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修行?念佛、吃素並不一定就是修行

2021-12-28 佛教知識

1 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做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 為修正過來。正確、錯誤的標準,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2 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 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是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 ,「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

3 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幹一些損人利己,幹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 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 ,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 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 所以諸位就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相關焦點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在三皈五戒中,並未有說修行人一定要吃素的規定。佛陀時代,託缽乞食,也是眾生施什麼就吃什麼,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果僧人那時候挑三揀四隻要素食,反而給眾生增加了煩惱。佛陀制定戒律時就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如果硬性規定,首先會斷送了很多人進入佛門的機緣。比如有些人也想禮佛修行,但暫時真做不到完全素食,這時候如果有強硬的規定,那這人就可能失去了親近佛法的機會;其次,就是某些特定情況下,不吃肉不足以活命。但,有一個情況,那就是只是為了貪圖口欲去吃肉,這個和直接殺害眾生其實區別不大。
  • 吃素是修行路上的一個基本條件
    前兩天有一個朋友和我說,現在有一個商機不能錯過,我說是什麼?她說是開一個素食店,就是只供應素食的餐館。現在一出門,無論大小,全是肉食的餐館和飯店,有時有信仰的信徒都找不到地方吃飯,有些平時裡食素的人也為這個問題苦惱著。有能力的朋友們看到這裡是不是考慮可以開一個素食店?
  • 什麼是修行?修行是在修什麼?
    ■ 點擊上方「中國佛教報導網」,快速關注導讀☞ 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
  • 什麼是修行?
    勸人是要隨機應的,寧可和稀泥、多讚嘆,不能壞人信心,見了吃素念佛老太太、要贊淨土金磚鋪地、寶樹成行,見了轉山磕大頭的人要贊功德無量,但這些跟選擇和安排自己的修行道路,沒太大關係。先問,修的是什麼?是胳膊?是腿?還是心?打坐需要熬腿,腿很難拗,而最剛強、最難拗彎的是心!是不是所有的行為都要歸結到心上?捨身伺虎,捨得也不是身啊,是貪慾慳吝。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得特別用法一提到國內的佛教信徒,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念佛老太太。實際上,上座部佛教裡面,也有念佛修行的法門。他就是yitipiso佛隨念。佛隨念,既是佛陀的功德稱名,也是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基礎念誦。(佛隨念)彼世尊即是阿羅漢、正自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
  • 學佛者念佛修行,要優先做到的3件事,做不好就前功盡棄了
    修行的道路很長,道路上的困難也很多,而學佛者不能因道路上的種種誘惑而停止自己修行的腳步,我們學佛者只有用心修行,才能領悟到佛陀的智慧,今天我們講述的是學佛者修行道路上,優先要做的三件事情。第一件:學佛者念佛修行,不僅要學習佛陀的智慧,還要懂得如理如法的去修行,千萬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行善做好事,萬萬不能尋求回報,做了善事更不能記在心裡,這只會染汙自己的清淨心。金剛經上有這樣的一段話:無相布施,無論我們做什麼善事,做什麼布施,都不要著相,要隨順自然,無我無念才殊勝。
  • 圓因老法師:佛陀的四個法寶 懺悔放生吃素念佛
    佛心就是慈悲心,我們修行學佛就是學佛的大慈悲心,學得佛的一分慈悲,我們的道業就成就一分;學得佛的十分慈悲,我們的道業就成就十分。奈何吃肉的人早已斷了大慈悲種子了,慈悲心無由涵養滋長,沒有了慈悲,早已悖離了佛心,所有的修行都是一片惘然!楞嚴經云:「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 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認為我在修行
