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七)應用創新

2020-09-03 探理究事

應用創新看起來有些難,在應試教育中也不太可能為此「浪費」時間。其「難」主要難在能力不夠、時間不夠。

高效素質教育想要克服應用創新的「難」,先要鼓勵學生儘量「動」起來操作或調查實踐。時間上不急,對完成一個項目的時間可以安排為一次或多次課。

一、提出設想

學習一些重要知識後,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社會上的實際應用,尋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

比如:學習物態變化,「水蒸氣液化成液態水」,思考:沙漠地區空氣中存在水蒸氣,能不能將空氣中水分轉化成液態水並儲存起來。然後,圍繞「氣態」~「液態」的知識內容(如:條件,能量變化等)開始構想。

二、操作實踐

根據設想,製作必要的裝備,並檢驗效果,然後再做修改完善。

在實際操作(包括製作與檢驗)過程中,針對新問題新設想可能要運用更多的知識。教師密切關注進程並給予指導。

如:承上製作提取空氣中水分設備過程中,需要選擇材料。學生在這一階段對有些材料的性質認識有限,教師可以及時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擴大選擇範圍。

對低年級學生而言,由於認知限制,製作應當簡單易完成。比如:用硬紙裁剪各種圖形等。

相關焦點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三)分析討論
    圍繞分析討論,應試教育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而在高效素質教育的課堂上,則學生全面深度參與。不僅要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也要得出有價值的結論。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聽」,「思」,「說」全要素參與。一、提出問題主要在通過模式(一)閱讀了解,模式(二)觀察模仿後,提出問題。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五)交流表達
    交流表達在應試教育課堂上就是「發言」,只是一般的發言機會很少,一個學期有的學生可能一次機會都沒有。在高效素質教育課堂上除前面「分析討論」,「歸納總結」模式中學生有大量「發言」外,還有機會展示個人、小組的學習成果(如:歸納總結的內容等),講述個人見解,辯論等。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能夠講明白知識內容比單純記背做題理解更深。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六)記憶練習
    應試教育課堂上除測驗考試外,一般是不會安排時間讓學生做作業的,也很少在課堂上解決記憶的問題;大量的記背和練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無疑,這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高效素質教育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記背和作業練習。儘量不給學生增加課後作業負擔。一、課內記背一些基本要求:(1)當堂課的主要內容,在當堂課內要能夠背得下來。
  •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文/強哥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高效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從參與中得到發展。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一)閱讀
    一般「應試教育」的課堂上除語文,英語外,其它學科少見專門安排時間進行課本閱讀。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教師總是迫不及待地切入教學「正題」,忽略了必要的學習準備,心理鋪墊這些過程,其結果就是(在教師講授過程中)學生總是處於懵懵懂懂,被動適應過程中。課堂閱讀,讓學生初步熟悉即將學習的內容,可以緩和緊張焦慮情緒,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四)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在應試教育課堂上也會受到教師重視,只不過完成這一過程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自話自說」。而高效素質課堂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這一過程,教師在其過程中只是提示、補充和完善。顯然,重視學生完成的過程更有利於加深理解,提高學習能力。一般地,學生開始進行獨立自主的「歸納總結」時會感到比較困難。
  • 高效素質教育課堂模式(二)觀察模仿
    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呈現出可接受的信息往往量少,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這樣,一方面不利於正處於大腦發育關鍵期的低年級學生的「神經元」建立,導致大腦發育遲緩;另一方面,容易導致上課興趣疲勞,嚴重的產生「厭學」行為。因此,需要重視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觀察模仿,目的就是使學生充分調動「眼」、「耳」、「身」的感覺功能,儘可能多的接受信息。
  • 濱州:聚焦教學創新與高效課堂建設 推動教育內涵品質提升
    全市中學段以學校為主體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超75%,小學段「1+N」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參與教師超80%近年來,我市深耕高效課堂「主陣地」,成效顯著。兩年多來,開展業務素質大培訓大提升,已投入培訓經費近千萬元,培訓教師逾10萬人次;開展了高效課堂建設推進年和深化年活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徵」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原標題: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山東省莘縣第二中學「一五三」教學模式下的翻轉課堂建設成果顯著   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了傳統
  • 高職數學翻轉課堂模式應用研究
    此外,要積極引導學生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應用發現課堂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時研究並提出優化解決方案,推動高職數學課程改革。(二)營造課堂學習氛圍,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數學課堂氛圍的調整是應用翻轉課堂的重要部分,固有的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 互動反饋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創新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一)選題緣由1.宏觀背景——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習近平主席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二)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本課題研究重點在於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實踐,如何在傳統教育領域最大限度地發揮先進技術的作用。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出基於網際網路環境支持下的互動反饋技術對小學語文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拓展與創新。
  • 創新教學模式讓課堂越來越有趣
    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課堂不但傳授知識還變得很有趣。杜永紅還談到,在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條件下,學校還主推「競賽育人」的教學項目,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能參加3~4次的學科競賽,學生能參加三創電子商務大賽、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競賽參與度超過了100%,達到了113%的比例。
  • 高效課堂與模式的關係|獨家專欄
    「陳述高效課堂」 欄目說明為讓更多的人能夠受益於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及新生態教育理念,「高效課堂」公眾號運營小組特發起此專欄。此專題主要為大家分享育中方略教育集團董事長、總校長陳立女士的著作《重構高效課堂》一書的內容及她的教育理念。
  •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陽泉市礦區南樓小學舉辦教學節
    此次活動以「創新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為主題,開展了名師骨幹引領、共研高效課堂的教學研討活動。在活動中,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共同觀課研課,積極獻計獻策,探討符合新課程的高效課堂新理念。在研討中,南樓小學的老師們全員參與,為各學科上課模式的創建獻計獻策。
  • 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新鄉智慧課堂應用研討會召開
    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8月1號,由德教通智慧課堂品牌公司元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新鄉新一街中學以及新鄉市和省內七所中小學,在新鄉新一街中學,以智慧課堂應用案例與成果分享為主題,展開了為期半天的智慧課堂應研討會。
  •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其核心是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激發其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要有趣味性。
  • 江蘇啟東市大江中學:中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高效課堂」
    > 1.創新案例名稱:中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高效課堂」 2.創新主體(團組織或個人)名稱:啟東市大江中學團委 3.這一創新是如何產生的? 為貫徹江蘇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啟東教育界提出並實施了新型「高效課堂」模式,其核心訴求在於「減負增效」,主旨理念在於踐行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關鍵舉措在於為每一位學生發現、表現、創造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張揚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力啟發和引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協作探究性、突破創造性。
  • 陝西:探索「三個課堂」應用 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薛凱)近年來,陝西省圍繞「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三段式發展戰略,全面部署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探索構建「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創出了一條具有陝西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子。
  • 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內容設計、教育隊伍素質方面進行創新和提升
    微課在口語當中的應用加強學生的口語、英語應用訓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重視「聽、說、讀、寫」,僅僅是課堂中的聽講和閱讀並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吸收和理解課本知識,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講解重難點、解答學生的疑問外,還需要通過角色扮演等方法鍛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 智能技術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以智慧課堂為例
    (一)智慧課堂與因材施教有效聯結的內部機理筆者帶領研究團隊圍繞智慧課堂進行長期研究,取得了1.0到3.0的系列研究成果[34]。智慧課堂是基於智能技術構建的智能、高效課堂,其目的是推動學科智慧教學創新,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促進學習者轉識為智、智慧發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