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狗,墨子如虎,老子如龍,鬼谷子如山人(三)

2020-12-22 德道經學堂

道家老子傳承了上古黃帝學說,從而形成了「黃老之術」、黃老道和「黃帝老子」的說法。

「黃老之術」即以王道思想為核心的黃老之學,屬於帝王之術,興盛於漢初。學術界通常稱老子是東周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淵源為黃帝學說,這是博大精深的一門學說,是中華文明的根基。「黃帝老子」的說法表明其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後來的道教即以道家為思想基礎,將老子供奉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老子的嫡傳弟子文子被尊稱為通玄真人,列子被尊稱為衝虛真人,莊子被尊稱為南華真人。《老子》又被稱為《德道經》《道德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列子》為《衝虛真經》,《莊子》為《南華真經》,這些都成為道家經典。究其淵源當是有「古今修道第一真經」美譽的《黃帝陰符經》,《老子》則成為古今中外除《聖經》之外傳播最廣泛和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名著。

老子道家思想是具有普世意義的。

《老子》的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包括哲學、教育、修身養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物理學、宇宙學等等許多方面。《老子》須領悟,每一門學科都能從中獲益。其中的自然之道可囊括哲學的一元論與物理學的全息論、守中論、循環守恆論、混沌學說等,含有豐富的辯證法。

老子強調「人之道」(社會之道)遵從「天之道」(自然之道),其社會思想可總結為教育思想、修身養生之道、民本思想、中正之道、王道思想,具備積極的經世致用理念。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無出處的引文皆出自《老子》。強橫霸道的傢伙不得好死,我把這作為教學的宗旨),即揚善抑惡是教育教學的宗旨,「行不言之教」即身教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強調學以致用。「柔」、「善」是修身養生的基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思想意念活動能雌伏不起嗎?)「摶氣至柔,能嬰兒乎?」(運轉凝聚氣息達到柔和,能像嬰兒一樣嗎?)是養生之法。誠信、善良是做人的品質;持之以恆、循序漸進、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少說多做是行事之法。

「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而以下為基」(地位高貴必須以卑賤低下為根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弗爭」(自然之道有利於民而不加害,聖人之道有所作為而不與民競爭),「民之不畏威,則大畏將至」(民眾不害怕權威威壓,大的恐怖將要到來),突出了以民為本的思想。「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不要像美玉那樣華麗清脆、像頑石那樣堅硬粗糙),「報怨以德,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以恩德報答仇怨,和解了大的仇怨,還會留有多餘的仇怨,怎麼能行善呢?因此通達之人崇尚中正,而不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所以有德之人掌握中正之道,無德之人掌管契約稅收),這體現了中正之道。「無為而治」(遵循自然之道去作為而治國)、「聖人之治」(通達之人治國)屬於王道。遵循自然規律、任用通達之人來治理國家,主觀作為要遵從自然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道恆無名,樸雖微,而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大道總是沒有形態表象,混沌原初雖精微,天地也不敢使之臣服。侯王如果能持守它,萬物將自己賓服),「道氾兮,其可左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大道流布廣泛呀,它左右逢源,成就功業完成事業而不稱說擁有),「道恆無為,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大道總是遵循自然之道作為,侯王如果能持守它,萬物將自我演化),這些都是王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用正道治理國家,用奇謀運作軍事行動,以平安無事獲取天下擁護),是君王的策略。「絕知棄辯」(斷絕多餘的智識,拋棄爭辯)、「絕巧棄利」(斷絕偷奸取巧,拋棄暴利)、「絕偽棄慮」(斷絕主觀作為,拋棄多憂多慮)是君王的教化,使百姓純樸務實。

總之,老子道家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一體系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可行性,具有現實意義。

孔子思想在本質上是做官思想。他提倡的「節用而愛人」(見《論語學而篇》)雖有愛民思想,但是有不平等的色彩。他提倡「仁」是為了統治者的統治著想,提倡「孝悌」是為了使民眾不犯上。他所要求的社會倫理都是做人應該做到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刻意要求反而說明社會「六親不和」、「邦家昏亂」現象出現了。後世將孔儒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可是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出現官逼民反的情況。這說明其思想脫離了廣大民眾,偏向於「為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見《論語泰伯篇》),不如老子的變通,「以知治邦,邦之賊;不以知治邦,邦之德。恆知此兩者亦稽式」韓非子評價孔子的思想是「與其使民諂下也寧使民諂上」(見《韓非子外儲》。與其役使民眾奉承下層,寧可役使民眾奉承上層)。老子的民本思想則解決了這一問題,既有「司殺者殺」(掌握刑殺的人執法殺人),又「毋閘其所居,毋壓其所生」(不要封閉百姓的住所,不要壓迫百姓的生活)。

