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嚴打虛擬貨幣交易,專家:重點監管虛擬貨幣功能與用途

2021-01-09 甘肅經濟信息網

多地嚴打虛擬貨幣交易,專家:重點監管虛擬貨幣功能與用途

日期:2019-12-11  來源:

法制日報操作


    近日,深圳市發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稱近期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上述非法活動展開排查取證,一經發現,將按照《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嚴肅處置。

    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地也發布公告,對轄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嚴厲打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

   「虛擬貨幣」到底存在什麼風險?為何借區塊鏈之名,虛擬貨幣炒作呈抬頭跡象?國家目前在這方面的監管規制如何?《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虛擬貨幣成為噱頭
    募集資金用途不明

    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表示,要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下一步,將對轄內虛擬貨幣業務活動進行持續監測,一經發現立即處置,打早打小,防患於未然。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不要將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混同,虛擬貨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應謹防上當受騙。

    早在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曾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不久前,有市場傳言說「94禁令已被取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告主要針對這一謠言。

    近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營業管理部將對虛擬貨幣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打擊,堅持「露頭就打」,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打著虛擬貨幣名號的騙局。

    2017年,一起以網絡虛擬貨幣「亞歐幣」為名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曾引起廣泛關注。以高返點、高收益為噱頭吸引投資者,該案涉案金額高達40.6億元,超過4.7萬投資者掉入陷阱。

    今年5月,數字貨幣錢包Token Store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黑客攻擊,系統將全面升級維護10天。然而10天後,其App已經無法進行轉帳、交易等操作。

    今年7月,繼Token Store後,號稱全球第二大數字貨幣錢包的Plus Token也崩盤跑路,全球幾百萬人血本無歸,涉及金額高達數千億元。

    隨著區塊鏈持續受到社會關注,某些不法分子近期又開始蠢蠢欲動。

    不久前,太原市反詐騙中心發布緊急提醒:太原市出現「區塊鏈詐騙」,已有部分群眾受騙,財產遭受較大損失。據介紹,不法分子偽裝成區塊鏈投資專家、託身「數字貨幣」「區塊鏈」「金融創新」項目內部人員,依託網際網路,通過聊天工具、交友平臺和休閒論壇,大肆宣傳虛擬貨幣、虛擬資產等非法金融資產,煽動廣大投資者抓住機遇,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太原警方提醒,區塊鏈詐騙有以下套路:一是將「區塊鏈」「去中心化」「開放原始碼」等技術宣稱為自家虛擬幣的技術構造;二是編造故事、設計模式吸引投資者眼球;三是涉眾詐騙特徵明顯,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徵;四是交易平臺伺服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為提前跑路做好準備。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少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之所以虛擬貨幣會借區塊鏈的東風再度被炒作,是因為區塊鏈最早是以比特幣的形式被人們所熟知。

    「比特幣設計的初衷也是想做成貨幣,但沒有可能、事實上也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作為貨幣,需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一是價值要穩定,二是要被廣泛接受,三是要服務於流通領域。現在的比特幣根本就不符合作為貨幣的這些條件,所以比特幣根本就不是貨幣。」劉少軍說。

   「這些虛擬貨幣實際上是一種公開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這種行為相當於發股票,比如現在所說的虛擬貨幣一般先發布一個白皮書,聲稱有一個項目,號召人們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不是以買入股票的形式進行投資,而是通過購入虛擬貨幣的形式。組織或機構發行虛擬貨幣,然後讓投資者買這些虛擬貨幣,但賣虛擬貨幣的錢很可能已經被拿走了,然後讓購買人之間相互買賣。」劉少軍說。

    劉少軍認為,這種行為屬於非法公開發行證券,很可能構成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等違法或犯罪。「發行這些虛擬貨幣的人,並非拿著大家投資的錢去實實在在地做事、從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他們具體拿公眾投資的錢做了什麼事並不能確定。」

