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知識】夏季戶外中暑、日射病和熱痙攣急救法

2021-01-17 全球泛戶外救援學院

點擊標題下面的"全球泛戶外救援學院"關注

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我們的文章

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夏天是戶外活動較多的季節,愛往野外跑的朋友,該不會不知道」中暑」這回事的危險性吧? 一般人眼中,所有因體溫過高而引起的不適都叫中暑,其實這種因體溫過高引發的不適分為兩種,各有不同處理要點:

中暑成因: 因環境高熱多溼,體溫不能正常的由排汗發散,因而急升,損害腦細胞引起。 能看到的症狀: 皮膚乾熱發紅,頭痛作嘔兼口乾,小便量少,呼吸淺速,脈強而快,體溫很高,最後患者會神志不清昏倒(這時患者的血壓會急升,原因是紅血球的帶氧功能因過熱而低下,血氧不足但血量卻仍足夠,身體只好命令血壓加高來維持血氧含量) 處理: 把患者移到清涼的地方,平臥,給他降溫(可以脫去患者一些衣物,用溼毛巾或冰給他抹身,扇涼等,但小心別反令患者冷病了)。若患者清醒,可以給他飲一些清水,但不要給熱飲或刺激品如咖啡等;同時可用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十滴水、人丹等解暑。 昏迷者針刺人中、十宜穴。 送往醫院診治

熱衰竭成因: 因天氣炎熱大量出汗,令身體缺少水和鹽因而虛脫。(其實是休克的一種) 能看到的徵狀: 疲倦虛弱,皮膚溼冷蒼白(這是最大的不同),脈速而弱,頭痛頭暈兼作嘔,情緒不安,昏厥。 (患者因失水,血壓下降,血不能帶足夠的氧到腦部,所以用救昏迷的方法有效) 處理: 移患者到陰涼地方,抹身降溫(同中暑) 讓患者平臥,墊高雙腳 如清醒沒嘔吐,每15分鐘給患者喝淡鹽水一杯,共喝兩杯。 送院治療   注意:別給昏倒的患者灌飲任何東西,以免嗆倒患者或液體入了肺,那就更麻煩。 預防: 盛夏期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教室應開窗使空氣流通,地面經常灑水,設遮陽窗簾等。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加強個人防護,戴遮陽帽、飲消暑飲料。 有頭痛、心慌時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飲水。



在夏季,由於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溼度大,體內餘熱難以散發,熱量越積越多,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牢記以下五字訣,發現中暑者時,可急時救治:

移。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

敷。可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冰袋、冰塊置於病人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 處。

促。將病人置於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

浸。將患者軀體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沒乳頭為度。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溫過低不能耐受。

擦。四個人同時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體四周,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38℃,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在海濱、登山或在炎熱的夏天進行運動時,由於在陽光下暴曬過久,頭部缺少防護,突然發生高燒、耳鳴、噁心、頭痛、嘔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現象,這便是日射病。嚴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應採取緊急處理。

急救措施:

輕者要迅速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解開衣扣,腰帶,敞開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藥品。

如果患者的體溫持續上升時,有條件可以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並用溼毛巾擦浴上半身。

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或痙攣,這時應取昏迷體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時,注意保證呼吸道暢通。

注意事項:

作為降溫手段,也可用酒精擦身體並吹電扇,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但是,採取這種方法降溫較快,醫生不在現場時,最好不要使用。

有人症狀稍有見輕又參加運動,應多加注意,防止再一次得日射病。

與日射病相近似的還有一種熱射病。這是由在炎熱的天氣作業或旅遊,由於過量的熱積聚所致。其症狀是皮膚乾熱無汗,體溫高達42℃,疲乏、頭痛、頭暈、尿頻、顏色發紅、步態不穩、瞌睡或昏睡。二者的原因有些差別,但急救措施完全相同。




在熱而溼度高的地方,長時間地活動,有時會突然臉色發青,感到頭痛、噁心、頭暈並發生痙攣,這叫熱痙攣。對這種病如不及時處理,會進一步發展,以至於意識消失,最後死亡。

急救措施:

輕者要迅速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解開衣扣,腰帶,敞開上衣,然後再喝些涼開水或鹽水。

如意識喪失,痙攣劇烈,應讓患者取昏迷體位(側臥,頭向後仰),保證呼吸道暢通,同時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如虛脫者甦醒,也應抬送醫院,嚴禁讓患者自立行走,更禁用阿託品以及催眠、鎮靜等藥物。

注意事項:

1)讓熱痙攣的患者喝涼的鹽水,是簡單有效的方法(一杯水中加一匙鹽)。由於熱痙攣時大量出汗,身體丟失很多水和鹽分,血液濃縮,循環不良。這時,鹽水是救命水,應當立即補充。

2.)熱痙攣常與日射病混同。但本病的顯著特點是皮膚粘溼,體溫不高。其處理多少與日射病有些不同,一定要加以區別。而且凡長時間在溫度高的環境中勞動時,都應多喝鹽水,預防發病。

3)如有條件,可給輕度患者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水等藥品。




全球泛戶外救援學院北七家戶外救援培訓基地正式建立。為事業企業單位、政府製作安全預案、預案演練、實施預案、人員培訓。

相關焦點

  • 夏季戶外錦囊:中暑、日射病和熱痙攣急救法
    中暑的急救    夏天是戶外活動較多的季節,愛往野外跑的朋友,該不會不知道」中暑」這回事的危險性吧? 一般人眼中,所有因體溫過高而引起的不適都叫中暑,其實這種因體溫過高引發的不適分為兩種,各有不同處理要點:    a.
  • 怎樣防止中暑及日射病和熱痙攣急救法
    一、中暑的原因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第二種是日射病,在海濱、登山或在炎熱的夏天進行運動時,由於在陽光下暴曬過久,頭部缺少防護,突然發生高燒、耳鳴、噁心、頭痛、嘔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現象,這便是日射病。嚴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萬不可粗心大意,應採取緊急處理。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 熱衰竭、熱痙攣和熱射病的區別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他們從事田間勞動、建築、裝卸、搬運、環衛等工作,除受太陽直接照射作用外,還接受被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熱量。露天作業者應配備寬邊草帽、遮陽隔熱帽等以防日曬,衣服儘可能減少暴露部位。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39歲的他熱痙攣昏迷
    經過檢查,醫生確診李先生患上了熱痙攣,屬於重症中暑。  目前,杭城已進入三伏天。市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趙雪預測,隨著氣溫的進一步升高,中暑病人將會進一步增多,並出現熱痙攣、熱射病等重症患者。  中暑患者可洗個涼水浴  「在高溫環境中勞動和生活時,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或暈厥,並排除其他疾病後,就可以診斷為中暑。」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有...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專家說,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杭州39歲男子熱痙攣昏迷……這些防暑...
    經過檢查,醫生確診小李換上了熱痙攣,屬於重症中暑。杭州城已進入三伏天,市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趙雪預測,醫院的中暑病人將會增多,很可能會有熱痙攣、熱射病等患者入院急救,中暑已成為炎炎夏日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中暑可分為哪幾級?
  • 夏季戶外鍛鍊過度易引發勞力性熱射病
    ,被確診為勞力性熱射病。  北京友誼醫院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白靜介紹,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近段時間,全國各地均出現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導致熱射病患者增加,且以非勞力性熱射病為主。
  • 別以為是中暑,真的會「熱死人」的熱射病有多可怕
    昨日,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調查結果顯示,以上月30日為準,熱射病患者共計2226名,其中死亡者達28名。 先兆及輕症中暑的患者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體溫正常或升高等症狀。而重症中暑則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
  • 中暑後短時間大量飲水易引起熱痙攣
    碼頭鎮的老戴最近正在趕一個工程,每天在烈日下幹活,昨日突然出現頭暈、昏厥等症狀,到診所一看,老戴才知自己中暑了。    據了解,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勞動引發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 專家:「熱射病」屬於中暑等級中最嚴重一種
    進入8月份,高溫天氣繼續「烤驗」大江南北,各地因高溫導致的「熱射病」時有發生。什麼是「熱射病」?什麼樣的天氣容易引發「熱射病」?人們該如何預防中暑等疾病?記者近日就網友關注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湖北網友艾米林: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到底有多危險?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他們從事田間勞動、建築、裝卸、搬運、環衛等工作,除受太陽直接照射作用外,還接受被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熱量。露天作業者應配備寬邊草帽、遮陽隔熱帽等以防日曬,衣服儘可能減少暴露部位。
