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課堂教學模式(四)

2020-09-03 甜蜜909

上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

本頁:教學模式篇之概述續

教案中怎樣體現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班級、學情、師情選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將模式名稱和模式流程的每一步術語寫人「教學模式」項目後,再在「教學模式操作過程」或「教學步驟」中對應模式流程的每一步逐一展開,即每節課都能把教學模式流程的每步術語書寫在教學過程下的某段開頭位置,統領所學的每一段(節)內容,並照此操作。根據課的需要,有時候模式流程整體上只用一遍;有時候模式流程整體上要反覆使用,或模式流程中的某一步要反覆使用。反覆使用時,在流程術語旁加上序數,以示區別。這樣模式就貫穿了一節課的始終。模式用完了,課也結束了。如:

圓的一般方程教案(摘要舉例)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三、教學課時:

四、教學用具:

五、教學模式:八字教學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六、教學模式及內容展開過程:

讀讀1:生讀課本第X頁至第X頁

議議1:小組討論並歸納出1、2、3、4等問題。

講講1:小組討論後,各組代表陳述或展示本組看法,眾生補充或糾正,師評點。

讀讀2:生速默讀課本第X頁的例4

議議2:小組論討提出並歸納問題若干。

講講2:各組小議後,小組代表陳述或展示看法,眾生補充,師評點。

練練:生當堂演練和反饋1、2、3題

七、師生課後反思:(略)

八、發放或布置課後學案。

具體運用請看第二編教案示例篇。初學者重點要掌握以上五和六的對應運用,不能只寫出術語而置之不理。課堂中教師要隨時組織學生按步驟操作而不能放羊,坐等結果。

初學者怎樣選用教學模式?

對初學者來說,選用教學模式的方法是,首先看課本或教材,對應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後選模式構思教案。學情不同、教學目標不同,選取的模式就應有所區別。比如自學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課堂結構一般遵循定向指導→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師生小結的程序;而練習課則是為了使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它的課堂結構程序一般是:提出練習任務→指導練習方法→學生完成練習→師生共同評析。如果不考慮教學目標和內容而選擇與之不相應的教學結構模式,肯定不會取得預期效果。

其次對於教參和他人教案,少看或不看。這樣做,你會覺得在某個課型下的教學模式基本適用於「我」,教參和他人教案只是個補充、參照;如果先看了教參尤其是他人教案,你會崇拜的五體投地,再選模式,你會覺得每個模式都不適用於「我」,只能照抄教參照搬他人教案,結果失去了自我。勉強選了個模式,對自成一體的嚴謹的教參或他人教案,那是想剪剪不斷,想理理還亂,總覺得所選模式和內容套不上,用不成,最終成為別人的「俘虜」。「先入為主」是把雙刃劍,我們要利用它積極的一面。

再次,對各學段教師來說,教學模式沒有必然的學段歸屬界線,更沒有必然的學科歸屬界線。選用時,應根據自身的素質和學生的能力及相關的教學環境、條件進行選擇,互相參照,靈活變通。對已經選中了的模式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它的順序或者照搬套用它的每一環節。

