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防中暑指南

2020-07-29 光明網
三伏天 防中暑指南三伏天 防中暑指南

襲,有哪些措施可以防中暑,現在我們收集了一些三伏天防中暑的小知識,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中暑該如何急救

中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不適症狀,中暑的發病對象是非常廣泛的,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就連寶寶也不例外,因此所有人都要做好中暑的預防工作。

寶寶中暑該怎麼辦?

如果寶寶出現了中暑的現象時,要做好搬移的處理,中暑初期要快速把寶寶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並且讓寶寶平臥著躺好,再把寶寶的衣扣解開,把衣服鬆開或者是直接脫下去,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及時更換,頭部可以捂上一塊冷毛巾,也可以使用酒精、冰水、白酒或者是冷水給予全身的擦洗,之後再使用電扇吹風,這樣可以使散熱的速度加快。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降溫毯來進行降溫處理,但是不要使體溫快速下降,體溫下降到38攝氏度以下的時候,對於冷敷等強降溫的措施就要停止使用。

當然也可以給寶寶喝藿香正氣水,對於暑熱悶溼引起的輕度中暑,寶寶出現了頭痛、噁心、腹瀉以及嘔吐等不適的症狀時,服用藿香正氣水是比較合適的,不過由於寶寶年齡比較小,在服用的劑量方面一定要嚴格聽從醫囑,不可以給寶寶隨意吃一些藥物,以免引起一些藥物不良反應。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一種常見的高溫疾病,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出現障礙,體內熱量積蓄過多,引起中柩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紊亂的急性疾病。

中暑原因有哪些

環境因素:主要為高溫、高溼、風速小。

三天之內平均氣溫超過30攝氏度和相對溼度大於73%,最易發生中暑。環境通風較差,密閉的工作環境中,易發生中暑。

自身因素:主要為產熱增多,對高溫不適應、散熱障礙。

(1)人體產生熱量增多,如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

(2)對高溫不適應,如營養不良、年老體弱、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飲酒、飢餓等;

(3)散熱障礙,如過度肥胖,穿緊身、透氣性差的衣褲等。

中暑分為哪幾種

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序,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病人會出現頭暈、眼花、無力、噁心、心慌、氣短、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狀。通常離開高溫作業環境進入陰涼通風的環境後,短時間即可恢復正常。

輕症中暑:病人除有先兆症狀外,出現早期循環功能紊亂,包括面色潮紅或蒼白、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噁心嘔吐、大汗淋漓、皮膚溼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狀。通常休息後體溫可在4小時內恢復正常。

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在臨床上可分為熱衰竭、熱射病和熱痙攣3種類型。

熱衰竭: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溼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熱射病:主要表現為頭暈、搏動性頭疼、噁心、口腔體溫大於39.5攝氏度、皮膚紅熱且無汗、怕冷、意識模糊等。

熱痙攣:由於大量出汗、失水失鹽,人體發生電解質紊亂,引起肌肉痙攣。患者意識清醒,體溫一般正常。

如何預防中暑

適量飲水

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對於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囑。

注意防病

穿著質地輕薄、寬鬆和淺色的衣物。塗擦防曬霜,戴寬鬆簷帽、墨境或用遮陽傘。出行避開正午前後,戶外活動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保證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且氣溫高、人體代謝較快,很容易睡眠不足,從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誘發中暑。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熬夜。

喝降溫飲品

一些飲品能有效降低體內熱量,是預防中暑不錯的選擇,例如,綠豆湯、山楂汁、菊花茶、黃瓜汁等。

飲食清淡

少食高溫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多吃水果蔬菜。

中暑後如何急救

搬移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乾爽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鬆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衣服。

降溫

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也可用降溫毯降溫。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補水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為其適當補充水分。(若患者有熱射病症狀,先不要為其補水)

促醒

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轉送

對於重症中暑病人,須立即送往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勿讓患者步行。運送途中儘可能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

