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學(二)

2020-09-14 大連新聞網

楊金橋,心理學博士,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東北財經大學「楊金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負責人。

近日,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楊金橋,在東北財經大學培訓與繼續教育學院線上直播課堂作了題為《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學》的講座。

最近,我又重讀了美國作家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合著的《熱鍋上的家庭》。這部書講的是家庭當中不同的成員之間的關係的處理,讀後又有新的收穫和啟發。

在多數人眼中,家庭就是由丈夫、妻子還有孩子構成的一個非常微觀的社會團體。而在心理學家的眼中,尤其是在家庭治療師眼中,他們對家庭的理解往往更加深刻、更加立體、更加複雜,因為他們認為家庭作為一個系統,從總體上影響、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其未來的成長走向,而一個人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狀態,通常也都跟他的原生家庭有著非常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人所謂的社會面孔——他在社會到底會表現出什麼樣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他的原生家庭的。

通過對《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的感悟,我總結出三條比較典型的「家庭心理系統原理」:

第一,家庭成員的人格和行為具有非孤立性。在這裡特別強調的是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的人格狀態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極大的。家庭成員的人格並非是完全孤立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影響,原生家庭對一個人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深遠的。當然,我們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成敗都歸於原生家庭,要想取得成功還得靠自己的奮鬥和進取。

第二,子代的人格養成是一條單行道。目前,在發展心理學當中有一個共識:一個人的人格基礎,通常情況下是在他6歲之前形成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孩子從出生到6歲這幾年一直被重視,有很多心理學家把一個人0~6歲的發展階段很形象地叫作人格發展的「潮溼的水泥地」時期。一旦過了人格發展的這麼一個關鍵期,父母再想去糾正孩子的人格問題,倒不是說不可能,只不過需要付出的成本會非常高昂。所以,中國一直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3歲看大,7歲定老」。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的人格是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的。恰恰是在這樣的一段時期,父母就更應該去注重自己孩子人格的培養。一旦過了這個關鍵期,父母再想去彌補過去曾經犯下的錯誤就非常難了。所以,這個原理提醒我們,一定要注重孩子幼年時期和童年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三,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關係永遠居於家庭關係的首位,親子關係必須得退居其次。但是,現在有很多家庭正好反過來了,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後,立刻就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卻不注意夫妻之間關係的維繫。這樣長期以往,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是更大的。其實,孩子越大越重視自己的父母是否相愛。大家將來如果做了父母的話,如果你真想為孩子好,就要首先去規範夫妻和親子之間的關係,一定要把它給擺正。

