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又看到了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法律知識,有的案件是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到底刑事和民事的區別在哪裡?因此,小編整理了一下刑事和民事的區別,希望能讓大家能區分清楚,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在我們意識中,一般都會認為小偷小摸以及各種合同違約等較少金額的主要是經濟類糾紛的內容都是民事案件,而殺人放火、蓄意報復等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內容都是刑事案件。但其實他們的差異不僅如此,以小編淺薄的法律知識,目前為大家整理了4個不同點。
1、適用法律不同:民事訴訟對應適用的是民法,刑事訴訟對應的是刑法,所引用的法律條例不同,對應的懲罰等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民事案件的懲罰遠遠低於刑事案件懲罰;
2、側重點不同: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民事責任,它是平等主體之間違反民事法律規範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簡單說,也就是民事責任重在補償性,而刑事責任重在懲罰性。民事責任的前提是有損害發生,而刑事責任不論傷害與否,均承擔懲罰性責任。
3、對待態度不同:一般情況下,民事案件遵從不告不理的原則,也就是只有提起訴訟才會受理並處理;刑事案件則是國家機關主動介入,此時也就無視是否還有附帶民事訴訟,將會按照法律流程走完偵查、訴訟、裁判等流程。簡單說,民事原、被告可以私下諒解,撤銷訴訟,而刑事案件,無論原本的原、被告是否私下已經諒解,國家機關將會繼續追究其責任。
4、處理方式不同:民事涉及的是包含婚姻、合同、繼承等大多涉及到經濟領域的內容,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刑事涉及多的是罪犯審判這一類事情,主要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
這樣說起來或許也比較抽象,而且比如詐騙這一類達到一定金額就既是刑事也是民事的案件,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其實此時可以簡單理解成2個審判同1個主題,若受害人被詐騙,起初以為只是民事案件,但受理過程中發現是刑事案件,此時受害人作為原告起訴被告人詐騙,在刑事部分,他所犯的事情對應的法律應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然後在民事部分,受害人提起訴訟,由法院審判確定應該賠償的部分,若因為某些原因受害人放棄民事賠償,但此時刑事部分無法免除。
舉這個例說明後,對於兩者區分的理解應該更加深刻。
文章最後,了解完區別後,很喜歡法律知識的小編又想起了一個東西適合了解一下,有些人在說什麼刑事追訴期至多20年,誤以為刑事追訴時效是從案發到不再追究只有20年,這是一個錯誤理解。其正確理解應該是發現該起刑事案件時若超過了其應該判刑年限(無期和死刑按照20年計算),此時才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而確定了的刑事案件,其追訴期是到案件完結。舉例說明,也就是若一件殺人案件沒人發現,超過20年以後才被發現了屍體,此時就不再追究刑事責任,而哪怕19年之後被人發現,此時刑事案件開始偵探,直到破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