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自己也想打坐
#禪修打坐#
看到同事堅持打坐變得身體健康,自己也想打坐;
感受到朋友因打坐而變得安定,自己也想得安定;
讀到一篇文章,說打坐有利於氣血循環,自己也想調理一下身體;
打坐的朋友介紹了打坐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自己也想試試;
聽說一些名人都在打坐,自己也想體驗一下其中的奧妙;
等等等等。
不管基於因為什麼緣由而決定要打坐,請從這裡開始。
02打坐場地、時間、人員
開始打坐,首先選擇一個場地。
最好是室內,明亮、溫暖、不潮溼、不要有風吹到身體。不建議到山林、河邊等露天的環境裡打坐。
最好選擇比較安靜、不太被人打擾、也不容易擾動到其他人的地方。當然,隨著功夫的進行,吵不吵都無所謂。更進一步,把吵和不吵都當作靜心的助緣,就更妙了。看看為什麼會吵,吵為什麼會影響到打坐?如果吵鬧聲都不能影響到打坐靜心,那就有很好的定力了。
打坐的時間,是早上還是晚上,或者其他的時間,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通常早上的環境會更安靜,精力會更充沛,更適合打坐。晚上勞累一天,可能會犯困,更容易睡過去。當然如果睡眠不好,想通過打坐改善睡眠,晚上打坐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什麼時候打坐,完全取決於每一個人的狀況,想打坐的時候就可以打坐,並沒有禁忌。有些人身體很累時,會選擇打坐,以快速恢復體力;有些人很困時,會選擇打坐,幾分種後即可恢復精神;有些人心難受時,也會選擇打坐,心一靜,難受可能就隨風而去。
打坐前,飯不能吃得太飽。吃飽了打坐,容易犯困、或者昏沉。不建議在打坐前吃蔥蒜韭菜等食物。這些食物,會使心念活躍,心不容易靜下來。
打坐,也可以自己打,也可以與朋友、或同修道友一起坐。如果感覺一個人打坐有些孤單,現在網絡世界,可以加入網上的打坐活動,也可自己約上幾位一起坐。也還可以觀想,有無窮多的朋友在一起坐。一切無非心念,心中有朋一起坐,即有朋友一起坐。
03硬體準備
打坐,可以不需要任何的硬體設施設備。以下的這些要求,只是規範性的參考,可以用具有同樣功用的物品替代。
打坐墊。一副打坐墊,由一個下墊和一個上墊組成。下墊,是打坐者要坐在上面的一個墊子,通常有70×70公分或者80×80公分兩種規格。身材高大的,可以選擇大一些的坐墊。上墊,用於墊在臀部下面,目的是減輕打坐過程中腰部的壓力;一般以3至5公分高為宜。墊子要軟硬適中,一般市場上的墊子都是合適的。
許多人會選擇在床上打坐,用枕頭充當上墊。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床墊不能太軟。太軟了,臀部會下陷,致使身體會向後仰,有可能導致腰部受力大、而造成腰部不適或損傷。
打坐,還需要準備一條蓋腿毯,或有類似功用的物品。用蓋腿毯包住腿,一是避免膝關節受涼,二是有助於雙腿放鬆。盤腿時,膝關節充分打開,很容易受涼,需要用蓋腿毯護住。如果條件不具備,用浴巾、毛巾、圍巾,或者襯衣、外套都可以。什麼物品都沒有的情況下,也可以把雙手放在膝蓋上,護住膝關節。
蓋腿毯還可以有助於放鬆。像包包袱一樣,蓋腿毯從腿的外側把雙腿包裹起來,使雙腿不容易從盤著的狀態鬆開。打坐過程,放鬆雙腿時,就不會擔心腿會鬆開,可以放心地體會雙腿放鬆,乃至臀部、髖關節、大腿、小腿、雙腳放鬆。
