疫情,造成出口訂單大幅萎縮,部分已籤訂單違約取消。1-10月我國浮法玻璃累計出口35.27萬噸,累計同比下降39.4%。海外需求萎縮使國內企業的海外工廠受到衝擊,大量馬來西亞玻璃回流衝擊國內市場,因此今年我國浮法玻璃進口量同比增長超過50%,近幾年來首次出現淨出口為負的狀況。2020年末海外疫情再度出現二次爆發,海外房地產、汽車玻璃需求恐難以出現明顯回升,預計2021年玻璃出口業務仍難有起色。
5。光伏玻璃供需失衡,部分浮法玻璃計劃轉產超白
今年光伏玻璃行情火爆,組件需求緊缺,光伏用壓延玻璃缺口持續放大,而玻璃產能則受到國家嚴格的產能限制,短期內難以填補需求缺口,光伏鍍膜玻璃價格也在9月以來持續走高,接近翻倍。由於供需缺口較大,目前已有部分浮法玻璃代替壓延背板玻璃,但會造成一定量的發電損失。部分全產業鏈覆蓋的大型玻璃龍頭企業具有批量轉產光伏玻璃能力,已經開始布局轉產光伏玻璃。如部分浮法玻璃轉產光伏玻璃,將對2021年浮法玻璃原片造成一定的供應減量。
6。主要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跟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1-9月平板玻璃營業收入626億元,同比增長7.3%;利潤總額82億元,同比增長25.2%,收入、利潤均保持正增長。平板玻璃產量7.0億重量箱,同比增長0.4%。從工信部統計的規模以上平板玻璃企業營業數據來看,玻璃企業營業收入以及淨利潤均有明顯增長,與今年平板玻璃價格持續走高有明顯關係。但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則與全口徑玻璃企業有明顯出入。1-3季度上市玻璃企業營業收入共529億元,淨利潤45.8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45%與7.43%。上市玻璃企業三季度營收及淨利潤同比均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上市玻璃企業作為行業龍頭,產業鏈覆蓋面較廣,擁有玻璃原片、深加工LOW-E等生產線,儘管玻璃原片價格大幅上漲,但企業自身深加工產能消耗部分原片,原片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增長不及只有單一原片生產線的中小企業。而深加工玻璃銷售價格上漲幅度遠不及玻璃原片,如企業自身深加工產能大於原片產能,還需要外購部分玻璃原片,造成原料成本增加。2。部分上市企業擁有一定的海外產能,而海外疫情形勢嚴峻造成製造業需求大量萎縮,因此海外生產的玻璃利潤率遠不及國內玻璃,部分出口業務佔比較大的企業也受到明顯波及。3。三峽新材發生風險性事件,利潤大幅萎縮,拖累了玻璃板塊的整體業績表現。
今年下半年光伏用壓延玻璃供需缺口較大,價格大幅上漲,因此以光伏玻璃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利潤情況大幅改善。儘管明年數家上市公司已制定了投產計劃,部分具備轉產能力的企業也開始布局明年超白轉產光伏,因此預計2021年光伏玻璃供應將有明顯回升,供需缺口將有所修復,但仍處於供應偏緊狀態。預計2021年玻璃行業仍將維持偏高利潤狀態,而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將有明顯回升。
7。玻璃行情總結與展望
平板玻璃近兩年持續處於供應緊平衡的狀態,高利潤刺激下企業擴產、置換產能投產意願強烈,但受制於工信部對平板玻璃行業嚴格的產能置換以及投放政策,平板玻璃供應增量將相對偏緩,再加上部分具備轉產光伏玻璃能力的企業已有轉產計劃,進一步影響2021年平板玻璃供應增量。需求端房地產企業面臨交房壓力,預計竣工面積同比將有所增加,建築玻璃需求偏樂觀,加上汽車消費持續好轉,2021年產量有望同比增速轉正,平板玻璃內需仍將維持較強韌性,而外貿需求則難以出現明顯好轉。2021年平板玻璃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但預計供需缺口將有所收窄,價格震蕩中樞有所上移。
風險提示:房地產融資大幅收緊;國內疫情再度出現反覆。
三、純鹼行情回顧
