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怎樣發現你最擅長的事情

2021-02-27 老怪中國

可是,很快她就發現她一點兒也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在日記中她透露心事,「我是一個無名小卒……空有滿腹才華卻找不到用武之地。」雖然她找到一份和寫作有關的工作,但這份工作並不能給她帶來滿足感。

隨著二戰爆發,命運之神猛地一下把查爾德推出了既定的軌道。由於身高超標她被軍隊拒之門外,不過仔細核查了她可以填報的志願後,查爾德最後選擇加入了政府間諜部門——美國戰略情報局,並搬到了華盛頓特區。參加工作後,她的聰慧機敏和寫作才華立即引起了部門高層領導的關注,很快她便成為情報局局長威廉姆·約瑟夫·多諾萬身邊的研究員。

自從在情報局任職後,查爾德發現自己和從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尋歡作樂,愛出風頭。」日後她曾這樣評價那段歲月。1944年,她受命前往錫蘭(今天的斯裡蘭卡)接受一項秘密任務,在那裡她學會了一項新技能:排查並對來自亞洲的機密情報分類。就是在錫蘭,她認識了一輩子的最佳拍檔,保羅·庫欣·查爾德。在保羅的影響下,茱莉亞懵懵懂懂地走進了美食世界。

1948年,同保羅定居法國的主婦茱莉亞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某天,她在魯昂的餐館裡享用了一頓美味大餐——肥美多汁的帶殼牡蠣,外脆裡嫩的油煎鰨目魚,新鮮爽脆的蔬菜色拉和一瓶入口絲滑的波裡府水白葡萄酒。「就是這頓精彩至極的飯菜讓我突然之間開了竅,」她後來說,這就像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信號指引著她走上了法國料理藝術自學成才的道路。她開始去巴黎的藍帶烹飪學校學習,而後又向數位法國頂尖主廚拜師學藝。

再後來,她遇見兩位正在編寫美食書籍的法國女郎,她欣然加入她們的隊伍並且將這本書打造得更加符合美國讀者的胃口。她將學到的所有烹飪知識全部應用在了書籍編寫上,同時還結合了她出色的寫作技巧、組織大量文獻數據的能力,以及剛被挖掘出來的對法國料理的熱愛之情。最後,這本於1961年出版的厚達734頁的《掌握法國料理的烹飪藝術》成為之後任何一個時代排名居高不下的暢銷烹飪書籍。

機會再度來臨,而查爾德眼疾手快地將它一把抓住。 20世紀60年代,在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定居的查爾德受邀在一家公共電視臺亮相,向觀眾們示範如何做一道煎蛋卷。從此以後,她便愛上了出鏡,而觀眾們也報以同樣的熱情。他們期待這個看似和這一行格格不入的大塊頭專家為他們的家和廚房帶來更多的美味和笑聲。

很快,查爾德推出了30分鐘的美食節目——《法國大廚》,年逾五十的查爾德再度發現了她身上的潛質。她是一個天生的表演家,人來瘋似的在鏡頭前盡情發揮。她的招牌伎倆包括出洋相、歡呼、尖叫,滿不在乎地把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食材撿起來。她的事業轉向了電視,而在她哀嘆自己是個「無名小卒」的少女時代,世界上甚至還沒有電視機這樣東西。

查爾德的故事不免讓人覺得她的成功有點像時勢造英雄的橋段,運氣在其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她恰好趕上了戰爭,在軍隊裡找到了一份工作,這才有機會和她的丈夫相識相戀,而她的丈夫恰好又是一個吃貨。她有足夠的閒暇在巴黎最好的烹飪學校學習料理,而她新建立的人脈關係又讓她結識了美食書籍的作者。這本看似沒什麼遠大前途的料理書在出版後一躍成為大賣的暢銷書。最後她又碰到一個天時地利的大好機會——恰逢當地電視臺需要一個人來現場示範煎蛋卷,而她一不小心摔的那個屁股蹲兒又成為她日後上鏡的招牌動作。從這個角度看,茱莉亞·查爾德的成功故事簡直就是什麼叫幸運兒的現身說法。