墨子思想走的是下層路線,刻意維護底層民眾的利益,沒有與上層社會接軌,損壞了統治階層的利益。「兼愛」忽視了中國以血緣關係形成的親疏遠近的社會關係。在周朝宗法制社會背景下,墨子思想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非攻」思想在亂世時期是不利於國家統一的。老子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既反對侵略戰爭,又維護正義戰爭。東周列國的混戰,導致民不聊生,民眾是渴望像西周那樣統一的。老子的軍事思想無疑是具備積極意義的。

老子思想以個人的修身推及家裡、鄉裡、邦國天下,由個體帶動群體,再由統治者的教化帶動民眾,潛移默化地移風易俗,教化民風純樸。這比孔子的「仁」、墨子的「兼愛」具有社會普適性。

歷代有作為的統治者是「雜霸王道而用之」。孔子治魯其實運用的是「霸道」,結果失敗了。老子雖未位及三卿,但其「王道」思想卻被歷代統治者重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實為老子思想的成果。

相關焦點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孔子自嘆不如老子,老子如龍也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老子是孔子的師傅,孔子是老子的徒弟,孔子曾像老子求學,老子為師。而老子曾送個孔子三句話,老子還對孔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越是聰明的人,越靠近死亡,因為他總是愛議論別人。
  • 孔子老子都玩不過鬼谷子,鬼谷子放出四個學生,竟然亂天下?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離不開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的儒家文化深深影響了炎黃子孫幾代人,幾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不是他們兩人,而是和他兩同處一個時代的鬼谷子。鬼谷子的老師是老子,因此鬼谷子對道家文化很是精通。由於出生帶著4顆肉痣,當時被人們稱為鬼宿之命象,後來他又隱居到了雲夢山,雲夢山又被稱為「鬼谷」,所以鬼谷子的名字就是這樣由來的。鬼谷子曾出過千古名篇《鬼谷子》,這本書還曾被美國的基辛格和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拿來研究。鬼谷子是一個傳奇性人物,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謀略家。他手下有眾多弟子,都成為了當時那個時代的有用之才。
  • 老子最得意門生:神秘莫測鬼谷子
    老子一心追求大道,而且道家重在悟,所以對於弟子也只是點撥,不會像我們現在這樣諄諄教誨。即使這樣,他的弟子也個個都是牛人。雖然歷史上的記載模糊不清,撇開神話傳說不談,各種典籍說得比較多的有關尹子、文子、孔子、鬼谷子。
  • 中國古代思想家之--老子孔子等大盤點及其代表思想介紹
    1.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 一國三聖,孔子、墨子、莊子的關係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爭鳴,百家蜂起,思想學術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眾多學說豐富多彩,而儒家、墨家、道家更是其中的代表,這三家的創始人也被後世稱聖,為後世所敬仰,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三家創始人的隱秘關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文聖」,晚年修訂六經,去世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被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古代的主流思想,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加封的封號包括:褒成宣尼父、褒尊侯、大成至聖先師等。
  • 老子、鬼谷子、徐福都是經天緯地的人傑,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了?
    老子、鬼谷子、徐福,三人都是洞察世事、經天緯地的人傑,他們消失其實是想過逍遙自在生活,擺脫政治的束縛。若想不留蹤跡,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社會,偏遠地區又多,真心想躲並不難。所以,後人不知道去向,就只能說消失了,這又增添幾分神秘色彩,但是,傳說歸傳說,古代典籍還是捕捉到他們的大致去向。
  • 「墨子」——「孔子」的反義詞
    在春秋時期,墨子的名聲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但是,墨子的各種主張卻幾乎都與孔子南轅北轍。可以這麼說,墨子就是孔子的「反義詞」。
  • 歷史上孔子三見老子,老子三段話,道盡天道玄機,令孔子羞愧不已
    這次會面孔子除學到了很多禮制制度外,小編覺得,對孔子感悟最深的應該是老子的這段話,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兩人離別時,老子指著黃河說道:「你為何不能學習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問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樣的?」
  • 墨子與孔子教育思想對比
    儒家和墨家是兩個著名的學派,儒家創始人孔子被世人稱之為「萬世師表」,繼孔子之後墨子創立墨家學派,並使之與儒家對立。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常考的兩個流派的人物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著作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這本著作中,其中有很多話都是孔子教育的思想觀點,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古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溫故知新」,但這本書並非孔子本人書寫,而是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記錄下來。記錄墨翟言論、思想和實踐和墨家各方面成就的資料主要是《墨子》,這本書基本上是其弟子和後學所作。
