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大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對症施教效果才會好

2020-12-25 蒙林養心書齋

最近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和一些事件,再一次把「校園欺凌」等問題擺在了社會的面前。人們憤怒於欺凌者的霸道,同情被欺凌者的可憐,哀嘆雙方家庭教育的缺失,質疑甚至聲討教育中存在的種種不足……電影和事件觸發了教育的一個痛點,反映出當下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一時之間,民聲沸騰。

我們在熱議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思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一、校園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大都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具有什麼共同特徵?

經過研究分析近年的多起校園欺凌案(包括網上和身邊的),筆者發現,校園欺凌中的被欺凌者主要是這三種情況:

因父母的問題而內心孤獨自卑的學生

父母出現去世、犯罪、殘疾、離婚等等非正常情況時,學生內心在受到強烈刺激之後,一般會產生自己有異於常人的孤獨和被拋棄感,其中有一部分孩子性格會變得自卑、懦弱。

孤獨自卑的學生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幼年喪父,我時不時地就會受到村子裡的一些同齡人的嘲笑。因為人家說的是事實,加上每次別人一提我都會很傷心,所以絕大部分情況下,我選擇的都是默默離開。實在氣不過了,才和人對罵幾句或者是打一架。三年級時,我也不知怎麼得罪了一個同學(亦或是根本就沒得罪他)。有一天,他和他哥放學後攔住我不停地喊我「沒爸的野孩子」,我氣急了回罵了一句,結果鼻子被他們哥倆打出了血,腿上也被踢青了一塊。回家後,我還不敢把實情告訴家人。後來,那哥倆又打過我幾次,直到四年級下學期,我們換了新班主任。

電影中的陳念其實也是如此。父母的情況使她沒有底氣與人爭鬥,她得想方設法通過高考逃離自己生活的地方。

嬌生慣養、軟弱可欺的學生

從小嬌生慣養的學生,有的有「小霸王」氣質,但也有不少是被保護起來的嬌嫩寶寶,他們在家人面前無法無天,可是在外面遇到強硬分子,就會瞬間變得軟弱可欺。

嬌生慣養的孩子

有一個初一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他也喜歡在班級各種炫富,結果被班級幾個同學盯上了,讓他從家裡帶各種好東西,吃的、玩的,甚至是錢。一開始,他還有反抗,可每次換來的都是一頓打。該同學從小就沒被打過,所以抗打能力很差,幾次掙扎之後,他便徹底成了別人的徵服者,直到後來家長發現了異常,與老師溝通,這起校園「錢物欺凌」才被制止。

成績差的內向學生

很多班級都會有一些成績很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不但學習差,品行也差(在班級經常惹是生非),但也有一些學生成績很不好的同時還比較內向,他們有時也羞愧於自己的學習表現,可又不能或不願奮發圖強改變自己,於是,他們在班級漸漸被邊緣化。班級有人嘲笑甚至欺負自己,他們也往往以「誰叫自己成績差呢」來勸慰自己而選擇默默忍受或者是極力討好別人。他越這樣懦弱,那些欺負他的學生就越囂張,最後就逐漸演變成了校園欺凌。前不久,我的學生來看我,我們聊到校園欺凌的時候,一個學生跟我說了一起他的同班同學的例子就屬於這種類型。

自我評價較低的孩子

其他原因導致的內向自卑的學生

比如有的學生長得不好看,有人會嘲笑甚至欺負他,有的學生不善與人交往,也有可能會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擠和欺凌。

不管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還是學校的原因,也不管是先天的原因還是後天的,容易成為別人的欺凌對象的學生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都比較懦弱,而懦弱往往是因為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出了問題,具體地說,是不夠自尊和自信。

所以,筆者認為要想使這些被欺凌者自強,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變這些學生的自我意識,使他們自尊自信起來。

自尊

二、什麼是自我意識?