    虛擬貨幣名不副實
    不能行使貨幣功能

    《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劉少軍認為,當前某些假借區塊鏈名義推廣宣傳的虛擬貨幣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虛擬貨幣。「法律層面所說的虛擬貨幣,主要指的是網路遊戲中的遊戲幣,包括像Q幣等貨幣,這些屬於虛擬貨幣。現在一些被大肆炒作所謂的虛擬貨幣,更準確的稱呼應該叫做『數字貨幣』,但也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只是打著數字貨幣的旗號而已,或者可以稱之為非法的『數字貨幣』。」

    中國政法大學網際網路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稱,貨幣必須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因此,我國境內能夠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貨幣只能是人民幣,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的其他幣種,如果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都是違法行為,其本質都是偽鈔。」李愛君說。

    據劉少軍介紹,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規定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允許給虛擬貨幣辦理結算,這樣虛擬貨幣在中國就沒有交易市場。然而,雖然國內沒有結算市場,但虛擬貨幣可能會選擇到境外去結算,因為虛擬貨幣是依附於網際網路的,在哪個國家結算都可以。「通過在國外某個網站建立一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供人們進行交易,這樣管理起來會比較困難。」

    劉少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國內也有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偷偷為虛擬貨幣提供結算服務,這種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現在正規支付結算經營機構都不允許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結算通道,但非正規機構仍然可能會在暗地裡提供結算服務。即使對非正規機構都進行清理整頓,某些人還可能會選擇去國外實施類似行為。

    整頓力度層層加碼
    重點監管功能用途

    近年來,有關部門對虛擬貨幣的清理整頓力度正層層加碼。

    2018年,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曾發布《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上述風險提示稱,這些行為具有以下特徵:一是網絡化、跨境化明顯。依託網際網路、聊天工具進行交易,風險波及範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二是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臺」宣傳,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三是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近日,北京警方一舉破獲非法數字貨幣交易所BISS的詐騙案,抓捕犯罪嫌疑人數十人。

    此外,相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全國共關閉境內新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6家,分7批技術處置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03家;通過兩家大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關閉支付帳戶將近萬個;微信平臺方面,關閉宣傳營銷小程序和公眾號接近300個。

    李愛君認為,根據目前情況,對於虛擬貨幣監管而言,應該注重於防止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代替人民幣的功能,以及通過虛擬貨幣從事非法行為,即強化對虛擬貨幣功能和用途的監管。

   「要重點關注虛擬貨幣是否作為貨幣來使用,不僅僅是從貨幣的客體形式看是否屬於偽造和變造人民幣。可以這樣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行使貨幣職能的任何客體,都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有關規定。」李愛君說。

    李愛君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相關規定,虛擬貨幣的發行者、使用者等,都存在偽造、變造人民幣,持有、使用假幣等風險。

   「以代碼形式呈現的虛擬貨幣,只要是被作為貨幣來使用,那性質就相當於我們物理世界裡的假幣,都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和刑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其進行監管和制裁。」李愛君說。

     杜曉 楊美傑/法制日報(原題為《重點監管虛擬貨幣功能與用途》)

