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的理解與適用

2020-09-24 法律名家講堂

本文作者:陳健淋

作者單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近期,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以下簡稱上海高院知產庭)會同華東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以下簡稱華政知產院)召開知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研討會。此次會議圍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應該如何理解、可否在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中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定要件如何適用等實務難點問題展開討論。


一、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應該如何理解


上海高院知產庭副庭長唐震指出,規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行為的法律法規主要涉及刑訴法第一百零一條和刑訴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法律關於被害主體和損失的表述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義。只有在受損失的單位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情況下,檢察院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上海高院刑庭法官許浩認為,物質損失對應精神損失,智慧財產權當然不能歸到精神損失範疇,所以侵犯智慧財產權造成的損害仍應歸入物質損失範疇。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知產庭庭長王利民認為,物質損失應具有物理性破壞,智慧財產權涉及的對象是無形物,損失一般都是一些可期待利益,不可能消失或形成物理性破壞。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周子簡認為,知產案件的特殊性在於被害人由於侵權人的行為導致物質損失,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助於查清被告人獲利、避免被告人繳納罰金後沒有損害賠償。


華政知產院副教授于波認為,智慧財產權的客體是無體物,也是財產法意義上的「物」或「財產」,對於智慧財產權的損害理應被認定為「物質損失」。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憲權指出,從刑訴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看,可以把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考慮進去。智慧財產權領域中的佔有處置,實際上是對權利人權利的損害,與經濟利益直接相關,智慧財產權犯罪導致的損失可以理解為法條中的財產損失。

二、關於可否在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中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刑庭法官高衛萍認為,知產刑事案件中附帶提起民事訴訟的試點需要慎重,部分知產刑事案件涉及危害食藥品安全的可以作為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試點。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知產庭庭長魯君認為,司法實踐中已經存在大量適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智慧財產權案件,普陀區人民檢察院之前在一起銷假案件中提起過附帶民事訴訟。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上海市檢)第四檢察部主任胡春健表示,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該有實踐的重要意義,在審慎徵得權利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一併解決賠償等問題。


上海市檢三分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孫秀麗認為,鑑於智慧財產權較強的私權屬性以及權利救濟途徑的多元化,建議謹慎探索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上海市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陸川認為,探索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應當先對權利人是否具有刑事犯罪被害人訴訟地位給予充分論證。


上海市律協知產委副主任劉民選認為,對於當事人而言,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成本可能會更低、有助於保障權利人優先受償。


華政知產院副教授侍孝祥認為,智慧財產權是私權,侵權和損害賠償額計算需要當事人舉證,權利人不能過分依賴於刑事手段,在考慮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同時應考慮平衡公共利益。


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教授林喜芬認為,刑法規定的經濟損失以及刑訴法中規定的物質損失,可以擴張解釋為物理毀損或者是價值貶損。智慧財產權侵權應以民事訴訟為主,如果國家或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被害單位沒提起,可由檢察院代為提起。


三、關於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定要件如何適用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逄政認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目前不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範圍,訴訟請求還是限定在賠償損失。


上海高院知產庭庭長劉軍華指出,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智慧財產權案件的管轄規定,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管轄民事和行政案件,智慧財產權刑事上訴案件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在基層法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上訴後,上海三中院能否受理,是否違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華政知產院院長黃武雙指出,按照刑訴法的規定,只有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民法上的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請求權,都可在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出。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葉青強調,2018年修改後的刑訴法要求,檢察院如果發現了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受損失,單位沒有履行維護義務的,要提醒國家監察機關以及同級監察機關進行監察,而非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某些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上訴案件的管轄會涉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知產法院管轄範圍的決定,如果要變通還是要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


