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熵增,華為的底層邏輯!創業學任正非,不可不知「耗散結構」

2021-01-07 老方說

如果讓我只說一個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密碼,我應該是提到「耗散結構」。

任正非曾表示,「華為一定要避免封閉系統。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開放的體系,特別是硬體體系更要開放,不開放就是死亡。」

耗散結構的內涵就是開放性,打一個粗糙的比方,華為三十年來就好比是「養豬-殺豬」的循環。任正非提倡、鞭策華為人努力奮鬥,賺很多的錢,年底時候「豬」養肥了,就把錢分一部分給員工,分一部分給研發,這樣「豬」就被殺掉、分掉了。

然後下年想吃豬肉,就不得不繼續努力「養豬」,以此倒逼自身去艱苦奮鬥。

這也是一個對抗熵增的過程。

什麼是熵增呢?

這是宇宙的一個根本定律,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大到太陽系,小到企業、個人,都受熵增定律的支配。

所謂成住壞空,星系會死亡,企業會越來越臃腫、衰退,人也是從柔軟、活力變得越來越僵化、無序,逐漸走向死亡,這是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

從這點來說,隨波逐流,放縱自己,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放棄自我的管理,完全的墮落,是最容易的。

而要想延緩衰退,讓生命和組織變得有序起來,就必須去對抗熵增,這個過程很痛苦啊。不管是學習、健身還是企業的變革,都要經過一個痛苦的自我雕琢、重塑。

沒有主動有效的管理,企業就會變得混亂無序,「熵」就一直在增加,系統也越來越封閉,沒有效率,喪失創新,越來越懶散,在舒適圈裡不斷內卷。

任正非說華為要一直向自己進攻,只有棺材板釘上的時候才能鬆一口氣,就是在強調生命的不斷延長,華為不能做曇花一現的英雄。

相關焦點

  • 熵增定律:避免惡性循環,怎樣徹底改變自己
    對抗熵增的底層邏輯是建立耗散結構。 上一篇我們一起對熵增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個讓任正非看了想重生一次的定律的價值毋庸置疑。那麼作為個人該如何對抗熵增呢?任正非又是怎樣應用到企業管理呢? 先回顧上一篇關於熵的意義。熵增則功能減弱,即有序性減少,如人的衰老。熵減則功能增強,即有序性增加,如人攝取食物。
  • 沒人能逃過「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對抗!
    然而,我們又該如何對抗熵增呢?02對抗熵增的人生底層邏輯想要對抗熵增,就要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有兩個最為重要的特性,一是開放性;二是非平衡。當一個系統具備了「耗散結構」後,它就能夠有效對抗熵增。那麼,我們該如何依據這樣兩個特點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可以對抗熵增的「耗散結構」呢?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到2017年華為就30年了,任正非重提華為如何避免熵死。光明之矢,正是要讓華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  封閉系統終究是要熵死的,沒有活力的封閉企業必將滅亡。任正非如何把華為打造成一臺耗散結構的開放活力引擎?  企業要想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對內激發活力,對外開放,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發展的作戰空間。
  • 任正非的經營哲學和華為的核心邏輯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結尾時說,「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眾所周知,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3年左右,就是大企業能撐過30年的也不多,三四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聞名一時的企業折戟沉沙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
  • 熵值會增加,帶領系統走向無序和死亡,只有耗散結構才能對抗熵增
    系統的熵值會不斷增加,這是一個不可能停止的過程,但並不是說熵增就無法對抗,如何對抗熵增?要對抗熵增,就不得不提「耗散結構理論」,這一理論是由物理學家普利高津所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說對於一個系統而言,如果它能夠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那麼這個系統就能夠保持一種穩定的有序結構,而不至於因熵增而過快走向無序和死亡。要利用耗散結構來對抗熵增,這對於系統的類型是有嚴格要求的。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到2017年華為就30年了,任正非重提華為如何避免熵死。光明之矢,正是要讓華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封閉系統終究是要熵死的,沒有活力的封閉企業必將滅亡。任正非如何把華為打造成一臺耗散結構的開放活力引擎?圖1:任正非以耗散結構為基礎,打造華為活力引擎模型開放性、遠離平衡、非線性是耗散結構的三個特徵。ICT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就充滿了非線性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挑戰,無需為企業刻意營造非線性環境。因此,本文重點探討華為耗散結構中的開放性和遠離平衡。
  • 世界讀書日|在這裡,我讀懂了任正非思想的精髓和華為崛起的奧秘
    二.如何給系統的熵做減法:建立耗散結構熵增定律作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其正確性和科學性毋庸置疑。但是面對讓人略感沮喪的熵增定律,是不是沒有解呢?當然不是,熵增定律存在的條件是封閉系統,而抵消和對抗熵增定律在開放系統是可以的,辦法就是建立耗散結構。
  • 如果不控制,事物總是朝著糟糕的方向演變,熵增定律了解一下
    華為老闆任正非是一個危機意識非常強的企業家,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寫了一篇名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文章裡寫道,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所有成功都視而不見。任正非甚至在公開場合說,20年後,華為將是一片墳墓,或許十年後華為公司就有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可見,危機意識已經刻在任正非骨子裡。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德魯克把熵引入管理學: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華為總裁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的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華為大學著最近看字節跳動張一鳴、拼多多黃崢的文字資料,也能從其管理理念和動作中窺見「熵」的影子。