所謂自我意識,又稱自我、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擁有健康的自我意識的人自尊自愛,善良積極,既不會過分自我膨脹,也不會自輕自賤,軟弱可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認為,個體的自我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認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它比真實的自我對個體的行為及人格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一般經歷三個階段: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所謂生理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身體的認知,一般從出生後8個月左右開始,3歲左右成形。

社會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知。3歲至13、14歲的孩子一般處於這個發展水平。

心理自我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世界的認知,是個體的態度、信念、價值觀和人格特徵的總和。一般從13、14歲開始,需要10年左右的發展時間。

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

小學生一般都處在社會自我和社會自我向心理自我的發展期;中學生基本上都處於心理自我的發展階段。中小學生中的被欺凌者往往是社會自我或心理自我階段個體的自我意識發展出現了問題,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偏消極自卑。

如果我們能夠根據學生的自我發展特點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是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的。而一旦他們形成較為健康的自我意識(主要就是自尊和自信),就絕不會成為任由他人欺凌的羔羊。

三、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

對這個問題,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筆者認為可以利用班會課、思品課或者其他合適的時機,給學生們上一節輔導課。

板塊一:時刻牢記,人人生而平等。

這節課的第一個板塊主要是告訴孩子:我們和別人是平等的,我們不應該欺凌別人,別人也不能欺凌我們。

類似這樣的話,也許我們曾經跟孩子說過,也許孩子本身就知道,但說過、知道與化成孩子思想深處的意識乃至信念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要想縮短這段距離,一個很好的方法是對孩子多說幾次,變換方式多說幾次。

人人生而平等

這一環節,老師可以設計得鄭重莊嚴一點,還可以設計幾個警句,在環節的最後時刻帶領學生反覆齊誦。這種儀式感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刺激和深刻的影響。

老師還可以把這種意識編入班訓讓學生常常齊誦,比如可以把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編進去。

板塊二:分類疏導,擊碎心中塊壘

很多朋友在看完校園欺凌的視頻或圖片後,都會說這樣的一句話:這個傻孩子,他就不知道還手嗎?他不會跑嗎?

是呀,為什麼一些被欺凌者會選擇默默忍受而不是奮力還擊呢?這取決於他們的思想。他們可能認為還擊會被打得更慘,告訴老師和家長也不能解決問題,更有甚者,有的孩子還認為自己被欺負是應該的。

所以,僅僅靠第一板塊還不行,它也許會讓學生興奮兩三分鐘,可對於一些情況特殊的孩子沒多大作用。這些孩子的心裡會想:老師說的這個不適用於我,我的情況太特殊了。

所以,要想改變學生思想上的錯誤認識,還得有第二板塊------針對每個弱勢孩子的具體情況分門別類地給予他們具體的幫助。以下幾種情況的輔導詞僅供參考:

因父母的問題而內心孤獨自卑的學生

「有些同學可能會因為父母的問題而感到孤獨、自卑,比如父母離婚了、有人出事了等等,我知道我這一提及,有些同學可能都會有些傷心。老師想告訴你們的是,千萬不要傷心。生活中的這些不幸是來鍛鍊你們的,在它們面前,你們要使自己越來越強大,而不是露出脆弱的表情。你們的父母是你們的父母,你們是你們,父母的事情可以影響你們一時的心情,但絕不應該絆住你們前進的腳步。在這個世界上,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所以你們完全可以驕傲地面對一切事情,而不必理會那些嘲笑你們的小丑。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無論你們的父母在哪裡,他們都是愛你們的,他們都希望你們能擦乾眼淚,拂去心中的烏雲,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考驗!」

鼓勵學生拂去心中的烏雲

成績差的內向學生

「有些同學覺得自己成績差,別人看不起自己理所應當。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老師要恭喜你,你起碼還是有羞恥心的。古人說,知恥而後勇。有了這顆心,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趕上來;即使一時之間趕不上來,老師相信你終有一天會趕上來;退一萬步說,即便學習上趕不上來,也沒關係,誰說一定要成績優異呢?人的學習,努力就好,人的一生,積極就好。憑著這顆心,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至於那些嘲笑你的人,不必理睬他。不想著好好提升自己,動不動就嘲笑、欺負別人的人都是可憐人,我們不和可憐人計較!但同時我們要知道即使我們成績不太好也不應該被人欺負!」

鼓勵學生向前看

因長得不好看而自卑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跟我說『老師,誰誰誰罵我是醜八怪,我很傷心』說著,她就哭出了聲。我安慰了她兩聲之後問她:『你認為自己丑嗎?』她點點頭。我說:『不對,你一點也不醜,是他們沒有發現你的美。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美的,只要你永遠保持自己的善良與可愛,你就永遠美麗下去。相反,他們沾染上嘲笑、欺負人的惡習,以自己的好惡去傷害別人,他們就是醜的!人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今天,老師把這話也送給大家,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美的,只要你永遠保持自己的善良與可愛,你就永遠美麗;否則,沾染上一身邪惡,你就是醜陋的!」

