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最好聽、霸氣的官職,這三位皇帝曾擔任此職

2020-12-11 周震坤

在中國古代官職裡面,最動聽、最霸氣的官職有哪些呢?大冢宰?大司馬?大將軍?答案就是,都不是。而是這個官職:天下兵馬大元帥。

在我國古代天下兵馬大元帥究竟是什麼官呢?在封建帝國時期,如果一個人可以調動天下兵馬,那麼皇帝又該往哪裡擺呢?

讓我們帶著疑問來詳細了解一下我國歷史上,曾經當上天下兵馬大元帥的究竟有幾個人?

天下兵馬大元帥,顧名思義自然就是全軍之最高統帥。在我國漢語裡面元帥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時期,其名源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載晉文公的「(晉)作三軍,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晉國名將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當時元帥意為軍中主將,只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

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徵戰的官職名稱,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贇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

唐朝初年,李淵起兵反隋,勢如破竹,迅速入關後,設有左右元帥。李淵的兒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以前就曾經擔任過「西討元帥」。後來唐高祖李淵又設置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與行軍元帥等,為戰時最高統帥,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文武官任統帥則稱總管。秦王李世民就曾經當過天下兵馬元帥一職。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史思明叛軍從範陽長驅直下,河北瞬間淪陷。很快就打到洛陽,這個時候唐玄宗才派年老的哥舒翰領兵二十萬鎮守潼關。想不到,一代名將哥舒翰平地出關迎敵,卻中了安史叛軍的埋伏,居然全軍覆沒。

洛陽隨之被攻陷,那麼大唐王朝的京畿重地長安就陷入了重圍,岌岌可危。唐玄宗與楊國忠當機立斷,秘密逃亡四川,天還沒亮大唐皇宮的皇帝車隊就緩緩西逃了。

丟下了長安的百姓,丟下了來不及帶走的大臣。又放了一把火,燒光了皇宮,經過國庫的時候,唐玄宗想放一把火燒了。然而,沉思良久還是捨不得,這個時候,太子李亨建議:如果叛軍進城找不到金銀珠寶,一定會對百姓下手,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百姓。於是唐玄宗決定把國庫留給了安史叛軍。

唐玄宗在半路上就任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招募兵馬討伐關東叛軍。這個時候,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子李亨與楊國忠素來不和,而楊國忠本來就是劍南節度使,因此四川也就是楊國忠的老巢。如果到了四川,肯定要受到楊國忠的迫害。於是,李亨與當時的御林軍大將陳玄禮密謀發動軍事政變,殺掉楊國忠。

這個時候大軍舟車勞頓到了馬嵬坡的時候,士兵們已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許多人開始逃亡。

有一次,楊國忠走在路上突然被一群吐蕃人圍住要吃的,楊國忠說沒有吃的了。這個時候有人看到楊國忠在和吐蕃人說話,有人大聲高喊:楊國忠要造反,正在與吐蕃人密謀。隨之,一群士兵衝上來,憤怒的士兵就把楊國忠捶死了。

士兵們殺了楊國忠又要去殺其他大臣,被陳玄禮呵斥制止了。於是,他們又來到了皇帝的門前,要求殺掉楊貴妃楊玉環。

陳玄禮等人去與皇帝商量,唐玄宗反問,貴妃一直陪在朕身邊,怎麼會知道楊國忠謀反?貴妃是無辜的呀。

陳玄禮說,貴妃即使是無辜的,但是兵士已經殺了楊國忠,貴妃如果還陪在皇帝身邊,大家的心不安呀。

唐玄宗問,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陳玄禮等人無言以對。

後來,唐左右為了大局著想,忍痛讓高力士殺了楊貴妃。讓陳玄禮帶士兵們來查驗楊貴妃的屍體,查驗無誤後,陳玄禮等人下跪請求皇帝處罰。

這個時候劍南節度使送往朝廷的金銀珠寶及時布匹剛好遇到了皇帝的車隊,唐玄宗讓人把進貢的財物拿來分給士兵們,說道,

唐玄宗說,現在已經離開長安很遠了,叛軍還遠在數百裡之外,現在有朕孩子們及其中宮太監保護也能到達成都,於是說完讓人拿來財物,說道:不願意留下的現在可以領了財物就可以回家去了。

