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感恩之心,不忘教書育人:專訪環宇國際學院總裁、院長李維章

2020-09-12 加拿大樂活網

透過他鼻梁上的眼鏡,一眼看去,陝西藍田人的憨厚、淳樸與熱情,在他的眼神裡一覽無遺。


人生跨過49載,但其中30載——西安10年、北京10年、溫哥華10年,是他開啟人生「三步走」、奠定成功基礎的成長之年、關鍵之年。


30年來,歷經風雨,最終九轉功成,從IT行業到出版界,再從出版界到教育界……一個個轉身,讓光陰變成了故事,見證了他的昨天和今天。


他,就是聞名溫哥華的華裔教育家——加拿大環宇國際學院(ULI, Universal Learning Institute)總裁、院長李維章。



獲三級政府認證,學院資質齊全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遇,2014年,李維章牽線搭橋,幫助中國教育集團收購了溫哥華擁有18年歷史的知名國際學院。由於其出色的工作履歷,2014年5月29日,李維章正式掛帥,被聘為環宇國際學院院長。


憑著深厚的教育積澱和嫻熟的管理經驗,6年來,在李維章的帶領下,環宇國際學院發展迅速,不斷推陳出新,讓人刮目相看。


李維章掌舵環宇,正值加拿大國際教育行業大洗牌大發展。2014年1月,加拿大政府出臺首個《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這是關於加拿大國際教育未來五年的發展綱領,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為加拿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勾勒出一幅藍圖。


李維章抓住了機遇,分析了國際教育領域的競爭態勢和市場需求,發揚環宇國際學院的優勢及特色,將學校精準定位在「開展特色教學,開拓國際教育」的方向上。


自2007年加拿大政府實施教育試點項目以來,加拿大的國際學生數量以平均每年51%的速度增長。「正是看準了政府推行的具有前瞻性及指導意義的國際教育戰略,我們才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地前行。」李維章說。


20周年校區蛋糕合影


加拿大政府提出大力發展國際教育,同時重視保護自身教育品質的國際聲譽,因此,規定所有想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須先得到移民局的認證。


作為一家有品牌有歷史有特色的私立大專學院,環宇國際學院擁有加拿大各級政府對私立院校授予的所有最高等級品質認證。學院不但通過了BC省高等教育廳私立培訓機構認證(PTIB)、教育質量保證認證(EQA),美國商業局(BBB)A+最高信用等級認證,還被加拿大移民部(IRCC)列入國際學生計劃指定學習機構名單(DLI),具備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如今,學校的國際學生已由原來的幾乎為零,發展至現在每年超過100名,來自全球14個不同國家的國際留學生。6年來,不管是對四五千名本地學生,還是對600多名國際學生,李維章推行的百分百畢業實習保障計劃都得以順利實施,並得到來自政府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等多方面的肯定。


其中,溫哥華海岸衛生局已成為學院官方合作夥伴,接受該校畢業生到其養老院、醫院等機構工作。另有一些行業協會、社區社團等團體、機構,與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2018年溫哥華校區聖誕聚會


辦學方向主攻「留學+工作+移民」


2014年至2019年,加拿大國際教育戰略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數據顯示,僅2019年,加拿大國際留學生人數就較上一年增長13%。


2019年全年,加拿大共批出40.4萬新留學許可。至此,在加拿大的留學生總數超過64.2萬人,這一數字是20年前的6倍、10年前的3倍,僅次於美國和澳洲。


除了政府推行的國際教育戰略之外,加拿大移民部近幾年還提出了移民數額增長目標。從2017年開始,加拿大出臺新的移民計劃,每年擬引進30萬人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百萬移民計劃」。移民部非常青睞接受過加拿大本地教育、英語好,且有本地工作生活經驗的國際留學生,他們更容易匯進加國的「人才池」。


李維章指出,「國際教育的發展給加拿大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拿大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他分析說,加拿大的技能型勞動力短缺問題,迫在眉睫。「隨著加拿大人口老齡化加劇,特別是在以新興技術為驅動的專業技術行業中,高素質熟練勞動力嚴重缺乏。」


加拿大目前總人口超過3700萬,平均中位數年齡為41.1歲。數據顯示,到2031年,加拿大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特別是在接下來的10年裡,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迅速增長,因為嬰兒潮一代(1946年至1965年間出生的人群)逐漸邁入退休年齡。」李維章說。