請看下頁:《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五)教學模式概述續

相關焦點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五)
    上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本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怎樣讓學生參與並適應「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主體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讓每一位學生全面、全過程地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通過三個步驟來促使和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即幫助學生參與、學生嘗試參與、學生主動爭取參與。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一)
    前言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最重要的舞臺,教學的精緻最終必須落實在課堂的精緻上。平日,教師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如何讓課堂精緻,如何讓課堂高效。課改檢查組每到一校,教師們詢問最多的是教學方法,而且是如何儘快改變現有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精緻方法。在聽了檢查組推薦的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後,教師們喜出望外,紛紛索要材料,並記下聯繫方式。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二)
    上頁:前言本頁:目錄第一篇教學模式篇第一節教學模式概述第二節通用教學模式第三節理科教學子模式一、數學二、物理三、化學四、生物五、信息技術六、通用技術第四節文科教學子模式>一、語文二、政治三、歷史四、地理五、英語六、體育七、音樂八、美術九、心理活動課第五節研究性學習一、學科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第六節導學案編寫和使用模式第二篇教案示例篇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三)
    學會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以此有序快捷高效地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生生互動、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生為主體、師為主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當代教學新理念。普及教學理論,規範教學行為,落實「三維」目標,省時高效地大面積改善課堂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使比較抽象的教學理論轉化為一般教師易於掌握的實施方案。
  • 轉變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你們的課堂你們做主
    但長期以來,很多地方,特別是教育水平比較落後的西部地區,在日常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學仍以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要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內容單調乏味,教學手段機械僵化,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效率十分低下。這樣的課堂現狀,不符合國家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培養德智體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與國家的新課程改革格格不入,不能滿足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
  • 老師和學生,誰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現代教育進行「課改」這麼多年,一直推崇以學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等多種教育理念。細細品味這些教育新理念和新思維,本質上來說就是要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式教學方法,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探索創新精神等。
  •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文/強哥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高效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翻轉課堂是這一時期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交給學生,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與傳統課堂學習不一樣,翻轉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 2.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掌握主動性選擇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老師選擇的知識,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 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首選的教學模式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筆者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多維立體性結構」的學說,以就教於方家。一、什麼是多維立體性結構所謂多維立體性結構就是將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教師、教材、學生和時間這四個要素以動態調控的方式有機地組合到一起,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種先進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 LICC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主體間性觀察與深度構建
    主體間性理論認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同為教育教學的主體,這種「雙主體」之間存在一種「主體—主體」 的互動關係。這種互動關係超越了傳統的「個人本位」 主體性觀念,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包容、和諧、雙贏的教學共生關係。法蘭克福學派的哈貝馬斯在他的交往行為理論中主張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協調和合作的交往行為模式。從這一特點來看,哈貝馬斯本質上是要克服主體和客體的不平等,建立一個合理化的主體間性模式。
  • 生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生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方素菊)學生在課堂上自信地闡述自己或小組對學案有關問題的理解、全校一半的教師在博客上展示自己的課改心得……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樣生動的教學模式和先進的交流手段居然會發生在一所鄉鎮中心小學裡
  • 英語「四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為改變目前的現狀,提高全體學生的英語水平,筆者通過實驗英語「四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強化略讀,尋讀等閱讀技巧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關鍵詞:四位一體;課堂教學;書面表達一、問題的提出為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筆者曾對某校初二、初三年級4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
  • 翻轉課堂課前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
    本文由《現代教育技術》雜誌授權發布作者:曾明星、蔡國民、姚小雲吉首大學軟體服務外包學院,湖南張家界427000摘要在翻轉課堂課前教學中,師生在空間上分離,學生學習通常處於一種「游離」狀態,缺少面對面交流與現場監控,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 文教丨寧遠:「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獲省先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4日訊(通訊員 駱力軍 胡三妹 李蘇芳)4月13日,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會在長沙召開,寧遠縣在會上作「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和「從入口看出口」教育評價方式典型經驗匯報,得到了全省教研界領導、專家以及同行的一致好評。
  • 也談高效課堂和教學模式
    由於種種原因使得我們的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樣子,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堂機械化,學生變成車間裡的產品,失去了靈性。教學中拔苗助長,使用膨大劑催熟劑,只顧眼前不考慮長遠,這樣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的課堂。我們要改要糾偏這樣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知識生發的場所,能力形成的場所,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 凱洛夫的「六段教學法」與英語課堂「5P教學模式」
    修改「凱洛夫教育學」的「六段教學」可能有多種原因:比如可能考慮到其中「引入新課題」可以包含在前一個環節的「檢查作業」以及後一個環節的「講授新教材」中;另外也可能是受了20世紀初學習日本教育學的影響。由誇美紐斯引領,經過赫爾巴特的充分發揮,加上凱洛夫教育學的加工改造,這種以追求「教學規模」的有效教學傳統基本發展成熟,或者說,這種適應班級教學的「教學模式」終於形成。
  • 利用互動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為了能夠讓小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動模式教學,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一、互動教學模式概述互動模式教學是指通過營造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以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互動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將課堂教學看作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一個過程。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
    三是教學設計——基於上述模式,對「翻轉課堂」的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目的、學習策略、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環節進行分析與設計。四是教育實驗——在實驗班根據上述設計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最終依據實驗結果驗證模式的有效性,結合調查、訪談和實踐體會,對模式做出修正,並提出模式應用的建議。
  • 「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英語教學活動
    4月18日,雙語小學部舉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英語教學研討活動。雙語、渾南、東關、撫順校區小學部、育才幼兒園的領導及教師,以及雙語初中部的英語教研組長和英語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開放的課堂。雙語小學部全體英語教師開放課堂一節。第二部分,聚焦課堂。金玉和楊喜兩位教師做了兩節觀摩公開課。第三部分,專家、教師點評。欒英莉主任、何如教授,以及各校區的英語教研組長就「主體」的含義,英語教學特色,教師隊伍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銜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第四部分,反思提升。
  • 範秀麗:「問題導學」生本教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科育人為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依照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提出的「問題導學模式」和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順應全省課堂教學改革的滾滾浪潮,我校於當年9月起構建並實施「問題導學」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全體教師以暴露和解決問題為課堂活動主線,以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練習、展示為主要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和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