鼓勵學生要自信

不善交往而被人排擠

「有的同學不擅交際,結果受到部分同學的排擠、孤立。老師想對這些同學說的是,你們要吸取教訓,學習交際的基本技巧。如果你在努力地改變自己,有些人仍然惡意針對你,那麼不與他們來往也沒啥,準確地說倒是你的幸事!身邊有這種小肚雞腸的不善之人做朋友,難道不危險嗎?除了他們還有很多善良寬容的同學,你大可以與他們友好地相處。」

嬌生慣養軟弱可欺的學生

「有些同學從來沒被家裡人打過,因為怕疼,所以面對欺凌的時候選擇了投降。可是,你們發現了沒有?你越軟弱,壞人就越得寸進尺。對於他們絕不能妥協,應該反擊!你自己的父母是那麼的疼愛你,你在家裡是掌上明珠,他們憑什麼像踐踏玻璃球一樣地欺負你?當然,老師並不是說鼓動你們去跟壞人打架,可以暫時妥協,但安全之後一定要向大人求助,堅決給壞人嚴厲的懲罰!記住,人與人生而平等,別人沒有資格欺負你!」

孩子,只要有自信,你們都很棒

以上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靈活修改,家長也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與孩子談話。

還有一點很重要,老師在教學時,語言可以幽默一點,不要太嚴肅。輕鬆幽默地講道理比嚴肅鄭重地講更容易讓人接受。

平時,老師和家長們還可以試一試心理學書籍中介紹的其他方法,比如尊重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對孩子的行為,積極地予以反饋;教孩子揚長避短,體驗成功;不拿孩子與其他人作不恰當的比較等等。

一個人只要自尊自信,不想被別人欺負,那就誰也欺負不了他。

四、如果被別人欺負了,該怎麼辦?

光教育學生從思想上接納自己、尊重自己還不行,還得從行動上給予他們切實可行的指導。如果被別人欺負了,該怎麼辦?

肯定要予以反擊!!!越是默默忍受,「壞人」就會越發囂張。

堅決反擊,可也要動腦子

不過,作為教師,我不主張衝動地「打回去」。理由有三:欺凌者大多孔武有力且不知輕重或者三五成群,力量遠勝於一個個體,貿然還手,可能會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有的被欺凌者在一次次「打回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逐漸變成了欺凌者。另外,貿然「打回去」也有可能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筆者認為可以這麼做:

01首先,告訴老師或家長(最好同時告訴老師和家長),由他們出面解決。家長必須旗幟鮮明地要求給予欺凌者嚴懲(具體尺度視年齡、情節等情況確定)。我當年就是在周記中寫到那哥倆欺負我的事,得到班主任的幫助才擺脫了校園欺凌的。

02如果老師和家長無法達成一個讓人較為滿意的結果,比如欺凌者拼命狡辯,也確實找不到很有說服力的證據或者欺凌者雖然一時低頭認錯但不久又舊病復發並且變本加厲,出現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給孩子轉學吧。人生有很多美好且重要的事情等著去做呢,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03如果不方便轉學,那就搜集有力證據之後,報警。

大人出面幹涉過後仍不知悔改的欺凌者,大多狂妄至極或者欺凌上癮,他們肯定會在不久之後再次行動的,這時,我們要悄悄地告訴孩子,走路儘量走有監控攝像頭的地方,這樣會有不容辯駁的證據,同時也可以利用監控威嚇欺凌者。

必要的時候,筆者甚至主張家長找兩個人偷偷跟蹤自己的孩子,如果發現有人施暴,可以一個錄像,一個跑上前去制止。

一旦有了證據,對於屢教不改的欺凌者,那就絕不能再客氣了。報警!必須報警!

一個擁有健康自我意識的人一定會用智慧保護自己,用法律保護自己!

結束語: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講了如下內容:

校園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大多具有一個共同特點---自我意識出了問題,不夠自尊自信。所以,我們要想教育被欺凌者變強大就得培養孩子健康的自我意識。

老師可以給學生上一些輔導課:課上可以先告訴學生「人人生而平等」的道理,然後再分門別類地予以疏導,幫助學生擊碎心中的塊壘。

如果自己遭遇了校園欺凌,應該先告訴老師和家長,如果大人過問仍沒有一個滿意的結果,那就要想方設法搜集證據,然後給欺凌者一個嚴厲的懲戒。

感謝您的閱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感謝圖片提供者。)

關注我!

