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多項臨床研究對左主幹病變血運重建策略的思考

2020-12-16 騰訊網

本文刊於: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 2020,28(7) : 406-409.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20.07.009

作者:楊軍芬 臧雁翔 李為民

通信作者:李為民,Email:liweimin_2009@163.com

作者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

左主幹病變(LMCAD)指冠狀動脈造影左主幹狹窄程度≥50%的病變。左前降支近端以及左迴旋支近端狹窄程度≥70%的病變被視為左主幹等同病變。EXCEL研究與NOBLE研究均是選擇LMC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RCT),而SYNTAX研究、MAIN-COMPARE研究中均有對LMCAD血運重建長期預後的分析,同時上述研究修改了歐美指南對LMCAD治療的推薦等級,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等級推薦為Ⅰ類,A級證據。雖然如此, LMCAD的血運重建治療策略仍然爭議頗多。本文通過對EXCEL研究、NOBLE研究、SYNTAX研究以及MAIN-COMPARE研究進行結果解讀,分析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對LMCAD預後的影響。

1  EXCEL研究

1. 1  研究設計

EXCEL研究是國際、多中心、開放標籤的RCT,所選擇的均為SYNTAX評分≤32分(中低危)LMCAD患者,共納入1905例LMCAD患者,其中PCI組948例,CABG組957例。PCI組均採用新一代依維莫司藥物洗脫支架(DES),且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完成PCI。首要終點事件定義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聯合終點。所有患者均需隨訪超過2年,平均隨訪時間需超過3年。

1. 2  EXCEL研究3年結果

EXCEL研究3年結果顯示: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PCI組為15.4%,CABG組為14.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達到非劣效性的要求。30 d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聯合終點,PCI組發生率為4.9%,CABG組為7.9%。同時兩種LMCAD治療方式的3年卒中、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生活質量分析顯示:與基線資料相比,PCI組與CABG組的生活質量均有所提高。術後1個月,PCI組生活質量優於CABG組,PCI組每日或每周心絞痛發作者佔5.5%,呼吸困難者佔6.1%;CABG組每日或每周心絞痛發作者佔10.4%,呼吸困難者佔10.4%。上述PCI優勢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術後1年和3年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因此,與CABG組相比,LMCAD行PCI在術後1個月(早期)獲益比較明顯。

對於性別、冠心病類型、LMCAD病變部位等研究顯示:不同性別LMCAD的血運重建治療預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女性PCI患者全因死亡率更高(10.8%);無論是穩定性缺血性冠心病還是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PCI組與CABG組治療3年首要終點事件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在LMCAD遠端分叉病變亞組中,PCI組與CABG組治療30 d與3年預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在LMCAD開口或體部病變亞組中,PCI組存在早期獲益,其30 d首要終點事件低於CABG組,長期預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論右冠狀動脈(RCA)是否存在閉塞,兩種血運重建治療方式的3年首要終點事件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其中RCA閉塞的LMCAD患者行PCI 3年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最高,為17.2%;RCA通暢的LMCAD患者行CABG 3年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最低,為13.9%。

Giustino等分析了EXCEL研究中慢性腎病(CKD)患者的預後,結果顯示,與非CKD患者相比,CKD患者3年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更高(20.8%比13.5%),同時CKD患者30 d內急性腎衰竭(ARF)發生率更高。合併CKD的LMCAD患者中30 d ARF發生率,PCI組為2.3%,CABG組為7.6%。因此,與PCI相比,CABG組術後30 d內ARF的風險更高。

對於LMCAD患者行PCI早期獲益還體現在新發心房顫動(房顫)上。Kosmidou等分析顯示,EXCEL研究中1812例患者既往無房顫病史,PCI組術後新發房顫發生率為0.1%(1/919),CABG組新發房顫發生率為18.0%(161/893)。同時對CABG組住院期間新發房顫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體重指數是LMCAD患者CABG術後新發房顫的危險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數是保護因素。

1. 3  EXCEL研究5年結果

EXCEL研究5年結果顯示:PCI組5年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為22.0%,CABG組為19.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3)。但是,與CABG組相比,PCI組死亡、卒中、心肌梗死或缺血驅動血運重建的聯合終點事件(次要終點事件)增加了39%,其中PCI組全因死亡率為13.0%,缺血驅動的血運重建率為16.9%,上述風險均高於CABG組。

若將研究結果按照隨訪時間分階段來看:治療30 d內,PCI組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為4.9%,CABG組為8.0%,PCI組事件風險降低了39%;治療30 d至1年,PCI組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為4.1%,CABG組為3.8%,兩種治療方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1年至5年,PCI組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為15.1%,CABG組為9.7%,PCI組事件風險增加了61%。因此,PCI的早期獲益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確定治療方法的晚期安全性。

2  NOBLE研究

2. 1  研究設計

NOBLE研究是一項國際、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標籤的非劣效性研究,納入的LMCAD患者包括LM開口、體部或分叉病變,而且複雜病變不超過三處。研究對象的入選自2008年12月至2015年1月,整體跨度較大,共納入1201例LMCAD患者。PCI患者均採用第一代Biolimus 洗脫支架,首要終點事件為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手術相關的心肌梗死、再次血運重建或卒中。

