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是遇見自己.

2021-12-27 雲上傳音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

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

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的本貌。

不要把修行變成一種逃避現實生活或煩惱的藉口。修行不是一種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一條逃跑的道兒。修行更不能成為一種心靈的娛樂。

當修行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實際問題都是入口。

每一個問題是道場,每一件煩惱的事是道場,每一次情緒的旋風是道場,每一次恐懼的到來是道場,每一個念頭是道場。

如果你婚姻有問題,有問題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和老公的關係有問題,和老公的關係就是道場。

如果你和同事發生矛盾,與同事的矛盾就是道場;如果你陷入生活的無聊,這無聊就是道場;如果你出現了錢的問題,錢就是道場;如果畏懼生死,生死問題就是你的道場。

道場在你每一個受難處,道場在你每一個受卡和被卡處。修行必須從那裡進行。

不要移過婚姻的問題、同事的問題、無聊的問題、錢的問題、生死的問題,而跑到寺廟、禪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談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薩去,去念阿彌陀佛或大悲咒去。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

修行應該哪裡有問題在哪兒修,修通這個問題。在寺廟、在禪堂、在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沒問題,那有什麼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顯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得多好?」「我是一個修行者。」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顯示——

「看,這個問題難不住我」

「它不是問題」

「什麼也不能帶給我問題或煩惱」

「存在只能給我喜悅」

點擊上方 音頻 聆聽音樂

8D腦神經音頻環繞您的大腦,激活大腦沉睡多年的腦神經細胞,建議收藏,每天全程帶耳機欣賞!

一定要戴著耳機聽這首歌(戴上左右耳機)這是採用8D技術組成的Pentatonix的新音樂。僅使用耳機收聽。這將是您第一次用大腦而不是耳朵聽那首歌。您會從外面而不是從耳機感受到音樂。感受這項新技術的效果。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能巧妙地與人體五臟的心、肝、脾、肺、腎相感應,誘發五臟的健康運作,更好地調節人的心理、情緒、精神狀態等。

