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3雖然被吐槽,但它推薦的這款手工面線是真好吃!

2020-12-19 潼言無忌

舌尖3第2集播出的時候,菜菜辦公室裡掀起了一陣關於去福建泉州吃吃吃的狂熱討論

辦公室裡唯一的福建妹子,瑟瑟發抖(別緊張,誰說要吃福建人了)。講真,泉州小吃也真的太多了,光舌尖提到過的就有土筍凍、海蠣煎、石花膏(四果湯)、面線糊、鹹飯、鼎邊糊,還有我去吃過的薑母鴨、滷麵、沙茶牛肉······沒有一道不好吃,說著說著就饞了。

問福建妹子最愛哪一道,她直說面線糊。手工做的面線,加了地瓜粉煮得濃稠軟滑,配上不同的澆頭,麻油、豬腳、大腸、小腸、鴨肉、豬肝、蝦仁、魷魚、滷蛋、雞蛋、海鮮,隨意組合,豐儉由人。「我最喜歡豬腳面線,燉得爛爛的豬腳入口即化,煮得軟爛的面線完全吸收了湯汁和豬腳的油汁,又軟又滑,筷子夾不動,都是端起碗一股腦哧溜下去,豐腴順滑,香得過癮,做神仙也不過如此。」 ——福建妹子

妹子甚至說,每次離開家前,都從家裡背走一箱面線,外面吃不到這樣的味道。

跟福建同宗同源的臺灣人,更愛吃「蚵仔面線」,蚵仔,就是生蠔。新鮮生蠔還帶有海水鹹味,稍微汆燙後碼在剛出爐的面線上,撒點胡椒香菜,軟滑不爛的面線拌著鮮嫩滑的蠔肉,海味的鮮極和湯汁的香,又是一回吸溜,「哇,幸福哦。」

菜菜喜歡的大胃王木下也曾挑戰過十人份面線。「面很軟,很容易入口,很適合沒有食慾的時候吃」,一連說了十幾次好吃,甚至「也在日本流行起來了」。

看她哧溜面的樣子,深夜寫稿的我······舌尖3《香》的評價就直白多了,「湯汁濃稠、入口順滑、軟糯不爛,纏繞著蝦米蟹肉香菇等澆頭,鮮美清甜」。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味道,俘獲了舌尖導演和全國人民的胃。

看餓了沒~雖然海峽兩岸都愛吃麵線,不過福建才是面線最初的發源地,特別以泉州人最愛面線。他們在做面線時加入地瓜粉,增加濃稠順滑的口感,成為如今聞名吃屆的「面線糊」。地道面線在福建遍地都是,福建妹子說,看著店面老舊一點的,味道總不會差。好吃的店,有街坊願意吃二十幾年,也有人願意從千裡之外來嘗一碗。

菜菜總說,胃和腳步,總有一個在路上。既然還沒來得及去福建,不如先嘗嘗菜菜家新上架的這份福建泉州產的手工面線吧。按照菜菜教的方法,只要1分鐘,就能吃上一碗閩南傳統面線哦。

01細如髮絲,武林高手般的手藝 面線之所以稱為面線,就是因為它細如絲線。一小把握在手裡,輕盈雪白,因為是手工製作,所以面線的粗細是不均勻的,用這個方法可以分辨機器/手工面線。

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十幾道工序,歷經7、8個小時,才能做成一份面。面線店裡做面的師傅只能專心做面,根本沒法招待客人。

特別是拉麵甩面兩個步驟,將一團面反覆拉伸,眼看著手臂粗的面,抻得比手指細了,比麻繩細了,最後細如髮絲,才算成了。據說,一摞面線捋開,總長甚至能達到30米。

菜菜認識的這位面線師傅,練了幾十年,才有這樣剛柔並濟、遊刃有餘的功夫。

拉伸好的面線,晾曬在院子裡,迎著和煦的風和陽光,光影綽約,好像武林高手的一處秘境,空氣中瀰漫著面香。光看著,就升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敬佩感。

不同季節,面裡加入的鹽的比例也不一樣。為了保留面的清香,也必須採用陽光晾曬。天氣好的日子,才有清新輕盈的好面,打包送到吃貨手裡。

面線的手藝不凡,也獲得國家的認可,被列入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靠一雙手、一門絕技練就的一把面線,吃到嘴裡才會有敬仰、撫慰的心情,這可不是機器產出的麻木面線可比的。

02 快煮2分鐘,在家就能做出福建面線 想要吃到傳統福建面線,並不難。

配料:高湯(雞湯、骨湯等) 手工面線 澆頭(蝦米雞蛋香菇豬肝瘦肉海鮮等) 1、高湯與面線10:1比例,煮沸騰; 2、放入面線,攪拌;(加地瓜粉或澱粉勾芡可做成面線糊)3、1分鐘,起鍋,碼澆頭,完成。煮熟的面線顏色通透、條條分明的,面雖然會斷開,但一點都不糊湯。

面線也特別吸湯、掛燙,我用豬骨高湯煮的,每一口都是肉骨味,濃滑的口感、濃鬱的香氣,特別爽口、飽足。用筷子不好夾,可以學木下這樣用勺子吃,或直接端起盆子吸溜。

面線和湯融為一體 而且面線很細,1分鐘就能煮熟,平時早餐宵夜,隨手煮一把,非常快手。

牛肉麵線 吸盡肉汁的面線,比肉還好吃!