如果你這樣看待她的成功經歷,那就未免低估了她。茱莉亞·查爾德曾經用一句話歸納了她的成功秘訣:「我烹飪的次數越多,我就發現自己越愛烹飪。」當你喜歡做某件事,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加以練習。當你卯足了勁兒努力地練習,你做這件事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最後,這件事情就會成為你的絕活,大部分人都沒法和你相提並論。說不定你還有可能會成為蓋世無雙的第一人。

請以茱莉亞·查爾德的句式造句,看一看你的興趣愛好會水到渠成地把你帶向哪一個領域——一個你既擅長又能發揮得比大多數人都要出色的領域。也許這就是你成功的重要基石。

我越(     ) ,就越喜歡(     ) 。

我越(     ) ,就越喜歡(     ) 。

在運氣向你招手之前,成功通常都始於你做得比大多數人好的事情,也許是寫作、手藝活、心算、口才、烹飪或創作設計。最重要的是,成功往往需要幾種能力相互結合在一起。世上喜歡烹飪的人多如牛毛,酷愛寫作的人也車載鬥量,但是有多少人既能燒得一手好菜,又寫得一手好文章呢?估計不會很多。其中又有幾個人肯費時耗力地編寫一本厚厚的料理書?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一點運氣,一點執著,同時善用人脈關係,也許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最佳點」,把才華發展成一種能為你帶來豐厚回報以及巨大滿足感的生活方式——就像茱莉亞·查爾德所做的那樣。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對以下兩樣東西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第一,當你對現狀感到不滿時,你就要多加留心了。

如果你沒有辦法測評自己的滿意度,那你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動力開始搜尋鑽石。茱莉亞·查爾德早在少女時代就和這個問題狹路相逢了。她意識到在紐約某家具公司裡擔任文案毫無前途。她想換個行當——雖然當時她對於究竟想換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還沒有清晰的概念。但正是因為她的「不安現狀」,她才會想到要跳槽,才會有了最後在國家情報機構為軍政要員工作的機會。

第二,你必須傾聽你內心的聲音——你的直覺——並且隨時評估在面對每個新方向時你所體驗到的興奮程度。

有時候,你會像少女時代的查爾德一樣渴望那些萬眾所向的誘人目標,心甘情願地接受地位、名望或財富對你發出的錯誤信號。查爾德夢想成為一名職業作家,她滿腔熱情地跑去紐約去實現夢想。可是現實終歸是現實。她發現「成名成家」的理想本身就具有誤導性。寫廣告文案和她當初幻想的「作家」人生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於是,她果斷地終止了「成為某種人」的夢想,在二戰期間抓住了腳踏實地「做好某件事」的機會。

當你開始行動,嘗試新的方向、新的工作時,對於你自身的反應必須保持高度靈敏。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開始著手:

無論你是誰,或正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你肯定會對某一活動、課程、運動、人群、事業、目標、節目、媒體甚至比賽產生一種天然的喜好,而這就是你審視內心的最佳起點。每當有人說下面這句話時,我就覺得很有意義,「沒錯,我就是特別喜歡(  ),可是這有什麼用呢?每個人都喜歡(   )。」

你的興趣喜好有時候可追溯到童年時代。回想一下什麼樣的活動或愛好曾佔據了你的大部分青春歲月。

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對什麼事情浮想聯翩、痴迷不已?已經長大成人的你能不能回到從前,重拾孩提時代讓你戀戀不忘的夢想?當你重新融入當年的興趣愛好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你和身邊的人能產生這麼多的共鳴,無論是一部經典漫畫、騎單車、大自然,或是世界大戰歷史。

要想尋找鑽石,第一件事就要仔細思考一下你有什麼樣的興趣愛好。不要因為某項興趣在你看來太過「普通」,而將它從清單上剔除。無論如何,烹飪、美食都不是陽春白雪,飛行和高爾夫同樣也很尋常。然而,就像我們在上文中看到的那樣,這些愛好卻成了成功人生的基石。

為了尋找能力,你必須列出你「做得比別人好」的事——也就是你的天賦。請注意一點,我這裡所說的不是你「希望」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的事情,而是眼下你已經比別人做得更出色的事。只有你認識到基因在你能力才華上所起的作用,成功才有可能向你招手。