我們一起探討「小學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小學語文學習」的策略與技巧。

相關焦點

  • 我國校園欺凌事件主要特徵與治理對策
    :校園欺凌事件較多發生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階段,男性欺凌者佔據了較大比例,被欺凌者中女性和男性的絕對比例差距較小;校園欺凌事件團夥暴力問題嚴重,「以多欺寡」、「恃強凌弱」現象突出;校園欺凌事件已成為影響學校正常管理秩序、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突出問題。
  • 校園欺凌成世界性問題:全世界35%中小學生捲入,欺凌者男生多於女生
    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全世界約有35%的中小學生捲入校園欺凌中,其中不僅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還有旁觀者以及煽風點火者等多種角色。在中國,校園欺凌並不少見,張文新教授對校園欺凌者與被欺凌者的定義有著明顯的區分,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每個月兩三次受欺凌或者欺凌別人,或者更頻繁的欺凌和受欺凌,那麼他就是個欺凌者或者受欺凌者。」經過張文新教授多年的研究表明,國內校園欺凌的發生率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域差異,同時在性別上也有著特殊的分布規律,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都是男生多於女生。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記者了解到,每年「六一兒童節」前後舉辦開放日已經成為最高檢的一個固定品牌,今年由於疫情等特殊因素,舉辦的是網上開放日。欺凌是強對弱的不公平對待 會對被欺凌者造成巨大心靈衝擊在開放日的專家講座環節,不少網友都提及「校園欺凌」的問題。
  • 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校園欺凌」研究團隊(以下簡稱「團隊」)用半年的時間對某省41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753份,並以此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從個人、家庭和學校3個角度走近校園欺凌,試圖尋找影響中學生捲入校園欺凌的因素。欺凌者與被欺凌者的群體共性特徵在生活中,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一樣,個人特徵類型都是各種各樣的。
  • 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校園欺凌
    學生欺凌事件的種類和適用欺凌者恃強凌弱給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其行為沒有違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情節輕微的一般欺凌事件:(一)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的;(二)侮辱其人格,程度較輕的;(三)損壞他人財物,價值較低的;(四)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貶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論的。
  • 香港社工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受害者、欺凌者都需要幫助
    這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若18歲前沒有再犯法,就不會留案底,但要接受社工輔導至少一年。我在做「警司警誡」計劃的時候,就遇到過男生在學校玩「疊疊樂」,一個肥仔把最下面的學生壓斷了肋骨而被「警司警誡」的。「警司警誡」後若再犯,這次「警司警誡」就會作為判刑時的考慮,情節嚴重的可能會上法庭,留案底甚至坐牢。所以一般來說,學校發生了惡性欺凌事件,欺凌者就會進入司法程序。
  • 校園欺凌學生被判刑具有司法示範意義
    校園欺凌學生被判刑而不再是免於處罰甚至不處罰,具有鮮明的司法示範意義,將給予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現象有力的司法回擊,同時校園欺凌學生被判刑也是一堂生動的普法課,對於學校、學生及家長都具有以案普法的警示教育意義。  今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區某職業學院的一名女學生朱某,夥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學校女生宿舍樓內,採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兩名女學生。
  • 校園欺凌,為什麼家長總是最後才知道
    在初中階段,遭受過言語欺凌的學生比例為52.3%,遭受過社交欺凌的比例為41.8%,遭受過肢體欺凌的比例為21.7%,遭受過網絡欺凌的比例為16.8%,有61.2%的學生受到過至少一種形式的校園欺凌,40.1%的學生曾受到過不止一種形式的欺凌,只有38.8%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受到過校園欺凌。而到了高中階段,這些情況才會略有好轉。
  • 面對校園欺凌,十招告訴孩子如何正確應對!
    孩子不僅帶著原生家庭的各種印記、模式加入學校生活,同時也在不斷地從社會生活中習得各種思維與行為習慣。校園欺凌應該說是世界性難題,在各個國家學校均存在,發生在我國的校園欺凌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有研究者發現,「落單」是校園欺凌的根源,即孩子進入學校之後接受校規、考試等社會性評價,那些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成績差、在生活中找不到價值認同的,生理或心理存有弱勢的孩子就會被其他同學所忽視、孤立甚至排斥,這些「落單」者就容易成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 判定校園欺凌的六要素