海鮮面線 海鮮一定要足夠新鮮,才能引出面線的清甜

炒麵線 面線炒制後有彈牙口感,跟肉絲蛋絲豆芽更是絲絲入扣~

面線也是營養豐富的麵食,而且因為煮熟後很綿軟,不用怎麼嚼就能吞下,牙齒沒長齊的小孩子都能吃。

辦公室的福建妹子試吃後,不僅自己留了2份,甚至跟我說,安利給菜粉的時候可以寫:某某用顏值擔保好吃。

03 拌麵拌什麼?首選老壇酸菜 吃麵的同時,菜菜也發現了一個跟面絕配的小菜——雲南老壇酸菜。

雲南人愛酸菜,一日三餐都要配酸菜,早餐米線、午餐炒肉、晚餐弄個酸菜魚,酸酸辣辣,濃香好吃,不會衝鼻刺激。

雲南人做酸菜,也是不怕麻煩的。洗乾淨的大頭菜,一把一把分好、綁起,晾掛在竹竿上,接受太陽的洗禮。自然晾曬到半乾的青菜,放置在簸箕上,人工切丁切細。

另外準備好醃製酸菜的材料:鹽、花椒、八角、辣椒麵、紅糖、燜鍋酒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鋪在切好的青菜上,手工攪拌、揉搓,讓香料的味道細細滲入青菜中。拌好的青菜裝進陶瓦老罈子裡,密封避光,靜待發酵。

時間會讓食物腐爛,同樣也能賦予食物新的味道。 顏色濃烈、蒜香辣口,最是饞人了!

酸菜怎麼吃呢,菜菜覺得它拌麵好吃,樸素的麵條吸進酸菜的酸辣味,每一口都是酸爽。

直接拌白米飯、白粥配菜也是絕配!因為酸酸辣辣最開胃啊,早餐來一碗,會被美味喚醒。

用來做菜,小鍋米線、水煮肉片、酸菜魚也是極為酸爽的!紅油酸菜,薄爽肉片,汁水淋漓,各種酸香辣味都浸潤在食材上,爽!

你可能還想吃 湖北恩施土豬臘肉 肥瘦相間,肉香逼人 隨手炒個藜蒿都香死了!年前,我推薦年貨禮盒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來問,怎麼沒有臘肉?

好的好的,我總算跟供應商談妥了,給你們安利一份好臘肉。

很多人都愛說,現在的臘肉,沒味道了。其實主要是,原材料不夠好。我們小時候吃到的臘肉,都是精心養了一年的土豬,承載著一家人一整年油水的期盼。

家家都是拿糧食飼喂,肉汁香而少腥氣,所以這一次找臘肉,菜菜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須是糧食飼養了一年以上的土豬!於是就有了這份湖北恩施土家族的手作臘肉。

