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的生活或許勞累,或許艱難,都已經是過往雲煙,眼前才是未來。
生活還在繼續。梁秋實言:「在忙碌與疲憊中,尋找心靈上的閒暇與自處,匆忙中悠閒那麼可貴。」
時已深冬,雪花片片,黑夜漫漫,若是在閒暇時有熱茶暖身,不也就是在樂享生活?
六大茶類中,有哪些茶是適合煮茶的呢?今天便來介紹介紹。
當然白茶適合煮著喝,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能夠煮茶,只有到了一定年份的白茶才適合煮茶。
且不同等級的白茶,適合煮茶的年份不一:白毫銀針大於等於七年,白牡丹大於等於五年,壽眉大於等於三年。
這與白茶的本身的特質有關係,白毫銀針採摘時間早,以芽頭為主,茶葉嫩,較小的體積等因素,使得白毫銀針的轉化速度慢,而壽眉的葉片寬大,面積較大,茶葉轉化的速度較快。
因為白茶的制茶工藝簡單,不殺青、不揉捻,新茶茶葉內質保留完整,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的含量高,高含量的咖啡鹼、茶多酚,會造成茶湯苦澀,所以不適合煮茶。
只有經過時間的磨練之後,白茶內部的茶多酚等物質逐漸陳化之後,茶性日趨的溫和以後,才能煮出甜潤、順滑、綿柔的湯感。
能夠煮出醇厚、好喝茶湯的白茶,必然會滿足這些條件:
1. 必然是老白茶,存茶時間在三年及以上,有充足的時間轉化;
3. 必然用到了正確的煮茶方法,沒有過長時間反覆熬煮。
紅茶是全發酵的茶類,與白茶比起來,紅茶制茶工藝相對而言複雜,要經過多道工序,萎凋、揉捻、發酵等。
其中經過發酵之後,紅茶獨特的風味便形成了。發酵之後,茶葉內含的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含量增多,這也是紅茶茶湯顏色深的原因。
茶湯紅潤的紅,有與它茶湯顏色相配的口感,醇厚甜潤、口感稠滑、綿柔的茶湯受到茶友的深愛。
煮著喝的紅茶,內質更容易釋出,因此茶葉的香氣更加的馥鬱,茶味也更突出。在寒冷的冬天,喝一杯暖暖的紅茶湯可以幫助我們溫暖胃部、促進消化以及抵禦外界低溫。
紅茶與其他六大茶類一樣,內裡還有細分,紅茶還可以分為: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等。
在這些品種內,哪種紅茶更適合煮茶呢?我推薦使用紅碎茶。煮紅茶與其他茶類不同,紅茶可以進行調飲,在煮製過程中能夠加入鮮奶或是蜂蜜、玫瑰等調味,使用紅碎茶更能體現出紅茶的香氣與滋味。
相對的,也是有不適合煮茶的紅茶。其中高香型的紅茶是不適合煮茶的,煮高香型紅茶會讓茶香被高溫多度消耗。
若是實在想嘗嘗煮出來的紅茶湯的滋味,建議茶友可以先用蓋碗將茶葉衝泡幾次之後,在將茶葉放入煮茶壺中,這樣也是能得到一壺紅茶湯的。
青茶又被稱作烏龍茶,是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的茶品。我們都知道紅茶屬於全發酵的工藝,豐厚的內質適合進行煮製,而綠茶是未發酵的茶類,內質活躍,完全不適合煮茶。
青茶,還是以衝泡的方式才能更好展現它的風味。使用白瓷蓋碗,沸水逐次的衝泡、出湯、品嘗。每一次的注水衝泡,都能感受到茶湯滋味與茶香細微的變化。
精細、講究的衝泡一泡茶湯之後,我們才能完整的體會到一款好茶的風味。而且青茶中有輕火型的茶品。例如武夷巖茶與清香型的鐵觀音,它們最突出的風味便是它們清新柔和的花香、清香。
如果使用煮茶的方式,則會破壞它們的清香,破壞了它們的特色,這茶喝來也就沒有意蘊了。
不過青茶也並不完全沒有煮茶的可能了,對於實在想體驗一把煮茶樂趣的青茶愛好者,可以選擇品質出眾,耐泡度高的青茶,與紅茶一樣,青茶也需要先衝泡。
幾泡之後,再將泡開後的葉底夾到煮茶壺中,開火煮製沸騰,已經被衝泡過的茶葉,內質較薄,使用煮茶的方式,還能使得茶葉內剩餘的內質得到利用。
這樣我們便能夠一次性將青茶所有的風味與精彩喝到,盡情盡興,也不會失去冬天飲茶的樂趣。
黑茶是屬於後發酵的茶類,它的加工基礎步驟包括了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
經過渥堆發酵之後的黑茶,會加重發酵的程度,茶葉還可以在渥堆的過程中,得到微生物的幫助,形成黑茶特有的茶色、茶香與茶味。
基於黑茶茶性上的特點,黑茶與白茶一樣,可以在適宜的存茶條件內長期的存放,並且會隨著存茶時間加長,內質發生轉化,因此黑茶也是非常適合煮茶的。
煮茶,更加能夠釋放黑茶茶葉內的茶味物質與營養物質。在硬邦邦的茶餅或茶磚上,撬下一小塊來,放入茶壺之中,煮製沸騰,茶湯顏色變深後,便可以倒出飲用。
煮至湯色變釅的黑茶湯,還能加入鮮奶和少許的食鹽,調味飲用。是草原與西藏地區的喝茶方式,頗具特色,滋味醇厚,也能幫助抵禦高原的寒冷,提供能量。
時間的車輪已經攆過了2020,進入到了2021,日曆被翻新了。
步入2021年的天氣也明朗了起來,慵懶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全新的一年會有永無休止的陽光,和數不盡的生機的。2021,平安喜樂!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尋一款好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兒,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進店鋪訂購百匠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