因為你的技能和天賦由基因決定,所以它們有時候在你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來。

在尋找比多數人都具有能力優勢的項目或領域過程中,仔細想一想你在年輕時所承受的有助於塑造、磨礪你技能的壓力。

在尋找發現天賦技能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問一下了解你的熟人,在他們看來有什麼事情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出色完成的。比如,修理家用器具對你而言是否就是小菜一碟?你是不是特別擅長心算、猜字謎?這些都是天賦和才華。接下來思考一下能否通過不同的方法讓你的才能為人們創造價值。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所有事例都有兩個共同點。

第一,人生每一個階段所獲得的能力其實都建立在過去的經歷之上。成功人士大都立足於經驗教訓重新調整方向,尋找更具可能性的人生道路。從你高中或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起,你的事業道路必將不斷拓寬,你會發展更多的愛好,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訓,由此你將拓展自身的能力。

第二,成功人士善於突破自己,通過全新的經歷幫助自己完成人生中的下一個跨越。當茱莉亞·查爾德在魯昂吃完那頓改變人生的美餐後,她沒有回到家中翻開法國料理的書籍,而是報名參加法國最頂級的烹飪學校,因為她知道名師才能出高徒。

了解洞悉自身的天賦 / 技能 → 未來的理想 → 新的經歷→ 下一個職業活動

新的經歷——特別是那些受到權威人士點撥、指導的經歷——通常都能為你打開一片你從未踏足開發的新領域。在這片新領域中,通過結合自己先前的經驗、技能、才幹,你會發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讓你體驗巨大滿足感的生活方式。

這絕非偶然。在投身於新經歷的過程中,你往往會置身於一個「特殊」人群中,他們都對某一專業知識或實踐活動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忱。這個社交網絡不僅能讓你產生一種歸屬感,而且提供了通往新觀念的渠道,引導你換個思維方式考慮如何應用你已經擁有的能力和才華。

最後,請記住新的經歷需要你順勢而動,你要不斷嘗試,也要學會面對失敗。就像我們在茱莉亞·查爾德的故事中所看到的那樣,當人們在投身新的經歷中,經常會對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產生新的想法。當你明確了哪些新經歷適合你,哪些不適合你時,你必須隨時做好準備改變奮鬥方向。

無論你做什麼事,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其中你所能調動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你獨特的性格優勢。作者建議可以嘗試多種不同的心理測試如MBTI、蓋洛普優勢識別系統、VAI性格優勢調查表、五類人格特徵模型,作者還自己總結了一個:SAME性格測試分析,進行這些測試之後,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但在測評最後,還是由你——也只能由你——來進行自我判斷。

可以列出一些你的關鍵性格特徵——只需要關鍵性格特徵。

當你確認了自己的關鍵性格之後,接下來就輪到你的社交圈對你的性格做出評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將上述結果通過微信、QQ發送給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向他們徵詢在他們眼中你最顯著的四大關鍵性格。如果可能,問一下有沒有什麼具體事例可以證明他們的觀點。然後,看一看你的親朋好友同事的認知和你的自我評估是否趨於一致。如果哪裡出現了問題,你都要隨時跟進,和社交圈裡那個給出讓你意想不到評價的人交流溝通。