上海高院副院長張斌在總結髮言中指出,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助於實現權利救濟、提高侵權違法成本、加大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值得進一步研究。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仍有多個問題難以逾越,解決後可以有條件地適用。探索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體現國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趨勢,上海高院知產庭要持續推動知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適法研究。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普通民事訴訟有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殺人要負刑事責任,可能會坐牢,但是去坐牢了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很多人以為負了刑事責任就不用承擔民事賠償了,其實不是,受害人及其家屬仍然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主張民事賠償責任,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 詐騙罪中的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嗎?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概覽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確立之前,理論界往往將《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稱之為「公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兩者共同點是都具備公益性,但也有諸多不同之處。一是案件覆蓋面不一致。
  • 從江西入室殺人案,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區別
    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訴訟時效認定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喪葬費和交通費等訴求。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的爭議是:  第一種觀點認為,考慮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訴訟的依附性,對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時效問題,應適用刑法中的追訴時效,而不適用民法中的訴訟時效。
  • 該案是否屬於人民法院受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範圍
    在本案審理期間,被害人牛某甲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人劉某解除股權質押並賠償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一審法院認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牛某甲提出要求劉某解除股權質押並賠償因此而造成的損失的請求,不屬於人身權利因受到犯罪侵害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情形,不符合刑事訴訟法關於人民法院附帶民事訴訟受案範圍的規定,對牛某甲的起訴不予受理。
  • 詐騙、非吸等犯罪,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嗎?
    2、普通詐騙類案件中,受害人是否可以提起民事訴訟?2、哪些情況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3)已經在審理中的案件:此時受害人也是無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3、哪些情況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律師:盜竊、詐騙、非吸等犯罪,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但是這類案件不能接,因為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101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新刑訴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上)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因犯罪行為而使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起。檢察院提起的身份是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 實戰總結 | 律師辦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必備的20個操作要點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設立的目的之一,是為減少當事人訴累而在刑事訴訟中附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筆者最近在處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總結此類案件的操作要點,分享出來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該類型主要指刑事被告人在執行職務或業務活動中實施犯罪行為,其所屬單位或者僱傭方個人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承擔賠償責任。6.
  • 貪汙公款打賞、贈與他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可行性探討
    探討李某能否作為刑事附帶民事的被告人有助於追回公共財產損失。根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四十三條的有關規定,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包括對被害人的物質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 能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詐騙罪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根據被害人等的申請或檢察機關的提起,對由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進行合併審理的訴訟活動。附帶民事訴訟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都可以提起。如刑事案件已審結,則應單獨作為民事案件審理。
  • 南寧市中院開庭審理全市首例檢察機關 提出上訴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二審案
    南寧法院網訊 9月15日上午,南寧市中院公開開庭審理黃某某、藍某某濫伐林木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二審案在依法進行訴前公告程序後,上林縣檢察院對該案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認為黃某某、藍某某應承擔破壞生態環境的民事責任,根據專家出具的評估報告,請求判令黃某某、藍某某賠償被濫伐公益林恢復至原狀期間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的費用共計168374
  • 淺析軍地人員共同犯罪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現對軍地人員共同犯罪案件附帶民事訴訟應引起注意的幾個問題淺析如下:  一、軍地人員共同犯罪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是必要的共同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除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外,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 論如何確定刑事附帶民事的主體資格和賠償範圍
    ,是指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是刑、民分離的產物,同時也是刑、民結合的果實。它是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制度。現就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有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主體資格的確定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範圍兩個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教同仁。
  • 【法律文書】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的書寫要求、範本、實例、考點提示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是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害要求附帶賠償而使用的一種法律文書。《刑事訴訟法》第99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負刑事責任後是否可以進行民事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適用範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淺談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與量刑的博弈與衡平
    此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調解的自願原則其實是很難實現的,如果強調合意而忽視強制,則確有放縱犯罪,破壞秩序之虞,法律權威則更難樹立。如果只強調強制,而忽視合意,則不利於被告人積極認罪,不利於撫慰被害人、化解矛盾。  (二)懲罰性與補償性的衝突。刑事附帶民事調解,即對民事賠償部分進行調解,使被害人得到及時的物質賠償,同時,給予被告人從輕處罰的承諾與處理。
  • 雲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9月15日,經雲霄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告人彭某失火案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獲法院判決。當天,雲霄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通過遠程視頻庭審的方式一審審結此案。據悉,該案系雲霄縣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018年9月28日,被告人彭某受貴陽某電力公司僱用進行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違反森林法規,使用切割機切割鐵條產生高溫鐵砂掉落後引起森林火災,過火林地面積401.9畝,造成經濟損失213239元。
  • 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的幾點思考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該條明確規定了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制度,對於維護被害人或其親屬的合法權益,避免各種利益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促進法治建設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