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思瑋
自入伏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連續出現高溫天氣,上海、武漢、重慶等城市紛紛拉響高溫紅色預警;合肥、長沙等城市則不斷刷新今年氣溫新高。
正是高攀不下的溫度,也讓一個醫學名詞——「熱射病」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多地都出現了因熱射病而喪命的報導。
那麼,什麼是熱射病?哪些誘因可以導致熱射病?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熱射病的發生呢?
最嚴重類型的中暑
所謂的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的神經器官受損。
「嚴格來說,熱射病是中暑的其中一類臨床表現,且為最嚴重的情況之一,它是中暑發展到最後、最為嚴重的階段。」北京友誼醫院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白靜認為,簡單地將熱射病歸為中暑的說法並不準確。
日常生活中,多數人的中暑表現為頭痛、頭暈、疲勞,可能還會有體溫障礙或者是伴有肌肉痙攣症狀的熱痙攣,服用一些防暑藥或者適當休息即可緩解。
但熱射病患者則常常會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持續悶熱會使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而且紅外線和紫外線可穿透皮膚直達肌內深層,體內熱量不能發散,此時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引起皮膚乾燥、肌肉溫度升高,導致汗出不來,進而傷害到中樞神經,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白靜提示,如果熱射病患者得不到正規醫院的及時救治,死亡率高達50%以上。
為何熱射病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呢?白靜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溫度下才能正常運作,一旦溫度過高就會影響身體的各個酶生物活性及機體代謝,從而就會導致器官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當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時,再先進的醫療監護手段,可能也無濟於事。
有效預防必不可少
那麼,一旦遇到高溫天氣,發現有人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白靜表示,首先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放至通風陰涼處,並撥打急救電話,同時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以降低體溫。此外,還一定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千萬不能以為只是普通中暑而小視,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不過,再好的治療也抵不過有效的預防。
「熱射病常因被烈陽照射時間過長所引發,所以夏季出行應躲避烈日,尤其應避免10點~16點出行,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白靜說,夏季外出不僅要注意防曬,還要養成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
當然,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膳食也必不可少。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有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措施;多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富含高維生素A 、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食物,也有助於應對高溫。
「此外,家裡常備一些防暑的藥品,比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無極丹等,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就可服用其中的藥品以緩解病情。」白靜說。
■溫馨小貼士
中暑後飲食禁忌
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衝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溼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單純進補。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
(本期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中國科學報》 (2016-08-05 第8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