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就是中暑嗎

2020-12-20 科學網

 

■本報記者 張思瑋

自入伏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連續出現高溫天氣,上海、武漢、重慶等城市紛紛拉響高溫紅色預警;合肥、長沙等城市則不斷刷新今年氣溫新高。

正是高攀不下的溫度,也讓一個醫學名詞——「熱射病」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多地都出現了因熱射病而喪命的報導。

那麼,什麼是熱射病?哪些誘因可以導致熱射病?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熱射病的發生呢?

最嚴重類型的中暑

所謂的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的神經器官受損。

「嚴格來說,熱射病是中暑的其中一類臨床表現,且為最嚴重的情況之一,它是中暑發展到最後、最為嚴重的階段。」北京友誼醫院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白靜認為,簡單地將熱射病歸為中暑的說法並不準確。

日常生活中,多數人的中暑表現為頭痛、頭暈、疲勞,可能還會有體溫障礙或者是伴有肌肉痙攣症狀的熱痙攣,服用一些防暑藥或者適當休息即可緩解。

但熱射病患者則常常會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持續悶熱會使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而且紅外線和紫外線可穿透皮膚直達肌內深層,體內熱量不能發散,此時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引起皮膚乾燥、肌肉溫度升高,導致汗出不來,進而傷害到中樞神經,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白靜提示,如果熱射病患者得不到正規醫院的及時救治,死亡率高達50%以上。

為何熱射病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呢?白靜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溫度下才能正常運作,一旦溫度過高就會影響身體的各個酶生物活性及機體代謝,從而就會導致器官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當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時,再先進的醫療監護手段,可能也無濟於事。

有效預防必不可少

那麼,一旦遇到高溫天氣,發現有人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白靜表示,首先應立即將昏迷人員抬放至通風陰涼處,並撥打急救電話,同時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以降低體溫。此外,還一定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千萬不能以為只是普通中暑而小視,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不過,再好的治療也抵不過有效的預防。

「熱射病常因被烈陽照射時間過長所引發,所以夏季出行應躲避烈日,尤其應避免10點~16點出行,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白靜說,夏季外出不僅要注意防曬,還要養成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去喝水。

當然,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的膳食也必不可少。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有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措施;多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富含高維生素A 、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食物,也有助於應對高溫。

「此外,家裡常備一些防暑的藥品,比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無極丹等,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就可服用其中的藥品以緩解病情。」白靜說。

■溫馨小貼士

中暑後飲食禁忌

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衝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溼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單純進補。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

(本期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中國科學報》 (2016-08-05 第8版 生活)