相關焦點

  • 禽獸的心理學分享(二)
    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會遇到難以避免的障礙。就是永遠逃不開的偏差。證實偏差:人們很容易注意到那些能夠證實自己想法的證據。同時會忽略或者貶低那些與自身想法相背離的證據。證實偏差無處不在,因為情感本身就會讓很難保持客觀。另外,在涉及到個人的信仰、偏好等方面,當事人往往無法察覺這些認知證實偏差的存在。
  • 每一個問題學生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教師要學一點心理學
    但絕大多數家長遇到「問題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和教育,通常感覺束手無策。經過觀察與分析,我發現,這些「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問題」,絕大多數和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關。每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 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不幸的家庭背後,有著相似的故事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心理學與生活(二)|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
    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1發現的背景心理學的研究過程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範疇,它們通常是:形成想法(發現)然後去檢驗它(驗證)所以發現的背景就是研究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信念心理學理論試圖揭示大腦、心理、行為和環境的功能以及他們是如何相互聯繫的。決定論假設:大多數心理學理論都有的一個一般核心,假設認為,一切事物,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結果,或者說是由其所決定的。比如說,如果兒童在電視中看了大量暴力場面,那麼,他們將同伴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
  • 在史丹福大學買的一本書(心理學)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全球領先,不僅僅在於學術的前沿探討,更在務實,學術永遠指引普通人的生活需要。懷著朝聖的心態,在史丹福大學書店徜徉好久,選擇了一本心理學歷史概述的書《The little book of psychology》。
  • (短文乾貨)動遷的心理學指南
    如果你去百度上搜:區域整體開發心理學/動遷心理學。555萬相關結果,也僅僅只是相關,細看下來,都是心理學課程廣告和跨區域的心理學研究,這與區域整體開發心理學有著本質的差別。區域開發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先問自己一個問題:補償是不是給的越多走得越快?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將被動遷,請問你希望拿到多少?這個問題相信一千人有一千個回答,帶有遞進意思的詞語很難去量化。但是這一千人都同意一個回答:給的越多越好。
  • 《家庭心理學》讀書會第十九場|老人心理學
    本書圍繞著家庭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從心理學視角闡述了愛情、婚姻、培養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贍養老人等一系列家庭問題,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紮實的心理學理論,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關係,列舉了大量豐富、生動的生活範例,是一本可以幫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鍾愛自己及家人,解決家庭各種矛盾的實用心理學參考書;不僅適於心理醫師也同樣適用於對家庭、婚姻、愛情等有所思考的各類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
  • 暢銷40年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牽絆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一本暢銷40餘年的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經典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家庭治療領域的著名諮詢師: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秋水理論(又叫「種子心理學」)簡介
    2011年,我率先提出了「第三信號」學說(參閱 拙作《情緒心理學》第18頁),將巴普洛夫兩大信號系統拓展為三大系統,為心理學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未來心理學要走出困境,必須擺脫行為和教條主義的束縛,創立一套改變或影響世界的學說。秋水理論,作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將成為改變心理學格局的一面旗幟。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02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定義心理學:關於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科學的方法: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
  • 《熱鍋上的家庭》|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學生跳樓、小學生作業問題、青春期孩子叛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家庭。父母把矛頭直指孩子,但是他們不明白,其實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而《熱鍋上的家庭》一書,正是幫助我們找出問題,並利用家庭治療的方式解決問題。
  • 家庭心理學科普:從電視劇《都挺好》看家庭邊界的重要性(上)
    今年上半年的電視劇《都挺好》是一部折射了許多現實問題的作品,一經播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究竟問題的「道」在何方呢?我們本次以家庭邊界對家庭關係的影響作為重點,從蘇母、蘇父和蘇家子女三個角度,分別舉例來解釋與說明:家庭邊界不清,是《都挺好》中家庭功能失調、家庭衝突不斷的重要根源之一。通過這一系列文章的科普與分析,希望能幫助更多類似的家庭走出困境。
  • 心理學小故事(弗洛伊德篇)
    我們打算用三期左右的內容來扒一扒這位心理學大師的小八卦,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持續關注一下哦!而人們對於他自身的信仰問題也是議論紛紛,但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和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4.性心理發展理論弗洛伊德總結過一些奇怪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理論至今仍不被人們認同。他認為小孩子,甚至是嬰幼兒,都對性有潛意識的「渴望」。
  • 心理學:佛洛依德的(唯樂原則)
    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我們毫不猶豫地認為,心理活動發生的過程是受唯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自動調節。也就是說,我們相信,在這些心理活動的過程必然是由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所引起的,而且這個過程沿著這樣的方向發展,最終結果會與那種緊張的減緩一致。
  • 突破口供玩的是心理學(審訊技巧)
    作者:畢惜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審訊中的心理學應用【內容提要】近年來,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在刑事司法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訊問中運用心理學方法的嘗試也已經從以往注重常識性的經驗總結過渡到強調實證的經驗歸納
  • (二)被父母貼標籤(消極暗示)
    氣質類型的原因(個性);2. 被父母貼標籤(暗示);3. 避免更多任務(不想);4. 讀寫和理解能力不足(不能);5. 情緒問題和逆反心理(不願);6. 注意力不集中(做不到);7. 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沒目標);8.
  • 從心理學的角度教你如何掌控愛情(二)眼神
    當我們大膽的盯著某人的雙眼時,對方會產生一種與恐懼相似的情緒,在這種情緒壓力下,對方體內會分泌出苯乙胺,這有助於愛情的產生(參照上一文),當然,眼神不要惡狠狠的,至於什麼眼神我下文會提及。這裡給大家說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叫做自證預言,也就是說當我們對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抱有某種期待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從潛意識裡根據自己的期待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讓期待得以實現。熱戀的情侶在談話中深情凝視對方的時間比普通人要長得多,受到打擾時從對方身上轉移視線的速度也比普通人要慢一些。
  •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變態心理學讀書筆記(1) *導言及歷史回顧*●心理病理學研究的是心理障礙的性質、發展和治療手段。其關注人們為什麼會有出人意料、甚至荒唐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思維和感受。●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常常背負汙名(社會對行為處事不同於大眾的群體持有的消極看法和態度。)
  • 心理學電影推薦(中)
    ​Richard(Leonardo DiCaprio)是位酷愛網上衝浪和冒險的美國年輕人,一天,他來到泰國曼谷,欲找尋在網絡上得知的人間天堂海灘。在投宿的廉價旅館裡,他遇到法國女孩Franoise(Virginie Ledoyen)和其男友,三人成了朋友,不久Richard愛上Franoise。
  • 孩子是問題家庭中的替罪羔羊(497)
    孩子手經常會在親密關係中成為夫妻問題的替罪羔羊。並且,是在所有家庭成員都不曾意料到的時候,孩子就突然間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因為父母的逃避,加上孩子長大後產生的各種成長煩惱,比如,叛逆,獨立,不聽話,早戀,學習。。。而父母把自身的矛盾暫時擱置一邊,或者,不敢不想去面對自己真實的問題。而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問題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