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認為我在修行

2021-02-08 花月夜嘯天

許多學佛的道友,在修學之路上可謂十分精進,早晚定課從不缺漏,工作生活當中也總有意識的提醒自己要具修行的心態,用意識心規範自己的言行。數年堅持下來,雖然在學識和形象上已頗具大家的風範,但因不是徹法底源、用不生滅如來藏心起修,故始終未能擺脫知見的束縛。而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立一個」我在修行」的知見,在此意識觀念主導下,修為越」深」,我、法二執的習氣越重。

眾生之所以有輪迴之苦,皆因不知性妙體淨的常住真心,用諸不真妄想,認妄識為心。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從開始學修時就在不自覺中給自己安上了一個修行人的頭銜,於心中生出一個能修行、在修行的」我」出來,並執著我在念佛、我在誦經、我在修行等觀念,雖長期燻修經教,卻一直是對經義有解而無悟,言行舉止只是以意念壓制脾氣而顯現出的修為功夫,非心無掛礙。究其原因不外乎修行是建立在一個」我」見的基礎上,以有一個」我」為主體去修行。而這個」我」卻不是一真本源心體,只是真如自性隨緣顯發的識用。因不識本心,修行落入以妄止妄的生滅意識中,雖暫息了餘妄,但」我執」也越髮根深蒂固。執著有一個能修行的」我」,必然會有一個所修行的」法」相對應,於是」法執」也難以避免了。

這種在作意立見下修行的結果,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於他人言行中所表現出的我執和法執,能很輕易的覺察到,並頭頭是道的說出一段契合經論的道理來。但對於自身存在的二執卻不能自覺之,在涉及有損自身名望或自持權威的觀點遭受斥疑時,雖表現出謙卑、不屑於輸贏對錯爭辯的修為高度,但內心卻早已忿忿不平。比如:在發表自己的觀點時,聽到他人的隨喜讚嘆,便認為得到了肯定而心生歡喜,當他人評論此非開悟見性之說時,便心生」你懂什麼」的嗔怒或狂妄;在評論他人觀點時,若未能引發一錘定音的權威效果時就覺得被人輕視;在談論修行法門時,總心生自修之門最正宗、最殊勝的想法,而忽視修行他門之人的真知卓見……這些皆是因不識真本之心,錯用識心引發的我執與法執造就的。

在經典和大善知識的說教中,都在強調修行要時刻關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從規範身、口、意入手,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很多修學者便依此於始學時就立下一個能修的我和所修的法之知見。是經典的記載或祖師大德的傳法搞錯了嗎?小編縱有天大的膽子和狂妄也不敢如此胡說,問題出在哪裡呢?首先,我們要明白心念妄動是極微細的,非一般人可覺之,唯有甚深的禪定功夫才能觀察照見,所以此」觀照」非彼」關照」。其次,關照心念,清淨三業,重點強調的是守戒,以戒得定,以定生慧,最終達到了脫生死、脫離輪迴、得自在解脫的境界。戒定慧三學雖然適用於大小乘法,但小乘所持為有相之戒,以觀不淨、苦、空、無常、無我為修因,有能觀所觀就不是畢竟空,只是通過對生滅相的觀察得到了對無我的認知而入有餘依涅槃。因此不難看出,既便是要證小乘果位也必須先斷除」我執」的。

對於修學大乘圓頓法門的修行者來說,所持之戒是無形無相的自性心戒,是以如來密因即不生滅的如來藏性為本修因,下手處便是建立在」一心三藏」理論上的開悟見性、依究竟了義教法的悟後起修,最終證入的是無餘依涅槃。若悟明一心,自當知一真本源之心中不立一見、不見一法,何來」我」見?本自俱足萬法,又有何勞外法可修?若見自性,自當明白萬法畢竟空,哪有」我」、」法」可立?真空妙有,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循業發現,七大本如來藏性,萬法皆是無常生滅緣起,安能有」我」、」法」恆常獨立存在?緣起之法,當體即空。分別顛倒的妄識是空,借妄而顯之真亦是空,真尚應舍,何況妄立之」我」、」法」?心念的關照就是謹防作意立見,所執身、口、意之清淨戒,就是頓歇妄念,自性本具的清淨般若自然顯現發揮作用時,那種戒而無戒、無戒而戒的自性之覺。