2. 2  NOBLE研究初期結果

NOBLE研究平均隨訪3.1年,結果顯示,PCI組MACCE發生率為28%,CABG組為18%,LMCAD患者PCI術後MACCE風險增加了51%。上述結果的效應主要來自於PCI組非手術相關心肌梗死和再次血運重建的增加。而兩種治療方式的全因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30 d的早期結果分析顯示,與PCI組相比,CABG組卒中、因出血造成二次手術的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均增加。

2. 3  NOBLE研究更新結果

NOBLE研究更新結果顯示,PCI組5年MACCE發生率為28%,CABG組為19%,即與CABG相比,行PCI的LMCAD患者5年MACCE風險增加了58%,超過了與CABG組患者相比MACCE風險的非劣效性上限。更新結果與早期結果具有一致性,同時,兩組患者全因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比9%),因此其CABG組MACCE獲益主要來自於非手術相關心肌梗死、再次血運重建的增加。

SYNTAX評分<23分亞組,PCI組MACCE發生率高於CABG組,而評分≥23分者,兩種治療方式比較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根據NOBLE研究更新結果可以認為,SYNTAX評分<23分並不是決定PCI和CABG效果的因素。

3  其他LMCAD相關研究

3. 1   SYNTAX研究

SYNTAX研究是對比PCI與CABG在複雜冠狀動脈疾病(LMCAD和多支病變)中應用效果的隨機隊列研究和登記研究兩大部分的臨床試驗。Morice等分析了SYNTAX研究中的LMCAD人群,結果顯示PCI組5年MACCE發生率為36.9%,CABG組為31.0%,兩種治療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延長隨訪時間至10年,PCI組死亡率為26.1%,CABG組為28.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SYNTAX評分≤32分亞組,PCI與CABG的10年MACCE發生率相似(31.3%比32.1%),而對於SYNTAX評分≥33分亞組,PCI組MACCE風險顯著高於CABG組(46.5%比29.7%)。因此,對於SYNTAX評分中低危LMCAD患者,PCI是可行且合理的。該結論與EXCEL研究的整體結論具有一致性。

3. 2  MAIN-COMPARE研究

MAIN-COMPARE研究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進行裸金屬支架組和CABG組治療LMCAD效果的比較,第二階段是進行DES組和CABG組效果的比較。MAIN-COMPARE研究結果顯示,PCI和CABG兩種治療方式的10年全因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2.2% 比 21.4%),同時兩組聯合終點事件發生率(死亡、Q波型心肌梗死或卒中)比較,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但是PCI組靶血管重建率較CABG組增加了4.07倍。

不同支架類型的亞組分析顯示,與CABG組相比,DES組10年複合終點事件增加了46%,靶血管血運重建率增加了5.82倍,但DES組和CABG組的全因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3.4% 比 21.4%)。

3. 3  PRECOMBAT研究

PRECOMBAT研究為首個對比無保護LMCAD行PCI與CABG的RCT研究,其PCI組使用Cypher支架。該研究於2004年開始啟動,10年隨訪應答率超過90%。結果顯示,PCI組10年MACCE發生率為29.8%,CABG組為24.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R 1.25,95%CI 0.93~1.69),同時兩組聯合終點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發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亞組分析顯示,LMCAD合併三支病變患者,PCI組10年首要終點事件較CABG組增加了82%,提示LMCAD高危病變或複雜病變患者,PCI效果不如CABG。

4  小結

從近期研究結果看,在SYNTAX評分中低危的LMCAD患者中行PCI是合理的,早期獲益明顯,新一代DES長期預後與CABG相似,但是CABG能夠降低再次血運重建發生率。EXCEL研究雖然顯示PCI與CABG首要終點事件發生率相似,但其5年結果存在爭議。同時歐洲心胸外科協會撤回了2018年歐洲指南對LMCAD患者行PCI的推薦。NOBLE研究納入患者跨度較大,且使用第一代DES,其結果不一定符合目前國內DES應用現狀。SYNTAX研究、MAIN-COMPARE研究和PRECOMBAT研究均是對LMCAD患者長期預後的探索,其整體結論傾向於對中低危LMCAD患者可以嘗試PCI。對於LMCAD血運重建策略的選擇更需要綜合患者臨床病情和意願,由經驗豐富的介入醫師或外科醫師進行。