相關焦點

  • 重點監管虛擬貨幣功能與用途
    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地也發布公告,對轄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嚴厲打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虛擬貨幣」到底存在什麼風險?為何借區塊鏈之名,虛擬貨幣炒作呈抬頭跡象?國家目前在這方面的監管規制如何?《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解讀美國最新監管意見:虛擬貨幣槓桿交易是期貨交易?
    而實踐當中,許多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除了開展虛擬貨幣的現貨轉讓交易外,還為虛擬貨幣買賣提供保證金、槓桿或融資安排等資金槓桿交易模式,這種交易模式與期貨交易相似,具有保證金槓桿交易的特點,那麼虛擬貨幣的槓桿交易是否也是一種期貨交易?是否需要接受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如何進行監管?
  • 虛擬貨幣交易在中國畫上休止符 各國加強監管
    【環球時報報導 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斯衛 記者 李曉驍 盧戈】處於輿論和監管「風口浪尖」的虛擬貨幣交易要在中國畫上休止符,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OKCoin幣行和比特幣中國相繼發布公告稱,將於30日停止比特幣交易。
  • 韓國實施虛擬貨幣實名交易
    為提高交易透明度、防範投機洗錢等非法交易活動,1月30日起,韓國正式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現有虛擬貨幣帳戶一律停用。   當天起,韓國新韓銀行、農協銀行、企業銀行、國民銀行、韓亞銀行、光州銀行6家商業銀行要求虛擬貨幣用戶開戶時必須進行實名認證。
  • 劉衛鋒:網際網路金融下國外虛擬貨幣的法律監管及其啟示
    為應對這些問題,各國在積極地探討對虛擬貨幣市場實施合理化的監管方案。鑑於此,首先對虛擬貨幣的結構形態和運用現況進行闡述,然後結合各國虛擬貨幣的法律監管現況進行分析、檢討,進而為我國虛擬貨幣監管的合理化監管路徑及使用者的保護方案提供借鑑。
  • 帝皇寶專訪:虛擬貨幣風潮銳不可擋 下一個虛擬貨幣王就是它
    相較於一般虛擬貨幣,帝皇寶多了黃金擔保,流通於許多現實通路,並受到多方國際企業關注及投資。加上帝皇寶不只可用於購買商品等買賣交易,甚至未來將可轉化為慈善捐款,這對於蘇維納集團來說都是相當有利的立基點,所以選擇了與帝皇寶接洽,成為企業2018年的新投資重點。
  • 在中國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在中國
    因此,根據94公告、289號文等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政策,「虛擬貨幣」屬於沒有經過合法註冊的涉金融和投資屬性的事物,「虛擬貨幣」在金融領域是被禁止與法定貨幣兌換、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或進行發行融資交易的。但因為「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和可離線交易的特點,從技術和監管角度又難以做到讓其在國內完全消失。
  • 國內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將停止交易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林曉麗)上周五晚間,火幣網、OKcoin幣行相繼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暫停註冊、人民幣充值業務,同時,將於10月31日前,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
  • 虛擬貨幣交易之OTC交易起源
    在我國虛擬貨幣發展的早期年代,尚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虛擬貨幣交易進行約束,那時候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大多可以實現人民幣充值進交易所,直接進行人民幣對虛擬貨幣的交易,如同股票交易的銀證轉帳一樣。當然,為滿足部分虛擬貨幣投資者在交易價格、交易金額、交易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需求,OTC (over the counter 的縮寫,意思是非證券市場內的、在櫃檯進行的點對點的交易,俗稱場外交易)市場在此段時期同樣存在,這一時期的 OTC 市場在國內多是以 QQ、微信及電報(Telegram)等社交媒體為載體而存在。
  •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現狀:多家可國內訪問,支持支付寶微信交易
    據媒體報導,近期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針對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首次代幣發行融資(ICO)活動,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清理取締措施,防範化解可能形成的金融風險與道德風險,包括組織屏蔽「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 2019.11.25|新一輪清理虛擬貨幣:所有區塊鏈虛擬貨幣均違規
    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被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虛擬貨幣出現死灰復燃勢頭。針對這一新情況,最近兩天,多地監管部門宣布,新一輪清理整頓已經在全國展開。有接近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人士表示,區塊鏈的內涵很豐富,並不等於虛擬貨幣。
