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浪滾滾,截至6月26日中午,已有不少人因為熱出來的病被送往醫院。究竟該怎麼預防高溫?6月26日,紹興市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市民要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
6月26日,市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報告:受副高影響,今明後3天我市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最高氣溫可達36~38℃。圖為昨天中午,不少市民在出行時「全副武裝」戰高溫。
「中暑」的熱痙攣居多
「一天就送進來17個病人,均屬於輕度中暑。」6月26日,紹興二院醫護人員工作群發出這樣的「注意防暑」緊急呼籲。抽筋、筋痛、發熱……這些病人都是差不多症狀,需要降溫、補液。該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潔告訴記者,中暑有熱痙攣、熱射病和熱衰竭三個過程,這些病人病情還比較輕,大多數是在外作業造成的。因此,醫生在診療中提醒這些病人減少高溫下的勞作時間,否則發展成熱射病就很危險了。
在紹興市人民醫院,這兩天因高溫中暑的病人也不少。一天收治的病人有近10人,除了一些露天作業的勞作者外,還有個別老年人因為不開空調等造成中暑。
「這幾天持續高溫,應該密切注意。」市疾控中心今天發出「防中暑」提醒。有關專家說,在炎熱的夏季,高溫、高溼、強熱輻射天氣可造成人體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一旦機體無法適應,可能造成體溫異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亂,發生中暑相關症狀。
怎麼判斷是不是中暑?專家說,中暑的症狀可輕可重,輕症中暑可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等。一旦發展為重症中暑,則可出現大量出汗、血壓下降、暈厥、肌肉痙攣,甚至發生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對中暑患者及時進行對症處理,一般可很快恢復。在施救中,要使患者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臥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同時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但重症患者,則應及時就醫。
冰鎮飲品不是防暑良策
針對不少市民出現的輕症「中暑」現象,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關鍵還是要注意預防。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了再喝水。
「其次,要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專家說,這種天氣很多人喜歡喝冰鎮的啤酒、可樂等飲品,這並不正確。因為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更會造成胃部痙攣。此外,還要少吃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在穿著上也要注意,應儘量穿著質地輕薄、寬鬆和淺色的衣物。
最需要提醒的是,應儘量在室內活動,減少戶外鍛鍊。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外出時,則應塗擦合格的防曬劑,戴上寬簷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出行應儘量避開正午前後時段,戶外活動應儘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專家建議,這種天氣下,如必須進行戶外鍛鍊的,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專家提醒,高溫天氣應特別注意這些高危人群,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徵兆。尤其是駕車出行的,離開時切勿將兒童、寵物等留在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