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如今很多人喜歡自駕遊,有些有確切的目的,有些則是大概選中一個地方,到了那裡之後漫無目的地走走,以期待有些不同的奇遇。對於專門出外旅遊一趟的人來說,這種方式得有充足的時間,所以當我和朋友約好前往之前,帶了不少的裝備和乾糧,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秦嶺。
終南山修行聖地,秦嶺七十二峰,這裡有著無數的神話傳說故事,有著數不清的傳奇風景。自駕遊看來雖然有些漫無目的,但也正是這種方式,才使我們的這趟旅行別有一番真實的意義。
進山兩天後,我們在一處山坳中不期而遇了幾位修行的道士,有四個人是屬於散修,還有兩位是來訪友的,他們住在更深的大山中。我們把車停在了一個叫「含秀」的小村莊裡,因為從這裡開始,山路開始變得難行。
我們向兩位道士提出要求:想去看看他們真實的修行生活,他們大概停頓了一下,點頭允許了,這註定是一趟不尋常的旅行。
當天晚上到達了一處小山坳,在兩個半小時的爬山過程後,我們在山腰上進入一處半敞的山洞,裡面是由十幾位男女道士組成的大本營,我們進去的時候,這些道士有的在打坐,有的在看書,當天晚上大概八點多,我倆按照他們的安排,在山洞一處乾燥的角落,鋪上草墊子,席地而睡。
第二天一早,這群人的念經聲就把我們「吵」醒了,說實在的,對我來說,在這樣寂靜的山谷裡睡覺還是第一次,竟然睡得十分香甜。我們起床的時候,他們裹著被子,一人手捧一本經書,有的默念,有的較大聲,這時我才看清凹陷處有一排石臺,上面供著道教的三清老祖牌位。
到了上午,道士們開始打柴,然後是練功,就如電視劇或小說中描寫的那樣,他們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八點多一頓,都是白菜熬稀飯,中午一點多還有一頓,主食是白面摻玉米面做的火烤窩窩頭,再加一鍋不加油鹽的白水熬白菜。
帶我們上山的一位道士告訴我說,飯菜中不加調料是為了減少內心欲望,「食」只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再往裡的大山中,有些大師一天只吃一頓,「水米略沾牙」即可,但他們照舊精神矍鑠,在山裡行走時健步如飛。
我倆無聊,在山中看了一會雲升雲落,之後在一處山崖上發現一種特殊的植物,我記得它叫「金棗」,據我所知,這種小小的果實十分金貴,而據傳說,這種果實不僅曾經是秦嶺中普通百姓的補品,更是傳說中道士們用來提升精力的一味藥材。
我對同伴說,我們這趟出門旅行,就相當於是採風,能見到這種東西也是難得,有道姑過來解釋道,這個植物叫石蘭豆,可以少量地採摘一點,但現在提倡保護野生植物,因此他們自己也很少會吃它。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下次再見。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