    而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立一個」我在修行」的知見,在此意識觀念主導下,修為越」深」,我、法二執的習氣越重。眾生之所以有輪迴之苦,皆因不知性妙體淨的常住真心,用諸不真妄想,認妄識為心。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從開始學修時就在不自覺中給自己安上了一個修行人的頭銜,於心中生出一個能修行、在修行的」我」出來,並執著我在念佛、我在誦經、我在修行等觀念,雖長期燻修經教,卻一直是對經義有解而無悟,言行舉止只是以意念壓制脾氣而顯現出的修為功夫,非心無掛礙。究其原因不外乎修行是建立在一個」我」見的基礎上,以有一個」我」為主體去修行。而這個」我」卻不是一真本源心體,只是真如自性隨緣顯發的識用。
  • 只明白道理不修行,是無知的佛教學者,不起貪、嗔、痴,是真修行
    多聞無過,但是聽聞之後要能融會貫通,就是歸於心地,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博聞」就於道無害。「佛言」,指此言為佛所說,非普通人所講。「博聞愛道,道必難會」,此處所謂的「博聞」,是指只聽聞佛法,覺得佛法的道理很好,專門在文字上下功夫,記一些名相,但不知道依教修行,不能體悟佛法的精髓,始終與道相違背,所以說「道必難會」。
  • 沒有時間修行?《地藏經》告訴你修行的方法
    他告訴你,你念他的聖號、念一萬聲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你念聖號,一切災難都化除了,這就是修行。生的時候,他告訴你不要慶祝,要慶祝就吃素席,供養三寶,家裡拜懺,請些人來了,客人都念一卷《地藏經》或念一卷《普門品》或念一千聲聖號,不是一樣的嗎?這不是更好的慶祝嗎?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選擇一份正當的工作作為居士,選擇一份正當的工作也是修行的關鍵。所謂正當的職業,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命。首先要不違背法律的規範,法律制定是以維護大眾的安全和利益為目的,如果我們連良好的公民都做不到,離佛教徒的標準就差得更遠。
  • 不要通過修行去增長我慢,一定要通過修行和覺察去除我慢
    答:你學習的是什麼?淨土嗎?問:對,我也是踩般舟的,也是念佛的。 答:修行,得要對真理、對佛法有一顆非常乾淨和虔誠的心。出家了之後,只是規範了人的行為和形式,但是你內心對於自我的體驗和認可,並沒有完全消融。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
  • 修行之人念佛時應該出聲念還是默念?兩種念法哪種效果更好?
    念佛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佛教有很多修行法門,念佛也叫念佛法門。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三種方式。通常情況下,人們說到念佛,一般指的是稱名念佛,也就是口誦「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發下四十八大願,念佛的意義就在於憑藉著阿彌陀佛誓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
  • 修行的重點—仁山法師
    法沒有差別差別在眾生的根機不管選什麼法門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了什麼原則呢清淨不染尤其是最初入門的時候我們遇到很多朋友這叫增上慢這是舉一個例子持咒念了幾十萬遍佛號累積了幾百萬遍也會有這樣自己覺察不到的煩惱就是把這些功課
  • 【根桑善言】---什麼時間修行?
    如果經常練習,就可能做到在睡夢中也能持咒,念佛。有人說,在洗手間持咒念佛是不尊重佛法。過去我也如此認為,有一次碰到一位老法師,問我:難道廁所的眾生就不度了嗎?我無言以對,才知道廁所也有很多眾生,它們饑渴難耐,需要度脫。(佛號一切時處都可以念,認為不乾淨的地方心中默念就好,並不影響佛號的功德。)
  • 修行的重點有哪些?全都在這裡了!
    參就是覺、就是照。參來處、明去處,參話頭是一種用功方法。靠住一個話頭,起疑情、參到底。如參「念佛的是誰」,話頭就在這個誰字上,在誰上起疑情,一究到底。參話頭?參……話……頭……何為話頭?沒有說話前是頭,說話了就不是頭了,沒有說話前是什麼?
  • 念佛,就是提起覺知!讓自己回到空性的狀態裡!好好念佛!
    ---念佛法門,是可以坐上坐下,一以貫之的。坐下聽人談論家長時短,談是論非時,我心中就提起佛號。春節回到家鄉的許多時侯,我就是這麼做的。感覺很好!以後都要做這麼做。念佛,就是提起覺知!讓自己回到空性的狀態裡!這就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就是提起覺知,提起觀照,憶持曾經體悟到的空性法意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