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熱痙攣患者增多 市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警示

2020-12-19 騰訊大浙網

近日熱浪滾滾,截至6月26日中午,已有不少人因為熱出來的病被送往醫院。究竟該怎麼預防高溫?6月26日,紹興市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市民要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

6月26日,市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報告:受副高影響,今明後3天我市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可達36~38℃。圖為昨天中午,不少市民在出行時「全副武裝」戰高溫。

「中暑」的熱痙攣居多  

「一天就送進來17個病人,均屬於輕度中暑。」6月26日,紹興二院醫護人員工作群發出這樣的「注意防暑」緊急呼籲。抽筋、筋痛、發熱……這些病人都是差不多症狀,需要降溫、補液。該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潔告訴記者,中暑有熱痙攣、熱射病和熱衰竭三個過程,這些病人病情還比較輕,大多數是在外作業造成的。因此,醫生在診療中提醒這些病人減少高溫下的勞作時間,否則發展成熱射病就很危險了。

在紹興市人民醫院,這兩天因高溫中暑的病人也不少。一天收治的病人有近10人,除了一些露天作業的勞作者外,還有個別老年人因為不開空調等造成中暑。

「這幾天持續高溫,應該密切注意。」市疾控中心今天發出「防中暑」提醒。有關專家說,在炎熱的夏季,高溫、高溼、強熱輻射天氣可造成人體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一旦機體無法適應,可能造成體溫異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亂,發生中暑相關症狀。

怎麼判斷是不是中暑?專家說,中暑的症狀可輕可重,輕症中暑可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等。一旦發展為重症中暑,則可出現大量出汗、血壓下降、暈厥、肌肉痙攣,甚至發生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對中暑患者及時進行對症處理,一般可很快恢復。在施救中,要使患者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臥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同時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但重症患者,則應及時就醫。

冰鎮飲品不是防暑良策

針對不少市民出現的輕症「中暑」現象,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關鍵還是要注意預防。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了再喝水。

「其次,要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專家說,這種天氣很多人喜歡喝冰鎮的啤酒、可樂等飲品,這並不正確。因為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更會造成胃部痙攣。此外,還要少吃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在穿著上也要注意,應儘量穿著質地輕薄、寬鬆和淺色的衣物。

最需要提醒的是,應儘量在室內活動,減少戶外鍛鍊。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外出時,則應塗擦合格的防曬劑,戴上寬簷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出行應儘量避開正午前後時段,戶外活動應儘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專家建議,這種天氣下,如必須進行戶外鍛鍊的,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專家提醒,高溫天氣應特別注意這些高危人群,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徵兆。尤其是駕車出行的,離開時切勿將兒童、寵物等留在車內。