相關焦點

  • 致命的中暑—熱射病
    原標題:致命的中暑—熱射病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的同時,也容易使人中暑。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高溼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 高溫中暑,當心熱射病!
    高溫中暑,當心熱射病!、熱射病,近日,到醫院急診科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此時,體內堆積的熱量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形成中暑或者重症中暑(熱射病)。馮偉表示,高溫導致體內熱量無法正常排出,是熱射病的最主要成因,因此在室內外溫度達到30℃以上,中暑的概率大為增加,超過35℃,則需要當心熱射病。
  • 熱射病是什麼?熱射病真的會死人嗎?和中暑有什麼區別
    記者從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悉,5月17日、18日兩例因高溫溼熱天氣下勞作導致的熱射病患者,目前一例症狀較輕已出院,另一例重度患者——63歲的寇先生經重症醫學科(ICU)緊急物理降溫、血液淨化、輸注血液製品、呼吸機持續支持等一系列搶救,目前轉危為安。寇先生所患的病即是中暑中最嚴重的熱射病。5月17日下午,寇先生在田間勞作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家人迅速將其送往當地衛生院。
  • 健康天天測,中暑和熱射病有什麼關係?
    氣炎熱,有人形容高溫天就是白天燒烤夜晚清蒸,在這樣的氣溫環境裡,機體如果發生體溫調節障礙,水及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中暑。熱射病是與中暑相關的一個醫學名詞,可能大家對中暑耳熟能詳,但對熱射病會感到陌生。
  • 別以為是中暑,真的會「熱死人」的熱射病有多可怕
    進入7月份以來,氣溫持續升高,中暑事件頻繁發生,熱射病是最近新聞頻繁出現的一個詞。   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熱射病呢?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類型。
  • 這種中暑真的要命 專家詳解熱射病
    上周四晚間,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接連收治5名中暑者,其中一人因熱射病死亡,一人被收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治療。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柴豔芬提醒,患上熱射病後死亡風險極高,所以面對中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專家:「熱射病」屬於中暑等級中最嚴重一種
    進入8月份,高溫天氣繼續「烤驗」大江南北,各地因高溫導致的「熱射病」時有發生。什麼是「熱射病」?什麼樣的天氣容易引發「熱射病」?人們該如何預防中暑等疾病?記者近日就網友關注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湖北網友艾米林: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到底有多危險?
  • 惠陽:工人中暑致多臟器功能損傷 熱射病真的很可怕!
    惠陽:工人中暑致多臟器功能損傷 熱射病真的很可怕!惠陽三和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治醫師 陳強我們測體溫有41度,那幾天是三伏天,天氣很熱,我們就考慮是中暑了,它不是普通的中暑,在我們ICU(重症醫學科)中 它可能已經達到「熱射病」的這種情況。
  • 中暑也分「三級」?出現兩個特徵可確診熱射病,致死率高
    中暑是指熱損傷因素作用於機體,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表現為由輕及重的連續過程,包括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統稱為熱致疾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熱致疾病類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 死亡率50%的熱射病,可不是簡單的中暑,一定要做好預防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醫生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又稱為體溫過高綜合症, 包括熱性發熱和熱射病。這種熱症多發生於健康的青壯年。由於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長時間的勞動,大量的熱傳入人體,而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都不足以抵抗的時候,致使體內積熱, 體溫升高,逐步發展為熱射病熱射病處理不當會要命每年夏天醫院都會收治數十例中暑的患者,熱射病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中暑,往往表現為體溫過高、意識不清
  • 能把人熱暈的熱射病,是中暑?還是特殊疾病?
    將人熱暈,甚至熱死,這事兒,的確存在。造成這種悲劇的疾病,叫熱射病。那麼,問題來了,氣溫更高的非洲怎麼辦?咦,對喔,沒太聽說過非洲熱死多少人呢?這是為什麼呢?咱們現在來看其中的細節。熱射病,是需要進行重症監護的損傷。據報導,患熱射病後,28天內的死亡率可達58%,由於氣候變化,目前,熱射病死亡人數有所增加,每年死亡約2000人。
  • 洛陽男子打工中暑成「熱射病」 3天後離世
    在事發工地,因為天氣炎熱,工人幹活時都光著膀子  幾天前,47歲的奉師傅在澗西區一工地幹活時中暑,醫院診斷其為熱射病,3天後不幸去世。醫生表示,經過檢查,排除奉師傅有外傷、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主要是中暑引發意外。  此外,最近幾天因「熱」中招的人還有不少,大多是老年人或者戶外工作者。醫生提醒,中暑可大可小,市民不可「小覷」。
  • 專家提醒:熱射病可致死 有中暑症狀應儘早就醫
    高溫環境不僅讓人體感不適,還很容易發生中暑,甚至發展成為熱射病,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輕度中暑拖成熱射病 七旬老人住進ICU5月9日下午,海南省腫瘤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突發意識障礙的77歲男性患者,入院時體溫高達40℃,還出現噁心嘔吐、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狀,被診斷為熱射病。
  • 中暑和熱射病,其實比你想像中嚴重,「中招」後,喝水也要謹慎
    連日高溫之下,中暑的患者增加不少:7月12日,廣東的羅先生在高溫天氣下連續從事搬家工作三天後突然暈倒昏迷,口吐白沫,入院後被初步診斷為熱射病,多器官功能出現損害;8月4日,湖南臨澧高一新生王某某在軍訓時暈倒並出現嘔吐等症狀,後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當地教育局稱王某某因患熱射病不幸身亡。
  • 高溫天中暑病人增多 寧波一男子因熱射病至今深度昏迷
    「中暑的病人自然是多起來了,但更多的是因天熱而導致基礎病加重的患者。」市第二醫院急診內科醫生呂衛星告訴記者。  東南商報記者 鮑雲潔 陸麒雯 通訊員 龐 贇 鄭 軻  烈日下跑步 72歲老人發高燒心肺衰竭  前天下午,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緊急收治了一位中暑的老伯,被確診為熱射病。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有...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專家說,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肥胖、尚未產生熱適應等也易誘發中暑。  夏季露天作業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
  • 地球「發燒」提防「熱射病」
    這股洶湧熱浪導致江浙等地數名市民「被熱死」,這也讓「熱射病」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熱射病是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熱量散發不出去,大量積蓄,從而導致人出現高熱、昏迷等症狀。所以,一旦有人處在高溫環境下卻不出汗時,就一定要加倍小心,這種情況下中暑的風險或增加。    熱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種    三伏是一年最熱的一段時間,出現在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
  • 義烏天氣|高溫天氣:3天6例熱射病 中暑病人扎堆「報到」
    高溫天已經席捲全國,「熱」已讓人無處可逃。「最近3天我們就接診了6名熱射病的患者,八九十歲的老人較多,入院時都有高熱、無汗、昏迷等症狀,加上老人一些基礎疾病較多,病情還是比較危重的。」93歲的胡奶奶就是其中一位,經過對症治療,目前情況還算穩定。「我婆婆平時身體和胃口都還不錯的,前天晚上的時候明顯感覺她呼吸不太好,一直在發燒,我們以為是感冒了,給老人吃了退燒藥。」胡奶奶的兒媳回憶,當晚,老人發熱的情況並無好轉,第二天發現老人吃不下飯了,連水都喝不了,便立即送老人來了醫院。
  • 暑天「殺手」熱射病
    朝陽醫院急診科ICU主管、副主任醫師張達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高溫天氣除了溫度高以外,溼度也高,皮膚表面的汗液不易蒸發,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再加上通風不暢的話,就非常容易中暑。而熱射病就是重症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達說,這周他們收治的熱射病患者,送到醫院後的體溫一般都在40度以上,最嚴重者達到42.3度,這位患者最終病逝。
  • 「中暑」進了重症監護室 醫生提醒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新華社福州7月6日電(記者陳弘毅)盛夏時節,不少人冒著酷暑從事室外作業,一旦發生中暑,很多人都覺得是「小事」,降降溫多喝水就好了。然而,日前福州市第一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因中暑引發生命危險的患者。在做了各項檢查後,顯示患者多臟器功能出現異常,心肌功能、肝功能和腎功能都出現了受損的情況,綜合一系列指標和症狀,醫生診斷陳某患上了『熱射病』。經過一周的抗感染、護肝、營養心肌、連續血液淨化等多項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經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陳某告訴記者,當天天氣非常熱,他想儘早把活做完,從早上開始幾乎沒有休息,幹起活來也忘記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