打坐時,最好是穿著寬鬆、淺色的衣褲。寬鬆的衣褲不會束縛身體而影響氣血運行;也不會對打坐過程中的靜心造成擾動,可以安心地打坐,體會靜心的過程。不易穿黑灰等深色服裝。
04打坐前的熱身動作
每次打坐前,建議做束角式、晃海式、搖籃式三個輔助動作。
束角式動作要領:坐在打坐墊上,兩腳掌相對,腳後跟儘可能靠近身體;雙腿放鬆,用腿外側和膝部用力向下,儘可能使雙腿貼向地面。脊柱向上伸展,目視正前方,下頦向前引力,從髖關節摺疊,用小腹去貼雙腳;全身放鬆,雙腿外展,用上身的重力向下壓;也可以用雙肘壓住或抵住雙腿下壓;感受所有被拉伸的部位。至不能忍受為止,抬起上身,至正直位置。
搖籃式動作要領是:抬起左腳掌,放於右臂肘窩處,小腿平行於大地,放鬆髖關節,儘可能將腿向身體靠近,也可抱住小腿左右晃動,像哄孩子一樣。背部保持正直,不要彎腰駝背;保持自然呼吸。搖籃式對打開髖關節,拉開大腿肌肉,有顯著的作用。
晃海式動作要領是:單盤或散盤坐於打坐墊上,兩手放在膝蓋上,上身保持正直放鬆。先從右向下俯身,繼而向左旋轉、至不能轉動為止,起身,回到原位,至少轉三圈。之後再向左下俯身,向右旋轉、起身,回到原位。晃海式,對活動腰部和髖關節非常有效。
較詳細的講述,可以見打坐雙盤,快速突破的四個輔助動作
05七支坐
經過上千年的實踐總結,古人總結出了打坐的七個要點。遵循這七個要點的打坐,被稱為「七支坐」。
第一支,雙腿相盤。
盤腿,有散盤、單盤和雙盤三種方式。散盤,是人們最常見最自然的雙腿交叉而坐。也可以不交叉,兩條腿都自然地放在墊子上面。要求高一點的散盤,可以把雙腿放平,小腿彎曲儘可能靠近身體。
單盤是一條腿先彎曲,腳放在另一側的臀部下面;另一條腿彎曲,腳置於對側大腿上,儘量靠近大腿根部。兩腿放鬆,儘可能使兩個膝蓋都落在墊子上面;如果放不到墊子上,一條腿翹得比較高,也無妨。慢慢地、隨著打坐的進行,腿就會慢慢地落下去。腿翹得高,是身心比較硬的反映,打坐恰恰可以讓身體變得鬆軟,氣血運行更加順暢。
雙盤是在單盤的基礎上,把下面的小腿拿上來,放到另一條腿的上面。兩隻腳都儘可能往腹股溝處放。剛開始打坐時,下面的腿放上來會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放鬆是最重要的,兩條腿都放鬆,腰也放鬆、髖關節放鬆、心念也放鬆,這樣有助於把另一條腿放上來。但是在先開始練習時候,不要強求,要逐步漸進地進行。
為了可以快速地從散盤、到單盤、到雙盤,有一些輔助動作可以作為日常練習。瑜伽的金剛跪、英雄跪、束角式、晃海式和搖籃式,都可以經常練習。這五個瑜伽的動作的練習方法可以在網上找到。本生活禪行百家號也有相關的文章介紹。
第二支,上體正直。
不管是散盤、單盤還是雙盤,盤好後,身體微微左右旋轉,放鬆雙腿,讓上身與雙腿構成的三角形保持垂直、穩定的狀態。之後,調整上身,保持脊柱正直,不能左右歪斜和前後俯仰。特別重要的是,脊柱放鬆。可以想像頭頂有一根絲線,輕輕地提拉著脊柱,想像脊柱就像是那種教學用的人體骨骼,可以提起來譁啦譁啦響,可以靈活地搖動。這樣放鬆脊柱,有助於脊柱氣血運行,以及腰痛症狀的緩解,而且使整個人看起來會變得非常的精神和挺拔。
打坐過程中,可以經常做這個動作以放鬆脊柱。
第三支,手結定印。
手指自然伸直,兩手掌自然張開,下下相疊,拇指相觸,放於腿上腹前。
至於哪只手在上、哪只手在下,在初習階段並不重要。隨著打坐功夫的深入,如果身體對氣血運行比較敏感後,自己可以嘗試,選擇哪只在上哪只在下。
