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那些事!如何區分?又分別如何處理的?

2021-01-08 中遠說法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像催討帳款的時候出現糾紛然後報警,公安機關一般會告知民事糾紛,公安機關無法處理,需要當事人去法院提起訟訴才行,而在討債的時候如果涉及暴力催收等非法手段造成人員財產受傷損失的,則公安機關會第一時間以刑事責任處理相關責任人,這裡面就牽扯到了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判定了,今天就來聊聊二者的區別和處理辦法。

首先大家要了解違法和犯罪是不一樣的。

違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主要指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一般來說對社會危害程度較低。常見的如交通違章、逾期還貸等等,一般處理方式以批評教育、警告罰款、賠償損失以及行政拘留等手段。

而犯罪主要指觸犯刑法,對社會危害程度很高,常見的如盜竊、搶劫、故意傷害、販毒等等,一般處理方式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並附帶附加刑如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等等。

弄明白違法和犯罪的關係後,那麼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也就比較好劃分了。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區分:

一、責任起因不同,民事責任是指違反了相關民事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或當事人幾方所約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責任。

刑事責任則是因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法規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承擔的責任不同,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為接受刑事處罰。處理方式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並附帶附加刑如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等等。

三、判定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審理民事案件或判定民事責任時,適用的是民事法律規範,如《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以及將來的《民法典》等等。

在刑事案件處理中,判定刑事責任的,主要適用《刑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刑事法律的規定等。

四、追究責任不同,民事責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則,由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後再由法院判決。根據相關規定,民事糾紛屬於民事法院處理範圍,而公安機關則無相關處理辦法,所以無法受理。這個就是大家常見的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無法處理的原因。

刑事責任則主要由國家司法機關予以立案偵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在符合《刑法》規定的指定情形的,也可以由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刑事案件主要分為公訴和自訴兩種,一般大多以公訴為主,即由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公權力提起訟訴。

五、責任標準不同,民事案件標準較低,同樣的違法行為,因標準的不同而產生的責任不同,常見的如詐騙罪,金額在兩千元以下的違反《治安處罰條例》,屬於違法以民事處罰為主。而詐騙金額超過兩千元,則屬於刑事犯罪,適用於《刑法》,以刑事處理為主。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主要區分的方式,也就是看其判斷依據,同樣的違法行為依照於不同的法律法規,其產生的責任也是不一樣。具體案件判定還需要具體分析。

最後再說點關於拖欠貨款或經濟糾紛的,一般逾期後,屬於民事糾紛,但是起訴後對方扔拒不執行,這時可起訴對方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等責任,追究其刑事責任。所以關鍵點在於起訴以及判決後拒不執行。#刑事加民事#