據加拿大移民部統計,加拿大的勞動力增長人口構成中,有75%來自移民,預測未來10年,移民有望佔勞動力淨增長人口的100%。


正是摸準了加拿大政府的發展戰略,李維章將目光投向海外留學生。他打出了「留學+工作+移民」的組合拳,整合學院優勢,響應政府決策,在培養本地學生的同時,積極吸納國際留學生。


醫療護理專業,倍受學生青睞


學校成立24年來,已經培養超過2萬名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目前,學校所設專業共分為五大類:醫療護理、國際貿易、酒店管理、會計,以及工商管理。


另外,為了幫助非英語國家的國際留學生滿足學術和工作的語言要求,學院強化開發了系列語言培訓項目,建立了移民英語培訓基地,為迫切提高語言水平的學生提供進修平臺。


在上述五大類專業中,在當下的後疫情時代,最熱門的就是醫療護理相關專業。從中長期的職業前景來看,醫護類工作職業穩定,且收入待遇持續看漲。


護理專業教學團隊


學校開班靈活,公立學校招生一般實行學期制,而環宇國際學院實行持續招生制,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由於加拿大倡導終身教育制,因此環宇國際學院對學生的年齡要求只有最低年齡限制,即必須年滿19歲,而沒有最高年齡上限。


家庭護理專業成「黑馬」


在加拿大,醫護行業分為兩大類,包括受政府監管職業和不受政府監管職業。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專業建設,環宇國際學院目前擁有全系列的醫護類專業,從註冊護士(RN)、執業護士(LPN)、醫療助理專業(HCA)等拿到任職牌照,就可以在公立醫院或養老院工作,享受優厚的薪資待遇的牌照培訓課程,到醫護辦公室助理和家庭護理等不需要政府牌照即可就業的勞動力短缺職業培訓等,一應俱全,可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需要靈活選擇。


在環宇國際學院,有一個號稱「黑馬」的專業, 就是「家庭護理專業(Caregiver)」,該專業與2019年6月18日公布的「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家庭護理移民試點項目」完美匹配。畢業生完成該大專文憑學習後,無需獲得行業協會牌照,即可以上崗工作。該移民項目由於低成本、低門檻和高通過率等顯著特色,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和追捧。


與韓國代理合影


該項目要求,移民類雅思5分,擁有一年大專學歷,有護理相關工作經驗,或者參加過6個月相關培訓,沒有年齡限制,也無需加拿大勞工部對勞動力市場進行評估的工籤批文(LMIA),工籤和移民可同時申請。拿到工籤後,家庭成員均可隨同申請人入境加拿大,享受加拿大福利政策。與舊政策相比,新政之下,「準移民們」還可以靈活更換僱主。


由於前瞻性的業務布局,學院於2017年5月就獲得BC省高教廳的審批,開設家庭護理大專文憑課程,是市面幾乎唯一的以Caregiver命名的專業。


2019年9月,學院招收了第一個家庭護理班。2020年6月,第一批家庭護理專業的學生順利畢業。目前,平均每2個月開設一個新班,每班招收12名學生,一旦開班,名額速滿。


2020年10月,第5個家庭護理班即將開班。按照移民部的最新政策,由於疫情原因無法入境的海外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在海外完成50%或100%的課程,為留學生後續的工作和移民提供了極大便利。


本著學生優先,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為了解決時差問題,學院及時調整了課程安排。把上課時間定在溫哥華時間15:00至20:00,中國時間6:00至11:00,以方便來自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學生學習。


「從事教育,這是宿命!」


李維章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父親就是一個深受當地人愛戴的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教書育人近五十載,桃李滿天下。「沒想到,人生兜兜轉轉,我也從事了教育……這,就是宿命!」


李維章有兄弟姐妹四人,一哥兩姐,他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家中最有出息的。上大學時,他從藍田考到省會西安,所讀專業是英美文學,199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臺資的電腦軟體公司,第一份工作是英文編輯。


他成為了第一批網際網路人。這家外企公司開發當時最先進的個人數位助理PDA,滿足商務人士的學習、辦公和娛樂等功能。在這家公司,李維章揮汗如雨了四年。


1998年,不安分的李維章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始了他的碩士研究生生活,專業是科技英語翻譯。當時,國外一些知名品牌公司比如微軟、Oracle、諾基亞等進入中國市場時,都需要進行軟體本地化,翻譯成中文。李維章所讀專業,恰恰符合「語言+技術」的要求,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2001年,剛剛研究生畢業,李維章就領教了網際網路市場的殘酷。畢業前半年,李維章順利找到了對口工作,是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美資企業,從事「滑鼠+水泥」網際網路屬性的軟體本地化翻譯公司。非常具有戲劇性的一幕是,在工作了不到半年,3月底等他研究生畢業正式入職後,不到10天時間,公司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於4月9日宣布倒閉。


