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因歷史更美麗 莆田市傳承古文化留住鄉愁韻味

2020-12-11 中國文明網

  莆田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為了更好地在城市建設中傳承、挖掘、保護歷史文化、守住城市記憶,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的文化內涵。近年來,莆田市致力於在保護歷史文化中延續城市文脈,為加快申報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動力,深化文明城市的環境之美、風尚之美、人文之美。

  保護歷史文化 守護城市記憶

  在日前公布的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裡,莆田市宋城歷史文化街區、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榜上有名。歷史文化街區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資源,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本底,應該好好保護,守護城市記憶,讓城市更有活力,更富魅力。

  位於莆田市中心地段的宋城歷史文化街區自古以來就是莆田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商業中心。歷經千餘年,基本還保留著當年宋城的道路格局和歷史風貌特點。而蘿苜田街區則是涵江「小上海」遺韻的主要承載者。這兩處街區代表莆田特色文化風貌,見證莆田歷史發展變遷,每一棟房子、每一塊磚石,滿載歷史記憶,寄寓濃濃鄉愁。

  莆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福建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除了這兩處歷史文化街區外,還有眾多歷史村鎮。目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有4處,其中仙遊縣石蒼鄉濟川村既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國傳統村落,3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洋尾村、港裡村、前連村各具特色,此外還有11處省級傳統村落分布各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認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莆田市已全面啟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接下來,一方面要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加大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村鎮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保育城市文脈,延續古老的文化痕跡和文化記憶。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為城市增添氣質和魅力,提升莆田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將申報扛旗世界紀錄

  8月30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召開「讚歌頌黨恩·禮樂獻媽祖」莆仙十音八樂323人大匯奏活動推進會。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俞建忠參加。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在總結提升去年156人十音八樂成功匯演的基礎上,選拔28支323人組建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將於今秋在協會懿明樓前,舉辦第二屆「讚歌頌黨恩·禮樂獻媽祖」莆仙十音八樂大匯奏活動,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

  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將定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進行大匯奏,打造媽祖文化國際品牌。323位演奏人員組成28個「懿」字頭樂隊,用9個至尊矩陣,演奏媽祖精神頌、媽祖文化頌、媽祖盛世頌等9個樂段。323人寓意媽祖三月廿三吉誕,28支團隊寓意媽祖28歲升天吉壽,9個矩陣合奏9個樂段,寓意紀念媽祖九月初九羽化日。

  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323人大匯奏的總人數,申報扛旗世界紀錄,已由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受理,8月13日,順利通過初審。目前,正進入第二階段覆審。今年農曆九月初九前認證,並在初九晚舉辦的大匯奏盛大儀式上對外公布。

  媽祖文化品牌彰顯「國際範」 

  為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1周年,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選拔28支323人組建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將於今秋舉辦大匯奏活動。323人大匯奏的總人數,已申報扛旗世界紀錄,日前順利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初審。

  目前,全世界約有3億多媽祖信眾,1萬多座媽祖宮廟,分布在40餘個國家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群眾,以媽祖文化品牌為紐帶,實現文明交流。作為首個全國性媽祖文化社會組織,近年來,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打造出多個媽祖文化品牌,包括「湄洲媽祖巡天下」「天下媽祖回娘家」「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等。通過這些平臺,進一步增強了媽祖文化自信,也極大地推動媽祖文化的國際品牌效應。

  媽祖文化品牌「國際範」,遠不止於此。「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標誌著弘揚媽祖文化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內容。這為媽祖文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進而拓展弘揚媽祖文化的載體,打響媽祖文化國際品牌。莆田市還專門出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建設專項規劃,明確要將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打造為享譽全球,真正以媽祖朝聖為引領的國際旅遊目的地。藉此良機,可以通過保護、改善湄洲島生態環境,加大對歷史遺存、史跡的保護力度,進而吸引更多國內外信眾前來湄洲島朝聖,傳承弘揚媽祖文化。

  打造媽祖文化國際品牌,不僅考驗著莆田市在新時期拓展媽祖文化的新思路,也考驗著在闡釋媽祖文化新內涵的過程中,莆田市相關部門的決心和執行力。挖掘新內涵,搭建新平臺,積極「走出去」,每一次努力,都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媽祖文化內涵,助推世界各地信眾的情感交融,增強新時代媽祖文化的國際傳播力。這樣的「國際範」,也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莆田文明網綜合)  

