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有法律專家表示,商家的公眾號推廣應事先明確告知用戶,且經過用戶的授權同意。否則,侵犯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掃一掃點餐,發現必須要關注商家公眾號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一些醫院、商場的公共Wi-Fi需要關注營銷號才能連上……
隨著掃一掃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有市民吐槽「本來只想點個餐、連下Wi-Fi,卻被迫關注了一堆公號,天天發信息,太佔手機空間。」
一些用戶認為,這種捆綁關注的行為侵犯了自主選擇權,也有人認為,「要享受免費的Wi-Fi服務就得讓渡一部分權利。」
對此,有法律專家表示,商家的公眾號推廣應事先明確告知用戶,且經過用戶的授權同意。否則,侵犯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
微信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掃碼點餐關注公眾號屬於用戶的自主行為。對於連接公共Wi-Fi被迫關注捆綁的營銷號,用戶可取消關注或者選擇不連接。」
場景一:
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才能點餐
當前,不少餐館開始使用掃一掃點餐服務,掃碼後需關注商家公眾號進行點菜和付款。
「這類現象現在太常見了!」在廣州番禺工作的小西感嘆道,她中午有時會與同事外出就餐,無論是在餐館還是便利店,經常要掃一掃才能點餐或付款。她認為,「沒必要關注這些商家公眾號,公眾號太多,天天發信息,佔手機空間。」
5月11日上午,南都記者來到天河的一間麵館,該店服務生提醒道,可以微信掃一掃餐桌右上角二維碼點餐。
南都記者使用微信掃一掃後,彈出該麵館的微信公眾號。點擊關注公眾號後,方能進入點餐的下一步操作,顯示已經進入「該店的具體臺位,點擊圖片點菜」,下單成功公眾號裡出現顯示訂單提醒,返回微信,該餐館的微信公眾號已經在微信對話框裡。
南都記者點擊該公眾號發現,其推送主題多與用餐、食材等相關,此外還有一些用餐優惠與促銷信息。
掃碼點餐時,須關注商家公眾號後才能進入下一步點菜操作,隨後商家公眾號出現在微信對話框。
該店服務生告訴南都記者,「掃碼點餐必須在公眾號裡進行,如果不想關注,也可以現場使用菜單點餐。」南都記者發現,結帳時使用微信掃一掃紙質帳單的二維碼後,隨後上述公眾號的界面再次出現。
有市民表示,「因為微信是非常隱私的,包括公眾號都是我想訂閱才關注,現在商家直接默認,對我的自主訂閱權不利。而且,默認的公眾號多大為營銷號,這豈不是被迫接受廣告推銷?」
也有人見怪不怪。市民彭先生表示,「一般來說,有些在掃碼時會彈出勾選『是否關注』的選項,只是如果不注意,隨手按了確定就會關注了。」
除了用餐,廣州白領章小姐在取快遞時也有類似遭遇。
為了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取快遞,市場上出現了諸如蜜蜂箱、「E棧」等快遞櫃。
兩周前,章小姐準備到公司樓下的「蜜蜂箱」去取快遞,「因為有事晚了一天去取,原先的取件碼失效了。」
章小姐於是點擊快遞櫃的屏幕進行操作,屏幕提示她掃二維碼,「掃一掃後提示要關注它們的公眾號『微郵局』,再在公眾號裡綁定手機,重新獲取驗證碼。」
「本來只想取個快遞,卻被迫關注公眾號,還要註冊綁定手機號,然後還要激活一下。」章小姐表示,一番折騰不下七八分鐘,她有些惱火,「很糟心。」
對此,南都記者通過「微郵局」公眾號的客服電話聯繫上其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在蜜蜂箱取件,首次關注公眾號並綁定手機後可直接掃碼取件,激活操作主要是考慮到有用戶把激活碼發給他人幫忙代領快遞的情況。」
場景二:
連接醫院免費Wi-Fi ,被迫關注營銷號
目前,不少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也都提供免費WiFi。
2017年底和今年2月,市民何先生先後多次到廣州一家三甲醫院就診,在嘗試連接該院無線網絡時,他前後「被」關注了多個不同的公眾號。
何先生發現,連上Wi-Fi後被強制關注的類些推廣公眾號,涉及網絡小說、企業營銷號等,「平常幾乎用不上」。他表示,每次都會動手取關這些營銷號。
5月10日下午,南都記者來到該醫院門診大廳,在Wi-Fi一欄搜索發現醫院熱點,點擊連接後遇到彈窗,出現「登錄」界面並彈出一則PM2.5口罩廣告,提示「打開瀏覽器跳轉」,隨後出現一則界面,寫著「紅包打賞 暢快上網」的字眼,提示用戶可以選擇「紅包打賞上網」或「關注公眾號免費上網」。
南都記者點擊第二項,顯示「正在為您打開微信」,隨後出現了一個名為「大橙大條」的公眾號,點擊關注該公號後,顯示Wi-Fi連接成功。
連接後跳出彈窗,提示可選擇「紅包打賞上網」或關注公眾號免費上網。
南都記者打開該名為「大橙大條」的公眾號。信息顯示,帳號主體為大橙大條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記者瀏覽發現,該公眾號推廣內容為短視頻,公眾號瀏覽量多在兩位數以內。
何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多次在該醫院使用手機上網,「每次推銷的號都不一樣,如果使用過程中遇到Wi-Fi信號不行,要重新點擊關注一個新的營銷號。」
該院門診處一名護士證實了這一情況。她表示很困擾,「一天要用手機連接好幾次,每次都要關注不同的營銷號,其實這類公眾號我都不想關注,但要不就得打賞現金。」南都記者了解到,選擇第一種「不關注公眾號、通過打賞上網」的方式,打賞費用在幾毛錢到幾元錢不等。
有消費者認為,連接Wi-Fi進行微信公眾號營銷推廣可以理解,但應告知消費者,並予以是否願意關注的勾選項。
市民陳先生則持不同見解,「既然享受了免費Wi-Fi,就得讓渡一部分權利。」
專家:應事先明確告知且經過用戶授權同意
微信:用戶自助行為,可以取消關注
對於上述現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表示,「掃碼點餐、連接Wi-Fi要關注公眾號,首先應事先明確告知用戶,且經過用戶授權同意,否則可能會侵犯用戶的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
趙佔領認為,「用戶使用免費Wi-Fi,與免費Wi-Fi帳號的權利人建立合同關係,本質上屬於一種交易行為。從合同角度來看,關注服務商推廣號是免費使用Wi-Fi帳號的合同對價。」
對於市民何先生的遭遇,他分析道,「如果用戶多次連接公共Wi-Fi需要關注不同的公眾號,用戶知情且自主選擇則屬合法,但推廣的公眾號的內容本身不能存在違法內容,否則可能違反廣告法或者其他法律。」
5月11日下午,微信的相關負責人回應,「作為平臺方,騰訊對商家的訂閱號或服務號沒有收取任何費用。掃碼點餐、連Wi-Fi需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營銷號這類現象,屬於用戶的自主行為,對於連接公共Wi-Fi被迫關注捆綁的營銷號,用戶可以選擇用戶可以取消關注或者選擇不連接。選擇權還是在用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