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份,高溫天氣繼續「烤驗」大江南北,各地因高溫導致的「熱射病」時有發生。什麼是「熱射病」?什麼樣的天氣容易引發「熱射病」?人們該如何預防中暑等疾病?記者近日就網友關注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湖北網友艾米林: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到底有多危險?
主持人:中暑等級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熱射病」屬於中暑等級中最嚴重的一種,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天氣,是一種由於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導致神經器官受損。
據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朱華棟介紹,「熱射病」如果不積極治療,病死率非常高,普遍的病死率可能是50%至70%,如果是老年的病人,70歲以上的死亡率會高達80%。在中暑發展到「熱射病」階段,儘快把病人的體溫降下來是至關重要的。
山西網友敏夕:為什麼高溫天氣易中暑或得「熱射病」?
主持人:專家解釋說,一般人的體溫在37℃左右,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會圍繞著37℃做產熱和散熱調節。氣溫一旦接近或高於37℃,身體溫度與環境溫度的溫差變小,或沒有溫差,身體散熱就減慢、困難,甚至是「吸熱」。可想而知,體內代謝產生的熱散不出去,還不斷從外界「吸熱」,體溫勢必升高。嚴重者會中暑,再嚴重者就患「熱射病」了。
任何生理功能都是有極限,一旦超出了正常生理功能的負荷,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熱射病」患者的體溫特別高。病人往往還會有意識障礙,叫不醒、昏迷、抽搐、抽風。
四川網友氣若幽蘭:如何預防和處理中暑?
主持人:專家提醒,易患中暑傾向者(嬰幼兒、老年人、戶外工作、職業運動員等)應避免從事高溫下、通風不良處強體力勞動,避免穿不透氣的衣服勞動,建議進食含鹽飲料以不斷補充水和電解質,平時多食用新鮮果蔬。如無法避免高溫環境下工作,最好備些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水等藥品,以備應急之用。
一旦發生噁心、心慌、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時,應立即採取澆水、敷冰等物理降溫措施,並且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輕度中暑基本可以自行緩解,若是重度中暑就需要及時就醫,不要繼續工作。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本期主持人 吳佳佳)
(責任編輯: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