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優等生」更容易遺忘老師?

2020-09-05 教餘漫筆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梨窩媽媽」

此號主要分享我的教育隨筆。

班主任界流傳著這樣的話:做班主任,天天批評那些「差生」,天天寵溺那些優生,結果多年之後記得我們的,還是那些「不爭氣」的「差生」!而當年的「優生」,似乎並不領情,很多優生「功成名就」後早就忘了當年的「恩師」。

甚至,得出一個結論:一定要好好關愛「差生」!因為他們才是將來懂得「感恩」的孩子。

可能有一部分優生因為某種原因確實容易忘恩,也許他們天生自負,覺得這一切都是他們努力的結果,和老師關係不大。不過作為老師的我,自從踏上教師崗位那一天起,就從來沒有期望學生以後會記得我,只希望他們「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但是我害怕的是另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我小時候親自體驗過,那是一種什麼體驗呢?要從我的初中學習生涯說起。

初中時我是所有老師眼中的「優生」,當然也包括我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我的物理老師。初中時的我敏感內向,不善言辭,看著別的同學和老師有說有笑,說實話我挺羨慕的。

於是敏感內向的我覺得只要我在學習上表現優秀,老師一定會關注我,所以在學習上我很主動,自然成績在班裡是名列前茅的。而班主任的物理我學習的更加賣力,所以物理成績一直在前一二名。

可是我想錯了,班主任依然不關注我。

記得有一次他在班裡和我們說:「我知道物理對女生來說有點難,但是你們不能破罐子破摔呀,只要認真學,也是可以考好的。」那一次我物理考了95分,我是個女生,我多麼希望老師說:「你看,郭防也是女生,她不照樣考了95分?」可惜他沒有。

上課時不管難題還是容易的題,他幾乎從來不找我回答。雖然我是女生,可是我很喜歡做物理實驗。有時我很想上講臺去做物理實驗,但是不管我怎麼舉手,他就是不找我。

我有時也期待著他能在我的作業本上留下隻言片語,可是永遠只有一個大大的「紅勾」。

有時看班主任把一些「差生」請到辦公室批評,我都很羨慕,不誇張,這真是我初中時最真實的感受!

我仿佛是一個被遺忘的「優生」,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度過了我的初中生涯。雖然其他的老師沒有像他一樣,但是這件事我一直不能理解。

很多年過去了,我也當上了教師,偶然有一次,我看到了我當年的班主任,我和他聊了幾句,沒想到他還記得我的名字,而且還說:「你當時物理成績真是好,不用我督促,學習就那麼認真,讓我很是放心啊!」

我真想說:「你怎麼從來沒有表揚我,那怕批評一下也行啊?」可是最終我沒有說出口。

故事講完了,老師們明白了什麼呢?

其實人的感情就是在一次一次的「交鋒」中,更加了解彼此的。有時所謂的「差生」讓老師很苦惱,所以老師自然關注的就多一些。可是一些優生,他們的優秀卻被當做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優秀,不會惹事,不會生是非,所以被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冷落。

而優生,除了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做事情之外,老師很少與其進行深刻的交流談話,僅僅因為對他們所謂的「放心」。

教育者往往關注的是如何轉化「後進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在他們身上,這當然是教育的進步,但是請也別吝嗇對「優生」的耐心。

