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生微信公眾號:HYS980151516
新朋友可以點擊標題下面:「HAOYISHENG」來訂閱我們每天推送的醫學內容。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
因為微信定訂閱系統只保存近五天發布的內容。為了長久保存資料以便以後溫習,請大家轉發自己的朋友圈。
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他們從事田間勞動、建築、裝卸、搬運、環衛等工作,除受太陽直接照射作用外,還接受被加熱的地面和周圍物體放出的熱量。露天作業者應配備寬邊草帽、遮陽隔熱帽等以防日曬,衣服儘可能減少暴露部位。
在高溫環境中,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儘量穿寬鬆、輕便、散熱好的淺色衣服。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保持充足睡眠。
同時提醒一般室內從業者,從外面很熱的環境進入室溫調到很低的空調房,或從空調房走到溫差很大的戶外時,都極易中暑,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防中暑喝鹽開水,吃含鉀高的果蔬
防暑降溫,飲食保健要注意什麼?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
合理挑選夏日飲品。高溫作業者單純暴飲淡水會加重心臟、腎和胃腸道負擔,甚至引起熱痙攣的發生,故以含鹽量0.15%-0.2%的飲料為佳,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可選用鹽開水、鹽汽水及鹽茶等,飲品溫度以10℃左右為宜。
太冰的食物會對腸胃甚至心腦血管造成強烈刺激,食物不要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
保證蛋白質的充足供應,其中魚、肉、蛋、奶和豆類等優質蛋白應佔總攝入量的50%。夏天,胃口不好,也不能不吃葷菜。
多吃蔬菜水果,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需要量比標準高一倍,同時也應補充B族維生素。可以多吃西紅柿、桃、穀類、豆類、動物肝臟等。
臨床上,中暑病人血鉀濃度下降,建議高溫作業者要注意補鉀。
可吃些含鉀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油菜、芹菜、毛豆、土豆、紫菜、花生、橙、紅棗等。
多吃清熱利溼的食物,比如苦瓜、桃子、西紅柿、綠豆、黃瓜等,還可以用大蒜、姜、醋等調味品以增強食慾;健脾利溼的食物主要有冬瓜、南瓜、姜、蓮藕、薏米、山藥等。
如果發現大量出汗、頭暈、耳鳴、胸悶、心悸、噁心等先兆中暑、輕症中暑者,要馬上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陰涼地方安靜休息,解開衣服,喝點含鹽的清涼飲料。
有頭暈、嘔吐或腹瀉者,可服用解暑片、藿香正氣水(丸)等解暑藥物。嘔吐、暈倒、痙攣等重症中暑者必須及時送醫治療。
同時提醒,高溫季節是腸道傳染病和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多發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嚴重中暑是要人命的
省疾控中心專家說,一般大家認為中暑是件小事,休息休息就會好。其實,嚴重的中暑是很厲害的疾病,不及時處理甚至導致死亡。
中暑分成好幾種程度,從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到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表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先兆中暑時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過37.5℃)。如果發現先兆中暑,要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在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和鹽分,症狀在短時間內可消失。
輕症中暑表現:大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噁心、全身疲乏、四肢無力、動作不協調等而被迫停止勞動。
輕症中暑的患者體溫在38℃以上,會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症狀,短暫休息後,症狀會自行消失。
重症中暑表現: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溼冷、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快等,或在工作中突然暈倒、痙攣,或體溫在40℃以上、皮膚乾燥無汗。
重症中暑又有幾個類型: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這些中暑都可能導致死亡。
熱射病是因為人體產熱與獲熱超過散熱,體溫不斷增高。表現為高熱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開始時大量出汗,到後期表現為「無汗」,並會突然昏迷,肛溫超過41℃。
熱痙攣是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導致的。氣溫過高,大量出汗,引起缺水、缺鹽,發生肌肉痙攣;體溫多為正常,患者神志清醒。
熱衰竭也叫熱暈厥或熱虛脫。一般認為是高溫引起的外周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顱內供血不足。
起病比較快,先有面色蒼白,頭暈、頭痛,心悸、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汗、皮膚溼冷,隨後血壓下降,出現暈厥。熱衰竭多見於對熱不適應及年老體弱者。
熱衰竭 熱痙攣 熱射病 這幾個分別有什麼區別?
1.熱衰竭(又稱中暑衰竭) 為最常見的一種。多由於大量出汗導致失水、失鈉,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圍循環衰竭。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口渴、皮膚蒼白、出冷汗、脈搏細數、血壓下降、昏厥或意識模糊,體溫基本正常。
2.熱痙攣(又稱中暑痙攣) 大量出汗後口渴而飲水過多,鹽分補充不足,使血液中鈉、氯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痙攣。以腓腸肌痙攣最為多見,體溫多正常。
3.熱射病(又稱中暑高熱) 熱射病又稱中暑高熱,以高熱、無汗、意識障礙「三聯徵」為典型表現。高溫環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熱或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出汗減少致汗閉,可造成體內熱蓄積。早期表現頭痛、頭昏、全身乏力、多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可達40℃以上,出現皮膚乾熱,無汗、譫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淺速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休克、腦水腫、肺水腫、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肝、腎功能損害甚至昏迷等嚴重併發症。
歡迎大家加我微信公眾號:HYS980151516
更多醫學知識盡在好醫生QQ空間: http://980151516.qzone.qq.com/
如有好的文章,麻煩發我QQ郵箱:980151516@qq.com 與大家一起共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