相關焦點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二、怎樣把修行落實於當下呢?首先,要努力完成學佛修道的一切功課,以汲取真正的修行營養;其次,要活學活用,不能做「書呆子」。每一個念頭都是心的顯現,如果你能看見自己念頭的產生、來去,就意味著你能看見自己的真心。4、如何守住自己的真心呢?你能看見自己的心,就能守住自己的心。這時候的心就是真心、就是佛、道——心即佛即道!
  •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薩?初學佛者要警惕這些修行上的「誤區」
    ……很多初學佛者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你都遇到過嗎?所以對於初學佛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精進堅持。夢參老和尚曾開示修學者,學佛不要貪心:看著《普門品》,你就念《普門品》了。一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也好,也念。我要生極樂世界,又念《彌陀經》。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後,什麼都不念了,負擔不了。
  • 去做不擅長的事情
    今天文章提到的要主動做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我回顧了下自己好像每天都會做幾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很樂意去突破和提升自己。比如我平面設計做了許多年,為了提升自己,現在在學習C4D立體設計,除了專業上的學習,我每天還在練習並不熟練的瑜伽,並不熟練的寫作…好像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逐漸成為了自己的剛需,而在以前我是十分懶惰的,懶於思考,懶得行動,只做擅長的事,很怕做不熟悉的事,因為怕失敗,結果就是一晃幾年過去了,除了每年遞增的微弱工資,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更談不上成長,我終於厭倦了這種重複的生活,決心投入終生成長,
  • 怎樣修行?《金剛經》中的三個佛偈,告訴你答案!
    作為一個修行的人,能有一部直接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等於是行走在黑暗的路上,有一盞明燈在前方指引。經過千百年來無數修行人的驗證,《金剛經》的確能使人做到這一點。但是,《金剛經》中的空,應當怎樣理解呢?我們先來看看《金剛經》中與「空」有關的三個佛偈。當須菩提問佛陀「云何降伏其心」時,佛陀告訴須菩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人生最難的修行,多半是「與自己和解」
    01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常常會發現別人的缺點,對別人挑三揀四,看不慣別人的言行舉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別人眼裡,你也是「別人」。你總是看不慣別人,其實是你自己的「眼睛」有問題;你常常指責別人,其實是自己的心理有問題;你總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其實是你自己不夠努力。任何事情,換一個角度看,就大不一樣了。
  • 修行之後出現這三個「徵兆」,是你的修行已經起作用了,要留意!
    很多真正修行的人,有意無意也揭示了一些修行中的奧秘。由此,修行距離普通根器的人,不再遙遠。話雖如此,很多人在自己學習修行的同時,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在修行,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塊修行的「料子」。特別是聽到很多人說,通常修行是師父找徒弟,於是心下惴惴不安。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徵兆」,通常證明你的修行已經起作用了,或者說是你已經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了。
  • 如何發現自己最擅長做的事?
    茱莉亞·查爾德曾經用一句話歸納了她的成功秘訣:「我烹飪的次數越多,我就發現自己越愛烹飪。」當你喜歡做某件事,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加以練習。當你卯足了勁兒努力地練習,你做這件事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最後,這件事情就會成為你的絕活,大部分人都沒法和你相提並論。說不定你還有可能會成為蓋世無雙的第一人。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可是呢,但凡遇到一點小事情,就又「原形畢露」了,就又變得和以前一樣了,以前的習氣是一點也沒有減少。這顯然並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在別人面前做做樣子,或許還能給自己心裡一些安慰罷了。真正的修行是什麼?真正的修行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我們的行、住、坐、臥都是修行,你工作的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家庭就是你的道場,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去修行。只有把修行真正的融入到修行當中、生活當中,學會歷事練心,把一切的痛苦和磨難都看做是對自己的考驗。盡心盡力、制心一處的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領悟八正道,做事要懂得摸摸自己的良心,念念不被邪迷,則念念正念。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心生則法生,萬法諸行皆不離本心!二、犯了錯誤是丟了什麼?萬千法門修的是什麼?
  • 靜謐之海珠寶(CalmSea YAN)設計師YAN——做自己擅長的事