雙手結印的方式和放的位置,也還有其他一些方式。比如,兩隻手自然下垂,放在兩個腿上;或者手掌向下,兩手自然相疊,放在身前腿上,也都可以。具體方式,可以根據個人在打坐中的感受,自在地進行。總的來說,不要因為雙手放的位置和方式,而影響到放鬆和靜心。
第四支,雙肩要平。
雙肩放鬆。雙肩輕輕地前後上下地動一動,放鬆,同時帶動整個手臂自然下垂。放鬆雙肩時,注意腋窩不要夾緊,要留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空隙,保證腋窩是處於虛的狀態。
雙肩放鬆,在打坐過程中,都要經常檢視。因為雙肩非常容易緊。在打坐過程中,要經常調整放鬆。
第五支,下頜微收。
下頜微微地向後用一點力,即可以感受到頭部會微微前傾、頸椎被拉開,仿佛頸椎各節之間有空隙一樣。所以下頜微收,對打開頸椎和頸椎放鬆非常有好處。平時做案頭工作多了,頸椎會發緊發痛,也都可以用這個動作進行調整。
第六支,舌抵上顎。
上顎,是口腔上部,從上齒齦至小舌的部分。
最常用的舌抵上顎,是舌尖輕輕地向上、向後捲曲,把舌背面靠著前齒,舌尖大體上抵住上齒齦稍後的硬顎部分。舌抵上顎,很重要的作用,是防止打坐放鬆過程中舌頭滑出口腔、處於兩齒之間,而造成舌頭被咬受傷。
第二種方式,舌尖向上、向後觸於上顎中部凹處,舌前端的底面與上顎中部自然貼合,舌尖位於上顎中部位置。這樣舌抵上顎時,不用刻意,感受舌頭完全放鬆、舒展地放於口腔中即可。這種舌抵上顎,也可以防止舌頭在放鬆過程中的損傷,也有助於可以放鬆面頰和頸椎,且有利下頜微收。
第三種方式,舌尖向上向後抵於上顎後部的軟顎區域,如果稍稍用力,用舌尖向上頂,可以感受到有一個向上的力量牽引著脊椎向上舒展;而且稍微敏感一些的,還可以感覺到氣脈從下向上沿脊柱的流動。
也還有其他多種舌抵上顎的方式,可以隨著功夫的深入,不斷地調整。生活禪行有文章介紹舌抵上顎的方法,打坐,為什麼要舌抵上顎?
第七支,兩眼微閉。
兩眼似睜非睜、似閉非閉。也可以理解為,眼睛是微微睜開的,但又看不清東西,或者說不看東西;又仿佛是閉上的,但又不是閉上的。怎樣做到這一點呢?想像一下,把眼球化作一泡液體或者一團光,失去看的功能。
如果打坐時眼睛睜開感覺很累或會受到外面景色的幹擾,也可以閉上。
這七個要點,是打坐的基本要領。
06放鬆
打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放鬆。
如何放鬆,有許多的辦法。常用的辦法是掃描放鬆。從頭頂開始,一層一層掃描放鬆。每掃到之處,全都化成光,或化作微塵。比如,頭頂放鬆,頭皮放鬆,前額放鬆,眉心放鬆,眉毛放鬆,眼球放鬆,等等,這樣一層一層地掃描,一直掃描到腳趾甲。這個掃描放鬆的動作,可以在打坐過程經常使用。
還有一種辦法,是感受全身。感受到哪裡緊,就放鬆哪裡。比如,感受到肩膀緊,就放鬆肩膀;感受到腰緊,就放鬆腰。
還有呼吸放鬆法。呼氣,一直呼,把胸腔、腹腔、乃至整個身體的氣都全部呼出,呼到不能再呼時,停三至五秒,再呼一口,之後自然吸氣。如果一次長呼,身體即得以放鬆,就可以保持這种放松的狀態,開始打坐。如果感覺還沒有完全放鬆,可以再做一二次這樣的長呼。即使是在打坐過程中,如果感覺身體不夠放鬆,也可以這樣調整。
07靜心
打坐,最被關心的問題,可能就是靜心了。大多數人都希望通過打坐讓心靜下來,也就是平時說的,少一些想法。
打坐時候,怎麼才能儘快地讓心靜下來呢?