愛每一位學生,既包括「後進生」也包括「優等生」,更包括「中等生」。切不可因為我們教師的「放心」讓學生「寒心」。

我們老師最好每天捫心自問一句:我真的做到關愛每一位學生了嗎?不管他是「後進生」、「中等生」還是「優等生」。

當然這裡的「愛」是真正的關愛,是把每一個學生當做一個有名字、歷史、利益關係和個人目標的個體。

寫於2020年8月1日

相關焦點

  • 小學的尖子生為什麼後來大都普通了?這樣避免陷入優等生悖論
    當年的尖子生為什麼現在大都碌碌平庸?這種反差讓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為什麼尖子生沒有按照當初的預想發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學生長大後竟能脫穎而出呢?這樣避免陷入優等生悖論04 什麼樣的教育是成功的,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
  • 你需要這本「優等生」養育指南
    簡單地說,這是一本為父母和孩子而寫的「優等生」養育指南,它能夠引導父母走出固有的學習誤區,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正確學習方法,非常值得一讀。但本書的作者卻不這麼認為,經過二十多年的深度體驗和系統研究中西方學習理論,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與獨到思考,她提出一個理念: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優等生」,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不僅要幫助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從內心形成清晰的學習目標,讓孩子快樂而長久地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 沒有多少「優等生」的班級,但平均分卻很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每個班級中,學生們都存在著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三個水平層次。可以發現每個班級優等生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可以說是很有限,大部分是中等生,處於下遊的學生也佔不小比例。但是數據表明,有些優等生多的班級期末成績平均分數竟然不如優等生少的班級,那麼,這些成績平均分高的班級為什麼優等生卻不是很多呢?以下原因為大家答疑解惑。第一,分班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在學校裡,一個班級可能會被同一個老師帶好幾年,但是不可能會一直帶你上去,畢竟每個老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可能難度增大,就帶不動了。
  • 徐鄭凱伊亮相《音樂優等生》第二季 引老師爭搶
    2017年8月1日,《音樂優等生2017第二季》在CCTV15音樂頻道開播,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12歲小姑娘徐鄭凱伊,出現在第二期節目當中,她以一首《童話鎮》,傳遞出來一股小清流,獲得四位嘉賓高度好評,並順利進入汪正正老師的太陽班級。
  • 優我女團為什麼消失了,這個組合怎麼不火其中原因揭秘
    優我女團這個組合也是通過選秀節目選出來的,這個選秀節目的名字叫做《天生是優我》,是2017年浙江衛視推出的真人秀節目。通過一系列的比賽之後,最終成立了13人組合,名字就叫優我女團。優我女團為什麼消失了呢?優我女團這個組合為什麼不火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為什麼都說,生兒子比生女兒,更容易傷害媽媽的身體?
    而有一個看似有些「重男輕女」的事實,即生男孩比生女孩更傷身體,生兒子的寶媽往往身體會衰老得更快,體質也會變差,這讓很多人都覺得費解,明明是一樣生,為什麼都說,生兒子比生女兒,更容易傷害媽媽的身體?1、生理原因生兒子之所以比生女兒更傷寶媽的身體,是有其生理原因的。
  • 魯能泰山7號 各科老師眼裡的"優等生"
    卻殊不知,這些都是老師們給自己留下的&34;:詩情畫意的語文老師 —— 地段,一定要得天獨厚;環境,要人文氣息濃鬱;品牌,要有口皆碑;品質,要首屈一指。總之,要美成一首詩! 魯能泰山7號,名校環繞,學術氛圍濃厚;蔥蘢綠意,在喧囂城市裡開闢一片安寧之所。
  •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老師開小灶是其次,這兩點是關鍵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老師開小灶是其次,這兩點是關鍵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老師的孩子多數學習都很好,而且一般都是學霸,很多人覺得這都是老師私下給自己孩子開小灶的結果,其實,這都不是主要的原因,這兩點才是關鍵。
  • 五年制高職生備考專轉本為什麼學了就忘?正確複習是關鍵
    估計我們都有過相同的經歷「好久沒打球,手生了」,「好久沒開車,不太會開了」,「好久沒看單詞了,想不起來了」……諸如此類你想一下,如果你背書卡殼了,老師隨便提示一下,你是不是立馬想起來了。所以如果我們需要及時複習,反覆記憶,對遺忘的地方更加上心,就很快就能把「斷片」的內容牢固地記起來。如果你沒有及時回顧,你所有學習的大部分知識都會在6個月後全部遺忘。
