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優等生的4大歸納總結能力」。
有些同學經常抱怨說:「老師一講就明白了,可是再遇到時就又不知從哪下手了?」問題出在哪呢?其實是因為,你學知識是雜亂無章的,就好像家裡的東西亂堆亂放一樣,等到需要的時候,肯定翻箱倒櫃也找不到,最後自己急得滿頭大汗也沒有辦法,只好再到商店裡買新的用。
再就是有的同學只知道苦學,但是所有學的知識在頭腦裡都是分散、孤立的,學過的章節,也不知道哪些是重難點。沒有長成知識樹,等到要用的時候自然就不知道從哪裡提取,考過很多遍的知識,自然也還是稀裡糊塗滴,同一類型的問題做過很多次,還是束手無策,學習效果很差。這樣就算你天天做題,成績也還是不升反降。很多類似的題目反覆做,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對於這些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缺乏一種「歸納總結」的好習慣。我們說,不注意隨時地歸納總結,就會邊學邊忘,知識掌握也不會牢固。出現像知識提取困難,成績不升反降,學習刻苦,成績卻不理想這些問題,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那歸納總結的習慣對我們的學習到底有多重要呢?下面就從3個方面說一說。
第一,強化記憶。
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研究發現,人們對學到的新知識,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兩天後只留下28%,6天後只剩下25%。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學了新知識之後,不僅要「趁熱」複習,還要「每天有複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
第二,差缺補漏,保證知識的完整性。
不管課上記得多認真,有時難免會出現漏洞和欠缺,有的屬於理解不到位,有的屬於記憶有疏忽。通過課後歸納總結,一旦發現漏缺,就要及時補上,不要在學習上「欠債」。
第三,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如果能系統地歸納出每一章、每一節的重難點和他們的知識體系,我們就能對每節每章了如指掌,解題時想用哪部分知識,就能用。而且不斷思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一旦知識能連起來,很多需要聯繫各章節知識解決的問題,也都能搞定了。
否則就算天天做題,不總結自己會做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只要題目稍加變化條件,還是應付不來。題目是做不完的,可是常考的題目類型,科目的重難點是有數的,歸納總結一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讓我們做的題目越來越少。
那具體來說,優等生具有哪些歸納總結的能力呢?我們又怎麼才能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呢?主要抓住下面4種方法。
第一,遵循「四部曲」。
首先理解。知識只有消化了,才能進行歸納總結。所以我們課上要注意聽,好好想,不懂的就要問。
其次,歸納總結的時候自己先回憶,完了看書,自己已經理解的部分少看,多看記不清的地方,再整理筆記,看看完整不、準確不,最後看參考書,擴大知識面。
再次,歸納要及時。最好上午學的下午複習,下午學的晚上複習。
最後,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用最少的時間,學最多的知識。
第二,歸納知識點,構建知識網。
每門功課的每一章、每一節都有重點、難點,這些都是零散分布的,你不歸納整理,就會像廢鐵收購站一樣,亂七八糟,混亂不堪;有了歸納整理,才會對每章每節了如指掌,才會形成合力,構建起強大的知識網,才能在考試中靈活應用。
比如運動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要是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這個物體就會受到讓它產生加速度的力的作用,這樣運動學就和動力學產生了聯繫;二這個作用力又是由於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而產生的,這樣動力學又和電磁學產生了聯繫。有一些難題,我們之所以解不出來,就是因為我們不能綜合幾方面知識。如果知識能連在一塊,一大推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歸納總結的形式。
這裡介紹幾種歸納總結的形式。最常見、最易掌握的是「提綱式」,就是把相關重點知識點,按照一定地系統歸類。再就是用的比較廣的叫「表解式」,就是在「提綱式」的基礎上,把知識點放在表格裡。
還有「圖解式」,就是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以網狀結構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相當於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記憶知識點。中國學習能力研究院的郭瑞立教授在教授思維導圖課程的時候,就說過用思維導圖記憶各科知識點,記得牢,記得快更記得輕鬆。
許多同學之所以進步到一定程度,無論怎麼努力,成績卻再也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不會歸納總結。在學習的過程中,若能養成隨時隨地歸納總結的習慣,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所以一定要重視歸納總結的力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