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經書上,發現最早的八字春聯,意義深刻不平凡!

2020-12-13 歷史店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距離2019年春節,雖然還有十幾天的時間,但到處都開始洋溢出新春的歡樂氣息,而在接下的一段時間內,寫春聯,買春聯,貼春聯,也就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活動。那麼您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嗎?其中的聯語寫的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揭秘的事兒還得從敦煌經書說起,因為答案盡在其中。敦煌經書又叫敦煌文書,指的是在敦煌莫高窟密室中收藏的6萬本書籍,也是珍貴的藝術瑰寶,但可惜如今卻散落在世界各地。

據記載,清光緒年間的1900年6月,在敦煌莫高窟修行的道士王圓籙,意外地17號洞窟,發現了寶貝——敦煌文書。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將大量的敦煌文書,運到國外後,就不斷有世界各國的專家和學者來到敦煌,開始以各種手段獲取敦煌文書,以至於藏經洞內剩下的也只有一些殘卷了。

後來,國內外專家在研究敦煌文書時,竟然發現在斯坦因0610號文書中有春聯,共計十二幅,全部為唐人劉丘子撰寫,其中第一幅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所以專家們經過嚴密的考證,並在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鑑定下,確定這八個字,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春聯,比「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蜀主孟昶作)還要早240多年。那麼「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是熟悉《易經》的讀者,想必都不會陌生,這句話的出處就在《易經》,即「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在古代,冬至為一陽,農曆十二月為二陽,立春為三陽,故稱「三陽」;另外,「陽」和「羊」諧音,「羊」和「祥」又相通,所以這也就是「三陽開泰」的出處。

然後,「四序」即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始布」和「初開」都表示春天將至,開始充滿生機和希望,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祥和之景。這句的意思就是,立春之後陽光普照大地,萬物開始復甦獲得新生。細細讀來,這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似乎要比「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在意境上要略勝一籌,凝練的就是精華,短短八個字就描繪出了生命和時間的關係,也體現了一種「易經哲學」的思想和內涵。

如今,貼春聯辭舊迎新,早已是我們固定的文化傳統,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春聯的聯語也更加簡單明了,或者朗朗上口。所以在意思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也完全都能正確地解讀,而且還有一種「全民參與」的歡樂。另外,雖然聯語有千千萬萬,但是我們所要表達的感情卻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體現了我們愛家,愛國,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春聯是個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而且只要提到春聯,想必讀者們腦海中浮現的景象,也都是新春的歡快和喜悅。看到這裡,如果您還在為今年春聯寫什麼而發愁的話,那這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這幅春聯,不僅簡單凝練,而且意義深厚,更加之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這幅對聯更顯示出熠熠的文化光芒……

