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總結在應試教育課堂上也會受到教師重視,只不過完成這一過程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自話自說」。
而高效素質課堂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這一過程,教師在其過程中只是提示、補充和完善。顯然,重視學生完成的過程更有利於加深理解,提高學習能力。
一般地,學生開始進行獨立自主的「歸納總結」時會感到比較困難。往往會出現對「內涵」理解比較膚淺,對「外延」則展示得不夠全面,更會由於經驗不足等原因不能恰當舉例。
因此,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進行小組間的練習。即,先由小組成員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小組成員共同完善。必要時,請教師出面提示、進行必要的講解或示範。
一、提煉出「中心詞」
經過分析討論後,學生們對一些問題有了一一些認識。這些認識就知識內容看比較零散。歸納總結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找到恰當的「中心詞」,加以概括。如:「力」、「化學變化」、「三角形」等概念中心詞,或某個理論(名稱),某種形式中心詞。
在確定「中心詞」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小組成員進行共同討論決定。其實在完成歸納總結過程中還要經常討論。
二、由「中心詞」擴展出「是什麼」,「包含什麼」
確定「中心詞」後,接著圍繞「中心詞」進行擴展。涉及理論概念的,其實就是要理清其「內涵」和「外延」。涉及形式的,要列出與其相關的內容。
學生在完成這些過程中由於知識有限、理解不深的限制,第一次多半會有疏漏。對此,教師要加強指導。指導過程中,儘量只做提示(引導分析討論)不幫助做結論。
三、複習過程中要經常性進行歸納總結
在複習過程中,對章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是必須的。建議在完成這一過程中儘量畫出思維導圖。
先由小組成員獨立構思思維導圖,然後在一起討論修改,最後相互補充完善。需要教師提醒學生的是「中心詞」要明確,內容的遞進關係(邏輯)要清晰。
教學實踐證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學習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