相關焦點

  • 紹興醫院裡熱痙攣病人增多 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
    昨天,市疾控中心針對目前持續高溫容易引發「中暑」的情況,提醒市民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  「中暑」的熱痙攣居多  「一天就送進來17個病人,均屬於輕度中暑。」昨天,紹興二院醫護人員工作群發出「注意防暑」緊急呼籲。抽筋、筋痛、發熱……這些病人都是差不多症狀,需要降溫、補液。
  • 中暑患者增多 專家:不要飲用含大量糖分的飲料
    記者從武漢市職業病防治院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高溫中暑報告病例達200餘例,多為輕症中暑,暫無高溫中暑者申請職業病診斷。市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科主任毛革詩介紹,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即為職業性高溫中暑。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有...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江歆    本報訊 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了今年全省高溫中暑病例情況。報告顯示,今年高溫中暑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81:1;中暑病例以30到49歲年齡組最多,有103例。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專家說,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
  • 如何預防高溫中暑和食物中毒?市衛計委疾控中心來教你
    西安市衛計委、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 做好自我防護,儘量避免和減少在高溫時段外出,預防中暑發生;注意飲食衛生,謹防食物中毒。  做好自我防護  預防中暑發生  (一)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和汗腺功能衰竭產生的急性疾病。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
    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了今年全省高溫中暑病例情況。報告顯示,今年高溫中暑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81:1;中暑病例以30到49歲年齡組最多,有103例。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專家說,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 持續高溫家裡蚊子變少 市疾控中心:蚊子也會「中暑」
    蚊子真的會「中暑」嗎?昨日,記者也市疾控中心病媒科的專家們。他們說,市民感覺這些天蚊子少了,還真和天太熱有關。持續高溫,蚊子無法產卵「最近明顯感覺家裡和廣場上的蚊子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的高溫把它們都曬懵了。」市民羅先生家住濱江社區,傍晚經常帶著孩子去社區的廣場散步。他說,自己和孩子都屬於特別「招蚊子」的體質。
  • 廈門疾控發布7月健康警訊 高溫中暑也會致命
    高溫天氣易致中暑,而重症中暑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連日來,廈門多家醫院已經接診了多例重症中暑患者。我們常說的中暑其實分為熱衰竭、熱痙攣和熱射病,而其中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廈門市中醫院急診科在幾天前接診了一名熱射病的患者,患者40多歲,長時間在戶外工作。
  • 如何預防中暑?專家:不要飲用含大量糖分的飲料
    記者從武漢市職業病防治院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高溫中暑報告病例達200餘例,多為輕症中暑,暫無高溫中暑者申請職業病診斷。  市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科主任毛革詩介紹,在高溫作業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即為職業性高溫中暑。
  • 熱衰竭、熱痙攣和熱射病的區別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他們從事田間勞動、建築、裝卸、搬運、環衛等工作,除受太陽直接照射作用外,還接受被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熱量。露天作業者應配備寬邊草帽、遮陽隔熱帽等以防日曬,衣服儘可能減少暴露部位。
  • 三伏天 防中暑指南
    ,現在我們收集了一些三伏天防中暑的小知識,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一起來看看吧。自身因素:主要為產熱增多,對高溫不適應、散熱障礙。(1)人體產生熱量增多,如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2)對高溫不適應,如營養不良、年老體弱、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飲酒、飢餓等;(3)散熱障礙,如過度肥胖,穿緊身、透氣性差的衣褲等。中暑分為哪幾種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序,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 85人中暑! - 瀟湘晨報
    從8月起至今天下午3點蘇州已經共有85例中暑患者!今天,蘇州疾控發布了中暑自救指南↓如何識別、處理中暑參照GBZ41-2019《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按照嚴重程度可劃分為中暑先兆、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後三種嚴重者可導致死亡:1.中暑先兆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39歲的他熱痙攣昏迷
    出梅後的杭城瞬間熱浪滾滾,這兩天,不少還沉浸在前幾日悶熱潮溼天氣中的市民一下子沒緩過神來,中暑入院急救。39歲的李先生,就讓市一醫院的醫生捏了把汗。前天早上,他在工地上幹活後暈倒,被120送入市一醫院救治,醫生診斷為熱痙攣。  高溫天如何預防中暑?中暑後如何急救?市一醫院急診科專家為您支招。
  • 電焊工中暑,四肢抽搐熱痙攣
    記者從市三三一醫院急診科了解到,該院急診科昨接到4名中暑病人。專家提醒,氣溫持續升高,「熱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話,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應當做好防暑降溫工作。30歲的小許是蘆淞區某工地的電焊工。昨日上午9時許,工友聽見小許喊頭暈,趕緊上前查看,只見小許有氣無力地靠在一邊,工友隨即撥打120。
  • 中暑後短時間大量飲水易引起熱痙攣
    碼頭鎮的老戴最近正在趕一個工程,每天在烈日下幹活,昨日突然出現頭暈、昏厥等症狀,到診所一看,老戴才知自己中暑了。    據了解,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勞動引發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 紹興出現散發性水痘病例 疾控部門緊急提醒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眾多紹興家長的關注:全國多地出現水痘病例,已有學校全班停課。紹興的情況如何?「根據監測,近期多為散發病例,但家長還是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紹興市疾控部門專業人士說。12月20日,記者從紹興第二醫院了解到,隨著天氣轉冷,已有一些小朋友因患水痘前往醫院就診。
  • 雲南省疾控中心提醒:流感高發 接診患兒增多 吃普通感冒藥效果不大
    雲南省疾控中心微信公眾號「雲南疾控」日前發文稱,隨著冷空氣的來臨,病毒也來勢洶洶。現階段已進入兒童流感和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期,不少幼兒園、小學的學生出現了發熱、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各大醫院急診科、兒科接診的患者較前期明顯增多。昆明市共有2個流感高發期,一次是每年的5月至7月的夏季,一次是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的冬季。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杭州39歲男子熱痙攣昏迷……這些防暑...
    杭+新聞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張穎穎出梅後的杭州瞬間熱浪滾滾,這兩天,不少還沉浸在前幾日悶熱潮溼天氣中的市民一下子沒緩過神,中暑入院急救。39歲的小李,就讓市一醫院的醫生捏了把汗。前天早上,他在工地上幹活後暈倒,被120送入市一醫院救治,醫生診斷為熱痙攣。高溫天如何預防中暑?
  • 東莞:熱浪來襲 醫院中暑患者增多
    烈日下,路政工人還推著冒著熱氣的壓線機在路面畫線 記者 王俊偉 攝  12日上午,颱風來臨前的東莞暑氣逼人,在南城送快遞的何師傅突然昏倒,體溫竟高達42℃,屬於嚴重中暑記者從東莞多家醫院獲悉,隨著氣溫的升高,近期已經陸續接診了不少中暑患者。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近期東莞持續高溫,這也導致各大醫院陸續接診了不少中暑患者。康華醫院急診科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說,氣溫在32℃以上,相對溼度超過60%,就比較容易發生中暑。嚴重中暑能否搶救過來,除了跟病情嚴重程度有關係外,個體差異也很大。
  • 紹興上個月有班級因此停課!疾控部門發布緊急提醒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眾多紹興家長的關注:全國多地出現水痘病例,已有學校全班停課。紹興的情況如何?「根據監測,近期多為散發病例,但家長還是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我市疾控部門專業人士說。
  • 【戶外知識】夏季戶外中暑、日射病和熱痙攣急救法
    一般人眼中,所有因體溫過高而引起的不適都叫中暑,其實這種因體溫過高引發的不適分為兩種,各有不同處理要點:中暑成因: 因環境高熱多溼,體溫不能正常的由排汗發散,因而急升,損害腦細胞引起。(患者因失水,血壓下降,血不能帶足夠的氧到腦部,所以用救昏迷的方法有效) 處理: 移患者到陰涼地方,抹身降溫(同中暑) 讓患者平臥,墊高雙腳 如清醒沒嘔吐,每15分鐘給患者喝淡鹽水一杯,共喝兩杯。 送院治療   注意:別給昏倒的患者灌飲任何東西,以免嗆倒患者或液體入了肺,那就更麻煩。 預防: 盛夏期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教室應開窗使空氣流通,地面經常灑水,設遮陽窗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