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別的90後以一作身份
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
期刊雜誌發文
你是否只有羨慕的份?
看到學術大牛作主旨報告
在頂尖會議的演講臺上侃侃而談
你是否總是覺得難以望其項背?
現在,好消息來了!
從2018年冬學期開始
浙江大學將首次開設學術英文公共選修課
英文期刊論文寫作與學術報告
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簡稱UPP)
系統介紹Nature,Science,Cell和PNAS等
世界頂尖期刊的專業特色與行文特徵
主要通過導師團大講堂的形式
配合以小組討論、報告訓練的教學方式
提升學生的學術寫作與學術報告能力
增強研究生群體的國際顯示度和國際競爭力
鼓勵同學們堅定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為了向同學們更好地闡釋
什麼樣的英文才是好英文
課程團隊特地邀請到來自高分子科學、
神經科學、基礎醫學、化學工程、
材料科學、農學、生命科學等學科
超明星交叉學科導師團坐陣
實力詮釋「學科有界,科學無界」
高超: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石墨烯化學與組裝等方面的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等期刊發表SCI收錄文章180餘篇,他引10000餘次。共同主編Wiley出版的英文專著1本,為英文專著撰寫6個章節,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46項,擔任Nano-Micro Lett.、《中國科學:化學》《功能高分子學報》期刊編委,中國能源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胡海嵐: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醫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期評估優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在Science,Nature,Cell,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歐陽宏偉: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幹細胞與骨、軟骨、肌腱組織的再生研究,先後獲批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近年來以通訊作者在生物學、工程學及醫學等五個領域的主流期刊發表SCI論文80篇,發表論文總他引用4283次,H指數39。
邢華斌: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其中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 Chem. Soc. Rev, Adv. Mater.等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五十餘項,授權三十餘項,其中多項已實現產業化應用。主持或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重大企業合作課題20餘項。
餘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尺度材料變形特徵及其尺寸效應、材料力學性能的原位電鏡表徵、極端環境下材料力學性能的表徵和變形機理研究。相關論文以第一作者的形式發表在Science,Nature,PNAS等國際知名期刊。在國際會議以及國際知名高校做學術邀請報告(MRS,TMS等)近30次。
張明方: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蔬菜作物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先後以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遺傳學雜誌Nature Genetics以及Molecular Plant , Molecular Breeding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論文60餘篇,選育審(認)定瓜類蔬菜新品種8個,獲國家發明專利9項,以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朱永群: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細菌與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分子機制以及結構基礎。相關的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發表在Science,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PNAS, PLOS Pathogens, JBC, Cellular Microbiology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
而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
也超出我們以往對寫作課的認知
在為期8周的課程中
每位超明星導師
都會為同學們帶來一期主題分享
此外,課程團隊的教師
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博士梁君英
外語學院教師、浙江大學百人計劃人才
Matthew Reeve
外語學院教師、浙江大學百人計劃人才
Kevin Tang
還將帶領學生開展一系列文獻閱讀、
學術報告等實踐環節
「我在走訪學校各大實驗室的過程中
導師團的老師們都有一個共識
其實我們學校很多項研究都已經到了CNS的水平
但是大家還沒有這樣的意識
或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去投稿
因此,這門課還想分享給同學們
『雙一流』建設的一流意識
想告訴同學們要帶著問題來上課
擁有堅持不懈的勇氣
堅定地在科研之路上走下去」
梁君英說
事實上,這不僅是同學們
第一次在一堂課上聽到七位大牛老師授課
也是浙江大學自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
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推進科教融合的一次創新性嘗試
體現出了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
三大特點
1
普惠式
課程不以精耕細作的小班化模式開課
而是以大講堂的形式開展
因為頂尖學術期刊不是說發就能發
學生們需要在相互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中
積累起對科學的熱愛
2
開放式
課程不僅面向全校研究生
更歡迎剛加盟浙大的青年教師前來聽課
師生攜手
在國際交流、科教融合、交叉培養上
進一步形成特色
3
交互式
課程提供充足的互動交流空間
教授們在分享自己的研究、
論文發表過程的同時
也需要及時回答聽課者們的提問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這門課程明確要
強化過程、弱化評估
不以上交一篇論文作為簡單的課程考評
而是需要同學們
圍繞「科學900秒」
提交一份15分鐘的學術報告視頻
如果有自己成熟論文的
就可以介紹自己的論文
如果是剛入學的萌新
可以報告別人的論文
老師則會從視頻中考察聽課者的語言與邏輯
小貼士
是不是有一點點心動的感覺?
那接下來的這份小貼士可要收好了~
即日起至11月30日上午11:00
選課系統開放
大家可以開始選課啦!
32學時,2個學分,230個上課名額
也許你和CNS等頂尖期刊
只隔著一個它!
文字作者:周亦穎 | 柯溢能
封面製圖:杜松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教授個人介紹來源於浙江大學教師個人主頁
今日編輯:芷凌
責任編輯: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