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太長看不懂?有竅門!

2021-02-08 騰訊網

長久以來,佛經以其充滿智慧的哲思而為人們所稱道,但許多佛經卷帙浩繁,加之文言用語,令不少善信誦讀經書後如墜雲霧,不知所云,亦不知其義。為令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佛經的主旨,本期講堂便為大家分享佛經的結構與讀法。

經書的三層結構

東晉時期,道安法師深感常人難以理解經卷,便根據經文內容,大致將其劃分為三大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分再另行細分。下面我們來看這三大部分。

序 分

序分通常以「如是我聞」起首,告訴我們佛陀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向哪些人,說了什麼法,以及說這個法的因緣。

很多善信在閱經時,常會因為這部分出現過多的人物、菩薩、諸天的名稱而草草跳過,但其實對於想要理解佛經的人而言,序分非常重要。

就像在《楞嚴經》的序分中,阿難因為只聽法而不修行險些破戒,乞求佛陀開示具體的修行方法。在這一部分中,我們便可以了解到佛陀講說這部佛經的因緣,判斷是否與自己的情況相應。

另外,我們還能抓住整部經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在序分中,佛陀通常會從弟子的一個問題引出整部佛經的內容,換而言之,後面所展開的對話都是佛陀圍繞著這個問題從淺至深展開的。

就比如《金剛經》都是圍繞著須菩提請教佛陀,「如何降服妄想煩惱,從而安住在菩提心上」這一問題所展開的。(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又如《藥師經》中,文殊菩薩問佛陀有什麼能夠消除業障、利樂末法時代眾生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在最近誦讀的經書中找找重點。

正宗分

正宗分便是圍繞序分所展開的,一般包括了佛法教義的闡明、論證及修行法門,是一部佛經中最重要的部分。還是以《金剛經》為例。

在《金剛經》正宗分中,佛陀先後略答了須菩提怎樣降服煩惱、安住在菩提心上這兩個問題,並穿插著一些小問題來考驗須菩提是否已經理解領悟。

比如「能否憑藉佛陀的形象見到佛陀的真身?」「佛陀有說過什麼佛法嗎」等等,隨後根據其回答進一步詳述最初的兩個問題,最終得以圓滿。

正宗分這一部分比序分要深奧難懂的多,如果一時無法理解,無需氣餒,可以反覆誦讀逐漸加深對它的體悟或藉由高僧大德的注釋講義加以輔助。

流通分

流通分是佛陀為了令佛經能像水一般在世間流淌傳遞,從而利益此世、後世眾生所說。

其內容一般為讚頌佛法的功德,說明修行的利益,以及持誦、流通經書的種種功德。多以「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結,亦有以沉默瞻禮作結的經書。

如《地藏經》雲「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說的是大眾因為知道佛陀在演說《地藏經》後將入涅槃,所以戀戀不捨、再一次瞻仰禮拜佛陀。此後,唯有各自努力、修行度眾,方不負佛陀四十九年教化之恩。