此後,李維章又在北京金融街另一家美國的本地化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漂」在北京,讓李維章心神難定;落戶難,讓他心緒煩亂。但命運之神再一次垂青了他。


在他及時調整了求職策略和方向後不久,就收到了中國信息產業部和北京兩所大學的工作邀請。經過權衡後,李維章選擇了北京外國語大學下屬的外研社工作,工作性質完全符合李維章的專業,「外語+軟體」。李維章在外研社一幹,就是忘我的十年!


十年裡,有兩年是在做傳統的圖書出版工作。此後8年,一直從事出版社裡有技術含量的多媒體或數字出版業務,他歷任電子出版部主任、網站部主任、多媒體部主任、數字出版運營部主任等領導職務,帶領部門開拓市場。他策劃開發系列教育光碟,研發網絡試題庫、推出電子教材,打造語言與技術相結合的平臺,將教育產品數位化,並大力開拓教育信息化市場,成績斐然。


繁忙工作之餘,李維章仍不忘繼續深造的夢想。2007年,他成功申請英國志奮領獎學金,得到英政府提供的巨額獎學金30萬元人民幣。正當李維章準備開赴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攻讀數字出版專業時,喜知太太懷孕,他最終選擇放棄了這次海外求學的良機。



2008年,太太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一家人沉浸在無限喜悅中。有了下一代,夫妻倆開始考慮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這時太太想到了移民。於是,他們從2010年4月開始申請加拿大移民,僅一年時間,2011年春天就拿到加拿大移民身份。夫妻倆辭掉工作,於當年8月登陸溫哥華。


移民生活同樣充滿艱辛。移民加拿大後,李維章繼續當年的海外求學夢。2011年,他成功申請到SFU大學的出版學碩士專業,開啟了他的海外求學和移民生活的新篇章。那一年,李維章剛好40歲。


在這個研究生班裡,李維章創下了幾個第一:他是這個班裡歲數最大的學生,是班中唯一的男生,也是唯一英語不是母語的學生。這在實行終身教育制的加拿大,雖然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對於新移民來說,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始終需要逾越。


16個月的學習生活很快過去了。李維章順利畢業,他想繼續在出版行業找工作,但找來找去,始終找不到滿意的位置。於是,他想到了自主創業,自己成立一家出版公司。


2013年,學無止境的李維章在道格拉斯學院申請到一個創業項目:Self-Employment Program (SEP),該項目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商業知識和實踐培訓,並資助公司第一年的運營。


藉助於項目資助,2013年6月,李維章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做版權代理,把加拿大的優秀圖書版權賣到中國。此外,他還從事網絡課程開發、國際教育合作諮詢,舉辦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


他信奉「付出愛,得到愛」


功成名就的李維章,如今仍然是個大忙人。他一年要做20多場公益講座,而且筆耕不輟,堅持撰寫教育專欄,分享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移民政策更新,國際教育走勢和最接地氣的特色職業培訓課程等。最近,他緊抓短視頻風口,及時開通了微信視頻號,利用短視頻方式傳遞有價值的實用教育信息。


「Get A Job, Keep A Job」,讓學生們找到工作,保住工作——這是加拿大環宇國際學院一直堅持的辦學理念。「我們以求職就業為導向,讓學生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無縫銜接,因為我們的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學生。」


提到學院未來的發展,李維章雄心滿滿,「既要看到優勢,又要隨時迎接挑戰」。李維章說,學校注重多元化的辦學方向,也重視和公立院校開展合作。目前,我們已經和位於BC省北部Terrace的公立學校海岸山學院(Coast Mountain College)實現戰略合作,強強聯手,資源整合,學生可以通過橋梁課程,免雅思託福進入公立學院就讀技工培訓課程、文憑課程或副學士學位,完成後可獲得三年開放畢業工籤,為後續移民奠定基礎,鋪平道路。


「我們將大力拓展專業方向,要有前瞻性。除了我們的優勢專業,還要開發網紅培訓、數字營銷、虛擬辦公助理等,根據市場需要,在專業方向的培養上領先於同行。」


溫哥華校區


除了擔任環宇國際學院總裁、院長一職外,李維章還是BC省職業教育協會理事、溫哥華董事匯聯合創始人並擔任主席、西電加拿大校友會副會長……但他更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積極在教會做義工、做執事、做服侍,貢獻自己的時間和技能,甘心情願為更多人付出。