相關焦點

  • 春聯的內容可不能隨便寫,歷史上記載最早的一副春聯卻一語成讖
    眼看春節臨近了,春聯也成為年貨之一,出現在街上的攤位上,被人們所爭相購買。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貼上大紅春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春聯的前身,就是桃符。那時候,造紙業還沒有出現,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就用桃木板寫上兩個神仙的名字或者畫上神仙的畫像,用以驅鬼闢邪。這兩個神仙分別叫做「神荼」、「鬱壘」。據古文獻記載,傳說《黃帝書》上講,在上古時代,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做荼,一個叫做鬱,住在東海度朔山的桃樹下,兩人在樹下考察百鬼,認為這些鬼的存在沒有意義,只會禍害人間,就用葦草編成的繩索,把鬼們捆綁起來,餵給老虎吃。
  • 大漠盡頭的敦煌守護人
    為了在伊斯蘭教勢力入侵後還能保存佛教文化,當地僧人將經書藏進莫高窟,並將這裡封存起來。莫高窟從此沉睡了將近900年。直到一個叫做王道士的歷史人物,開啟了敦煌劫難的故事篇章。1900年5月26日,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
  • 從敦煌莫高窟出土的12件古藏文寫經完成修復看敦煌寫經
    甘肅省敦煌市檔案館近日稱,12件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唐代古藏文《敦煌寫經》已於日前完成修復及建立數字檔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由國家檔案局主管的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臺上獲悉,敦煌市檔案館所保存的12件古佛教經文均系用古藏文書寫,屬於吐蕃藏文文獻,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
  • 春節將至,你家春聯準備上了嗎?
    桃符 在五代時期的一個除夕, 後蜀國國君孟昶命學士辛寅遜在桃符上題寫聯語,看後很不滿意,索性自己題寫了一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而前幾年,考古學家發現了記載在敦煌遺書上 「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的春聯,由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年間。 這一發現將中國的春聯歷史向前推進了240多年。
  • 敦煌出土:唐代武則天為母親祈福制經書手稿《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敦煌出土(卷首殘,卷尾齊全)的:唐代武則天為母親祈福敬制的經書,宮廷手稿《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尺寸為457.3X25.7釐米,硬黃紙,有烏絲欄,共殘存十紙,每紙長47釐米,高15.7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關於命理八字風水堪輿助印經書放生功德之簡對
    答:不做,做了的正在寫檢討。民宗局有規定,算命風水乃封建迷信不可以做,道家弟子自當守法奉規,放棄這些迷信行為和思想。問:命理八字是什麼?答:是迷信,正在反省,老道之前認為八字乃信息,決定身體五臟及性格,西方說性格決定人生,故可以參閱改善,就好比長白山人參因為冷而壯陽補腎,沒這能力人參自己就冷死了,南方熱野菜基本清熱解毒,沒這功能野菜也熱死了。問:風水堪輿有用嗎?
  • 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該習俗產生於何時,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
    (最早0:2分)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在小編的家鄉貼春聯都是在除夕那天貼的,在那天的下午將近天黑時候貼春聯,近年來,貼春聯時間有所提前,好些人家在吃過中午飯就開始貼春聯了,你吃過中午飯出去一看,哇,很多人家都已經貼上了春聯。
  • 春聯的傳說、起源與貼法
    每逢新春佳節,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賞春聯,辭舊迎新。紅紅火火,喜氣洋洋,春聯象徵著吉祥,寓意著美好。曹全碑「福」《山海經》記載,在蒼茫的大海上,有一座高山——度朔山。山上長著一株桃樹,蔓延三千裡,枝葉繁茂。而在這株大樹的東北方向,有兩位神人,一個叫神荼(shū),一個叫鬱壘(lǜ)。這
  • 天下第一說敦煌|中國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圖——五臺山圖
    從五臺山圖上的寺塔伽藍,靈異現象,結合《古清涼傳》《廣清涼傳》和敦煌藏經洞所藏的五臺山行紀看,《五臺山圖》是我國最完備的佛教地誌和聖跡地圖,同時還是一幅五臺山地區的歷史地圖。該圖在繪畫技巧上採用了散點透視、全景式構圖、重彩敷染的手法,是藝術水平十分高超的山水圖。它是研究古代繪畫、建築和歷史地理的寶貴資料,尤其對研究我國九至十世紀佛教情況和社會歷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是我國的國寶。
  • 敦煌拾珠:賞讀二十四個珍寶和「之最」
    2.敦煌遺書《西魏大統十三年(547年)瓜州效谷籍帳》(S.613)是隋唐以前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件同時登記民戶戶口、土地、賦稅的遺書。3.1990年,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文物中,有24張書寫墨跡的麻紙,它是目前我國唯一發現的西漢有墨跡麻紙,把中國發明造紙術的時間提前了170多年。出土於敦煌馬圈灣遺址的麻紙,再次證明了這一事實。
