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情形詳解:非法集資案件中,相關民事訴訟和執行程序如何進行

2020-12-10 胖乎律師

本文作者:王科棟律師,專注於企業家及高管職務犯罪、經濟金融犯罪辯護和刑事風險防控研究。

本文導讀:非法集資案件,通常屬於複雜型的刑民交叉類案件(與民間借貸、債權糾紛等密切關聯)。這樣一來實踐中就會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

民間借貸行為被認定非法集資後,債權人還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嗎?非法集資的案涉財物同時是民事糾紛的爭議標的物,那麼此時民事訴訟和執行程序應當如何進行?非法集資案件中存在第三人的擔保合同,債權人可否直接起訴擔保人承擔責任?本文對此展開分析——

1、民間借貸行為被認定非法集資後,債權人還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嗎?

這裡需要區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如果該借貸行為參與了非法集資犯罪,同屬一事實的;一種是該借貸行為與非法集資犯罪僅存在關聯,但不同屬一事實的;——前者的話: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此時債權人將無法單獨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會裁定駁回起訴。

——後者的話: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此時債權人可以正常提起或進行民事訴訟(可能會存在先處理刑事案件、民事中止審理的情況)。

相關法律依據:《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於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或檢察機關。」「同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嫌疑的,經濟糾紛案件和經濟犯罪嫌疑案件應當分開審理。」

民間借貸行為被認定非法集資後,債權人無法提起民事訴訟——這樣規定的原因在於:非法集資案件是涉眾犯罪案件,屬於公訴案件。

對於此類案件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一般會在訴訟終結後,按照比例返還集資參與人。

——一方面是考慮到可能會出現部分集資人等待退賠、部分提起訴訟的混亂情況;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此類案件涉及人數眾多司法資源有限的考慮。

2、非法集資的案涉財物同時是民事糾紛的爭議標的物,那麼此時民事訴訟和執行程序應當如何進行?

關於這種情況,常見的一種情形:張三通過集資詐騙取得財物後,該筆財物又涉及其他民事合同糾紛,這樣一來兩個案件事實之間是獨立的,但是非法集資涉案財物本身又是民事糾紛的爭議標的物。

——那麼此時民事訴訟上來看,根據上述第1點中提到的:此時根據先刑後民原則——可能會被中止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150條關乎訴訟中止的規定:「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訴訟中止」。

——而執行程序上來看,則要等刑事案件結束,退賠程序開展後才能繼續執行。

同時執行順序,也會按照有關執行規定來進行: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第十三條 被執行人在執行中同時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其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按照下列順序執行:(一)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醫療費用;(二)退賠被害人的損失;(三)其他民事債務;(四)罰金;(五)沒收財產。

也就是民事債務的執行順序是排在退賠被害人損失之後的。

3、非法集資案件中存在第三人的擔保合同,債權人可否直接起訴擔保人承擔責任?

在很多集資詐騙案件中,集資人借款人之間除了借款合同,還有存在第三人的擔保合同。

此時依據《2015借貸規定》第八條: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決認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訴請求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也就是此時債權人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後,向擔保人提起民事訴訟。但是擔保人是否承擔連帶擔保責任,還要看案件的具體情況——

如果借貸雙方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那麼此時雙方籤訂的借款合同系無效,與此同時擔保合同也系無效——擔保人無需擔責。反之則雙方籤訂的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均有效——擔保人需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相關焦點

