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2020-12-20 凡心問禪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

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可是呢,但凡遇到一點小事情,就又「原形畢露」了,就又變得和以前一樣了,以前的習氣是一點也沒有減少。這顯然並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在別人面前做做樣子,或許還能給自己心裡一些安慰罷了。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

真正的修行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我們的行、住、坐、臥都是修行,你工作的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家庭就是你的道場,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去修行。只有把修行真正的融入到修行當中、生活當中,學會歷事練心,把一切的痛苦和磨難都看做是對自己的考驗。盡心盡力、制心一處的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你服務的對象是所有的有緣眾生,要真正的去踐行佛教的教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的把眾生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你也會在這每天的修行當中歷練了心性、增長了福慧。

淨土在哪裡?

其實淨土一直就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心中,淨土就是你內心當中那片最寂靜的地方,只不過你沒有發現罷了。你要任勞任怨的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擦除你心靈上的灰塵,掃清你頭腦當中的垃圾,你就會發現原來淨土從來就不在遠方,不過一直是被灰塵所掩蓋而已。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萬事莫強求,執著只會傷害了你自己。

你要明白,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所以你要放下自己的執念,去坦然的面對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一切。有時候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何必去執著,最後讓自己受傷呢?總之,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學會無我、學會奉獻,不要凡事總想著自己,要學會去掉自私,真正的去為別人考慮,這樣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自在。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就是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放下你過去所有不好的習氣。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金剛經》的智慧 凡間是寶藏 修行要上路 離不開紅塵歷練
    其實不少朋友甚至不了解我們本有清淨的自性,只是盲從一些修行方法,追求一些新奇玄幻。殊不知,回歸自性就是修行的本意,追求修行方法的高妙,只是另一類的凡情妄念而已。修行修道修的是心,初下手時,修的心是凡心,就是要我們先去除凡情,因為剛開始修行時,最大的障礙就是凡情。各種煩惱分心,各種感情糾葛,各種欲望誘惑,這些都是凡情妄念,執著這些凡情妄念是無法修行的。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有的人他不理解什麼是修行;他們認為打坐是修行,拜佛是修行,他們執著在這些外在的行為上。沒有體會到其實這些行為的本意,就是要我們修正自己的心。打坐是要我們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才能看清一切的實質。看清了一切的實質,則心能解脫。
  • 修行: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如何解脫?(道出真相)
    每當水分子表象滅亡的時候,其實它自然地、自動地蒸發(回歸)到天上,從表象上看水沒了,但人們從來不認為水是死了,而是認為它蒸發化成了水蒸氣。在天上聚積到一定程度,它又化成雨水落下來,水似乎又誕生了。其實,它本來就沒有生死,只是永不停息地運動在水、氣、冰、雪霧的變化之中。
  • 什麼是修行| A
    真正的學法是透過探究自己——慢慢的體會自己的身與觀察自己的心——來學習的。要洞悉身與心的實相,它們真的是我嗎?我們真能指揮它們嗎?它究竟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在實際的情形之中觀察,才能被稱為「修行」。假如只是坐著思維和分析,那並不是修行,只會讓心更散亂。所以,要不斷地自我探究、不斷地自我觀察,這樣才稱之為「修行」。
  • 什麼是修行?修行是在修什麼?
    ■ 點擊上方「中國佛教報導網」,快速關注導讀☞ 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特別是玄之又玄的命運,他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了這方面的需求就誕生了周易大師、六壬大師等等。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所以真正修行的全真道士是不會去研究《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術數。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二、怎樣把修行落實於當下呢?首先,要努力完成學佛修道的一切功課,以汲取真正的修行營養;其次,要活學活用,不能做「書呆子」。要把佛法、道法直接落實於當下,要把佛道之學應用於生活日常,要把學佛修道真正實踐於做人、做事;再次,要將佛法、道法真正踐行於生活。無論做什麼事,要用佛、道的思維來判斷、分析、踐行。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小事也要滲透和應用佛法、道法。才能使之深入骨髓、深入阿賴耶識,也才能真正起用。