點擊上方 音頻 聆聽音樂

點擊上方 音頻 聆聽音樂

點擊上方 音頻 聆聽音樂

相關焦點

  • 真正的修行,是隨時隨地察覺到自己的內心!
    作者:阿姜查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 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 。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只是修行 的外在形式。真正的修行 ,發生在心遇到感官對象時,感官接觸的地方才是修行 的所在。當他人說到我們不喜歡的事時,嗔恨便生起;若說的是喜歡的事,我們便感到快樂。
  • 《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修行課》: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 都市身心靈修行課》是一個好友來北京旅行的時候送我的書,放了一年多,終於抽空看完了。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心靈修行類的書籍,在短短的幾個小時閱讀時光裡,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在她萬分絕望時,有幸得到一個智慧老人的點撥與幫助,使她戰勝了小我,解決了「我是誰」、「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我為什麼不快樂」等哲學命題,最終成長為一個同樣可以幫助別人解決人生難題的智者。本書內容淺顯易懂,有些句子也值得回味。
  • 薦書| 身心靈修行課——《遇見未知的自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來自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時隔多年再次重讀它,已是另一種心境。記得那年,無形的壓力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工作、感情都沒有發生可悲的事,可我卻為可能到來的事件而擔憂不已,並且壓迫到自己內分泌失調,最後只能靠藥物來調理自己,現在想想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的可笑。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這顯然並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在別人面前做做樣子,或許還能給自己心裡一些安慰罷了。真正的修行是什麼?真正的修行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我們的行、住、坐、臥都是修行,你工作的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家庭就是你的道場,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去修行。
  • 南懷瑾:不要搞得一身佛氣,遇見自己比遇見佛更重要
    因為真正通透的人,已經超出了庸俗的界限,得到了解脫,不再汲汲於「供養」、「布施」、「因緣」。難道嘴巴上玩弄玩弄就是禪?作個莊嚴的樣子其實讓人覺得很反感。所以要麼真心修佛,要麼遠而敬之,不要做社會上那些學了佛之後看什麼都不順眼、愛訓人的瘋子。二、南懷瑾:不要搞得一身佛氣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學佛學的是解脫,學道學的是逍遙。但是現實中很多人能有幾個人做到解脫和逍遙?
  • 在這裡,遇見PoolBall足球,遇見真正的自己
    一剎那,沸騰叻,一群享受生活、熱愛生活的人們,在PoolBall普利佰足球場上,丟掉包袱,卸下盔甲,盡享美妙瞬間,這一刻,沒人能夠阻攔住他們的魅力,只因在這裡,遇見PoolBall足球,遇見真正的自己。
  • 揭開業力的面紗,進入真正的修行
    文字內容整理 | 惜福版式設計 | 花果山孫小聖校對 | 凡爾賽義工責任編輯 | 海霞、匿名你們打坐禪修時,總覺得疼就不想坐了,非得要動一下,其實,這個時候你的修行已經失敗了這時你再去修行其實是「虛假的修行」,就是它在欺騙你,你自我欺騙。這就是業力,你懂嗎?業力以「修行」的形象出現。它知道修行能摧毀自己,所以它為了避免這個,創造出一個虛假的修行,讓你感覺你在修行。你並不知道真實的修行是什麼。真實的修行是你必須超越你的生命軌跡和認知。假如你把修行定義成打坐的話,你坐著,感覺痛了,然後你動一下,你修行就已經失敗了。
  • 萬丈紅塵中,遇見未知的自己,來一次「都市身心靈」的修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讓張德芬一躍成為身心靈暢銷書著名作家,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在十年前,那時真是自己有很多困惑的時候,與這本書就「偶遇」了,這或許就是吸引力法則吧。十年後的今天,再次讀了這本書,人生的黃金十年中所沉澱出的感悟似乎不吐不快啊。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淨土法門:真正修行,心地清淨
    你自己真正修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的冤親債主不會找你麻煩,如果心地不清淨,還是自私自利,還搞名聞利養,搞假的,冤親債主瞧不起。他現在不來找你麻煩,為什麼?你壽命沒到。等你壽命快到了,全來了。《地藏經》上有,我們自己只要細心去觀察,你看很多人臨命終時,說看到這個人、那個人,他所講的人都是已經過世的親朋好友,他們要來接引他。那是不是真的?不是的。《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是冤親債主變成他的家親眷屬來引誘他,把他帶走之後,再現本來面目跟他算帳。臨終關懷,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時候提醒他,幫助他,看到任何境界不理會,不要理他,老實念佛,這個現象就不見了。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人說,育兒是一場自我療愈;也有人說,育兒是爸爸媽媽的一場修行。自從有了孩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了孩子,我學會開車。一直以來,我對開車都很恐懼,覺得小小的人,大大的車,實在是難以駕馭,還有什麼檔位、速度、離合,真的是太難了。可是,當我在寒風中帶著孩子等待老公開車來接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拿到駕照。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二) ——讀《都市身心靈修行課 遇見未知的...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二) ——讀《都市身心靈修行課 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2020-10-27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個實實在在的生活寄語: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當你學會了釋然,也就學會了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輕鬆和簡單點。也許有時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會有怎樣的遭遇,但不把不值得的人和事請進生命裡太久,是我們的權利和自由。總之,在該放下時,別逞強;在該忘記時,別較勁;在該珍惜時,別任性。 二、當一個人真正想要做某件事時,他的心中就沒有了吉兇,沒有成敗,沒有得失的概念,反正你一輩子都要去幹這件事,所以就只管一心一意奔著它去做好了。
  • 真正的修行,一定少不了這四個字!
    殊不知,我們把修行變成了一種新的習氣,諸如: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還是著急上火,半點虧也不肯吃;本性畢露卻還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訓、數落別人…以為自己在「修行」,在「精進」,實質卻徒有其表,內在沒有任何改變。這種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這是張至順接受採訪時的原話,十道九醫,一般來說修行者就像是醫生一樣,我們在講百日築基的時候提到過,百日築基其實就是熟悉自己的器官運行路線,掌握關於經絡的一些知識,然後通過各種滋補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充滿精力,這也就使得這些修行者基本都上都具備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識,在張至順小時候,他的母親曾經生過一次病,因為家裡貧苦,小時候的張至順迫不得已要上街要飯,有一次要飯回來發現他發現自己的母親像是加重了病情一樣
  • 在工作中修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任務面前,作為剛剛上任不足一周的輪崗負責人,Michelle選擇直面困難,給自己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定力。她對自己的要求是,不管團隊成員是否有信心,她自己必須堅信,一定可以實現目標。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團隊負責人,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有時甚至還要有一點『盲目』自信。我們智商又不差,又願意付出努力,有什麼困難是我們盡了全力還克服不了的?
  • 豆瓣9.4《母親》:每一位真正的母親,都經過一場蛻繭成蝶的修行
    日劇《母親》用幾個極不相關的母親角色為我們展現出了母愛最為真實的模樣:每一個好的母親,都需要經過一場破繭成蝶的修行。每一個母親都將經歷一場修行,我們在這場修行中不斷學會愛與被愛養母藤子教會了奈緒,愛是成全拐走嶺南的奈緒同樣有一個身世悽慘的童年,在她五歲的那年,生母拋棄了她。
  • 倉央嘉措,我和你一樣,在孤獨裡修行
    一個人的西藏,是一個孤獨的美麗 海子說:西藏,一塊孤獨的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隨緣放下,心安是家這裡,遇見一個美麗孤獨的名字終有了佛的純淨和華麗轉身在世俗與佛法的交界處在對與錯的爭論中你終究還是乘著仙鶴飛走了誰才是真正的瑪吉阿米
  • 何為修行,修行修的是自己的錯誤,修自己的思想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常常觀心,對於不正、錯誤、罪惡、黯淡、虛偽的念頭,要批判、懲罰、警惕、告誡、懺悔,使它不再重複。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見解與錯誤的念頭,做個正正噹噹、俯仰無愧的人。
  • 真正的修行道場不是寺院,不是深山,而是......
    日用養身真正的道場不是寺廟,「看我修行的多好?」、「我是一個修行者」,不,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顯示,天天心情愉快:「看,這個問題難不住我」,「它不是問題」、「什麼也不能帶給我問題或煩惱」、「存在只能給我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