  • 微信支付寶封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真的嗎?中國法定數字貨幣什麼...
    10月11日,微信支付寶相繼宣布封殺虛擬貨幣交易。微信支付發布聲明稱,微信支付不支持虛擬貨幣交易,也從未開放虛擬貨幣的類目商戶接入。如發現任何把微信支付用於虛擬貨幣交易的行為,將予以清退處理。
  • 「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探秘:誰的天使?誰的撒旦?
    在造富神話的引誘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趨之若鶩地進入幣圈,有人堅信這是一份事業,有人則篤定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只是,所有命運的饋贈,都暗中標好了價格。在福建做小本生意的劉啟,今年1月通過朋友介紹購買了一定量的比特幣,賺了近百萬餘元。在看到OKEx對合約產品「交易就送特斯拉」的推廣後(最低中1USDT,最高中特斯拉),果斷加入進來,並成為一名OKEx的「遠徵軍」。
  • 虛擬貨幣降虛火 A股市場迎活水
    近期,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遭遇「強監管」,先是野蠻生長的ICO(代幣發行融資)在9月初被叫停,緊接著在9月中,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包括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也相繼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暫停註冊和人民幣充值業務,並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交易
  • ...虛擬貨幣監管規定》發布,初步探索階段不會向平臺營運者發牌
    》,香港證監會將對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沙盒監管,在沙盒監管驗證可行性後,香港證監會或有可能向加密貨幣交易所頒發牌照。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證監會在《規定》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監管的思路中提到,在初步探索階段,證監會將不會向平臺營運者發牌;相反,會與平臺營運者討論應達到的監管標準,並就這些標準觀察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真實運作情況。證監會亦會考慮其建議的監管規定在處理風險及提供適當的投資者保障方面的成效,並基於這些平臺在沙盒的表現,嚴謹地考慮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實際上是否適宜受證監會規管。
  • 新年初始即遭高壓監管,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前途渺茫
    而一直以來官方對於虛擬貨幣交易所最關心的兩點,一是不受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很容易對普通投資者造成巨大的投資損失,另一點是跨境虛擬幣交易違反了外匯管制的相關規定。「虛擬幣除了炒作、割韭菜,沒有實質價值。一個交易平臺沒有實際價值卻只能造成投資人被割韭菜、引發社會不穩定,那就沒有必要存在。」霍旭文局長直接道出了當前虛擬貨幣行業的亂象。
  • 美國國稅局盯上虛擬貨幣交易,三大銀行禁止信用卡購幣
    在美國證監會對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和ICO做出多次警告和風險提示之後,近日,美國國稅局和美國大型銀行也加入了「圍剿」虛擬貨幣的行列。美國國稅局IRS近日對舊金山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base出手,要求交易所向客戶發送1099-k報稅表,並定期上報國稅局。
  • 虛擬貨幣領域創業投資與趨勢報告
    按其發行方或監管方規定,只能用於在所屬平臺買賣虛擬物品,也有一定的積分和促銷功能。(2)已經具有更多傳統貨幣屬性,更接近傳統貨幣的虛擬貨幣:除了前述案例中的Bitcoin(比特幣)、Ripples(瑞波幣)、BizX(易幣)、還有Litecoin(萊特幣)、Freicoin等。此類虛擬貨幣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電子商務的推動,已經延伸到傳統貨幣體系以及實體經濟領域,正是本報告關注的要點。
  • 世界十大虛擬貨幣排名
    區塊鏈板塊大熱,虛擬貨幣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以及比特幣的巨大成功,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市場,而實際上全球各種虛擬貨幣已經超過了1300種,在這個市場上被大眾所認可的幣種也趨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儘管現在仍舊是比特幣獨領風騷穩坐TOP寶座,但還有很多其他的虛擬貨幣也呈現出了火爆的態勢。
  • 美國國稅局盯上虛擬貨幣交易 三大銀行禁止信用卡購幣
    [美國稅改後的新法案對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在投資過程中如何申報披露作出了修改性提議,提議稱,如果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金額超過600美元,就需要界定稅收屬性。]  在美國證監會對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和ICO做出多次警告和風險提示之後,近日,美國國稅局和美國大型銀行也加入了「圍剿」虛擬貨幣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