參考文獻:略

歡迎訂閱2020年《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創刊於1993年, 是我國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診療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學術期刊。經過二十幾年的艱苦努力, 她已成為心血管介入領域權威性的全國性期刊, 深受廣大心血管臨床醫師及科研工作者的歡迎。您可以到郵局詢問訂閱本刊全年雜誌(郵發代號82-662),也可以通過知網/萬方/維普下載查看本刊全部文章。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編輯部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邱春光:低射血分數患者多支血管病變的血運重建策略
    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患者行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還是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一直是臨床討論的熱點話題,SYNTAX等一系列研究也不斷湧現,從簡單考慮冠脈解剖結構到綜合考慮複雜解剖和臨床等其他因素,選擇對患者獲益最大的治療方式。
  • 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雙支架術之DK Crush技術
    該研究入選了370名主幹和邊分支直徑均介於2.5-4.0mm且狹窄程度大於50%的真性分叉病變患者。5年隨訪結果表明,DK Crush技術組比經典Crush組顯著降低了MACE發生率(15.7% vs 23.8%,P=0.051)。研究表明,對於複雜真性分叉患者人群,DK Crush技術能夠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其主要降低靶病變血運重建率(8.6% vs 16.2%,P=0.027)。
  • 歐洲分叉俱樂部第一個10年冠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專家共識解讀
    單支架還是雙支架策略?   基於大量隨機研究和註冊研究比較單支架策略和雙支架策略的證據,以及KISSS原則(保持簡單、快速和安全),EBC推薦在大多數分叉病變中應用必要時分支支架技術(Provitional),即是首先主支支架,分支僅在嚴重再狹窄或血流受限時必要支架。但現有的大多數文獻單支架和雙支架技術進行比較時設計存在困境。
  • 傳道授業 系兩岸 l 分叉病變精品培訓兩岸交流圓滿落幕
    學科帶頭人陳紹良教授帶領團隊致力於推動和發展心血管介入事業,帶領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在心血管介入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技術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多項技術居世界該領域領先行列。2018年8月25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正式發布了新版血運重建指南,並同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EHJ)。
  • 《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丨ACS雜誌(IF:2.895)專刊主譯和譯者招募
    為此,ACS雜誌經過精心籌備推出了《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之外科醫生須知的心臟病學》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之外科發展和未來展望》兩個專刊。兩期專刊分享了以下內容:1)美國 Weill Cornell醫科大學心胸外科Mario Gaudino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無保護左主幹疾病: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
  • ESC2020|熱點追蹤之: 冠脈功能學研究|FFR|心肌炎|冠脈|功能|研究|...
    2、COMPARE-ACUTE研究旨在比較FFR指導下的完全血運重建和僅處理罪犯病變對合併多支冠脈病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FFR指導的完全血運重建組1年的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僅處理犯罪血管組,FFR指導的完全血運重建組在隨訪期間再次血運重建比例明顯低於僅處理罪犯血管組。
  • TCT 2020|DEFINE-FLOW:FFR和CFR評估後的延遲病變的觀察性研究
    Press ReleaseTCT 2020|DEFINE-FLOW由於FFR已成為指導血運重建的參考標準,當下,侵入性CFR評估的作用仍不清楚。雖然有創和無創工具的觀察數據表明,CFR完整的病灶表現良好,但這些研究很少同時評估FFR。為了解決現有文獻的局限性,研究人員設計並實施了DEFINE-FLOW研究。
  • ...有了「中國標準」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發起的SUPREME研究取得新...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李晨光副主任醫師代表葛均波院士及SUPREME研究者團隊在近日召開的世界頂級心血管學術會議歐洲血運重建大會(PCR e-Course 2020)上,發布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於我國自主研發的壓力微導管的阻力恆定期比率(cRR)術前評判指標與國際上目前已成熟使用的瞬時無波形比率(iwFR)指標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測定數值中等效,提示cRR與iwFR
  • 基於冠脈CTA的斑塊危險性評估
    它還包含狹窄嚴重程度,並計算左主幹狹窄和近端左前降支狹窄(表1)。Min等人表明不同類別患者的累積生存率存在顯著差異。左主幹斑塊伴有任何額外的中度或重度狹窄的結果最差,而沒有任何疾病或僅有輕度CAD的患者幾乎沒有事件。
  • 急性左主幹閉塞的心電圖改變有哪些?|實踐出真知
    急診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左主幹完全閉塞,右冠未見狹窄及阻塞病變。心電圖示:竇性心律,I、aVL、V5、V6導聯ST段抬高。其實,在臨床上我們觀察到,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心電圖顯示aVR導聯ST段抬高,伴多導聯ST段壓低,經造影證實,多為嚴重的三支病變或左主幹狹窄,而不是左主幹急性閉塞病變。左主幹急性閉塞後會引起廣泛前壁和下壁心肌壞死,在心電圖上表現為哪些導聯ST段抬高,可能取決於前降支、迴旋支供血範圍大小。
  • 支架臨床表現優異 藍帆醫療領航生物可降解塗層藥物洗脫...
    CREDITII研究四年隨訪結果,並依託豐富病例詳細介紹了Excrossal心躍支架在臨床實踐的最新應用體會,受到參會者極大關注。   衛星會開場,北部戰區總醫院王耿教授分享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韓雅玲領導展開的心躍CREDITII研究最新四年隨訪結果。結果顯示,EXCROSSAL心躍支架具有更低的靶病變失敗率(TLF)和患者驅動的複合終點事件(PoCE)發生率,具有更加優異的安全性。在血運重建與缺血驅動TVR方面,EXCROSSAL也具有明顯優勢。
  •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術治療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單中心10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術治療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單中心 10 年隨訪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2): 125-131. doi: 10.7507/1007-4848.201805018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多種右心室流出道手術治療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