一個方法是數息。數呼不數吸,或數吸不數呼,從一數到十,再從一數到十,不往下數。數的過程中,要努力保持「知道」正在數幾,這叫「不數丟」;否則,就是數丟了。比如,數的過程中,如果猛地覺察到,已經數到了十幾,或者好幾十,這肯定是數丟了。這也沒關係,再從一開始數。再比如,數著數著,覺察到剛才數的好幾個數都不「知道」是怎樣數的,這也是數丟了。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曾聽說某位有名的僧人,在練習數息法時,僅從一數到十,不數丟,就用了兩年的時間。
這個過程,是增強定力的過程,也可以叫做增強專注力的過程。大家都知道,專注力強了,做事情的效率會比較高,也會比較省力。如果用來訓練孩子學習的專注力,也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另一個方法是,看到想法,準確些說是「輕輕地看著心念」。有的人說,打坐打了幾年了,但是想法還是特別多。有的甚至因此認為打坐不能靜心,而放棄了打坐。看到想法特別多,是一個好的狀態,因為已經知道想法比較多了,也可以說已經覺察到想法比較多了。這恰恰是打坐讓心靜下來的表現之一,因為是心靜下來了,才看到有那麼多的想法;平時這些想法就這麼多,但因為心不靜,就看不到這些想法。
接下來要做的動作,即是如何保持這個「知道」。從保持「知道」想法比較多開始,到只是「知道」想法,而不管是什麼想法,也不判斷是多還是少,只是保持「知道」的狀態。這個動作,或者說這種狀態,也可叫做「輕輕地看著心念」。想法即是心念。這與前面說的數息,是異曲同工。息和數息,也是心念,或者說也是想法。「知道」正在數息,即是「知道」正在進行的心念或想法。只不過,第一種方法,心念的範圍要窄一些,更具體、易操作一些。
這兩個方法,都可以一直用於打坐中,並且不斷地體會其中的奧妙。
08打坐中的常見疑問
腿麻腿痛,是最普遍的問題。打坐時,每個人基本上都會痛。如何對待腿痛,生活禪行有專門的文章介紹。這裡就再贅述。打坐時腿痛腿麻怎麼辦?
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身體發熱、出汗、打嗝,或者自發的一些動作。這些現象,如果平時沒有,只是在打坐時才出現,可以歸因於身體在放鬆和安靜後,身體功能的自在調整或舒展。可以不用理會,只是輕輕地看著就好,或者說,只是「知道」就好。
有時會看到一些景象,不管藍色天空、具體的人或事,或者是佛像等。這些現象,與做夢是一樣的,只是意識裡一個一個的想法。打坐中,不用管這些景象,睜開眼睛,一切都煙消雲散;特別好的景象,有些人喜歡沉浸在其中,那也只是一個景象,就像一陣風颳過,睜開眼睛,一切都化為烏有。
打坐時間長短,並沒有特別的要求。如果從體驗上來說,五分鐘、十分鐘都可以。但如果從調整身心狀態的角度來說,15分鐘以上,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任選一種方式堅持15分鐘,比如散盤15分鐘、或單盤15分鐘,或雙盤15分鐘,即使腿痛腿麻,也堅持15分鐘。15分鐘比較穩定後,再選擇30分鐘,45分鐘,60分鐘。如果可以比較穩定地打坐60分鐘,就保持這樣一個時間長度。當然偶爾也可以嘗試90分鐘或者120分鐘。
09打坐結束
打坐結束的時候,先慢慢地睜開眼睛,把雙手搓熱,捂一下眼窩,再乾洗臉、幹梳頭,至後脖頸,搓熱大椎穴。
解開蓋腿毯,鬆開腿,敲敲大腿外側的膽經,敲敲小腿外側,揉揉足三裡;活動活動腳踝和雙腳。確定腿不麻了,有知覺了,再起身下坐。
打坐中還會有許多的細節問題,歡迎大家關注生活禪行,如有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交流。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也許一個分享和轉發,恰是他人正在尋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