李維章2013年受洗,相信「付出愛,得到愛」。他認為,在幫助別人時,是因為你有能力幫助他們,而不是為了得到他們的回報。你每次付出愛和善意,都是在上帝那裡積累財寶,上帝總會以他的方式更豐盛地祝福你的生命。人生的成功不在於你擁有多少物質或金錢,而在於你能觸及並改變多少人的靈魂和生命。而教育正是這樣一個值得付出熱情的行業,因為你有機會改變人的生命,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美好。


列治文校區


他舉例說,比如我們花錢,要懷有感恩之心。錢是有情緒的,花出去的錢和辛苦掙來的錢,可分為Happy Money或Unhappy Money。我們要努力做好「洗錢」,讓每天進出的錢變成Happy Money。


「以咖啡為例。我們在品一杯咖啡時,要想到這杯咖啡是如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每一杯咖啡都浸潤了汗水和勞動,一想到這些,你在買咖啡、品咖啡時,就會心存感激。同理,你在收別人錢時,也要懷有感恩之心……」


「常懷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牢記職責使命,不忘教書育人。」這是李維章對生活對事業的真實寫照。



作者:白淺

編輯:Eric

出品:高度見聞
微信:RiseDaily

相關焦點

  • 美文|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種成功之道。感恩是成功的基礎,也是成功的保障。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意和感激之情。」懂得感恩的人,心地是善的良,心胸是開朗的,人際關係是融治的,這樣的人就容易取得成功。
  • 常懷感恩之心―――訪上海交大材料學院教授陳善本校友
    現任職於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我校校友陳善本教授是國內焊接領域迄今為止唯一的長江學者。回憶起在哈工大求學的經歷,他講述了「三進哈工大」,又三次惜別的經歷,深含對母校的眷戀與感恩之情。     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一年的1977屆考生,陳善本當時在黑龍江省高考成績優異,但由於種種原因被大連鐵道學院錄取。
  • 海外留學生寄語感恩節: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
    海外留學生寄語感恩節: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 2012年11月23日 10: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對在異國他鄉留學的學子來說,感恩節帶給他們的不只是了解當地文化的機會,也不只是火雞和南瓜派,還有時刻感恩的心。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樊富珉教授告訴筆者:「心理學認為,感恩是一種感受和行為的表達。感恩是一種社會美德,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生活哲學。懂得感恩能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還可以促進人和人之間的良好關係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聯結,推動利他行為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
  • 西平縣第三小學舉行「常懷感恩心讓生命充滿愛」主題隊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丁永超)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11月16日上午,西平縣第三小學組織召開了「常懷感恩心,讓生命充滿愛」主題隊會,隊會由四(4)班承辦。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楊文昊:秉持探索精神 常懷感恩之心
    以隊長身份,獲得2020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INFORMS協會冠名特等獎(Outstanding Winner),完成的成果被評為2020年D題的最佳論文(全球唯一),也是西電首次獲得該獎,同時也獲得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陝西省銅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陝西省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
  • 常懷感動之情 常為感恩之行
    ——新福園中學感恩周活動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知恩感恩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新福園中學5月11日至16日開展了以「感恩從心開始•用愛溫暖彼此」為主題的 感恩周活動。
  • 歐陽菲菲《感恩的心》,常一個感恩的心,感受世間冷暖
    感恩之心常在,幸福自然來,歡迎來到枯井音樂。一首《感恩的心》送給天下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願所有父母身體安康,願天下兒女常懷感恩之心,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善待自己的父母。這首歌作為經典歌曲,廣為引用,各大愛心募捐活動,教育宣傳片,配上這首歌曲,十分的感人。
  • 啟迪環宇發起國際科技企業生態聯盟
    2019年11月5日下午,啟迪環宇創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環宇)、環球地帶(北京)國際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住宅房地產業商會,在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以下簡稱北京市工商聯)的指導下,聯合主辦了2019第一屆創新創業國際科技企業生態聯盟交流會,在北京清華科技園成功舉辦。馬來西亞駐華大使H.E.
  • 【感恩教師節】賈欣儒:用一片赤誠之心教書育人
