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第15條: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和處理方式

2021-01-10 刑法的溫度

文|世紀方舟律師事務所 馬洪闖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有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法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於追究刑事責任的。

一、不同階段的處理方式

以上六種情形,在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不同階段處理方式不同。

1.在刑事訴訟開始前發現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不立案的決定。

2.在偵查階段發現的,由於已經立案應當撤銷案件,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

3.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4.在審判階段發現的,對於第一種情形,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以及第五種情形,如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已經認定的證據能夠確定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應作出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對於其他情形,應裁定終止審理。

實務中應注意,當出現公訴人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時,原則上應作出有罪判決。但如果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屬於第四種告訴才處理的犯罪的,則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二、六種情形解讀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刑事訴訟法對於刑法來說,除了具有工具價值外,還具有自身的獨立價值。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能符合犯罪的成立條件,因此不能認定是犯罪。刑訴法第15條將其規定為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之一。刑訴法擔負著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任務,這和刑法所具有的保護法益(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機能具有內在一致性。刑事訴訟還具有程序正義、對刑法的影響力等獨立價值,因此在程序上,如果審判階段經過對事實和證據的分析,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應當作出判決,宣告無罪,這對於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具有積極的意義。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有效期限的

刑法第87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公眾對於追訴時效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犯罪只要過了一定的時間就不再追究刑事責任。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五個步驟,只有在立案前沒有發現的犯罪,也就是說只有公安沒立案的刑事案件才適用該追訴時效。如果案件一直沒有偵破,則不存在訴訟時效的問題。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特赦令的法律依據:

我國憲法第8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勳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經特赦令免除刑罰,不等於無罪,本身還是存在前科,所以不能宣告無罪。

4.依法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告訴才處理,類似於民事案件中的不告不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包括侮辱罪、誹謗罪、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佔罪。因被害人人身受到限制、精神受到控制而不能告訴,致犯罪人逍遙法外,為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被害人的近親屬、人民檢察院也可以告訴,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告訴才處理犯罪存在例外情形,以下兩種情形不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範圍:

(1)侮辱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2)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引起被害人死亡或者虐待家庭成員造成重傷、死亡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在適用第15條之規定時應當注意,在審判階段,如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已經認定的證據能夠確定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應作出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其他處理方式見本文第一部分。另外,《兩高關於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這是刑事訴訟法增設的特別程序,由當地法院對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違法所得進行沒收。