    很快,公安機關對曉歡遭遇的校園欺凌案進行立案偵查,並將曉英、曉青等人抓獲歸案。經鑑定,曉歡身體所受損傷程度屬輕微傷。但是,比身體更嚴重的是曉歡受到的心理傷害。隨後,檢察機關以曉英等人涉嫌尋釁滋事罪提起公訴。最後,一審法院判決曉英犯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曉青等參與欺凌的幾名被告人犯尋釁滋事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 從河南省柘城縣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探討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
    結局令人意外也惋惜,但在發生圍毆事件過程中周圍的同學並無反映,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當前教育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培養是否合格,前段時間上映《悲傷逆流成河》就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的電影,這篇電影讓我們明白,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中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別人,而不是做冷眼旁觀人,那樣無異於就是校園欺凌的合謀人。
  • 有關校園欺凌的10個必答題
    原標題:有關校園欺凌的10個必答題   校園欺凌非常普遍,遠比你想像的更複雜,不可輕視。   1.什麼是校園欺凌?關於校園欺凌的一些界定,比如經常的、惡意的、蓄謀已久的,聽起來像法律概念。
  • 校園欺凌問卷調查題目怎麼設置?學校如何防治校園欺凌
    ­  要判斷欺凌行為在一個班集體中徹底消除,有五點要素需要具備:欺凌者向被欺凌者正式道歉;被欺凌者真正回歸班集體的學習及活動;欺凌者的壓力等問題得以解決;雙方關係修復;雙方及周邊同學能夠開始新的集體活動並團結友愛。­  建立長效機制是有效防治校園欺凌的保障。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欺凌事件是指的有圍觀者,並在班級、校園或校外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的欺凌行為。 二、表現形式: 四)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 (五)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 (六)其他情節比較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
  • 起侮辱性綽號也算欺凌,可開除學籍!這個省對校園欺凌出手了!
    《實施辦法》並對學生欺凌事件的種類和適用做出了明確規定: 一、欺凌者恃強凌弱給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其行為沒有違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情節輕微的一般欺凌事件: (一)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的;
  • 防患校園欺凌,遊戲攻略?
    一個由法神統治的世界裡(簡稱法治世界),中小學校園曾是一片最陽光、最安全的淨土,但如今,卻屢屢遭受一股邪惡勢力的破壞和威脅--校園欺凌。        對此,法神對外印發了一則《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號召全世界:加入護校聯盟軍,打響校園保衛戰。
  • 學校社工介入校園欺凌的實踐及反思
    結合調研結果,學校社工聯和學校德育、心理老師共同推行「校園零欺凌」服務項目,該項目面向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開展。❂三個層面開展「校園零欺凌」服務(一)校政聯動:全校總動員推行綜合性的反欺凌服務在A 職中,我們建立了由「學校德育主任+ 學校社工+ 心理老師+ 班主任+ 骨幹家長+ 領袖學生」組成的反校園欺凌專項教育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及早向重點高危對象(欺凌者與被欺凌者)提出協助,預防欺凌事件的出現。
  • 工作場所欺凌者的特徵,特點及其目標!
    如果弱肉強食是大自然恆古不變的準則,那麼欺凌就不僅限於校園。它可能發生在老闆和下屬之間,或者在同事之間。它的特點是持續的騷擾和嘲笑,常常是口頭上的,有時是身體上的。一項對6390萬名全球職場人的調查顯示,工作場所欺凌的目標通常具有很多特徵,包括外表和行為。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含義來源於網絡少年的你播出後,校園欺凌再一起衝上熱搜,最近幾年有關校園欺凌的問題可謂是層出不窮,這問題早已不是個人問題了,而是全民都要重視的問題,校園原本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但是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的寧靜,也許只是因為一個誤會,有人會惡語相加;也許因為一次無意的犯錯,有人揮起了拳頭……這一切早已不是單純的學生打鬧問題了
  • 廣東校園欺凌事件種類和定義一覽
    政策原文:  2018廣東《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全文  校園欺凌事件種類:  情節輕微的一般欺凌事件  情節比較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  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  怎麼定義校園欺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