純鹼期貨於2019年12月6日在鄭商所正式掛牌上市,截至目前純鹼12月合約已經正式上市一周年,一周年時間裡純鹼價格經歷了較為跌宕起伏的行情,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5月: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純鹼行業受到強烈衝擊。與玻璃行業不一樣的是,純鹼現貨價格在2019年處於持續下跌的狀態,年末廠庫庫存值遠高於往年,在60萬噸左右的水平。純鹼廠庫以高庫存的狀態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對純鹼廠而言無疑雪上加霜。需求端如上文所述,玻璃企業大量生產線集中放水冷修,重質純鹼需求持續萎縮,因此在新冠疫情逐漸緩和後,各行業均迅速恢復正常運作,而純鹼行業則由於「高庫存+低需求」持續受到壓制,供應較為寬鬆,價格也持續走弱。從期貨合約價格分布來看,純鹼期貨合約長期處於遠月升水格局,但受限於2個月的倉單有效期以及90天生產日期限制,因此儘管05合約基本面表現持續弱勢,但期貨合約仍處於較高升水狀態。進入4月後大量純鹼倉單註冊,期現套利持倉迅速走高,05合約價格也迅速跌至1200元下方,通過期貨價格下跌修復期現基差。
05合約交割後,純鹼行業迎來庫存拐點,平板玻璃進入密集點火期,大量生產線點火復產,再加上05合約高無風險套利利潤吸引了更多的現貨貿易商、期現公司,投機性需求也受到了明顯提振,純鹼廠庫庫存以較為穩定的速度去化,但由於庫存絕對值依然較高,因此純鹼價格並未出現明顯反彈,在主力合約切換至09合約後,09合約維持低位橫盤狀態。
6-9月:在經歷一輪持續降庫後,純鹼行業持續受到外部幹擾因素影響,青海地區環保限產,除鹽湖鎂業停產外,其餘數家大廠均限產20-50%不等;西南地區則受到強降雨影響,部分裝置停車,其餘各地均有部分企業停車或降低生產負荷,行業開工率由80%左右降至60%左右。供應縮減引發了廠庫庫存加速去化,純鹼基本面持續改善,並在7月中旬迎來價格拐點,期現共振反彈,現貨價格反彈幅度較期貨更大,純鹼逐漸由負基差轉為正基差。09合約交割結算價1793元/噸,相比05合約結算價高出627元。在需求持續回暖疊加供應受阻的情況下,廠庫庫存在國慶長假前降至年內最低位50萬噸左右,但仍高出去年同期接近20萬噸,增幅接近70%。
10-12月:國慶長假後純鹼廠庫再度發生累庫,青海地區環保限產逐步消退,企業陸續回到正常生產負荷,西南停車的企業也陸續恢復生產。外部幹擾因素消失,純鹼高彈性的供應特性使行業開工率迅速回升至80%左右,供應端持續增加。而需求端平板玻璃生產線集中點火期已過,同時經歷前一輪補庫後中下遊環節庫存均較高,消費需求以及投機性需求共振回落,純鹼廠庫再度累庫,並延續至年末。截至12月10日,純鹼廠庫庫存高達142萬噸,僅比今年內最高值少30萬噸,高於去年同期62萬噸,增幅達到76%。在高供應+穩需求+高庫存的壓制下,純鹼價格再度直線下跌。
四、純鹼基本面分析
1。生產企業數量略增,產量釋放有較大提升
2020年純鹼行業共41家企業,總產能3342萬噸,折合日均產能9.16萬噸。根據統計局公布數據,今年1-10月純鹼累計產量2284.9萬噸,累計同比下降4.1%。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1-2月純鹼產量同比出現明顯回落,在疫情逐步緩解後,3-4月純鹼當月產量開始出現明顯回升,5月後受環保、強降雨天氣等外部因素擾動,加上價格低位引發部分企業自主減停產,純鹼二季度維持低產量狀態,但10月當月產量出現明顯回升,當月產量達到250.7萬噸。1-10月加權日均產量7.52萬噸,產能利用率82.09%。隆眾資訊統計1-11月全國加權日均產量7.57萬噸,產能利用率82.64%,與統計局公布數據基本相等。各口徑統計樣本下純鹼產量均低於去年同期,按照10月累計增速線性外推,2020年純鹼總產量約為2769萬噸,供應仍然處於過剩狀態。2021年純鹼企業數量暫無變動,理論產能與2020年相比變化不大,預計2021年純鹼產量同比2020年將有小幅增加,但增長幅度有限。
2。供應過剩狀態難改,企業庫存再創新高
儘管2020年純鹼供應量總體低於去年,但基於前文所述,平板玻璃生產線受新冠疫情影響集中在1-4月放水冷修,集中點火時點在5-9月,供應節奏存在時間錯配,因此重質純鹼下遊需求同比基本持平,而2019年純鹼本就處於供應較為寬鬆狀態,因此今年儘管純鹼供需面有所改善,但仍然難改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長期處於高位的純鹼廠庫庫存。相比平板玻璃,後疫情時期純鹼廠庫庫存拐點滯後2個月左右,並且庫存去化僅維持4個月,年內最低點同比2019年仍有較大的增幅。從今年玻璃/純鹼庫存對比情況來看,純鹼廠庫庫存拐點滯後、去庫延續性短、去庫速度偏慢。國慶長假後再度開始累庫,12月初已增至142萬噸的年內次高點,再加上部分在途庫存以及中下遊常備庫存,純鹼廠去庫壓力相當繁重,高庫存是壓制純鹼價格反彈幅度的重要因素。
3。後疫情時期原鹽供應穩步恢復,純鹼主要原料價格趨穩
