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
本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續
教案中怎樣體現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班級、學情、師情選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將模式名稱和模式流程的每一步術語寫人「教學模式」項目後,再在「教學模式操作過程」或「教學步驟」中對應模式流程的每一步逐一展開,即每節課都能把教學模式流程的每步術語書寫在教學過程下的某段開頭位置,統領所學的每一段(節)內容,並照此操作。根據課的需要,有時候模式流程整體上只用一遍;有時候模式流程整體上要反覆使用,或模式流程中的某一步要反覆使用。反覆使用時,在流程術語旁加上序數,以示區別。這樣模式就貫穿了一節課的始終。模式用完了,課也結束了。如:
圓的一般方程教案(摘要舉例)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三、教學課時:
四、教學用具:
五、教學模式:八字教學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六、教學模式及內容展開過程:
讀讀1:生讀課本第X頁至第X頁
議議1:小組討論並歸納出1、2、3、4等問題。
講講1:小組討論後,各組代表陳述或展示本組看法,眾生補充或糾正,師評點。
讀讀2:生速默讀課本第X頁的例4
議議2:小組論討提出並歸納問題若干。
講講2:各組小議後,小組代表陳述或展示看法,眾生補充,師評點。
練練:生當堂演練和反饋1、2、3題
七、師生課後反思:(略)
八、發放或布置課後學案。
具體運用請看第二編教案示例篇。初學者重點要掌握以上五和六的對應運用,不能只寫出術語而置之不理。課堂中教師要隨時組織學生按步驟操作而不能放羊,坐等結果。
初學者怎樣選用教學模式?
對初學者來說,選用教學模式的方法是,首先看課本或教材,對應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後選模式構思教案。學情不同、教學目標不同,選取的模式就應有所區別。比如自學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課堂結構一般遵循定向指導→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師生小結的程序;而練習課則是為了使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它的課堂結構程序一般是:提出練習任務→指導練習方法→學生完成練習→師生共同評析。如果不考慮教學目標和內容而選擇與之不相應的教學結構模式,肯定不會取得預期效果。
其次對於教參和他人教案,少看或不看。這樣做,你會覺得在某個課型下的教學模式基本適用於「我」,教參和他人教案只是個補充、參照;如果先看了教參尤其是他人教案,你會崇拜的五體投地,再選模式,你會覺得每個模式都不適用於「我」,只能照抄教參照搬他人教案,結果失去了自我。勉強選了個模式,對自成一體的嚴謹的教參或他人教案,那是想剪剪不斷,想理理還亂,總覺得所選模式和內容套不上,用不成,最終成為別人的「俘虜」。「先入為主」是把雙刃劍,我們要利用它積極的一面。
再次,對各學段教師來說,教學模式沒有必然的學段歸屬界線,更沒有必然的學科歸屬界線。選用時,應根據自身的素質和學生的能力及相關的教學環境、條件進行選擇,互相參照,靈活變通。對已經選中了的模式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它的順序或者照搬套用它的每一環節。
請看下頁:《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五)教學模式概述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