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原創)
適當的壓力能讓人保持積極的狀態,一旦壓力過量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如失眠、掉頭髮、暴飲暴食等。不但傷害身體,更是傷害心理。
如何有效的緩解壓力?
如何讓壓力恢復到正常值?
如何降低焦慮情緒的影響?
轉移注意力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把高壓力承受者從壓力情景中拉出來,切換到另外的情景和模式中,逐漸降低高壓力對心理的壓迫感,從而給對方一個轉移的渠道或壓力疏解的通道。
有一段時間,我們家先生因為工作的原因壓力很大,也很焦慮,總是在擔心完不成定好的任務,晚上的睡眠質量很不好,吃飯也沒什麼胃口,整個人顯得很憔悴,讓他休息他直接就拒絕:「我哪有時間?!」就連休息日都從早到晚在電腦前寫方案。
趕著他休息的時間,我跟他說:「走,我帶你去個地方!」
他一臉迷惑的跟著我出了門,走了一段路,他說:「這不是去早市的路嗎?」我笑著說:「是啊,難得你休息,陪我去早市買點菜吧。」他說:「我正煩著呢!又不是沒事幹?早知道你帶我去早市,我就不來了。」我笑了:「人再忙,再累,總得吃飯,走吧!」
來到早市門口,就看見各種小攤販在拿著自家的菜賣,看起來既新鮮又好吃。
進了早市我們先到了賣水果的攤位,他一下子被新下市的櫻桃吸引了。攤主說都是早上四五點從樹上摘下來的,櫻桃梗都是鮮嫩的綠色,說著拿了幾個塞到他手裡說:「特別好吃,不信您嘗嘗!」我家先生一嘗,酸中帶甜的口感,脆甜多汁,一下子就被徵服了,當下買了幾十塊錢的櫻桃。
買完櫻桃,他心情一下子活躍了起來,主動的去買了豇豆、新蒜、西紅柿和幾條鯽魚。尤其是西紅柿,著實讓我們驚豔了。看著其貌不揚的西紅柿,賣的卻是普通西紅柿幾倍的價錢,攤主說是有機種植的所以貴,同樣的在攤主的熱情推銷下,我們品嘗了一下,果然是小時候吃的西紅柿的味道,酸酸甜甜後味兒很足。
於是,又愉快的買了西紅柿。
買完菜和水果,我又拉著他去買了幾束花。兩個人高高興興的往家走。
一路上,他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跟我講起了小時候山上的櫻桃熟了摘櫻桃的事。講起了,跟夥伴到河裡捉魚的故事,還有小時候端午節跟奶奶學著包粽子的事情。
回到家,先生主廚,我做幫手,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蒜泥拌豇豆、西紅柿炒雞蛋、豆腐鯽魚湯和清炒莧菜。
一家人心情愉悅的吃了頓精心烹製的菜餚,一邊吃一邊聊小時候的趣事,孩子奶奶也加入進來說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小故事。一頓飯吃的開開心心的,大家心情也都愉悅了很多。
經過上午的「菜市場」洗禮,先生的壓力顯然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午飯過後,難得的他睡了午覺,醒來後跟我聊了很長時間,講到最近的工作壓力和焦慮。說完他長嘆一口氣說:「說出來,感覺好多了。」
我問他如果工作完不成是什麼感覺?
他說:「是崩潰,是毀滅,更是對自己的失望。」
癥結在於他的媽媽(我婆婆)是個非常嚴厲的人,潛移默化給孩子傳遞的信念是「你必須優秀,不優秀毋寧死。」因此他在遇到挑戰比較大的工作時,壓力值和焦慮值都會很高。
經過分析他找到自己恐懼壓力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一下子釋然了很多。
解壓小妙招:
1、情景轉換:帶領受壓者脫離當前壓力情景,到不常見、或讓人放鬆的場景中去,這個場景越接近自然效果越好。(案例中把工作環境轉換為菜市場,壓力者不常去,又能激發積極回憶和情緒)
2、壓力釋放:讓受壓者把內心的壓力和焦慮發洩出來,或表達出來,就像給一個要爆炸的氣球放放氣。(做飯的過程和飯後的表達都是在釋放壓力。)
3、氛圍和諧的家庭聚餐:經常和家人用餐能緩解受壓者的焦慮情緒和壓力狀態。(如家庭關係緊張則會起到反作用。)
心理研究證明:參與家庭聚餐可以改善家庭溝通和家庭成員間心理支持的問題。
由愛思唯爾出版的《營養教育與行為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家人一起用餐——而不是一起坐在電視機前——可能能夠減少家庭成員的挫敗感,促進更好的家庭溝通。
結語:現在是壓力社會,大家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各種壓力,人際關係、自我接納、事業、家庭……等等、等等,關注家人的心理健康和需要,創建和諧有愛的社會意識,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