  • 非法集資案件中刑事程序與破產程序交叉問題研究
    作者:張曙光 葉瑩 李倩 毛心儀 引言涉嫌非法集資的企業在資金鍊斷裂、喪失償債能力後,可能同時面臨被刑事程序追責和被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的情形,而我國立法還未對非法集資案件中刑事程序與破產程序交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導致司法實踐可能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我們有必要就相關問題進行探索。
  • 非法集資犯罪中,「被害人」能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投資如何收回
    非法集資犯罪中,「被害人」能否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投資如何收回?但是在非法集資類案件中,是否存在被害人,這個基本的概念我們需要搞清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高檢會〔2019〕2號)中規定,集資參與人,是指向非法集資活動投入資金的單位和個人。
  • 以山東案件為例,帶你了解非法集資犯罪
    本文在對案件整體情況及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礎上,針對非法集資案件的特點,從資金需求、投資需求、市場監管、宣傳引導等角度探討了非法集資案件高發的成因,重點分析了集資參與人的訴訟地位以及權利保障、涉案財產追繳和處置、共同犯罪被告人的定罪處罰、違法所得的追繳以及退賠、刑民交叉相關問題的處理等幾個審判實踐中較受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並結合相關司法解釋和審判實踐經驗,提出了具體對策和建議。
  • 民間借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刑民交叉程序研究以2019年北上廣深法院相關民事一審裁判書為切入點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非法集資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中止執行,並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偵查、起訴、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中,發現與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民事案件屬同一事實,或者被申請執行的財物屬於涉案財物的,應當及時通報相關人民法院。
  • 最高院:借款人非法集資犯罪,不影響債權人對債務加入人民事訴訟!
    二審判決認定本案不符合裁定駁回起訴並將全案移交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的情形,有相應的事實依據,並無不當。至於張雙蘭申請再審主張本案民事判決生效後將導致與刑事案件產生司法衝突的問題,因兩案中承擔民事和刑事責任的主體並不完全相同,所謂的衝突並非必然產生,即便存在可能的某些衝突,也可以在後續執行過程中協調解決,該刑事案件的處理並不影響本案作為民事案件的繼續審理。
  • 民間借貸涉及非法集資案件,刑民交叉如何處理〡法官普法
    「競合型」刑民交叉案件,是指同一行為或事實同時侵犯了刑事和民事法律規範,刑法與民法均對同一行為或事實進行調整,因而產生交叉、競合。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是民間借貸糾紛民刑交叉的典型表現非法集資犯罪,並非某一具體的刑事犯罪的罪名,而是具有某些共同特質的一類犯罪。
  • 兩高一部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 一、關於行政認定的問題‎ 行政部門對於非法集資的性質認定,不是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必經程序。行政部門未對非法集資作出性質認定的,不影響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認定案件事實的性質,對於案情複雜、性質認定疑難的案件,可參考有關部門的認定意見,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性質認定。
  • 民間借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刑民交叉程序研究以2019年...
    這種模式與《7 號規定》第 11 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於 2014 年 3 月 25 日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的「關於涉及民事案件的處理問題 :對於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正在偵查、起訴、審理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就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申請執行涉案財物的,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並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 非法集資犯罪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
    在非法集資案件中,檢察院量刑建議不僅包括主刑,而且包括罰金、沒收財產的附加刑,這就需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財產刑的能力和意願進行核實。一方面,應當核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產狀況。根據《意見》第7條規定,「認罰」考察的重點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態度和悔罪表現,應當結合退贓退賠、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因素加以考量。在非法集資犯罪案件中,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一般應在訴訟終結後返還集資參與人,涉案財物不足全部返還的,按照集資參與人的集資額比例返還,其目的既在於不讓犯罪人因非法集資犯罪行為而獲利,也在於補償集資參與人因犯罪而遭受的經濟損失。
  • 非法集資案件中的贓物被善意取得 是否要追繳
    非法集資案件中,除了集資款以外的一些財物如「汽車、首飾等」是否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如果集資財物被第三人善意取得,是否還要追繳?善意取得是一個民法概念,指動產佔有人(非所有人)向第三人移轉動產所有權或為第三人設定其他物權,即使動產佔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
  • 民刑交叉案件審理程序系列研究之一:法律規則
    、起訴、審理的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就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申請執行涉案財物的,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並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備註:犯罪同一事實、民事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現有非法集資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或者中止執行,並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 虛假訴訟的典型情形及司法實務認定
    民事商事審判領域存在的虛假訴訟現象,不僅嚴重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破壞社會誠信,也擾亂了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但在司法實務中究竟如何認定屬於虛假訴訟?實務中又有哪些典型情形?虛假訴訟的法律後果是什麼?本文結合法律法規與實際案例對以上問題作出回答,並對實務中常見的虛假訴訟的典型情形給予單獨說明及審查提示。
  • 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程序應對
    但目前我國法律關於執行異議之訴的規定過於原則,尚不足以應對審判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文著重從該類型案件的程序啟動條件、訴訟主體、訴訟請求、訴訟費、審理範圍、程序選擇和適用、審判組織、裁判標準等方面,針對在基層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提出筆者的意見和建議。
  • 張愛珍 潘琳 | 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及實體處理規則
    這種簡單化處理民刑交叉案件的方式,並不利於受害人及時、全面地通過民事訴訟進行救濟,且實際上損害了受害人的民事訴訟權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判決中認為,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的,雖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但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不應成為受害人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主張權利的阻礙。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簡易程序、小額訴訟和二審等
    第二百六十八條  對沒有委託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訴訟的當事人,人民法院在庭審過程中可以對迴避、自認、舉證證明責任等相關內容向其作必要的解釋或者說明,並在庭審過程中適當提示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第二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就案件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口頭告知當事人,並記入筆錄。
  • 案例探析:執行異議之訴中再審案件等訴訟監督程序權利探析
    這兩年執行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雖然國家出臺多項規定整治執行難的問題,比如建立信用體系、老賴名單,通過禁止高消費等方式遏制老賴問題,但是執行問題依然嚴重,在執行異議之訴中,案件審理難度大、時效問題突出,導致這一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那麼如何在二審生效後進行法律補救呢?再審,訴訟監督程序?
  • 破產清算|破產清算程序中清償順位的研究分析
    其與一般民事訴訟程序(民事執行程序) 一個本質性的不同,普通的民事執行程序是為個別債權人的利益而進行的執行,破產程序為全體債權人利益而對債務人的全部財產進行的分配程序,是對債務人現存債權債務關係的徹底清理,是對所有債權人的債權實施公平保護的一種特別法律程序。
  • 關於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條 (標的額的標準及調整)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受理的案件,是否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暫以標的額不超過本市2011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十(即22750.2元)為標準。待2012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發布後,自市高級法院通知確定的日期統一執行新的標準。以後各年,依此類推。  2013年1月1日之前受理的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 淺議如何破解民事訴訟中虛假以物抵債行為
    一、虛假訴訟和虛假以物抵債的概念及特點  (一)虛假訴訟  1、虛假訴訟概念  所謂虛假訴訟,主要是指當事人通過惡意串通,採取虛構法律關係、捏造案件事實的方式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利用虛假仲裁裁決和公證文書申請執行,使法院作出錯誤的裁判或執行決定,以此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 律師:盜竊、詐騙、非吸等犯罪,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但是這類案件不能接,因為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101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釋〔2012〕21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138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