再了解上述經書通常具有的三大結構之後,不妨讓我們再次重溫常誦的經書,進一步聆聽、理解佛陀的殷切教誨。

相關焦點

  • 印度人看不懂梵文了,竟到中國研究唐僧帶回的經書,這事靠譜嗎?
    據說,當今的印度人已經不怎麼認識古梵文了,要到中國研究我們東土大唐高僧們帶回來的經書了,這事靠譜嗎?我國的經書是已經漢化的翻譯版,再翻譯回印地語,這難道不是多此一舉嗎?印度人來研究我國經書是真的,但並不是因為他們看不懂梵文了,而是因為幾千年來,印度數次被外族徵服,長期四分五裂,許多重要珍貴的文獻損毀於戰火硝煙中,無法重現。而中國很注重歷史文化傳承,雖然我們也歷經戰亂,但是對於佛教還一直比較尊重的。戰火很少染指寺院道觀等地,大多數經書保存尚好。
  • 看美劇學英語有竅門 入門有《姐妹》 升級靠《女傭》
    原標題:看美劇學英語有竅門 入門有《姐妹》 升級靠《女傭》《機器之心》劇照  看美劇學英語有竅門 專家稱堅持不看字幕   最近,一條名為「這些英文千萬別不懂裝懂雖然現在滿大街流行看美劇學英語,可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也非常重要,比如選怎樣的劇集適合自己,是要看字幕還是不看?另外還有一些小竅門需要注意,以免鬧笑話。
  • 孩子看電視不可怕,就怕不懂常識的"傻媽媽",護眼竅門你懂嗎?
    孩子看電視不可怕,就怕不懂常識的&34;,護眼竅門你懂嗎?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看電視時一件讓人很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總是一看就停不下來,很耽誤事情!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教孩子看電視,弊大於利,開始制止孩子看電視!
  • 如何誦讀經書才會有功德福報?
    有許多善信堅持誦經多年,然而誦了那麼多年的經書,你真的「會」誦嗎?你是否也曾匆匆翻到正文,照本宣科地大聲念誦?你是否也曾急急忙忙念誦每一個字,認為誦得越快越好?你是否也曾誦完後草草合上經書?這些「誦經」的習慣就像我們常說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會讀,但不會誦。
  • 網上請的經書有文字和注音錯誤該如何處理
    現在有一些人為了放生而放生,為了印經而印經。我們天王殿的流通處就有這種情況,有人自己複印了一些自己認為挺好的經,就複印了幾張紙放在那裡。你想想看,現在這個時代有人會請嗎?我們做好事,比如印經、放生,真的需要一點智慧。現在印經出現一些情況,比如有的經印得不好,印得有錯漏,就是沒有特別精細地去印,最後導致很難處理。
  • 《西遊記》去西天取經,經書到底多重要?看這個寺廟就知道了!
    《西遊記》去西天取經,經書到底多重要?看這個寺廟就知道了!我們很多人從小就看過《西遊記》,裡面多唐僧和如來佛祖的印象都相當深刻,他們都是佛教的,而且裡面經常會說去西天拜佛求經,歷經千辛萬苦都有去取經,可見經書很重要了。我們都知道西方是極樂世界,那應該是相當幸福的世界,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東北黑龍江有一個寺廟叫極樂寺,那個寺廟對經書也是相當看重,還成立專門的組織去看管。
  • 中國古代故事:論學習經書
    劉勰對於儒家經書,可謂竭盡頌揚之辭。他說經書「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義既挺乎性情,辭亦匠於文理」,是「性靈熔匠,文章奧府」。總之,從思想內容方面而言,經書是陶鑄性情、培養道德的教科書,從寫作方面而言,也是究極文章之道的典範。
  • 她大字不識,居然念佛念到經書自動翻頁!
    臺灣宜蘭有一位年老的菩薩,每天都念佛十萬聲,她很簡單,只念佛,因為她不識字,其它的什麼誦經都不會。有一年,她兒子討媳婦了,那位媳婦有親近佛光山,這個媳婦看到婆婆這樣,覺得不太好,就叫她念佛。然後,帶她到佛光山在宜蘭的雷音寺,寺裡的師父就送給她一串念珠,教她念佛,她就將念珠抓在手上,就這樣子而已。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人總有好奇之心,好奇未知東西,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們有了求知慾,喜歡追根究底了解未知的真相。特別是玄之又玄的命運,他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了這方面的需求就誕生了周易大師、六壬大師等等。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
