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第2集播出的時候,菜菜辦公室裡掀起了一陣關於去福建泉州吃吃吃的狂熱討論
辦公室裡唯一的福建妹子,瑟瑟發抖(別緊張,誰說要吃福建人了)。講真,泉州小吃也真的太多了,光舌尖提到過的就有土筍凍、海蠣煎、石花膏(四果湯)、面線糊、鹹飯、鼎邊糊,還有我去吃過的薑母鴨、滷麵、沙茶牛肉······沒有一道不好吃,說著說著就饞了。
問福建妹子最愛哪一道,她直說面線糊。手工做的面線,加了地瓜粉煮得濃稠軟滑,配上不同的澆頭,麻油、豬腳、大腸、小腸、鴨肉、豬肝、蝦仁、魷魚、滷蛋、雞蛋、海鮮,隨意組合,豐儉由人。「我最喜歡豬腳面線,燉得爛爛的豬腳入口即化,煮得軟爛的面線完全吸收了湯汁和豬腳的油汁,又軟又滑,筷子夾不動,都是端起碗一股腦哧溜下去,豐腴順滑,香得過癮,做神仙也不過如此。」 ——福建妹子
妹子甚至說,每次離開家前,都從家裡背走一箱面線,外面吃不到這樣的味道。
跟福建同宗同源的臺灣人,更愛吃「蚵仔面線」,蚵仔,就是生蠔。新鮮生蠔還帶有海水鹹味,稍微汆燙後碼在剛出爐的面線上,撒點胡椒香菜,軟滑不爛的面線拌著鮮嫩滑的蠔肉,海味的鮮極和湯汁的香,又是一回吸溜,「哇,幸福哦。」
菜菜喜歡的大胃王木下也曾挑戰過十人份面線。「面很軟,很容易入口,很適合沒有食慾的時候吃」,一連說了十幾次好吃,甚至「也在日本流行起來了」。
看她哧溜面的樣子,深夜寫稿的我······舌尖3《香》的評價就直白多了,「湯汁濃稠、入口順滑、軟糯不爛,纏繞著蝦米蟹肉香菇等澆頭,鮮美清甜」。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味道,俘獲了舌尖導演和全國人民的胃。
看餓了沒~雖然海峽兩岸都愛吃麵線,不過福建才是面線最初的發源地,特別以泉州人最愛面線。他們在做面線時加入地瓜粉,增加濃稠順滑的口感,成為如今聞名吃屆的「面線糊」。地道面線在福建遍地都是,福建妹子說,看著店面老舊一點的,味道總不會差。好吃的店,有街坊願意吃二十幾年,也有人願意從千裡之外來嘗一碗。
菜菜總說,胃和腳步,總有一個在路上。既然還沒來得及去福建,不如先嘗嘗菜菜家新上架的這份福建泉州產的手工面線吧。按照菜菜教的方法,只要1分鐘,就能吃上一碗閩南傳統面線哦。
01細如髮絲,武林高手般的手藝 面線之所以稱為面線,就是因為它細如絲線。一小把握在手裡,輕盈雪白,因為是手工製作,所以面線的粗細是不均勻的,用這個方法可以分辨機器/手工面線。
面線的製作,也是一門武林絕技。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十幾道工序,歷經7、8個小時,才能做成一份面。面線店裡做面的師傅只能專心做面,根本沒法招待客人。
特別是拉麵甩面兩個步驟,將一團面反覆拉伸,眼看著手臂粗的面,抻得比手指細了,比麻繩細了,最後細如髮絲,才算成了。據說,一摞面線捋開,總長甚至能達到30米。
菜菜認識的這位面線師傅,練了幾十年,才有這樣剛柔並濟、遊刃有餘的功夫。
拉伸好的面線,晾曬在院子裡,迎著和煦的風和陽光,光影綽約,好像武林高手的一處秘境,空氣中瀰漫著面香。光看著,就升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敬佩感。
不同季節,面裡加入的鹽的比例也不一樣。為了保留面的清香,也必須採用陽光晾曬。天氣好的日子,才有清新輕盈的好面,打包送到吃貨手裡。
面線的手藝不凡,也獲得國家的認可,被列入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靠一雙手、一門絕技練就的一把面線,吃到嘴裡才會有敬仰、撫慰的心情,這可不是機器產出的麻木面線可比的。
02 快煮2分鐘,在家就能做出福建面線 想要吃到傳統福建面線,並不難。
配料:高湯(雞湯、骨湯等) 手工面線 澆頭(蝦米雞蛋香菇豬肝瘦肉海鮮等) 1、高湯與面線10:1比例,煮沸騰; 2、放入面線,攪拌;(加地瓜粉或澱粉勾芡可做成面線糊)3、1分鐘,起鍋,碼澆頭,完成。煮熟的面線顏色通透、條條分明的,面雖然會斷開,但一點都不糊湯。
面線也特別吸湯、掛燙,我用豬骨高湯煮的,每一口都是肉骨味,濃滑的口感、濃鬱的香氣,特別爽口、飽足。用筷子不好夾,可以學木下這樣用勺子吃,或直接端起盆子吸溜。
面線和湯融為一體 而且面線很細,1分鐘就能煮熟,平時早餐宵夜,隨手煮一把,非常快手。
牛肉麵線 吸盡肉汁的面線,比肉還好吃!