  • 什麼樣的人能得到富貴?墨子與孔子的觀點有明顯的區別
    在對待富貴的問題上,墨子與孔子的思想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區別。首先,墨子與孔子都不反對追求富貴,總體上而已把追求富貴視作一件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但前提是追求的過程和目的要合乎道義。《論語·述而》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提倡獲取財富要做到取之有道。孔子雖然認為人人都想追求富貴,但是獲取手段不正道,「則仁者不處。「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為,老子年紀大,《老子》就在《論語》前。孔子見老子,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後,有個規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習,要有學習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墨子》批孔子嗎?批。為什麼?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六位教育家,鬼谷子也上榜了
    孔子,萬世師表,儒家學派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老子,著有《道德經》,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 鬼谷子的師父是誰?
    華夏族,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人;另一種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人。他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諳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對神學、兵法、遊記可以說是樣樣在行,擁有通天的智慧。「王禪老祖」是後世人對鬼谷子的稱號,因為他經常出沒深山採藥,神龍見首不見尾,很是神秘,因此自稱為「鬼谷子」,這樣神秘又極富有智慧的一個高人,他的師父是誰?而他門下又有哪幾個出名的弟子?
  • 師父是春秋老子,弟子有戰國李斯,鬼谷子究竟活了多久?
    在中國上下5000年中,如果要找出一個最神秘之人,估計非鬼谷子莫屬!那麼,鬼谷子究竟活了多久?《道藏目錄詳註》中記載,「鬼谷先生,晉平公(公元前532年去世)時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所謂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就是老君爺的第十八世化身!在其他一些傳言和記載中,也說鬼谷子的師父是老子!
  • 孔子主張「仁」,可是老子為什麼反對「仁義」?
    再來看看孔子: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之處。孔子最崇拜的人是周公旦,「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也就是周朝禮樂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奠基人。孔子非常希望他所處的年代,「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篇》),重新回到周朝初年的美好社會。
  •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小傳
    在弟子南宮敬叔的推薦下,魯昭公派孔子前往洛陽出使。 孔子在洛陽拜會了老子。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官,負責保管國家的文書檔案,知識淵博。年輕的孔子向老子請教了不少問題。最後,老子勸孔子要謙虛低調,要懂得明哲保身。回魯國後,孔子反覆玩味老子的話,越琢磨越覺得老子深不可測,稱老子是龍一樣的人物。
  • 鬼谷子:一個人有這三個特徵,往往會大富大貴,十有九準!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文學蓬勃發展的時代,出現了各個學派的鼻祖們,在中華大地上,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世界上也是大名鼎鼎,比如說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兵家孫臏,鬼谷派的鬼谷子,縱橫家,張儀蘇秦,墨家墨子,還有很多的傳世人物,比如說公輸班,陰陽家,五行家,那個時代真的是非常的震撼奪目,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 為什麼如孔子這般明智的人也有幾次差點上了賊船?
    但是,他既不屑陽虎的為人,也不滿意這種權柄不在國君手上的非正常政治格局,不太願意出來做他的政治花瓶。不過,這大奸雄陽虎確實是手段高超,他想讓孔子去拜見自己,就派人贈送給他一隻做熟了的乳豬。孔子不想去拜見陽虎,但也怕在禮數上得罪他,就故意候著陽虎外出的機會上他家拜訪,沒想到居然在半路上被陽虎給逮著了。
  • 中國兩位聖人:老子、鬼谷子求之大同,學問精湛影響深遠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聖人,老子被後世廣為讚揚的道家思想,儘管有另一種說法,老子並不是道家的創始人,但老子屬於道家思想最大成的人物,無論老子到底是不是道家的創始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子的思想為我們後人帶來的益處,他所提出來的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引起的我們的深思,與他所著的《道德經》其不可估量的文學價值。
  • 儒家創始人孔子,道家創始人老子,那麼法家呢?
    作者:沽酒居士;西元2019、11、29;東元4716;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儒釋道三教的稱呼,這大概是從隋唐開始的,其中儒家、道家/道教是中國本土誕生的,佛教則是外來的,而先秦時代的並稱的三家則是道、儒、墨,其創始人分別為老子、孔子、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