士兵們很感動,痛哭流涕說,誓死追隨陛下,死不足惜。

於是車隊繼續上路,這個時候附近的百姓都知道皇帝的車隊經過,紛紛前來攔住要求參軍保護大唐,要求皇帝留下與百姓一起抵抗安史叛軍。

皇帝安慰了百姓一番,繼續上路,百姓攔不住皇帝,就去攔太子李亨,太子這個時候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無法脫身。而且,太子李亨與陳玄禮等人殺了楊國忠,此番到了四川,也擔心受到楊國忠部下的陷害,於是就停了下來。與百姓一起,立即就招募了幾千人。

皇帝等不到太子的馬隊就派人回頭去找尋,回報說百姓攔住了太子的馬隊。

皇帝只好給太子聖旨,與百姓一起收復關東失地。

太子與皇帝分手了,皇帝繼續西行,太子李亨卻北上,後來到了靈武,也就是到了李光弼節度使地盤,這個時候太子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只帶了八百人,形勢十分危急,後來李光弼前來效命形勢才穩定下來。李亨也就是唐肅宗,是歷史上著名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之一。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靖康時宋徽宗封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趙構(1107——1187),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即宋高宗。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見《宋史》)。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後於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嶽飛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殺害嶽飛。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歷史上最著名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就是此三人。人人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前都是太子或者親王的身份,後來也都登基做了皇帝。因此,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也就是只有太子或者親王才可以擔任的。