  • 七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後看成績差異,優等生看思維,中檔生看計算
    整套試卷的前20個題目,可以說是中檔生最喜歡的類型,因為平時的常規題目,可以說非常舒服,因為太熟悉了。但是從21題開始,差異開始拉大。21題本身並不複雜,但是這是方程耶,期中考試方程問題可是還沒有學太多喲。但是這個題目關鍵是將行船問題、商品問題、方案問題進行了三連,如果這類問題中平時沒有掌握其中任何一種肯定是K.O的。
  • 中學優等生或因成績下降悄然離家出走 數月未歸
    一個老師、同學眼中的優等生為何會在去學校拿期末成績單之後一去不回?  孩子離家後沒有再回來  劉天友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7月4日早上,兒子去學校拿八年級期末成績單,說回來再吃早飯。「他走的時候是高高興興的,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回來。」
  • 為什麼生過孩子的女人更容易懷孕?快來看看大夫怎麼說
    現在去醫院看不孕的人越來越多了,一些沒生過孩子的人很難受孕,甚至是懷不上。而一些生過孩子的人卻三年抱兩。為什麼生過孩子的女人更容易懷孕呢?1、生過孩子的女人身體更健康,更通暢>生過孩子的女性,首先說明她的身體素質是比較好。
  • 生男孩讓媽媽更容易衰老,扎心了,生男生女果真不一樣
    導讀:生男孩讓媽媽更容易衰老,扎心了,生男生女果真不一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男孩讓媽媽更容易衰老,扎心了,生男生女果真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畢業後「差生」優等生誰會更親近老師,老教師告訴你真相
    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存在,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喜歡「好學生」,可能是因為他們成績好,聽話,不捅婁子,讓老師省心。但是畢業多年後,學生們都進入社會了,老師們反而更記得那些當年的「差生」。這些當年成績不好的,調皮搗蛋的,挨過老師的批評和抽鞭子的學生也會很感激老師,愛戴老師,而好的學生對老師往往是淡如水。那為什麼好的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反而不如差的學生呢?想想自己當年在高中時也是個「差生」:上課時看武俠小說,自習課上說話,還經常和幾個同學逃課去網吧或看電影,也打過架。老師看到我們就頭疼,至今我還記得他們那時無奈的眼神~!
  • 《小歡喜》:為什麼優等生、高學歷父母的家庭竟成抑鬱症重災區?
    高考,既考驗孩子,也磨礪了父母,因抱著「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都陷入無比焦灼的備戰狀態,尤其曾為春風中學教師、現為文化校物理老師的宋倩和女兒喬英子,更是矛盾重重、危機四伏:經宋倩輔導,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不計其數,用她自己的話是「一抓一大把」。
  • 從教育後進生與優等生的工作實際,看教育的特殊性及如何評價教師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後進生身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比優等生多。這是教育實踐中最大的實際之一。所謂後進生,是指在思想道德水平和學習能力上等方面顯著落後於優等生的學生。班級裡一些不安分守紀的學生往往就來自這些後進生。
  • 歌手李丹陽收愛徒鄧文怡 炫彩奪目《音樂優等生》
    本季《音樂優等生》精彩紛呈、亮點頗多,開啟了兒童音樂匯的先河,打造了電視音樂的視聽盛宴。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音樂人才紛紛前來參加,競爭異常激烈。來自香港的小童星鄧文怡脫穎而出,受邀登上《音樂優等生》這個面向全國觀眾的新舞臺。
  • 為什麼遺忘反而會提高學習成效?
    遺忘是學習的夥伴在很多人眼裡,遺忘是學習的最大的敵人,我們恨不得把學到的知識,都能像乘法口訣一樣倒背如流。在過去的研究中,有一位叫做艾賓浩斯的心理學大師就曾經提出過記憶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過去學習的東西如果長時間不利用,就會在記憶中逐漸消失。這造成了我們對「遺忘」的恐懼和焦慮。但是,本書的作者就提出了一個很反常識的觀點:如果大腦是一部學習機器,那它一定是一部古怪的機器。
  • 為什麼初中優等生到了高中就成了中等生呢?
    為什麼初中優等生到了高中就成了中等生呢?昨天發出《我孩是個中等生(1)》後,很多家長評論留言。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家孩子在初中是尖子生,怎麼一到高中就變成了中等生,甚至有的成了最後的呢?所以,並不是孩退步了,而是同學整體水平比初中高了,成為優等生當然更難了。
  • 優等生的4大歸納總結能力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優等生的4大歸納總結能力」。有些同學經常抱怨說:「老師一講就明白了,可是再遇到時就又不知從哪下手了?」問題出在哪呢?其實是因為,你學知識是雜亂無章的,就好像家裡的東西亂堆亂放一樣,等到需要的時候,肯定翻箱倒櫃也找不到,最後自己急得滿頭大汗也沒有辦法,只好再到商店裡買新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