有其他法律問題,歡迎留言溝通

相關焦點

  • .| 涉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3.違約和刑事犯罪在違約情況下,若民事不法導致違約,就是民事違約,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若是刑事犯罪導致違約,就屬刑事違約,即構成犯罪。民事違約未必刑事違約,而刑事違約必然民事違約。因此,只要正確認定民事違約和刑事犯罪就可區分二者。問題在於,司法實踐中,民事違約和刑事犯罪往往糾纏一起,界限並不容易區分。
  • 如何區別刑事和民事?
    小編最近又看到了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法律知識,有的案件是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到底刑事和民事的區別在哪裡?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下刑事和民事的區別,希望能讓大家能區分清楚,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1、適用法律不同:民事訴訟對應適用的是民法,刑事訴訟對應的是刑法,所引用的法律條例不同,對應的懲罰等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民事案件的懲罰遠遠低於刑事案件懲罰;2、側重點不同: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民事責任,它是平等主體之間違反民事法律規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簡單說,也就是民事責任重在補償性,而刑事責任重在懲罰性。
  • ...與檢察工作|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時,應統籌考慮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般的自助行為如果民法上不構成侵權,刑法上也不宜按照犯罪處理,只有明顯超出合理界限的自助行為才應考慮入罪。」元明認為,在辦理涉正當防衛刑事案件時,應當統籌考慮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民法典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民事責任承擔規則,明確正當防衛不承擔賠償責任,防衛過當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 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涉及的刑事責任
    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涉及的刑事責任民事訴訟活動中,部分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為獲得法院勝訴判決而做出偽造證據的行為。這一行為不僅可能會使得最終的民事判決無效,還會受到民事訴訟法相應的處罰,對於情節嚴重的,還會遭受刑法的制裁。1.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過失致人受傷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很多人認為過失致人受到傷害,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雖然過失致人受傷,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有著因果關係,但是由於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究竟是這樣嗎?要區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致他人受傷,傷害程度輕傷及以下這裡的「輕傷」指的是什麼呢?
  • 陳興良: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如何區分
    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區分項目資金申報中的欺詐和詐騙罪的關係?筆者認為,如果完全不具備申報條件,以申請項目為名,非法佔有項目資金,可以構成詐騙罪。如果僅僅是在申報材料上虛假,但申報以後具體實施了項目,則構成欺詐。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區分民事欺詐和刑事詐騙之間的界限。類似張文中案,以往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都是以詐騙罪論處的,張文中案公布以後,對於處理同類案件具有參照意義。
  • 非法殺害受保護野生動物,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承擔民事責任
    龍雪如、龍啟明、龍真在何建強的授意下,採取投毒方式,分別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獵殺野生候鳥,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狩獵罪。何建強、鍾德軍的犯罪行為同時觸犯非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和非法狩獵罪,應擇一重罪以非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定罪處罰。此外,因何建強等七人的犯罪行為破壞了國家野生動物資源,致使國家財產遭受損失,各方應承擔賠償責任。
  • 關於正當防衛的那些事!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打架鬥毆?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時候會碰到雙方意見不合,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這種一般基本算是打架鬥毆,但是這裡涉及一個問題,就是被對方攻擊的情況,予以還手的話,相關法律法規是如何規定的呢?是判定為正當防衛還是打架鬥毆呢?今天就來聊聊二者的區別和相關規定。
  • 一篇關於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分標準的好文:《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的...
    友情歲月鄭伊健 在民刑交叉案件中,最為疑難複雜的當屬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相互糾纏交織的案件。在民事詐欺和刑事欺詐這兩類案件中,都存在欺騙因素。欺騙的特徵就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致使他人產生認識錯誤。當然,民事欺詐的欺騙和刑事欺詐的欺騙在性質和程度上存在區分,如果將兩者混為一談,就會混淆罪與非罪的界限。
  • 刑事預決事實對於後行的民事訴訟的預決效力如何判定?
    就先行刑事案件對後行民事案件而言,有罪的事實認定當然地構成預決力;而無罪的事實認定則需要區分是因為被告人確實未參與未實施犯罪行為,還是因為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如果是前者則有預決力,如果是後者則因為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認定。
  • 司法前沿|工傷保險責任與民事侵權責任的競合與衝突處理
    (三)現有的法律規範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雖然現有的法律體系,試圖從制度上隔離工傷保險責任和民事侵權責任二者之間的關係,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競合關係的理解
    行政犯罪的這種雙重違法性又決定了其責任和處罰的雙重性,即既要追究其刑事責任,給予刑罰處罰,又要追究其行政法律責任,進行行政處罰 。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競合問題,實際上就是某一違反刑事和行政法律規範的雙重違法行為,同時具備刑事和行政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此,違法行為的主體需同時承擔兩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責任。
  • 信用卡逾期被立案,如何避免刑事或者民事責任。
    出現了信用卡逾期被立案的情況的朋友們,若想要免於刑事責任,那麼就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1、全額還款有條件的情況下,信用卡的逾期的違約金以及相應的利息都還上。銀行的目的也是在於還款,只要能夠收回資金,基本上沒有多大事情的。
  • 負刑事責任後是否可以進行民事訴訟
    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處有罪後,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是判處有期徒刑的,一般會移送到監獄服刑。而有些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出現損害的,負刑事責任後可不可民事訴訟?下面由李勝勇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負刑事責任後是否可以進行民事訴訟犯罪分子負刑事責任後,如果犯罪行為損害了被害人民事權利的
  • 推薦//一篇關於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分標準的好文:《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的界分》
    在民事詐欺和刑事欺詐這兩類案件中,都存在欺騙因素。欺騙的特徵就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致使他人產生認識錯誤。當然,民事欺詐的欺騙和刑事欺詐的欺騙在性質和程度上存在區分,如果將兩者混為一談,就會混淆罪與非罪的界限。
  • 談談對取保候審保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理解
    該條規定取保候審保證人怠於履行保證義務致使被告人逃匿的,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由於該條規定得過於原則,實踐中如何具體運用,頗有爭議,本文略作分析。  大家對保證人於此情形下承擔責任的性質和責任的範圍均無異議,有異議的是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如何要求保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請求是否具有獨立性。
  • 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責任?「熊孩子」踢壞電影屏幕的法律責任分析
    這幾天,海口10月4號有個熊孩子踢壞電影屏幕的新聞上了熱搜,很多人都已經很關注了,那麼今天我們就簡單的來分析一下其中的法律責任,承擔問題。首先,看民事責任的承擔,也就是賠償的承擔,這個普通人都能理解,也都說出來的觀點,當然是由家長承擔了,那麼依據是什麼呢
  • 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還是制定區分「惡意」程度規則
    今天來聊一個沉重的話題,關於未成年犯罪。前幾日大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案民事訴訟一審宣判,行兇少年蔡某某父母被判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28萬餘。目前被害女孩家人還在準備材料,希望繼續追究蔡某某父母的刑事責任。
  • 什麼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什麼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新頒布的民法總則規定:在我國,年齡滿8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滿8周歲的人,法律上又是什麼意思呢?年滿16周歲以上的人,法律上又是怎麼規定的呢?我國刑法中,有14周歲以下的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這又是什麼意思?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又是什麼意思?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是什麼意思?
  • 三種情形詳解:非法集資案件中,相關民事訴訟和執行程序如何進行
    非法集資的案涉財物同時是民事糾紛的爭議標的物,那麼此時民事訴訟和執行程序應當如何進行?非法集資案件中存在第三人的擔保合同,債權人可否直接起訴擔保人承擔責任?本文對此展開分析——1、民間借貸行為被認定非法集資後,債權人還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