    「微觀白雲」公眾平臺特推出「感恩教師節」專欄,報導白雲鄂博礦區優秀教師事跡,真誠地向所有老師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賈欣儒:用一片赤誠之心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賈欣儒從思想和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用一片赤誠之心教書育人,堅持不懈的為教育教學而努力,譜寫了一曲三尺講臺動人的華章。
  • 薛謀洪教授教書育人和學術思想座談會在清華舉行
    薛謀洪教授教書育人和學術思想座談會在清華舉行同時成立薛謀洪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清華新聞網6月22日電 6月19日上午,薛謀洪國際問題研究基金啟動儀式暨薛謀洪教授教書育人和學術思想座談會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
  •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國際著名設計大師靳埭強專訪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國際著名設計大師靳埭強專訪2005年11月16日,由長江設計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品牌研討會「品牌創造未來」國際品牌會議暨工作坊在長江商學院舉行,期間我們也遇到了靳埭強先生,對靳先生做了簡短的採訪。
  • 常懷感恩之心,我無怨無悔|記國梁鎮村主任邱弟香
    「常懷感恩之心,我無怨無悔。」感恩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擔任村主任後,邱弟香工作的勁頭就更足了。2005年11月,憑藉出色的工作表現,她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社的何禮川是低保戶,73歲的他有聽力障礙,唯一的養女遠嫁外地,只剩他一人在家獨自生活。邱弟香了解到他的情況後,就經常組織村幹部上門服務,打掃衛生、送米送肉。
  • 常懷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人,永遠懷著感恩的心態面對一切!
    越懂得感謝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越知道把自己的姿態降低,越知道付出,越知道給予別人愛和關懷,就會越來越成功……因為我們知道感恩,我們在感恩的同時也在向別人傳遞我們的態度。我們真正要去銷售的是自己的態度,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對嗎?
  • 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帶著感恩之心當院長
    12月8日,導演田沁鑫被正式任命為國家話劇院院長。在這座已經工作了21年的劇院,從當年的「娃娃導演」成長為如今的院長,田沁鑫得到過許多鼓勵、幫助、信任,如今她想要帶著一份感恩之心再啟程,「把歷任院長帶給我的安全感和信心,再帶給其他藝術家。」
  • 2021年藝考生:學會感恩用心去領悟,會讓你藝考之路越走越順
    2019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校考,取得城市藝術設計專業校考全國排名第23名,藝術設計專業49名。我的藝考之路就這樣結束了,來不及去品味,來不及去懷念,但感恩之情由心而生。常懷感恩之心常懷感恩之心,促使我不斷前行
  •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一種藝……常懷感恩之心
    不要說為了成佛,就是從良心上以心換心,也應該感恩他們。而我們要發成佛的心,學會感恩首先就要學會承擔責任。感恩父母,就要孝養父母。為什麼要孝養他們?因為他們生養了我們的色身,這樣我們自然對他們就有了一種責任。像這麼多為我們服務的人,我們感恩他們,對他們同樣也有一種責任。所以修行人無論每天做什麼事情,拜佛、誦經乃至一切時的用功,都要為眾生祈願,因為這是你的責任。
  • 乾貨分享:終身學習的第5個成長法則,心懷感恩之心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說:一個人要心懷感恩之心,感恩遇到過的人,遭遇過的打擊和絕望,還有別人對自己的感激之情,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萬事如意,在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貴人相助。對於感恩兩個字來說,生活在華夏之地,大多數人都會寫,也理解字面的意思,但是從言行舉止方面,也是有著多變的理解行為,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對這個感恩之心,是有著限制條件的,只對自己有過幫助,或者能夠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恩;當然也有著忘恩負義的行為,這是感恩之外的行為。
  • 印象教師之武職師者|韓凝:一顆教書育人赤子心
    11月24日,記者來到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採訪該校印象教師韓凝,揭秘學校師生心中的「最佳印象」。韓凝,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播音與主持教研室主任,華中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湖北省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員,新媒體運營高級講師,婚姻家庭一級心理諮詢師。
  • 常懷感恩之心,才能結出碩果纍纍,讓孩子一生受益的「愛的魔法」
    孩子的心,之所以讓人們感覺複雜,那是因為身為大人的我們,已經忘記了那些生命最初時刻的寶貴期待。如果我們能懷抱初心,在愛孩子的同時,多多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以他們好接受的方式,來給予關懷,是不是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呢?
  • 西安翻譯學院健康與運動學院舉辦第二屆感恩之心文藝匯演暨迎新晚會
    西安翻譯學院健康與運動學院舉辦第二屆感恩之心文藝匯演暨迎新晚會團委、健康與運動學院主辦的第二屆感恩之心文藝匯演暨迎新晚會在科技樓演播大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