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2020-12-18 老莊文化

各位道兄稽首了,福生無量天尊!

人總有好奇之心,好奇未知東西,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們有了求知慾,喜歡追根究底了解未知的真相。特別是玄之又玄的命運,他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了這方面的需求就誕生了周易大師、六壬大師等等。

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所以真正修行的全真道士是不會去研究《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術數。

真修行人不研究術數的原因是:一,術數是旁門外道不是大道,把心放在這上面浪費修行時間。二、全真道士修行講究順乎自然,不逃避現實。三、預知會給修行增添障礙,使人徒生煩惱不得清靜。

有人說這是道士的修行不夠才會徒生煩惱

修道入門是以修心為基礎,人本來就生活在欲望氛圍的包圍之中,修行就是在清淨身心,使心得到升華而返璞歸真,怎麼還能夠去沾染煩惱呢。修行不是自找沒趣來鍛鍊自己,沒事生事是無明的表現。

人們在普遍的認識中,認為所有道士都會風水、會預測命運、會醫術等。正一道長是否研究這些我不了解,也不評價。但全真道士則不會風水、預測,修道本身是在研究人的身體,了解自身,所以大部分的道士都會一些醫術,這也是道士入世救人的手段。

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向道的真修行,不是看他穿了道袍,也不是看他在道觀打坐誦經。是看這個人的向道之心是否堅定,他的心是否乾淨、清靜。如果是打著紅塵煉心的名,沒有敬畏心為所欲為,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修行人。

什麼是紅塵煉心?

道教祖師是修行的過來人,是先行者,是達者師。他為修真學道的後學者鋪好了路,修好了橋。這些路和橋都在寫在道教經書裡,所以修真學道要好好的去讀經書。道教祖師說的經書裡已經為修行定位好了方向,後學只要踩著這些路和橋朝著這個方向走,踏踏實實按照祖師說的去做就不會偏離目標。在這一路前行中,順乎自然遇到的人和事,通過經典不斷去感悟,從而明悟經典,紅塵煉心就是在前行的路上動中悟靜

真正的修行不需要看太多道教經書,書不能看太雜,只需看《道德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陰符經》這三大經書就夠了。看經書紅塵煉心而悟道,悟道就是得常清靜天人合一,悟道後要證道,證道是道教各法脈的不外傳之秘,也就是修煉丹道的法訣。丹法有成後要成道,成道就是傳道,在人間有功行,功德圓滿上升金門。