相關焦點

  • 刑事訴訟法中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六種法定情形及處理方式
    一、刑事訴訟法中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六種法定情形一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本項源於刑法規定,「情節」顯著輕微,而不是「犯罪情節」。與刑事訴訟法第173條規定的酌定不起訴的條件:「 犯罪情節輕微,根據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有本質上的不同。
  • 這6種情形下,法律規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大多數情況下,大家可能更清楚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但是,有些時候,是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 中政法劉玫教授刑訴法考——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第二章)
    (第56條)第四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1、性質:憲法性原則2、內容:(刑訴第5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幹涉 (不獨立與執政黨和權力機關)刑訴法法條1——6第五節 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
  • 關於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那些事!如何區分?又分別如何處理的?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像催討帳款的時候出現糾紛然後報警,公安機關一般會告知民事糾紛,公安機關無法處理,需要當事人去法院提起訟訴才行,而在討債的時候如果涉及暴力催收等非法手段造成人員財產受傷損失的,則公安機關會第一時間以刑事責任處理相關責任人,這裡面就牽扯到了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判定了,今天就來聊聊二者的區別和處理辦法
  • .| 涉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涉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認定 陳都冉內容提要:在發展實體經濟語境下,司法審判尤應注重對民營經濟的保護,在對涉及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應對民刑交叉案件實體與程序問題正確加以辨析和運用。
  •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競合關係的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百零二條【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行政執法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信用卡逾期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嗎?逾期多久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信用卡逾期,可能會構成「惡意透支」並被追究刑事責任;但信用卡逾期並不必然構成「惡意透支」並被追究刑事責任,因信用卡惡意透支被追究刑事責任,不僅僅是因為逾期這一個條件,而是要同時符合3個條件:1、以非法佔有為目的;2、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3、經發卡銀行兩次有效催收後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
  • 未成年刑事責任年齡法律規範匯總
    對於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 檢察院是如何辦理刑事案件的?快來看這本刑事案卷的奇幻之旅……
    第五站:訊問室小貼士:刑訴法第14條第1款: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第八站:宣告室小貼士:刑訴法第177條第1款: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 想送老賴入刑追究刑事責任?收集這些證據很重要
    很多網友給我們留言時都會提到,「老賴不入刑,一切等於零。」可見大家對失信被執行人不履行還錢義務的深惡痛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翻譯過來就是,法院在執行中認為被執行人符合「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形的,可以移送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立案,即走公訴程序。
  • 考前記憶|最全的刑訴口訣匯總
    口訣:已拘,7天交上,7+3決定;未拘,7交上,15—20決定三、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1.顯著無罪2.已過時效3.特赦免刑4.告訴撤回5.已經死亡6.其他規定口訣:顯時特告死四、附帶民事訴訟對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負有賠償責任的人:1.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2.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3.死刑罪犯的遺產繼承人
  • 張愛珍 潘琳 | 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及實體處理規則
    這種簡單化處理民刑交叉案件的方式,並不利於受害人及時、全面地通過民事訴訟進行救濟,且實際上損害了受害人的民事訴訟權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判決中認為,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的,雖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但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不應成為受害人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主張權利的阻礙。
  • 區分民刑交叉案件處理方式的標準
    ▌裁判要旨:1.是否屬於「同一事實」、「同一法律關係」是區分民刑交叉案件處理方式的標準,即民、刑案件分屬不同事實、不同法律關係的,民、刑案件並行分別處理。2.當事人適格,是指在具體訴訟中,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或者應訴的資格。一般而言,當事人因權利義務發生訟爭,涉訟當事人應為爭議實體法律關係的主體,民事法律關係成立與否是確認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基礎。
  • 幅度刑量刑建議的相對合理性——《刑事訴訟法》第201條的刑法意涵
    幅度刑量刑建議是達到備選標準的基本方式,是使司法建議權與司法裁定權恰當協調的最優方式,能夠兼顧量刑建議權的約束力與量刑建議採納權的權威性。立法上,不存在對審判機關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一般應當採納規則;司法中,規範文件也不認可具有司法約束力的一般應當採納規則。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是採納量刑建議的唯一法定除外情形;其他法律明定情形,排斥繼續適用認罪認罰審理程序。
  • 善意第三人可以取得「刑事贓物」所有權
    在我國《物權法》對贓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準確把握《物權法》及相關法律、司法解釋關於贓物善意取得制度立法精神和各法院判決的觀點集成, 是解決善意取得制度與刑事贓物追繳的刑民交叉和衝突問題的關鍵。
  • 涉嫌強姦多人,被解聘的教授王雨磊,能否追究其刑事責任?
    國慶假期後的網絡並不平靜,在10月9日,廣州的一網友爆料,華南理工大學(簡稱華工)的一名教授涉嫌強姦女學生,華工也行動迅速,很快作出了處理,本文分析一下,能否追究這名教授的刑事責任。《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了刑事立案的條件,如果要要司法機關刑事立案的話,需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司法機關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3、屬於受案的司法機關管轄。《刑法》第236規定了強姦罪,構成要件內容為,採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之性交。
  • 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據悉,草案一審稿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期間,共收到65080位公眾提出的137544條意見。其中,大量意見集中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方面,建議加大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更好保護未成年人。鑑於此,草案二審稿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以及特殊職責人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作出修改完善。同時,對有關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和收容教養作出了規定。
  • 刑事犯罪最後免於刑事處罰不追究刑事責任是否還會留案底
    刑事犯罪對犯罪分子最大的懲罰就是限制人身自由,最有影響的懲罰是留下刑事犯罪案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案底對其本人甚至家人的影響有多大,那麼刑事犯罪如果到最後處理結果是免於刑事處罰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話,是否還會保留刑事案底呢,換句話說刑事犯罪不坐牢的話,是否還會有案底,今天小編具體給大家說說。
  • 婚外情,可以追究第三者法律責任,需要符合下列情形
    婚外情,可以追究第三者法律責任婚外情行為應該受到懲戒,因為不僅有違道德,而且在一定情形下涉嫌違法犯罪。1、與未滿14歲幼女婚外情,發生關係的話,直接追究刑事責任,認定為強姦罪。以上3種婚外情,可以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 公安提醒:酒後坐副駕未開車,也被追究刑事責任,與司機同罪
    這起醉駕案件的特別之處在於,不止喝酒的司機蔣某被追究刑事責任,被被判處拘役一個月,並處罰金兩千元;同車的被告人張某也因犯危險駕駛罪(共犯),被判處拘役一個月,並處罰金兩千元。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