相關焦點

  • 浦江:以傳承文明留住美麗鄉愁
    近年來,浦江縣以美麗鄉愁為主線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12月14日,由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委宣傳部、湄洲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108期《新聞沙龍》舉行,聚焦「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主題,邀請相關人士座談、建言獻策。「城市建設領域有一句話,地方的才是世界的。
  • 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文物古蹟、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復興與歷史文脈的延續相得益彰。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訪現場特色街區滿滿鄉愁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保護傳承桐鄉方言,留住鄉音裡的鄉愁
    王士傑,自稱「愛說桐鄉話的桐鄉人」,已出版文史隨筆集《河聲入夢來》《水墨烏鎮》《烏鎮印象》《烏鎮·茅盾》《桐鄉土話:民間視角與地方記憶》《留住鄉音——說說桐鄉話》;主編《桐鄉歷史文化叢書》1~3輯;參與《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烏鎮志》的策劃和編纂。
  • 龍巖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存在短板 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原標題: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核心提示: 我市擁有豐富的古民居、古村落、古道遺存和傳統文化等資源,這些是我們現代社會不可多得的財富和我們閩西文化的重要承載體。然而,在保護這些資源中,存在與民生計矛盾、人才短板斷層等困境,使得很大一部分珍貴遺產沒能受到很好的保護而消亡。
  • 坤晨案例|馬頭村歷史文化陳列館-留下特色,留住鄉愁
    鄉愁是什麼?,被評為「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馬頭村歷史悠久,深厚的文化積澱,折射出了馬頭村獨有風韻,一種相得益彰的展現追溯形式顯得尤為重要,讓文化的傳承不會出現斷層,而是將其如數家珍。如何將這這些文化一一展現出來,留下特色,留住鄉愁~服務內容歷史文化陳列館規劃設計及工程製作時間:2017.11-2018.4設計理念01 文化融入,靈動設計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周口,不單單是羲皇故都、老子故裡,還有很多精彩紛呈的「周口故事」,背後更蘊含著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周口元素」。那麼,周口到底是座什麼樣的城市,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記者探尋過往的歷史煙雲,穿過周口的大街小巷,希冀用筆鋒描繪、還原一個生動鮮活的「周家口」。
  • 故鄉那一抹鄉愁 傳承好周口農耕文化
    周口,不單單是羲皇故都、老子故裡,還有很多精彩紛呈的「周口故事」,背後更蘊含著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周口元素」。那麼,周口到底是座什麼樣的城市,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記者探尋過往的歷史煙雲,穿過周口的大街小巷,希冀用筆鋒描繪、還原一個生動鮮活的「周家口」。耕田而食 「一頭牛」見證豫東大地的農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美麗鄉村建設該如何留住鄉愁
    趙澤軒目前,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各地的做法又不盡相同。筆者以為,鄉村魅力在於它的自然美。保持鄉村生態,也是最大程度彰顯美麗鄉村獨特價值和韻味的需要。美麗鄉村之所以讓城裡人嚮往,是它的原生態——自然的山水、猶存的村貌、真實的田園生活等。鄉村建設要順應自然,能「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通過大拆大建,或把一個具有本土特色和韻味的村莊裝扮成「異域風情」,這樣打造出的美麗鄉村,鄉愁也就失去了依附之地。在這方面,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壪的做法值得借鑑。
  • 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留舊,留住「鄉愁」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走生態發展之路,持續探索「生態+」模式,不論是生態項目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留住「舊」,保護古街、古宅、古樹、古道、古井等,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留住「鄉愁」。
  • 延平巨口用古厝留住鄉愁、留住文脈、留住遊客
    溫暖的夯土牆和木屋架, 極富創意的展品, 傳承鄉愁的技藝展示, 讓村落儼然如同一座美術館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街村由來、歷史傳承,小屋牆上的一張張展板追溯著王曲街道的歷史沿革,講述著一段段故事,帶大家共同回味王曲的傳奇往事,為一個個戀鄉的人們留住了鄉愁。/////////上世紀的織布機、播種機、陶盆、瓦罐、收音機、鐘錶……鄉愁記憶館還設立了實物展區,根據各村歷史文化特色進行挖掘、整理、提煉,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實物代表歷史發展變遷的「文物」入駐展館,重新勾起村民對鄉村往事的回憶。
  • 加強紅樹林保護 留住美麗「鄉愁」
    「目前巽城補植的100多畝紅樹林長勢良好,已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村黨支部書記蔡福鋼欣喜地說。站在位於海尾的媽祖島上眺望,只見一株株青翠林木密密匝匝佇立在淺灘上,環繞著海灣,為冬日裡的漁村增添了一抹溫暖的綠意底色。「紅樹林是非常珍稀的自然防護林,而巽城是全國紅樹林資源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區域之一,曾入選福建省首批50處重要溼地名錄。」
  • 新野津灣這個地方值得你去遊覽,傳承歷史,留住鄉愁!
    ▲兒童座椅▲南陽電視臺《宛都播報》也對津灣民宿展館進行了報導看完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很親切有木有瞬間被拉回了小時候其 實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美麗鄉村建設許多相伴相隨幾代人的老物件逐漸消逝一件件承載歷史的老物件無不訴說著人民生產生活的發展軌跡和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歷程津灣民俗展覽館把這些老物件收集展示出來
  •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19-12-2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古厝屬清朝寧德縣石堂巡檢司舊址,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明清巡檢司作為地方上的州縣屬衙,與現今基層警政單位類似,即派出所。「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古厝〉序》特別提到,『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文峰村作為國家級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 婁火明:美麗鄉村要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美麗鄉村美在生態自然等方面全方位、多層次的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全面、細緻剖析,讓與會人員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了更深刻、直觀的理解。• 潘表光書記:推進「秀美鄉村」建設,一要高度重視農民建房,抓好規劃設計,因地制宜進行建設;二要抓好示範,通過示範引領,以點帶線、以線促面帶動全域發展,讓鄉村真正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三要強化管理,突出特色風貌,把房子建得更漂亮更精緻,把村莊打造得更有特色;四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秀美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大家支持、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 五裡街在地文青團在行動,致力於留住海絲商貿文化歷史與鄉愁
    留住永春五裡街海絲商貿文化歷史與鄉愁誠摯邀請您加入五裡街在地人才文青團隊和一群美好的人一起做美好的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加入建設五裡街老街的大家庭,為堅守和傳承家鄉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也許有挑戰與困難,但是我們依然會凝聚組隊前行!也期望更多你我他加入我們團隊。五裡街在地文青人才團隊敬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