  • 此人也練過《九陰真經》,但因缺少上卷經書,武功遠不如郭靖!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梅超風也練過《九陰真經》,為何武功遠不如郭靖、周伯通?武學寶典《九陰真經》,武學中的百科全書,被譽為「武學最高境界」。這部經書分為上下兩卷,乃是北宋徽宗時期,一位文官,黃裳所著,經書中記載著非常多的武功,主要以道家玄門武功為主。
  • 百度貼吧引流竅門,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
    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導語:因為最近一直寫關於百度貼吧的內容,自然就會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來關注我,大部分的人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就是,百度貼吧有什麼訣竅沒有,有沒有什麼引流的竅門,我還是老生常談的來慢慢的敘說一下
  • 佛教界人士,必讀的3部佛學經書,你讀過幾本?
    對於佛界人士,尤其是初學佛法的人而言,這3部佛教經書,對我們的個人修行有些十分大的幫助,如果你沒有讀過,就趕快找出來讀一下!一、《心經》《心經》屬於佛經字數最少的經典之一,通篇只有260個字,它是由唐朝高僧玄奘法師親自翻譯的。
  • 挑海鮮是有竅門的,記住「一摸二看」,買來的海鮮都會很新鮮
    挑海鮮是有竅門的,記住「一摸二看」,買來的海鮮都會很新鮮!其實挑海鮮是有竅門的,記住「一摸二看」,那麼我們買來的海鮮,個個都會很新鮮,所謂的「一摸」就是摸一下海鮮的溫度,新鮮的海鮮是有一些溫度的,但如果是放了時間特別久的海鮮,它本身就會失去了一些活力,導致全身冷冰冰的,這樣的海鮮,大多都是不新鮮的,所以別買。
  • 40年大廚:燒「紅燒肉」的7個竅門,不懂你的紅燒肉白做了
    40年大廚:燒「紅燒肉」的7個竅門,不懂你的紅燒肉白做了說起紅燒肉,應該是很多人的最愛吧?一個燒菜40年的大廚告訴你:燒「紅燒肉」的7個竅門,不懂你的紅燒肉白做了。1、分量合適所謂分量合適就是一次燒的紅燒肉要合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則香味就會出不來,這就是飯店裡的紅燒肉總是看起來,吃起來卻正合適的原因,這些都是有講究的,很多人在家炒菜就是喜歡一次炒太多,這就是你炒出來的菜不好吃的原因。
  • 可食用經書烏龍麵 推薦4種烏龍麵吃法
    日本美食新吃法:經書烏龍麵,你想常常看嗎?3月15日,網友amemura在Plurk網站上分享了一組圖片,介紹了日本人最近新推出的一款可食用的「經書」烏龍麵。上面寫滿了經文,感覺吃一碗下去就功德無量了。
  • 孩子看電視不可怕,就怕不懂常識的「傻媽媽」,護眼竅門你懂嗎?
    但其實孩子看電視並不可怕,家長也沒有必要把電視視為洪水猛獸,有些電視節目會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傳授知識,也會讓孩子對天文地理,歷史人文感興趣,所以真正可怕的反而是不懂常識,一味「禁止看電視」的傻媽媽。在聊天的過程之中,彤彤逐漸發現,無論兩個大人聊起什麼,那個成績很好的孩子都能略知一二並且插上話,似乎興趣十分廣泛,在大多數的領域上都有涉獵。
  • 高僧兩次破戒,卻成翻譯經書大師,為證明所譯經書無誤留下舌舍利
    高僧兩次破戒,卻成翻譯經書大師,為證明所譯經書無誤留下舌舍利。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在翻譯佛經方面,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因為要正確表述佛陀的意思,要看翻譯者的佛學造詣,以及翻譯水平和文字功力。為了恰當地翻譯佛經,古時的譯經者,在翻譯佛經時,形成「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則。
  • 王菲親手鈐印經書 欲饋贈有緣網友
    昨天(7月2日)中午,微博用戶「誰是張大色」曝光了一組王菲親手鈐印經書的照片,並稱王菲將經書饋贈給有緣網友,「慎重發願此生之中不再墮胎,亦不勸人墮胎者,即可獲贈一冊」。王菲隨後轉發微博表示,感恩眾人的支持指導。
  • 古文的經書,要不要翻譯?
    有問:經書是古文,會讓人有讀萬遍的動力嗎?
  • 別的經書拼腦力,這部「經書」拼體力,《平安經》還平安嗎?
    撰文/趙志疆 經書難讀,不獨名物訓詁之難而已。不過,新近橫空出世的一本「經書」,不僅雅俗共賞,而且還令人讀出了無邊的歡樂。既然是「人類眾生平安」篇,自然應囊括人類壽命的最高紀錄,不該稍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