相關焦點

  • 備考2021‖古代文化知識:古代官職
    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中的「顏太師」指顏真卿,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參見「太師」條。
  • 盤點古代最霸氣的十大官職(封號),第十個還能再搞笑點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官職制度也幾經演變,誕生了很多非常霸氣甚至奇葩的官職(封號),今天就來盤點下其中最為霸氣的十大官職(封號)。一、七省總督總督,是明清時期特有的官職,少則管理一個省,多則兩三個省。但管理七個省的七省總督,真的有這個必要?當然是的。
  • 2019高考高中語文知識考點整理:古代文學常識之古代官職
    古代文化常識介紹—古代官職  【爵】  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太師】  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
  • 古今官職等級對比,現有官職對應的古代官職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下面根據有關材料和自己掌握的情況,列舉20個官職,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當今的官職進行一下對照,這種對照只是一種參考。古代官職宰相:我國封建社會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意為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長。丞相:官名。長期以來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稱,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太尉:官名。秦時的太尉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
  • 歷史上那些聽起來霸氣威武,實際並無實權的官職!你知道幾個?
    我國是歷史文化非常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古代,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進入朝廷為官,報效國家。做官之後的狀元秀才,不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還可以通過入朝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此飛黃騰達。但是入朝做官也分官職大小,而且有些官職聽起來十分威武霸氣,但實際上卻沒什麼實際的權利!
  • 古代官職類文化常識匯總
    而明清兩代的殿閣學士實際上掌握著宰相的職權,這是歷代地位最高的「學士」了。 博士:博士同樣是官名。六國時諸子、詩賦、方技都設有博士,秦、漢兩代都沿襲了這一官職。後世泛指皇帝的醫生為太醫或御醫,把其「衛生部長」的職權反而忘記了。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都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古代官職
    歷代皇帝未死時即傳位於太子,也就自稱太上皇。駙馬:駙馬最早也只是一個官職,漢代武帝時設置駙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為駙馬,但並不是實際的官職,清代時則稱為「額駙」。爵位:即爵稱、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3.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4.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
  • 歷史上的趙高曾擔任「中車府令」一職 But這是個什麼官職?
    歷史上的趙高曾擔任「中車府令」一職 But這是個什麼官職?時間:2020-12-16 19:2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上的趙高曾擔任中車府令一職 But這是個什麼官職?
  • 歷史上最好聽的十大雙姓名字,飽含詩意,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到了西魏政權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於北魏廢帝元欽三年(公元554年)農曆1月即皇帝位之後,去年號,稱元年,將元氏復改回拓跋氏。進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大地後,在強大且日趨規範化的漢文化歷史潮流推動下,鮮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終仍然改定為漢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則漢化姓氏繁多,諸如長孫氏、李氏、王氏、鄭氏、金氏、趙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傳至今。
  • 高考文化常識之古代職官及官職變化
    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中國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共為「三法司制」。
  • 我國自帶貴族氣質的姓氏,不論起什麼名都好聽
    但如果姓氏好聽,你肯定會大大方方地報上名號。看來一個好聽的姓,也是一種社交利器。在我國,有這麼些姓氏,不論起什麼名兒,都是相當的好聽,而且還自帶貴族氣質,你知道是哪幾個姓氏嗎?1.夏侯出自王侯將相的「侯」,夏侯這個姓氏,聽起來就是霸氣十足的貴族範。西漢時開國功臣夏侯嬰,就是跟隨劉邦起義立下戰功的大將。
  •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官職,光聽名字就覺得威武霸氣!
    我們知道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的官職,有些官職名字聽著好聽,有些官職聽著文雅,有些聽著奇怪兮兮的,有些名字一聽就覺得是大官,有些一聽就覺著是給人打雜的。還有一些聽著就覺得高大上,既威武又霸氣。那麼中國歷史上的官職你覺得哪一個最高大上,最霸氣呢?
  • 古代最好聽的五個名字,每一個名字都充滿詩意
    我們來看一下古代最美的名字。第五名:魚玄機魚玄機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女詩人,她也叫做魚幼微。與文學家溫庭筠是忘年交。但是魚玄機的一生卻是非常悲慘的。魚玄機的名字好聽在她的姓氏上面,畢竟姓「魚」比較罕見。現在我國的「魚」姓大多分布在陝西,山西和江蘇一帶。
  • 曹操最初的志向,並非要做漢朝的司空、丞相,而是想擔任這一官職
    在徹底平定袁紹殘餘勢力後,曹操的官位再次得到了提升,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式擔任了東漢的丞相一職,正如《三國志》所載:「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以公為丞相。」至此,曹操做到了東漢王朝最高的官職,盡享人臣之殊榮。然而,無論是司空一職,還是丞相之位,都並非是曹操最初的志向。
  • 古代保護皇帝的「帶刀侍衛」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兵種?
    古代保護皇帝的「帶刀侍衛」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兵種? 小編相信每個人都看過很多關於古代武俠小說的電視劇或小說。今天,小編講的這個主要角色是「帶刀護衛」。據了解,在古代,當他們平時會見一個國家的君主時,他們不能佩戴任何武器,但是帶刀侍衛就不一樣了。他們想周全的保護帝王,所以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們都必須佩戴武器。
  • 古代最霸氣的5位帝王的名字:第一位充滿神話,第三位滅元朝而來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這其中的名便是我們的姓名。好的名字令人有好的第一印象和不好的深刻印象。例如——歐陽一卓 VS 王二狗五、劉邦斬白蛇起義,建立中國最長壽的漢王朝——405年。劉邦僅比秦始皇小三歲,取代秦成為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而劉邦原名劉季,他自己認為以後自己必成大事,就改名邦。雖說季字只是家中排名,但邦字的確是他自己取的。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 全國一共有七個
    不過,這六個官職,除了少數幾個有實權的官職外。大部分都是榮譽稱號居多。或者死後追贈,或者職權有限。第一類便是屬於榮譽稱號的正一品官職。這類官職叫:太師、太保、太傅。從地位上來說,這三個職位都位三公。最早的時候,太師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總管王家事務的大臣。太保監護國君,太傅是皇帝的老師。在三個實權在幾千年前設立之初,屬於非常有實權的官職。
  • 歷史上最好聽的「六大姓氏」,無論起什麼名字都十分高大上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姓,其實大多是古代的氏。在當今仍然活躍的姓氏中,尤其是一些複姓,自身就帶有貴族氣,因而,無論取個啥名字,聽起來都順耳、大氣。一個好聽的姓氏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良好的社交利器,在我國有這麼些姓氏,不論起什麼名兒,都是相當的好聽,而且還自帶貴族氣質,你知道是哪幾個姓氏嗎?
  • 古代的「祭酒」和「教授」,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區別非常大
    西晉以來設國子監祭酒,是國子監(古代最高教育機構)最高級主管。相當於校長或教育部長(因為當時國子監為最高教育機構)。清光緒三十二年,設學部,改「國子祭酒」為「學部尚書」。古代歷史,韓愈、徐階、嚴嵩……這一些歷史重臣,都曾當過同一個官職,叫國子監祭酒,祭酒究竟是什麼官職?最開始的時候,祭酒是一種祭拜活動,最長者立尊位,朝向供神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