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到12日,山東迎來進入秋冬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區域最廣的一輪重汙染過程。截至今天,全省除威海外已經全面啟動應急預案。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13日伴隨氣象條件好轉,重汙染天氣有望得以緩解。15到17日,山東內陸地區或將出現一次汙染程度較輕的汙染過程。在重汙染天氣下,容易對眼部、鼻部產生不良刺激,如何才能避免呢?德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支招:外出返家後,建議第一時間洗手,並清洗眼部和鼻部,同時用淡鹽水漱口,以避免汙染物對人體持續產生不良刺激。
市疾控中心的專家介紹,重汙染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吸入汙染物引起的咳嗽、咽喉痛、眼部刺激等症狀。重汙染天氣還可誘發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加重病情,必要時應及時就醫。慢性危害主要包括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期持續的重汙染天氣可增加哮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及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此外,重汙染天氣也可影響人的情緒。
那麼如何減輕重汙染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呢?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儘量避免外出,如必須外出,回到室內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清理鼻腔及眼部。
市疾控中心專家教給大家一套具體的清理方法:回到室內先要漱口和刷牙;再用清水衝洗眼部;然後以棉籤蘸酒精,將耳中汙染物粘出;最後重點清理鼻腔,兌濃度約為0.9%的鹽水或醫院購買的生理鹽水,灌入洗鼻壺中,分別衝洗兩側鼻孔,每衝完一側即擤鼻子,將兩側鼻孔內的汙染物擤出,重複此動作直到鼻腔清洗乾淨為止。
此外,重汙染天氣下,公眾應儘量減少暴露,尤其是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建議及時關閉門窗,不要在室內吸菸,此外,還應避免烹炸等可能加劇室內空氣汙染的行為。如室內未安裝新風機,應根據當地的空氣汙染情況,儘量避開汙染尖峰時段,每天開窗通風1至2次,每次10至20分鐘。如室內人員較多,空間較小,則應適當增加開窗次數。如有條件,可使用空氣淨化設備。如必須外出,應儘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並佩戴合格的口罩;外出回來及時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膚。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編輯|唐志梅
通訊員|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