  • 聆聽 | 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如果將它推論到人生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如果不去對抗熵增,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沒有任何新輸入的封閉系統中毫無進步以至於最終死氣沉沉。然而,我們又該如何對抗熵增呢?想要對抗熵增,就要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是由一位名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這個理論而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熵增定律:一個讓任正非感慨想再有來生的秘法(P1)
    我想以任正非在《熵減:華為活力之源》的序作為開頭,一個字也不刪。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虎嗅網
    德魯克把熵引入管理學: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華為總裁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的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 當系統不可避免的走向無序,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我們是否能夠進化出某種形態結構,來長久的對抗世界的不確定性? 仍然回到「熵增定律」的原理中去尋找答案。 一個孤立系統中,熵永不減小。如果過程是可逆的,則其熵不變,如果過程不可逆,則熵增加。
  • 「熵增定理」這個自然界第一定律,你們都悟了麼
    如今的華為,看上去很強大,其實當年就是一個交換機的代理商而已,每年賺點小錢,過得也很滋潤;但是沒有當年任正非破釜沉舟的投入研發自己的產品,保持開放的體系,讓企業不斷保持能量的充足,不斷熵減能量就不會有如今的硬氣華為;熵減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因為要投入很多錢,要請很多人,要吃很多苦;但跟死比起來,這些熵減的措施都不算什麼。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2開放與流動:對抗熵增的底層邏輯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所以,避免和反抗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信息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的學名叫「耗散結構」,是一個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反抗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這樣,在抵消的過程中,系統就能從原來轉向無序狀態的趨勢轉變為有序狀態。而所謂的秩序,就是用負熵對抗內部熵。
  • 最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為何讓許多人一下就頓悟了!
    這些都有道理,但都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所以生命活著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對抗這一趨勢。如果有一天不再對抗它了,那生命就離終結不遠了。
  • 你有「反熵增」的底層思維嗎?
    這是首次出現抵抗「熵增」的概念,薛丁格稱為:負熵,就是我們今天提到的「反熵增」。 我們為了對抗「熵增定律」,找到抵抗自身「熵增」的思維方式,稱為「反熵增」思維(負熵)。 火星私塾將提示三點技巧:開放的心態、非平衡、耗散。這個怎麼理解呢?開放,其實就是日常大家所講的開放的心態,拒絕封閉;非平衡,就是要企業組織要保持競爭,如內部淘汰;耗散,就是要將投入放在人才和技術等有長遠價值的上面。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如何對抗熵增,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它不僅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減少更多熵的耗散。這三點正好是企業和個人的進化要件。01企業1、主動做功許多公司在創業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進行各種戰略和組織的進化。
  • 居安思危,對抗熵增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率先把「熵」的概念引入企業管理領域,他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反熵」的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熱力學第二定律又被稱為「熵增定律」,說的是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封閉系統的無序和混亂程度總會增加。在管理學領域中,企業家這種「居安思危」的特質可以用「反熵精神」來概括。企業組織也是一個系統,如果這個系統保持封閉,不與外界交換信息能量,那它只能走向寂滅。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03如何對抗熵增,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它不僅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減少更多熵的耗散。這三點正好是企業和個人的進化要件。一、企業1、主動做功 許多公司在創業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進行各種戰略和組織的進化。但是隨著企業的做大和成熟,員工就會慢慢懈怠下來,組織會變得臃腫,制度會腐舊脫節。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記得也曾有人問過模型君「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問題,我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