知見立知無明本,你立一個」我在修行」的觀點,便會障礙清淨自性的發揮,轉生一個無明之我體,用意識心於心外求法,實乃未見」真我」之性;你執著於一個法門的殊勝而貶低他法,實則不悟法無高下,佛法不二之理;你認為有佛道可成、有涅槃可證,那就說明你還在起用有所得的無明意識心修行。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還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看法,還在以發現他人的短處而覺自己高智商;修行中聽到他人評論自己的修為而生歡喜或腦怒,還在持我之見與他人爭辯高低是非,那你就是因還未知性見性而難守自性之覺的心戒。

相關焦點

  • 十六個修行障礙的深度解析和破除,提升你的意識頻率
    如果你遇到障礙總是強調客觀,查找別人的原因,這就是本末倒置,這就是偏知偏見。這樣找下去,你永遠不可能破除障礙,這正是你修行無法精進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修行者,自己遇到了一些障礙,遇到一些小災、小病時,常把責任推到師父和神佛身上。經常會說:「這是師父、佛在懲罰我」。其實,你又想錯了。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王陽明: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離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11歲的王陽明在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相當於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因為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但他還是很快作出了堅定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王陽明嚴肅地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 修行最大的「神通」是「道通」
    一個人修行多年,假如脾氣性格上面沒有一點改變,可能是由於還沒有真正獲得修行的益處。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本性,其實就是習氣。習氣就是陰渣,是累世形成的、習慣性的思維和行為。修行沒有別的,只是改習氣而已。習氣就是執著。 講到神通,其實神通並非道教的專利,因為只要有入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會修出神通的。
  • 從事中醫,順道而行,就是修行!
    作者:董洪濤修行,不是非要靜坐,也不是非要遠離塵世。當在人間,當去做事,當去利益他人,從中安和己心。我是一名中醫人,我熱愛中醫,我堅持認為:從事中醫,是一項高尚的工作。二、從事中醫即是修行我是中醫人,我從事著中醫。在我看來,從事中醫即是一種修行,而且是天下最好的修行。我曾經撰文說,中醫是未來最好的職業,因為中醫不但是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中醫更適合於修養身心,提升人生境界。
  • 你走路的氣質,就是修行中最大的奇蹟!
    此時我卻感慨,走路就是一步一步的修行。禪門常說,「輪迴路滑」,如果修行只停留在書本上和殿堂裡,卻在行住坐臥間沒有能夠照顧到自己那個「滑溜」的心,說不定哪個意想不到的時刻,恰好就踩著「煩惱」的西瓜片,一下子滑到了來生,還不知道是哪個驢胎馬腹了!
  •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禪林釋疑;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說:師父啊,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要如何修行,佛菩薩才會來幫助我啊。禪林便問他說:你知道修行的真義是什麼嗎?他搖了搖頭,然後又說:修行就是神通,佛菩薩會保護我們。禪林告訴他說:是的,就是如此了,所以你明白了吧。他當時又疑惑了。其實他這樣的回答沒有錯,但是他執著在後面部分了。要是仔細的想一想,答案就出來了。神通或者諸佛菩薩的保護取決於我們修行。這就是源頭,修行就是這個根源。這就是答案。如何修行呢?答案也非常的明顯,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我
    修行達到佛果可以說是人性的「目的」,因為還是有相的著落,只要有目的就不會徹底解脫,無論怎麼解釋這種佛性是「自由」的,是空性的,是解脫的,還是讓修行的過程帶有一絲的「功利性」,哪怕只有一絲,也達不到另一種徹底「無我」的狀態,無我才是一種自性最高的自由。
  • 人生修行重在修心,修得平常心足矣,百年好合就是用心修行的善果
    雖然它剛誕生時與其他野草毫無差別,但在它的心裡,卻悄悄萌生了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我要開花,我要以花證明我的存在。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在野草、蜂蝶、鳥雀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