精選土豬的中方五花肉,抹上鹽和一些秘制調料,無添加任何色素和香精,放進一個瓦缸裡醃幾天,再掛到通風處晾乾。

自然通風冷燻,燻足20天,保留了部分鮮肉口感,不至於太幹,也有臘肉的味道和顏色。

做法也特別簡單:臘肉水煮透後,切成薄片,放到米飯悶熟,隨意搭配,這樣最原生態的味道就很美好。

吃起來口感一點都不肥膩!帶脆骨的部分,用來炒蒜苗,肉香逼人,連平時說不喜歡煙燻味的小夥伴們,都要忍不住多夾兩筷子。

菜菜自己喜歡得不行,豬肉香氣十足,連油花都是香的,蒸完臘肉剩下的油都捨不得倒。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州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早報訊(記者杜妮娜 傅恆)一碗鮮香四溢的面線糊,不僅僅是一種小吃,還代表著家的味道。近日,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攝製組來泉拍攝面線糊、潤餅、牛排等泉州名小吃,不久將在CCTV9播出。【拍攝】草根面線糊小店 被央視選中去年,央視播出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讓節目中出現的中國美食徹底「火」了一把。
  • 面線糊等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面線糊等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qz.fjsen.com 2014-04-16 09:48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經過一年多的拍攝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第二季)將於本周五晚開播。與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將呈現更多地域的美食,其中包括攝製組來泉拍攝的面線糊、潤餅、牛肉羹等泉州名小吃。據透露,泉州名小吃等元素有望在第二季的第一集和第七集中得以呈現。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
    繼蘿蔔飯登上《舌尖2》後,在昨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人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兩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線糊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流下口水。這類紅藻類植物跟海蠣等殼類生物長在海裡礁巖上每年四五月間惠安女等閩南沿海居民會乘坐漁船到人跡罕至的孤島上採摘石花草採集石花草需要等到退潮需要彎著腰用工具把它從礁石上刮下來極為不易採摘回來更加複雜的工序開始了
  • 「舌尖3地點」精選舌尖3背後的拍攝地 帶你重溫熒幕上的美味
    【舌尖3地點】精選舌尖3背後的拍攝地 帶你重溫熒幕上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引起不少吃貨的圍觀。高超的烹飪手藝,將不起眼的食材轉化成精緻的餐桌美食,不得不說這就是中華美食的魅力所在。此外,動人、質樸的美食故事同樣扣人心弦。而你,是否開始對這些美食垂涎三尺了呢?
  • 舌尖上的中國傾情推薦,一款不亞於手打牛肉丸的潮汕傳統手工小吃
    把它簡單的拆分開來,一張薄餅、中間兩塊糖蔥、一些碎的花生末加上香菜,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東西,卻引來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報導及蔡瀾的極力推薦。它到底有何乾坤呢?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相對於「糖蔥」而言,薄餅的製作過程相當簡單。將和好的麵團放在一個圓形平底的爐子上,轉一圈迅速拿起,只留下一層薄薄的麵餅在上面,停留約20秒撕開即可。
  • 《舌尖上的中國3》沒看夠?「古早味」的泉州美食在這裡
    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但是似乎跟人們期待的不一樣。最近更是口碑一路下滑,引起人們的熱議。不少觀眾吐槽《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味道」變了,節目效果上不再如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評分分別是9.3分和8.4分,而第三季則下滑到5.0分。《舌尖3》第二集中出現的3道美食固然也是泉州的代表性美食。但是除了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外,泉州還有很多極具地方特色,不容錯過的美食。
  • 1007 吃貨 | 來自舌尖上的中國,這碗面在商丘火了!
    它來自舌尖上的中國更多人排隊的美味牛肉麵!!!舌尖尖牛肉麵終於開業啦!就在神火大道與宇航路西200米路南!    地址:神火大道與宇航路西200米路南舌尖尖牛肉麵  接下來跟著007美食偵探的步伐一起走進舌尖尖牛肉麵吧!    進到店裡,美食偵探們就深深被傳統牛肉麵所徵服啦!超好吃~~  來自舌尖上的傳統牛肉麵!
  • 讀邢丨舌尖上的非遺:京衛手工空心面
    麵條,北方人的飯桌上很常見。簡單的和面,揉面,擀麵,切麵條等程序卻讓不少市人望而卻步,不如直接買來下鍋實在。臨西縣的王敬達,用29道純手工工序,將京衛手工空心面演繹成省級物質文化遺產,在一次次展出中,上演一出出舌尖上的大戲。萬曆年間,臨西京衛手工空心面隨京杭大運河流入北京,傳入皇室。