歡迎關注老陳,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和授籙一個不能少
    為了這種命中注定的選擇,道士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漫漫學道、修道之旅,迎接一個個考驗、實現一次次超越。但在在道教的教義之中,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入門要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道,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入道,就是要抱著道心去修行,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經,即行道悟道之經法。皈依經,就是要用「三十六部尊經」來檢視、啟迪內心,使道心自現,悟道成真。師,即老師,既包括天使、高道等共同的老師,也包括自己的度師。皈依師,就是要以師父為楷模學習正宗的道法,不落邪見。飯依時,要給度師敬三杯茶。
  • 在敦煌經書上,發現最早的八字春聯,意義深刻不平凡!
    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揭秘的事兒還得從敦煌經書說起,因為答案盡在其中。敦煌經書又叫敦煌文書,指的是在敦煌莫高窟密室中收藏的6萬本書籍,也是珍貴的藝術瑰寶,但可惜如今卻散落在世界各地。
  • 佛教界人士,必讀的3部佛學經書,你讀過幾本?
    我們常常看到的佛教經書就屬於三藏中的經藏部分,裡面描述了釋迦牟尼佛在世傳法時的言行以及佛教教義,經藏可是說是佛教文化中最為核心的精神支柱。在佛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佛、法、僧三寶。我們學習佛法,不是盲目的搞個人崇拜,而是真正地深入到佛教經典當中,去尋求開悟解脫的智慧方法。因為佛陀的智慧就存在於佛經裡,所以我們應該多讀佛經,來真正的了悟佛教真諦。
  • 《道士下山》原著作者揭秘「道士」真正的下山路
    原標題:《道士下山》原著作者揭秘「道士」真正的下山路 小說《道士下山》封面  還在朋友圈吐槽電影《道士下山》裡的滾草地情節嗎?別OUT啦,給朋友圈裡一大幫沒看過《道士下山》小說的人講原著劇情,才是新鮮出爐的高冷吐槽利器。
  • 在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所以在娑婆世界的修行,它有三大困難要面對:第一個來自於內外的障礙太大。雖然我們不斷的努力,但是障礙太大呢,往往把我們衝回原點,所以在娑婆世界你經常有挫折感;第二個時間太短;第三個不得相續。   所以到了末法時代,選擇到淨土去,這是一個相對的比較好的選擇。
  • 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
    導語: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居家修行,進入道觀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道教與佛教一樣,修行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出家入道觀或寺廟,另一種是直接在家修行。對於在家修行又分為兩種情況,唐代對入籍做道士的女性並不要求出家修行,而是居家修行,也就是說女子可以入道為冠在家修行,也可以不入道做女冠但以道教信徒的身份在家修行。
  • 經書太長看不懂?有竅門!
    經書的三層結構 東晉時期,道安法師深感常人難以理解經卷,便根據經文內容,大致將其劃分為三大部分,即序分、正宗分 就像在《楞嚴經》的序分中,阿難因為只聽法而不修行險些破戒,乞求佛陀開示具體的修行方法。在這一部分中,我們便可以了解到佛陀講說這部佛經的因緣,判斷是否與自己的情況相應。
  • 此生必讀:十部佛教經典!
    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介紹下,佛教經典書籍中,此生必讀的十冊經書!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法中流傳最廣、最精髓的一冊經書,全篇僅短短260個字,卻言簡義豐地告訴我們,一切物質其實都是由心產生的,任何情境也會隨心變化,不必用自己的態度去看待當下,跟我們講了修心開智,脫離苦厄的方法。
  • 佛教十大必讀經典,你知道幾本?
    《阿含經》文中記載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修道、傳教活動言行。並且敘述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和觀點,有四聖諦、四念處、八正道、十二因緣、十二分教、無常、無我、五蘊、四禪、四證淨、輪迴、善惡報應等論點。中國著名的《四十二章經》就是選取了《阿含經》中的部分內容翻譯而成。
  • 道士的一天怎麼過?看看道士的生活與修道!
    《功課經》不但要求道士天天念誦、領會經義,而且要依經義行持,以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功課」,是對道士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檢查。道士熟讀道教經典尤其是《功課經》,有助於理解經義,體道悟道,有益於道眾加強自身修養,純正道風、俱足正信。
  • 進終南散遊遇道士,他們告訴我「金棗」不可多採
    對於專門出外旅遊一趟的人來說,這種方式得有充足的時間,所以當我和朋友約好前往之前,帶了不少的裝備和乾糧,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秦嶺。終南山修行聖地,秦嶺七十二峰,這裡有著無數的神話傳說故事,有著數不清的傳奇風景。自駕遊看來雖然有些漫無目的,但也正是這種方式,才使我們的這趟旅行別有一番真實的意義。
  • 進終南散遊偶遇道士!他們告訴我「金棗」竟不可多採!
    我相信許多人都和小編一樣,非常喜歡自駕遊,但是我們在自駕遊之前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會策劃好目的地,景點,甚至連酒店都訂好,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我們才會踏上旅途,但是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喜歡漫無目的的旅行,就是為了能夠發現許多奇特的美景。今天小編帶大家去一個不同的地方。
  • 佛教:學佛入門,這五部必讀經典,你都讀過嗎?
    學佛入門,有五部必讀的經典,看看你都讀過嗎?第一部,《地藏經》此經為地藏三經之一,它與《佔察經》、《地藏十輪經》並列地藏法門必修的經典。《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由唐代實叉難陀所譯,為方便誦持,全經十三品共分為上中下三卷。
  • 揭秘道教:真實的茅山道士是什麼樣的?看完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說起茅山道士就不得不提茅山,茅山,原名句曲山,位於今江蘇南部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處,是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同時也是道教四大法壇之一上清法壇所在地。早在道教誕生之前的秦漢時期就有很多追求長生久視的方士在此修道煉丹,西漢時期句曲山來了茅盈、茅固和茅衷三兄弟,他們在修行之時採藥煉丹、濟世救人,三位方士得道飛升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的功德,將句曲山改為三茅山,簡稱「茅山」。 道教將他們尊奉為三茅真君,並將他們奉為道教茅山派的祖師爺。
  • 學道之士入門必讀經典,張宇初天師推薦的
    三洞經典,歷劫相傳歷代祖師特別重視道教經書,張宇初天師在《道門十規》裡就說「凡習吾道者,必根據經書,探索源流,務歸於正,勿為邪說淫辭之所汩,遂乃遞相鼓惑,深失祖風。」同時又說了道教經書的來源「道門經籙、太上三洞諸品經典,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
  • 修行修什麼?日常之言行舉止,皆是修行!
    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一舉一動,皆是戒行!一個不在言行舉止上下功夫的人,他永遠都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修什麼?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是修行。貪嗔痴在哪裡?貪嗔痴,就在你的日常言行舉止之中。許多人認知的修行,以為不是念經打坐,就是站樁練氣。
  • 《上清經秘訣》:道教上清派修行典籍之指南
    其中《上清經》引文出自東晉南朝問世的《洞真太上倉元上錄》;《九天生神經》為東晉南朝的古《靈寶經》之一;《登真隱訣》為梁朝上清派宗師陶弘景所撰;《道性品》則出自《太玄真一本際經》卷四。椐唐釋玄嶷《甄正論》說,《本際經》五卷乃隋道士劉進喜所造,道士李仲卿(唐高宗時人)續成十卷。由此可知,《上清秘訣》應出於唐代。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在宋末逐漸形成了以正一道和全真道為主的兩大派系,由於各派都有不同的理念和修道方式,所以在飲食生活等方面不同,這就產生了很多道教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有哪些禁忌。四不食: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全真派的戒律森嚴,全真道士在入道門的時候就有「初真五戒」的戒律,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這裡的葷酒就是約束道士不可以吃葷和喝酒,所以,全真道士所有的葷腥都不可以吃。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現在全國的住觀道士大約只有3萬餘人,這個數量比住廟和尚要低很多。現在人們很少看到道士的身影,除了因為道士越來越少之外,跟道教本身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有句話說得好,「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每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道士放棄修行下山濟世救民。
  • 中國的五嶽之首武當山:金庸筆下的武功聖地,無數道士在此修行
    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道教聖地,而它也有許多的別名,如:太和山和仙室山等。早在明朝時期,武當山就被當時的皇帝尊為皇室家廟,幾乎每一個皇帝登基的時候,都要來這裡祭拜天地神明。武當山也被稱為我國眾多高山的五嶽之首。在金庸的古俠小說中,武當山也是一個武俠英雄輩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