  • 紹興熱痙攣患者增多 市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警示
    近日熱浪滾滾,截至6月26日中午,已有不少人因為熱出來的病被送往醫院。究竟該怎麼預防高溫?6月26日,紹興市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市民要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中暑」的熱痙攣居多  「一天就送進來17個病人,均屬於輕度中暑。」6月26日,紹興二院醫護人員工作群發出這樣的「注意防暑」緊急呼籲。抽筋、筋痛、發熱……這些病人都是差不多症狀,需要降溫、補液。該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潔告訴記者,中暑有熱痙攣、熱射病和熱衰竭三個過程,這些病人病情還比較輕,大多數是在外作業造成的。
  • 夏季中暑的幾種常見表現
    在不知不覺中夏天就悄悄的到來了,由於夏季天氣非常炎熱,人們很容易出現中暑的症狀,尤其是在戶外和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們,和一些年老體弱的人。下面就給廣大朋友介紹一下:1、先兆中暑,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嘔吐、胸悶、心悸、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四肢無力及發麻、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 煙臺1天平均7人中暑 五種中暑類型及處理方法
    據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統計,近幾天,大約每天有7例市民中暑,個別中暑者症狀較重。中暑者以中老年居多,多為戶外長時間勞動或活動誘發。    18日下午2點,龍口七甲鎮50歲的程某在道路行走時突然頭暈、心悸,隨即暈倒在地。一位路人見狀急忙撥打120急救電話。不一會兒,急救人員抵達現場,程某系中暑,由於搶救及時,目前身體狀況已無大礙。
  • 紹興醫院裡熱痙攣病人增多 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
    昨天,市疾控中心針對目前持續高溫容易引發「中暑」的情況,提醒市民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  「中暑」的熱痙攣居多  「一天就送進來17個病人,均屬於輕度中暑。」昨天,紹興二院醫護人員工作群發出「注意防暑」緊急呼籲。抽筋、筋痛、發熱……這些病人都是差不多症狀,需要降溫、補液。
  • 中暑的症狀有哪些,是什麼感覺?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降溫、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二、輕度中暑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躺解衣、降溫、補充水和鹽分,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三、重度中暑 1、熱痙攣
  • 地球「發燒」提防「熱射病」
    南都記者走訪惠州第一人民醫院、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來,他們接診的中暑病例比往日增多,但還沒有接診到熱射病患者。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葉自力介紹,中暑可以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其中重症中暑是最為嚴重的一種,它又可以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也就是說,熱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種,也是重症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
  • 高溫來襲,中暑咋辦?
    這才是如假包換的三伏天~,氣溫較高,空氣溼度大,人體悶熱感較強,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中暑,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今天,我們邀請急診科醫生,共同來了解一下中暑急救方面的相關知識。【專家介紹】劉慶寶安徽靜安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擁有二十多年臨床工作經驗。
  • 高燒至41℃多、抽搐嘔吐、器官功能障礙 —— 一男子突發重度中暑
    醫生表示,同一天,因在不通風環境下工作導致中暑的還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劉先生,兩人平時都很健康。醫生提醒當前,天氣進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如果在高溫、高溼而且不通風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很容易導致中暑或引發熱射病。
  • 高溫天中暑病人增多 寧波一男子因熱射病至今深度昏迷
    7月31日下午4點多,俞大伯和平時一樣出門鍛鍊身體。回家後,俞大伯覺得自己不舒服、很累,拿溫度計測了一下,當時體溫38度多,有點發燒。起初他沒在意,心想著扛扛就過去了。  8月1日,俞大伯的情況越來越糟糕;8月2日,他竟然開始抽搐起來,隨後暈倒在地。他老伴趕緊撥打了急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