  •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講解:有一種順緣的障礙,是你修行的隱形殺手
    所有的一切都是循業發現,循著染業發現一切染法,循著淨業就修行一切淨法。這個業非常的複雜、非常的深。在華嚴經講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那就是循業發現,善財童子是轉染成淨,一位一位的轉,一位一位的淨。 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圓修圓觀,思惟這種微妙的、甚深的道理。智慧淺劣的眾生,隨著業所發現的,他斷不了。如果我們隨著自己的惑業發現一些障礙(障礙有順緣、有障緣),你怎麼隨這個緣? 咱們舉事實說吧!
  • 修行之人「十不求」,讓你的修行越來越順,得大解脫!
    「十不求行」雖是佛門修行要訣,但也不僅僅有利於修行,而且是有利於一切眾生。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修行之人,不要奢求自己的身體永遠都健健康康,永遠無病無痛。無病則不知身是苦,不知身苦而貪慾生,貪慾一生,便會破戒退道。人之肉體凡身,總難脫因緣業障,病由業生,業由心造,身體有病,便更能感悟病苦,體悟道心。
  • 在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我想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佛法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的,所以當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你要先掌握它的核心的一些法門,它的重點在哪裡?基本上淨土法門跟聖道門,有些法門是相通的,但是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目標是不同的。   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最關鍵的一個重點,就是了生脫死這一塊。
  •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提升圖文教程 修行等級怎麼快速提升
    導 讀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怎麼提升?
  • 佛弟子切忌急功近利式的修行!
    學佛本來是一件充滿法喜的事情,應該在生活工作中快樂的修行。待人接物,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不影響我們念佛持咒。打掃庭舍,刷鍋洗碗,心甘情願,歡歡喜喜的做著家務,為家庭付出,這本來就是一種修行。無須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把自己的整的精疲力盡。只要心在道中,無處不是修行。修行不是百米衝刺,只要跑的快就行。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修行:什麼是真正的解脫?如何解脫?(道出真相)
    他都依然是佛,都沒有任何分別和煩惱,也沒有任何障礙和界限,來去自如,無論到哪裡都是極樂。其法身雖無處不在,但不動的只是那顆如如不動的心,他憑著一悟永悟而不再迷失本性。如何修行才能解脫?1. 我執是悟道最大的障礙那麼,要想見到真我,首先須忘掉肉體和靈魂這個假我。
  • 智慧活法 | 王陽明: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陽明斬釘截鐵地回道。「我愚昧得很,」該官員既迷惑又驚奇,「難道您讓我一邊工作一邊溫習您的學說?」王陽明說:「心學不是懸空的,只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它最好的歸宿。我常說去事上磨練就是因此。
  • 感恩修行途中的提婆達多
    修行要經魔考在修行路上很辛苦,少不了魔幹擾陪護,想起六道輪迴的苦,再大的磨難要忍受。佛魔一對孿生兄弟,佛中有磨魔中有佛,考驗就在不經意間,魔考及格才能成就。感恩打擊我的人。感恩惱害我的人。感恩刁亂我的人。一切都在感恩中!同修們,在修行的路上,提婆達多會常常幹擾你,這是好事,幫助消了業障,感恩!
  • 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我們有一分的恭敬心,你的功德就加一分,就長一分,你的身心就自在一分,你的煩惱就少一分,業障就消除一分,自性就顯露一分。這無明火和我們的歡喜自在清淨心相比較,和我們的恭敬心相比較,怎麼樣啊?天壤之別!一個拉我們下地獄,一個拉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修行路上多磨難啊!  我在閉關之中曾經說過幾句話:「小修行有小魔,大修行有大魔,不修行就沒有魔。」
  • 《金剛經》的智慧 凡間是寶藏 修行要上路 離不開紅塵歷練
    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菩薩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能稱為菩薩。一般大家對於菩薩的印象就是沒有執著心,無所掛礙。心無所掛礙才可度眾生。心有所掛礙,有了執著心很難在度眾生。因為有了執著心,有了執著心就是有了分別,有了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