  • 敦煌密碼36 世界最早雕版印刷物《金剛經》出自四川?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率考察隊來到敦煌,盜走了大量文獻,其中就有著名的雕版印刷文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原件現藏倫敦大英圖書館,此次敦煌大展上展出的也是複製件。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有紀年的雕版印刷書籍,被稱為「佛教捲軸經卷的絕妙樣本」。這部《金剛經》由7張紙粘成一卷,全長488釐米,每張紙高76.3釐米,寬30.5釐米。
  • 敦煌「冷知識」:不止有莫高窟,還有這些鮮為人知的文化之最
    帶你分享旅途中的那些事翻開中國歷史,一城稱「大」的不多,這其中就有「大敦煌」。一個彈丸小城被學術界公稱「大敦煌」,背後是文化的高度。《敦煌棋經》殘存七篇半,159行,內容豐富,文字秀麗,語言精練。《敦煌棋經》是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中發現的4萬多卷經書和書稿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現在存有其中的13000卷。
  • 敦煌正覺寫經院於「藏經洞」發現120周年之際 面向全球發行1200套...
    新年伊始,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之際,敦煌正覺寫經院震撼發布:面向全球發行1200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經洞被發現,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而聚焦了全球的目光,時間如白駒過隙,但文明的載體與傳承永遠歷久彌新,精神寶藏的榮光時刻在普照寰宇。
  • 「春聯」文化│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將至,說起過年期間的民俗文化,春聯是必不可少提及的。每逢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上紅紙黑字的對聯,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一副小小的春聯,起到的不僅是裝飾美化的作用,也是春節時期的標誌性物品。在各大城鎮市場裡,有售賣現代印刷出的成品春聯,也有人不辭辛苦排隊等著書法大師們的手寫春聯,濃濃的年味全都附著在一對對聯裡。春聯上的文字對仗精巧,簡潔有趣,描繪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辭舊迎新、祈求未來一年的生活事業。春聯顧名思義,春節期間貼的對聯。而對聯這一形式的傳統文化,起源於「桃符」。周代出現最早的「桃符」——懸掛在門側的長方形桃木板。
  • 馬上春節了,歡歡喜喜貼春聯,但是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他們法力無邊,只要發現有鬼做壞事,就會把惡鬼捆起來餵老虎。 戰國時代開始,家家戶戶便開始在大門的兩邊懸掛「桃梗」,或稱「桃符」。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桃符是一寸寬、七八寸長的兩塊桃木,上面分別寫著「神荼」和「鬱壘」。有的桃符上,還畫著「神荼」和「鬱壘」的神像。
  • 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後: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張新朋在跟隨張湧泉讀博士時,梳理過最晚公布的俄藏敦煌文獻,一張未定名的殘片引起了他的興趣。這張殘片的正面,還剩9行字;背面是很不完整的圖畫,左側像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右下像城池的一角。這讓他想起了許多知名敦煌學者曾經討論過的法藏「伯5019號」和國圖藏「北敦11731號」,那兩張殘片也都是一面文字、一面圖畫,有學者將它們綴合在一起,定名為《孟姜女變文》。
  • 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貼春聯」從何時興起,又是從何時開始盛行
    貼春聯春聯,漢朝時期叫做「桃符」, 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隨著造紙術的改進,人們漸漸用代表吉慶紅色的紙張來替代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二字張貼在大門旁邊。
  • 馬莉:敦煌壁畫中佛教法器圖像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如李力《從考古發現看莫高窟唐代壁畫中的香爐》、王明珠《定西地區博物館藏長柄銅香爐——兼談敦煌壁畫的長柄香爐》、王惠民《敦煌與法門寺的香供養具——以「香寶子」與「調達子」為中心》、戴春陽《敦煌石窟覆鬥頂的考古學觀察——覆鬥頂非模仿鬥帳》、王樂《敦煌手繪幡帶的圖案類型》、胡同慶《敦煌壁畫中的杖具——錫杖考》、楊森《敦煌壁畫中的麈尾圖像研究》、郭俊葉《敦煌火珠圖像探微》、劉永增《敦煌石窟尊勝佛母曼荼羅圖像解說
  • 佛教:經書上的這些字,寓意深刻,別再讀錯了
    很多人學佛都不喜歡看佛經,其中的一個原因正是因為佛經上的內容有些晦澀難懂,智慧不到的人很難理解其義。而另一個原因正是因為佛經上有很多文字,它認識你,你卻不認識它。佛經上很多字我們都不認識,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去查字典,也可以先跳過,不必糾結在不認識的文字上,只要能搞懂文字背後的意思就行的,如果你時間充足,能查到正確的讀音就更好了。除了不認識的字之外,佛經上還有很多我們經常容易讀錯的字,我們來看一看哪些字最容易讀錯?第一個:般若。
  • 從春聯習俗的發展,談春節的文化意義
    【神明】不過,商周時期的年,在時間上和我們今天過的年是不一樣的,這裡面牽扯到曆法的算法問題。比如秦朝的曆法規定,把每年10月1號作為新年的開始: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