2020年1-10月原鹽產量4529.7萬噸,累計同比下降13.65%。其中一季度受疫情拖累原鹽供應出現明顯減量,夏季傳統產鹽淡季產鹽量進一步下降,9-10月原鹽當月產量明顯回升,但當月同比依然為負增長。原鹽下遊需求也出現一定的減量,但進入下半年鹽化工產業開工情況持續好轉,鹽價小幅上漲,但仍低於2019年均值,對純鹼成本增量貢獻相對有限。
4。下遊產量增速疲軟,純鹼需求持續走弱
平板玻璃佔據重質純鹼98%的消費佔比,平板玻璃實際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重質純鹼需求並未有明顯增量,關於平板玻璃產量分析在前文已有詳盡分析,此處不再贅述。而輕質純鹼下遊則較為分散:
4.1日用玻璃:日用玻璃製品2020年1-10月份產量503.8萬噸,同比下降8.34%。日用玻璃製品屬於出口依賴度較高的行業,二季度至今海外持續受到疫情爆發影響,製造業需求大幅萎縮,因此日用玻璃產量同比去年出現明顯下降。
4.2 洗滌劑:新冠疫情對大部分製造業造成十分嚴重的衝擊,但洗滌劑作為衛生消毒用品,新冠疫情的爆發提高了居民對於清潔日用品的需求,因此洗滌劑產量基本每月維持正增速。洗滌劑行業是輕質純鹼為數不多正增長的下遊行業。
4.3 印染行業:新冠疫情對紡織印染行業同樣帶來強烈衝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提升了居民預防性儲蓄意願同時降低了改善型消費意願,紡織、印染行業需求遭遇大幅萎縮,1-10月全國布匹產量僅為299.2萬噸,累計同比下降18.5%。冬季我國或受拉尼娜現象影響出現寒冬,紡織製品需求或將短暫提振,但新冠疫情在海外再度爆發,國內也陸續出現新的感染案例,預計2021年印染行業仍未能有明顯回暖。
4.4 無機鹽:我國無機鹽化工行業消費端並無太大變化,矽酸鈉和碳酸氫鈉等產量相對穩定。
重質純鹼需求先抑後揚,輕質純鹼方面儘管洗滌劑產量同比正增長,但布匹、日用玻璃製品等行業產量下滑較為明顯,輕質純鹼整體需求低於去年同期。
5。海外需求嚴重萎縮,純鹼外貿業務受損嚴重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純鹼出口業務受到嚴重打擊。海外疫情形勢持續嚴峻,製造業需求萎縮使我國純鹼出口訂單出現明顯下降。土耳其、美國純鹼出口量增加,海外競爭越發激烈,但由於我國純鹼生產工藝主要是氨鹼法以及聯鹼法,生產成本處於劣勢,我國純鹼外貿業務大幅萎縮。而由於一季度疫情爆發國內物流運力受阻,沿海地區玻璃企業增加採購國外純鹼,高性價比的國外純鹼流入中國,對純鹼國內市場造成進一步的衝擊。預計2021年純鹼出口業務仍將較為疲軟。
6。市場準入限制取消,利潤將是明年純鹼價格主要驅動
自2019年以來純鹼供應格局維持寬鬆狀態,價格持續下跌,行業進入低利潤時代。今年6月工信部宣布廢止《純鹼行業準入條件》。行業進入壁壘的降低意味著純鹼行業將進入完全競爭市場,企業利潤將是影響企業生產運營計劃的重要驅動。今年以來純鹼兩次到達負利潤狀態,年中隨著價格大漲利潤有明顯恢復,但延續性不強,四季度氨鹼法生產利潤再度進入負值區間,聯鹼法則由於氯化銨價格相對堅挺,仍有微薄的雙噸利潤。純鹼行業國有企業佔較大比重,承擔著穩定就業的社會責任,輕易不會執行停產,但可以通過調節生產負荷實現產量控制。在微利潤時代,純鹼生產利潤變動放大了產量以及價格的彈性,2021年需要重點關注純鹼企業生產利潤情況。
7。基差回歸
純鹼產品同質化率較高,市場上可流通貨源大部分符合交割標準,可選擇廠庫+倉庫的交割方式,期現交易操作靈活度較高。純鹼期貨倉單有效期為2個月,逢單月註銷,超過生產時間90天以後純鹼不得入庫。因此在期現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純鹼期貨上市以後長期維持遠月升水的contango格局,2005合約無風險套利空間持續打開,但由於05合約是第一份純鹼期貨合約,部分期現貿易企業選擇觀望狀態,並未參與期現操作。但隨著純鹼期貨引入做市商,連續合約流動性不斷提升,期現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價格趨向於「無套利定價模式」,後市需重點關注盤面升水產生的無風險套利機會,同時由於期現參與度較高,在基本面並無較強的向上驅動情況下,預計純鹼期貨將難以實現較為流暢的上漲行情。
8。純鹼行情總結展望
2020年純鹼仍處於供應寬鬆的供需格局,價格兩次觸底,在行業準入門檻取消後進入微利潤時代。展望2021年,純鹼企業數量維持41家不變,部分企業小幅調整自身核定產能,預計總產能與2020年基本持平。需求端下遊平板玻璃有效供給基本持平,2021年部分新增產能投放將增加重質純鹼消費需求,輕質純鹼下遊則相對偏弱。總體而言2021年純鹼供應將寬鬆將有所改善,價格震蕩中樞將有所上移。
(文章來源:廣州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