海鮮面線 海鮮一定要足夠新鮮,才能引出面線的清甜
炒麵線 面線炒制後有彈牙口感,跟肉絲蛋絲豆芽更是絲絲入扣~
面線也是營養豐富的麵食,而且因為煮熟後很綿軟,不用怎麼嚼就能吞下,牙齒沒長齊的小孩子都能吃。
辦公室的福建妹子試吃後,不僅自己留了2份,甚至跟我說,安利給菜粉的時候可以寫:某某用顏值擔保好吃。
03 拌麵拌什麼?首選老壇酸菜 吃麵的同時,菜菜也發現了一個跟面絕配的小菜——雲南老壇酸菜。
雲南人愛酸菜,一日三餐都要配酸菜,早餐米線、午餐炒肉、晚餐弄個酸菜魚,酸酸辣辣,濃香好吃,不會衝鼻刺激。
雲南人做酸菜,也是不怕麻煩的。洗乾淨的大頭菜,一把一把分好、綁起,晾掛在竹竿上,接受太陽的洗禮。自然晾曬到半乾的青菜,放置在簸箕上,人工切丁切細。
另外準備好醃製酸菜的材料:鹽、花椒、八角、辣椒麵、紅糖、燜鍋酒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鋪在切好的青菜上,手工攪拌、揉搓,讓香料的味道細細滲入青菜中。拌好的青菜裝進陶瓦老罈子裡,密封避光,靜待發酵。
時間會讓食物腐爛,同樣也能賦予食物新的味道。 顏色濃烈、蒜香辣口,最是饞人了!
酸菜怎麼吃呢,菜菜覺得它拌麵好吃,樸素的麵條吸進酸菜的酸辣味,每一口都是酸爽。
直接拌白米飯、白粥配菜也是絕配!因為酸酸辣辣最開胃啊,早餐來一碗,會被美味喚醒。
用來做菜,小鍋米線、水煮肉片、酸菜魚也是極為酸爽的!紅油酸菜,薄爽肉片,汁水淋漓,各種酸香辣味都浸潤在食材上,爽!
你可能還想吃 湖北恩施土豬臘肉 肥瘦相間,肉香逼人 隨手炒個藜蒿都香死了!年前,我推薦年貨禮盒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來問,怎麼沒有臘肉?
好的好的,我總算跟供應商談妥了,給你們安利一份好臘肉。
很多人都愛說,現在的臘肉,沒味道了。其實主要是,原材料不夠好。我們小時候吃到的臘肉,都是精心養了一年的土豬,承載著一家人一整年油水的期盼。
家家都是拿糧食飼喂,肉汁香而少腥氣,所以這一次找臘肉,菜菜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須是糧食飼養了一年以上的土豬!於是就有了這份湖北恩施土家族的手作臘肉。
精選土豬的中方五花肉,抹上鹽和一些秘制調料,無添加任何色素和香精,放進一個瓦缸裡醃幾天,再掛到通風處晾乾。
自然通風冷燻,燻足20天,保留了部分鮮肉口感,不至於太幹,也有臘肉的味道和顏色。
做法也特別簡單:臘肉水煮透後,切成薄片,放到米飯悶熟,隨意搭配,這樣最原生態的味道就很美好。
吃起來口感一點都不肥膩!帶脆骨的部分,用來炒蒜苗,肉香逼人,連平時說不喜歡煙燻味的小夥伴們,都要忍不住多夾兩筷子。
菜菜自己喜歡得不行,豬肉香氣十足,連油花都是香的,蒸完臘肉剩下的油都捨不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