    在我想給大家介紹我的四個系列時,師爺示意我不要講了,因為,我的真正困境不在產品,而在於我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做了太多自己不擅長做的事情。靜謐之海珠寶(CalmSea YAN)但是我忘了,我的專長,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設計,如果我什麼都學,到處跑,上臺用充滿激情的演講介紹我的品牌和產品,坐在直播間假裝很擅長控場的去跟粉絲交流
  • 為什麼你既不擅長改變世界,又不擅長學習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兩件事:第一,你怎樣才能改變世界。第二,你怎樣才能學習好。但是我知道,即使我告訴了你,你大概率也做不到。所以,這篇文章實質上還是告訴你:為什麼你改變不了世界,以及為什麼你不擅長學習,而且會一直不擅長下去。要知道這兩點,我們要回到我的上一篇文章。
  • 23歲的女性最有魅力?細數7至48歲的年齡階段,人們最擅長的事情
    因此,我們在特定的年齡裡,可能會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做不一樣的事情。而事實證明,結婚、鍛鍊身體、賺大錢,甚至學習一門新語言,都有一個完美的年齡。你有想過人們在7至48歲最擅長什麼嗎?本文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答案。1、學習一門新語言:7歲一項研究表明,10歲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更有可能學會並流利地說第二語言。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人類大腦在成年後要努力學習一門語言。
  • 天機-最利於修行處
    還有很多人問我這樣的問題,他們說,神佛度人,讓人修行,為什麼不在人間顯靈,為什麼不神佛大顯,為什麼不在人間大模大樣地顯示出來,顯示出神跡來,讓所有人都看到,這樣所有人就都會相信有神佛了,就都會來修行了,這不是很好嗎?如果站在高層,會發現人的很多思維都是很好笑的。當然,不是說提這問題的人,因為所有凡人都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呢?
  • 一直做擅長的事情,更容易成功嗎?一個25年汽車工程師的人生感悟
    但是在企業裡,我發現的確是另一種現象,能升到總監一級的都是多面手,他們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崗位,卻都能做得如魚得水。而一直做你擅長的事情,最終也就是能讓你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專家罷了。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看到《能力陷井》一書,上面這樣說: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
  • 五個佛句,告訴你如何修行
    佛經中的許多佛句,是歷史以來,經過無數人修行的實踐,在實踐中,得出真正修行方式的一些總結。這些佛句,尤其以「三大經王」,以及《金剛經》、《心經》為最。也就是人們的感觸最為深刻。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五部佛經中的句子,告訴你如何修行。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葉羅麗:王默最不擅長的四件事情,其實她是個戀愛呆瓜!
    而王默在《葉羅麗》中最不擅長的四件事情,都有哪些呢?其實她也是位戀愛呆瓜!第一件:學習王默就讀精英小學五年級,是班級裡學習倒數的人之一,王默和小胖一樣,都屬於成績差又時常偷懶的人。或許是她的生活太安逸了,所以才不擅長去學習。第二件:做飯都說窮人家的小孩早當家,王默家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她從小就沒有下過廚房,更沒有做過飯。
  • 修行:為什麼說「三心二意」有利於你的進步?
    文 |法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可惜有的人越修越行,有的人越修越不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中,總有人強調要一心一意比較好。今天我們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和大家探討,在修行或者人生體驗中,「三心二意」可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穫。
  • 女人懷孕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網友:每個女人懷孕都像一場修行
    大部分的時候,孕婦為了胎兒的成長,架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禁忌」,稍不留神跑偏了,就把懷孕變成了一場修行。你以為生完孩子就解放了?其實,這只是開始!你會發現生完孩子後,還有一段日子叫,「坐月子」。你依然還得注意飲食,因為要餵奶。作為哺乳期的媽媽,你的美食清單會再次調整,成天會喝各種湯:鯽魚、豬蹄、魚膠,大骨棒,湯上一層油花,還不怎麼加鹽。每喝一口,都像是嘗到了自己平凡的人生,油膩膩的,還沒有什麼味道。
  • 當和尚遇到鑽石:賺錢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問:你喜歡中國嗎?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麥:我非常喜歡中國,每年來一次。我曾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寺廟住過很多年,跟中國的緣分很深。  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民族,有著世界文化史上最閃耀的經典著作,包括我最愛的《金剛經》。
  • 人生最珍貴的事情是什麼?明白後,奮起直追!
    人生珍貴的人事物有很多,最珍貴的莫過於修行。為什麼呢?從4點可以明了。佛經中說,人在死亡時四大分離,此時是人生身體最痛苦的時刻。① 老苦:生時的痛苦我們已經忘記,老的痛苦我們靜下心來看老年人就可以知道:年輕時的精力充沛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力不足,一天沒做什麼事情就覺得身體疲倦,昏昏欲睡;皺紋爬滿了臉龐,耳朵也不聽不清了,眼睛也看不真了,牙齒脫落,頭髮稀疏,彎腰駝背,行動遲緩,老態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