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弟香到李華彬家走訪
「前幾天,你們不在家,這不過節了,我來看看你們。」6月12日上午,邱弟香提著一大包點心,來到五社的貧困戶李華彬家。
「邱主任好喲,我們家有啥子困難都找她幫忙,她跑得快,還辦得巴適。」說起邱弟香對他家的幫助,身體虛弱的李華彬一下來了精神。
「別這麼說,都是我應該幹的。」面對群眾的表揚,邱弟香連連搖頭,「我自己也是國家好政策的受益者,不然我哪裡能有今天喲。所以,我們都應該感謝國家,感謝政府!」
「國家的好政策養活了我們家。」
1971年,邱弟香出生在萬古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邱弟香是家裡的老大,她還有兩個弟弟。
1983年,邱弟香的父親因病去世,年僅36歲。那一年,邱弟香12歲,二弟9歲,三弟6歲。從此,母親胡坤德便拉扯著3個孩子,艱難度日。
「好在國家政策好喲,我們才沒有輟學。」邱弟香說,因為家庭困難,姐弟三人的學費都得到了減免,母親身上的擔子也輕鬆了不少。
後來,邱弟香考取了都江堰的職高,但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僅僅讀了一年,她便離開了校園。
「為了早日工作,早點掙錢。」學一門手藝也好,邱弟香便在二伯父的理髮店學了一年理髮。她一邊學習,一邊在地毯廠打工。她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回鄉開一個理髮店,給母親減輕壓力。
1990年,邱弟香回到萬古。一心想開個理髮店的她卻苦於沒有本錢,無奈之下,她開始養蠶。春秋兩季,一季幾十公斤,能賣好幾百。寒冬臘月,她又到加工廠,幫人灌香腸。
「一天切肉都要切1000多斤。」邱弟香說,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能掙到5塊。這樣連著幹了3個冬天,直到她出嫁。
靠著國家的好政策,加上邱弟香拼命工作,母親踏實務農,這一家四口的日子總算了有了希望。
邱弟香為村民拆除增氧機
「政府關心,我才有了新天地。」
1993年,邱弟香嫁到國梁鎮何家溝。當時,何家溝屬於金樓村,地處偏僻,走路到鎮上就需要一個半小時。
因為條件艱苦,村小一直留不住老師,代課老師也非常難找。2001年,村書記找到邱弟香,動員她到學校代課。
「當代課老師?」聽到這個提議,邱弟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坦言,從來沒想到,自己還能當老師。
「既然找不到人,我還是出一份力嘛。」懷著忐忑的心情,邱弟香走進了村小,當起了二年級的代課老師。
從此,這個原本以為自己會當一輩子農民的女人,迎來了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代課兩年多,憑藉認真的工作態度,邱弟香贏得了鄉親們的交口稱讚。
2003年,金樓村併入三鳳村,學校也進行了調整。離開校園的邱弟香又被推薦進入村委會工作,擔任婦女主任併兼任生產隊長。
「我負責的兩個社,離家很遠,至少要走40分鐘。」邱弟香回憶,為了熟悉兩個隊的情況,當時的老書記跟她說,帶一次路,以後就靠她自己了。
一個院子,住哪些人,幹什麼事,走哪條路……那一次,由老書記帶路,邱弟香把每個院子,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記得清清楚楚。後來,不論是發通知、抄電錶,還是協調土地、調解糾紛,邱弟香都幹得有聲有色。
兩年工作,邱弟香領到500元的工資。「就算沒有報酬,我也要認真幹。」邱弟香說,「如果不是當初國家的好政策,哪來我的今天,更別說我們一家人的穩定生活了。」
工作認真、細緻、潑辣,是個能幹事,願意幹事的人。兩年的工作時間,邱弟香收穫了村民的信任,也贏得了鎮村領導的一致肯定。
2005年,三鳳村換屆選舉,邱弟香順利當選村委會主任一職。而她也成為該鎮唯一一位女性村主任。
「常懷感恩之心,我無怨無悔。」
感恩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擔任村主任後,邱弟香工作的勁頭就更足了。2005年11月,憑藉出色的工作表現,她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社的何禮川是低保戶,73歲的他有聽力障礙,唯一的養女遠嫁外地,只剩他一人在家獨自生活。邱弟香了解到他的情況後,就經常組織村幹部上門服務,打掃衛生、送米送肉。
他的房子年久失修,邱弟香又幫忙積極申請危房改造項目,如今他又住進了新房。
2018年12月,一次走訪中,邱弟香路過何禮川的院子,看到他的頭髮又長長了,而且多日沒洗澡,身上發出了惡臭。邱弟香趕緊回家翻出多年沒用的理髮工具,為他剪髮。其他幹部又幫忙打掃院子,讓他過了一個乾乾淨淨的新年。
五社的謝道治、朱高純是兩位留守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今年春節,朱高純突發腦溢血,經過救治,如今癱瘓在床。4月,老人找到邱弟香,希望辦理殘疾證。
邱弟香趕緊去鎮裡領取表格,了解辦理程序。因為朱高純不能行走,她又幫忙借輪椅,聯繫車。幾天後,邱弟香帶著兩位老人趕到市民中心,照相、蓋章。到醫院檢查、鑑定,樓上樓下,上車下車,邱弟香抱著老人,渾身大汗。從早上7點出發,一直到中午12點,才全部辦完。
為了保護水源,5月,三鳳村全面排查拆除增氧機。對於沒有勞動力,或者沒有人在家的,村幹部事先聯繫好,再上門幫忙拆除。
四社村民歐大輝家,兒子媳婦都在外打工,68歲的歐大輝根本無法自行拆除。為此,邱弟香事先與其兒子聯繫好,她再上門拆除。
「水很深。」邱弟香二話不說,挽起褲腳就下去了。水到胸口,腳還沒踩著底。
增氧機在魚塘中間,下面由一根木樁固定在池底。左思右想,邱弟香借來梯子和雨褲,再找來一根竹竿,綁上刀,邱弟香就這樣,順著梯子,摸著水下了魚塘。用刀口反覆割木樁,終於將其搖松,才拆除了增氧機。
經過大家努力,三鳳村共拆除31臺增氧機,涉及村民25戶,其中,由村幹部幫忙拆除的有10餘家。其工作效率和速度都排名全鎮第一。
為低保戶理髮,為貧困戶搬家,為殘疾老人辦證……進入村委會工作10餘年,邱弟香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談錢,肯定不會到村上幹。我感恩,回饋社會,所以,我無怨無悔。」
一心付出的邱弟香也有受氣、委屈的時候。邱弟香直言:「在村裡幹工作,不可能不受氣。」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覺得為村民辦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光榮的,是她應該做的。
掌上大足記者 張瑋 文/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