  • 真正的修行,是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 佛說:修行先修心,心自在常自在
    臥佛(佛陀示現的涅槃相)厭離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多過罪想,是指在認識到世界本身空相以後,自然就了解到虛幻的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歡樂,一起心一動念都可能造業,不如好好利用這個肉身皮囊,以向死的態度來修行大道。
  • 揭開業力的面紗,進入真正的修行
    文字內容整理 | 惜福版式設計 | 花果山孫小聖校對 | 凡爾賽義工責任編輯 | 海霞、匿名你們打坐禪修時,總覺得疼就不想坐了,非得要動一下,其實,這個時候你的修行已經失敗了。這時你再去修行其實是「虛假的修行」,就是它在欺騙你,你自我欺騙。這就是業力,你懂嗎?業力以「修行」的形象出現。它知道修行能摧毀自己,所以它為了避免這個,創造出一個虛假的修行,讓你感覺你在修行。你並不知道真實的修行是什麼。真實的修行是你必須超越你的生命軌跡和認知。假如你把修行定義成打坐的話,你坐著,感覺痛了,然後你動一下,你修行就已經失敗了。
  • 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
    在一生之中我們會面臨各種誘惑、幹擾、困難等等對心的考驗,每通透一次考驗,對自身來說便是一種質的升華,同時這也是檢驗自己所學所修最好的時刻。生活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時常會一波接著一波,一個浪頭蓋過一個浪頭,朝我們打過來。也許身心掙扎過、沮喪過、頹廢過,甚至無力面對,但是忍耐過後,平靜過後,經歷過後,再回過頭來看曾經所發生的一切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課程。
  • 佛家講的修行,修的是什麼?如何修?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自古就在講修行,道家修長生不老、修神仙道,儒家修聖賢等都是修, 但是,在佛教中,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這樣,為什麼還用修行呢?因此,同樣是修行,但佛家和道家、儒家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在佛家的觀念裡,本來一直都在那裡,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所以這個「本來」不用修行。如果一定要說修的話,那修的也是本來所產生的幻象。那麼,在佛家之中,什麼才是修呢?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修行之中,為何說有這四種「禪病」的人,難以覺悟?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有些人修行多年,一無所獲,有些人修行的時間雖短,但卻能一步一個臺階,不斷的精進,這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為,除了根器不同以外,還有的就是佛在《圓覺經》中所提到的四種「禪病」,也就是說,修行之中,有這四種「禪病」的人,很難有所覺悟,如何理解呢?
  • 什麼是修行?念佛、吃素並不一定就是修行
    1 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 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怎麼叫她名字也沒有什麼反應……張至順為了給母親治病,叫著弟弟妹妹去找村裡的老醫生,他們村裡的醫生是位老婆婆,這位老婆婆覺得張至順家裡沒錢就不給他母親看病,為了救治母親,他叫著弟弟妹妹跪在這位老婆婆的家門口,一直從早上跪到晚上,老婆婆的家人於心不忍,在她家人的勸說下才給張至順的母親治了病,其實就是普通的風寒,不多麼費事,經歷了這一次事件之後,張至順就暗暗下決心要學習醫術
  • 佛教:既然修行佛法,能做到隨遇而安嗎?
    自從學習佛法之後,有機會接觸到了一些佛法修行者,能夠深領前輩大德的教益,自有受益匪淺之感,但是在這一過程之中,也看到了許多自認為(或被認為)是「高僧」的一些所謂名和尚,其名或有之,但其修行的功夫卻實在是不敢恭維,與其所獲得的名利實在是有點不大相稱,讓人頗有感觸。
  • 真正的修行,一定少不了這四個字!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當我們日復一日做著修行的功課時,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義?殊不知,我們把修行變成了一種新的習氣,諸如: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還是著急上火,半點虧也不肯吃;本性畢露卻還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訓、數落別人…以為自己在「修行」,在「精進」,實質卻徒有其表,內在沒有任何改變。這種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 盛世深山修行,亂世下山救人,唯有中華本土宗教道教
    當年日軍侵華,老道士的師傅帶著他的眾師兄下山抗日,老道士由於年齡小被留下看守道觀,老道士問師傅什麼時候回來,師傅說:「到了改回來的時候就回來了」。老道士又問:「要是沒有回來呢?」,師傅說:「那就不回來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又被稱為黃老之學,是中華民族流傳最為久遠的宗教,而他的創始人,就是張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