  • 除了央視推薦的武漢熱乾麵,還有什麼好吃不貴的「特色」麵食?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中國美食火了一把,一共介紹了 16 種麵食。雖然都是用麵粉做成的主食,但是每個地方做法味道都不同。這麼冷的天,我連出門覓食都不願意,更別說全國各地旅行尋找美食了。於是我在淘寶上,網購了全國各地的 10 種麵食,在家就能煮著吃,價格還不貴,非常適合冬天懶得出門的我。1.武漢熱乾麵在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裡,專門介紹了武漢熱乾麵。熱乾麵沒有湯汁,憑著芝麻拌醬徵服了全國吃貨。
  • 有的被《舌尖上的中國》推薦過
    據了解,為打造集特色化、規範化、標準化為一體的小作坊品牌,讓「草根美食」通過品牌化、規模化走得更遠,在廈門市食安辦指導下,首批十佳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評選歷時一個月,通過小作坊自薦、各區局審核推薦、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審環節。根據評分規則,專家評審佔比66.7%,網絡投票佔比33.3%,經過加權得分,最終評選出來。
  • 真正好吃的面,就是手工面
    如今,歲數雖然大了,這個習慣依舊未改。出差到南方,吃過米飯後,我總是向當地人打聽,哪裡有賣麵食的,不論麵條,饅頭。因為我總覺得米飯消化的太快,用不太久,很快覺得再次餓了。最關鍵的是,麵食的種類和花樣多,讓人吃的津津有味。家鄉的麵食以麵條為主。尤其現在,做麵條對我說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平時,我自己在租處,不管早晚,都是下麵條。
  • 《舌尖上的中國》好吃到爆的麵館,當地人是這樣評價的
    國內有一個非常有中國韻味和特色地方特色美食的節目,叫做《舌尖上的中國》。於是,每當節目播出的時候,網友們都會看的聚精會神,畢竟,祖國之大,美食之多,而且是各地的特色美食,有些甚至聞所未聞。但是節目不僅讓這些美食走進廣大網友們的眼裡,更讓這些美食走進人們的心裡。
  • 「舌尖上的中國」都推薦的杭城早餐店!明早去吃吧!
    ,但火爆程度絕不亞於很多優質餐廳,有的還上了紅極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1.菊英麵店推薦搭配:拌麵(一碗真的夠了)地址:上城區中河南路12號(六部橋車站)「滋啦」一聲,一勺熱油倒在面上,老客心裡有了數,這拌麵的靈魂算是在了。這家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麵店,第一眼見到的時候就很喜歡。
  • 《舌尖上的中國3》來閩南探班?綠島為閩南美食代言
    小寬是《舌尖上的中國》在閩南的味覺探子,是總導演陳曉卿的飯搭子。他遊至閩南,在石獅綠島酒店吃到了一碗蘿蔔飯,從此,這碗蘿蔔飯無數次出現在他的筆下。  「出品這款蘿蔔飯的餐廳是石獅的綠島餐廳。這是石獅最著名的餐廳,幾十年來一直以食材講究用心聞名。
  • 《舌尖上的中國2》將於下月底播出 盤點荊州著名小吃
    《舌尖上的中國2》將於下月底播出 盤點荊州著名小吃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新聞網綜合 時間:2014-01-17 11:55   由央視紀錄頻道主辦的「最愛舌尖·飛虹珠江」——《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主創見面會,昨天在廣州舉行,現場首次播放了片花和劇情故事短片
  • 這碗手工面線,入口順滑,絲絲縷縷閩南味,做羹炸蝦都好吃
    面線也叫線面,流行於我國福建、廣東、臺灣等地,相傳宋元時期手工掛麵的工藝隨著南遷的中原人傳入南方。南方麵粉數量有限,溼潤的空氣又有利於麵條的延長,人們就把麵條拉成更為細長的面線,細如絲線,並賦予了它長長久久的寓意。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
  • 世界最好吃6碗面,中國上3碗!網友:最難吃的是這3碗面
    日本評出世界上最好吃的6碗面,中國佔了3碗,那麼這三碗面在中國到底佔了何種地位呢?四川擔擔麵,雖然說擔擔麵是在中國非常有名的一種面,但是中國的麵食裡,擔擔麵出名卻排不進中國最好吃的麵食前十,更別說前6了,而且日本人的口味相對來說會比較清淡一些,所以說沒想到被中國的擔擔麵給吸引了。
  • 當天新鮮食材、手工製作的墨魚丸、蝦球……爽滑Q彈,好吃!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適合火鍋季的各類丸子,來自品牌「錦和甲」。 這款丸子分別有:魚籽福袋、墨魚丸、蟹籽仙桃、魚卵龍蝦球。 每一款都是選用當天新鮮的食材,純手工製作,不含化學添加劑,味道如原料一般鮮美。
  • 在家就能做的一款不用扯、不用擀、製作簡單的手工面,新鮮又好吃
    現在我們吃的麵製品很多都是機器加工出來的,雖然說用機器加工出來的麵製品成品的良率會比較高一些,但是相比於手工製作的麵製品的品質還是略低一籌。手工做的麵製品可以更靈活一些,麵條都寬度喜歡大一點的就擀大一點,非常方便,除此之外手工的麵製品都是現做現吃的,非常新鮮,這些特點相比於那些機器量產的麵製品來說是難以比擬的。
  • 日本票選最好吃的6碗面,中國上榜3碗,網友:這是中國最難吃的面
    推薦語:我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歡吃的人就覺得很好吃,不喜歡吃的人才說難吃!下文轉載自作者:旅途美食分享日本票選最好吃的6碗面,中國上榜3碗,網友:這是中國最難吃的面!現在生活環境好了,人們開始關心自己每天吃什麼了,怎麼吃,衛生安全怎麼樣等等,不像以前那樣擔心今天是否能吃上飯了,現在考慮的是能不能吃好,吃出健康,所以現在每天小編幹的就是為你們推薦安全可靠的美食,和一些好玩好看的美食,看了文章之後,不管是你自己做了吃,還是買了吃,都可以放心食用,所以要關注小編,隨時了解美食,不再為每天吃什麼煩惱,把心思放到別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