相關焦點

  • 孕婦學會6招三伏天防中暑
    作者:寶寶知道 微笑2017核心提示:夏天坐月子辛苦,肚子裡還揣著娃的準媽媽也不好過,除了要在食慾不佳的季節裡保證寶寶的營養,還要預防高溫環境導致的中暑。預防中暑,準媽媽該怎麼做?若不慎中暑,該用什麼藥?
  • 科普丨三伏天,「防中暑指南」送給從事病媒防制的我們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辣麼長! 先兆中暑: 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 三伏天熱浪來襲 不止暴曬會中暑
    &nbsp&nbsp&nbsp&nbsp三伏天熱浪來襲不止暴曬會中暑&nbsp&nbsp&nbsp&nbsp名中醫支招防暑養生攻略&nbsp&nbsp
  • 中國公眾防中暑衛生健康指南
    依據中暑的基本特性及規律,近日,由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災難預防醫學分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工作委員會等聯合推出的「五五」二十五條「中國公眾防中暑衛生健康指南」,以期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的盛夏。        五種「人」易中暑        1、「老者」。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使散熱不暢。
  • 三伏天:一分鐘get緩解中暑小妙招
    三伏天:一分鐘get緩解中暑小妙招三伏天 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天容易中暑那麼三伏天呢肯定是最熱的時候那什麼叫中暑大家可能也都明白其實中暑原因特別明確一定是熱著了那麼不管是曬了大太陽底下走了半天路熱著了或者是在一個密閉的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 三伏天預防中暑,3種方法可以輕鬆應對,你嘗試過了嗎?
    在炎熱的夏季,高溫伴隨著各種不適,有些人會因為身體支撐不住,從而出現「中暑」。其實,在三伏天裡,不論是小孩兒,還是老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這是因為在高溫環境下,身體的代謝因為承受不住高溫的侵襲,所以會發生暫時的「崩盤」,輕者會出現暈厥不適,重者則直接出現代謝混亂,等等。
  • 三伏天,中暑高發期,這些基本的中暑症狀需知道
    夏季,中暑是常見的職業病,尤其是三伏天更甚。中暑是由身體過熱引起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於長時間在高溫下體力勞動或運動所導致的。隨著大家對勞動法認識的提高,各個單位的遵守也非常好了,目前國內的中暑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
  • 感冒發燒又中暑?三伏天身體「吃不消」
    三伏天到來,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今年的三伏天持續時間為40天,可謂「加強版」,市民要受長「煎熬」了。近日,記者走訪區內醫院獲悉,近期受到前期雨水後期高溫等天氣影響,感冒發燒的人群較多。此外,也有市民因高溫而中暑。市民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多喝水和勞逸結合是兩大主要預防途徑。
  • 三伏天已到,這6種情況,狗狗容易「中暑」致死!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不僅是人們容易中暑,就連家裡的毛孩子也很容易中暑,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狗狗容易中暑的6種情況。一、洗完澡後陽光暴曬三伏天天氣比較熱,很多飼主覺得著涼的機會也不大,幫狗狗洗完澡,為了方便省事,就把狗狗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但是這種曬乾毛髮的行為,雖然可以讓毛髮裡的水分快速的脫幹,但是也容易讓狗狗中暑,如果時間過長,狗狗會被活活曬死。
  • 《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專家共識》之公民防中暑衛生健康指南
    夏季已過,但酷熱的「秋老虎」我們不得不防。如何做好秋季的防暑降溫,保證居民身心健康,是我們應該及時關切的。在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培訓導師班納入全國繼續教育項目的背景下,由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等組成的《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專家共識》公民衛生健康指南編委會,特頒布《中華精準健康傳播專家共識》之公民防中暑衛生健康指南,幫助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的熱季。
  • 「中暑」都有哪些症狀表現?營養師:有這些表現,可能是中暑了
    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1、先兆中暑表現為 在高溫環境中,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也是中暑多發季節;大家要做好預防中暑的措施,如果出現頭昏頭痛的情況,要儘量轉移到陰涼、通風處,特別是從事戶外工種的人群,一定要特別注意,幹農活要避開烈日,午後時段最好減少外出的時間。
  • 中暑了怎麼辦?學會這幾點能救命!
    小暑剛過(7月6日),大暑將至(7月22日),三伏天已經開啟大家可千萬不要中暑!萬一中暑,也別喝藿香正氣水。為什麼?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就要了解關於中暑的這些常識了!什麼是中暑?多份國內外指南指出[2-6],中暑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涼爽/快速降溫涼爽通風的環境是防止高溫引發不適、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的保護措施;當氣溫≥32℃時,應儘量留在室內並保持通風,避免正午出行或長時間在戶外停留[3]。
  • 「三伏天」為什麼被叫作「dog days」?
    「三伏天」來臨,全國多地開始進入「蒸煮模式」。三伏天,通常處於小暑與處暑節氣之間,包括頭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持續40天,真真是「加長版」了。
  • 當非洲遊客在中國熱暈,是時候學些防中暑知識了
    近日,一名非洲男子在我國中暑暈倒的圖片在網絡熱傳。有網友說,男子來中國旅遊,按理說可以避暑,可沒想到北京「比非洲老家還熱」。從上周起,國內進入了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三伏天」。7月12日至16日,上海徐家匯站的最高氣溫已連續5天超過37℃,但不幸的是,這還只是開始。
  • 三伏天,醫生教你中暑急救「五字訣」
    眼下正值「三伏天」,是全年最熱的一段時期。明天(本周六7月21日)是中伏第一天,正好也迎來了大暑節氣。  記者了解到,7月12日初伏以來,(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天天都有中暑患者就診,甚至出現了熱痙攣、熱衰竭患者。
  • 三伏天英語詞彙和語句的表達
    二伏,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中的第二個伏天,今年二伏的時間即為2018年7月28日至2018年8月6日,共10天;頭伏為2018年7月18日至2018年7月27日,共10天;為2018年7月29日至2018年8月7日,共10天。這裡再和大家普及一下三伏天的知識。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即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整年當中氣溫最高,既悶熱又潮溼的日子。
  • 三伏天吹空調也能中暑?這些令你震驚的事還真不是謠言
    所謂的伏天指的是農曆裡的三伏天,也就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這伏天也分三種: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2日到8月20日,整整有40天。俗話說「冬練三九,夏養三伏」,意思就是如果在三伏天注意養生,可以少生病。
  • 夏季高溫防中暑 空調房避暑有講究
    三伏天要注意防暑降溫。使用空調要注意清洗濾塵網,適當開窗通風,避免久居空調房引發不適。  高溫中暑:人體在氣溫高、溼度大的環境中,容易發生中暑。高溫、高溼、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熱適應不良等都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體弱者易中暑。特別提醒的是:高溫天氣長時間連續戶外作業,還可能導致重症中暑——「熱射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出現高熱達42℃,早期出大量汗、繼之「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四肢肌痙攣或皮膚溼冷伴血壓下降等,死亡率高。
  • 最全的預防中暑方法,三伏天裡你需要知道,掌握了能起大作用
    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之中,最可能患上的疾病就是中暑。現代醫學認為,中暑是由於在高溫環境之中,體內的水電解質等代謝紊亂以及出現神經功能急性的損害的疾病,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的預防和處理的話,很可能就會導致人的死亡。那麼在三伏高溫季節時,如何能夠防止中暑呢?
  • 三伏天做這五件事情,寶寶不生病!你知道了嗎?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階段。由於受到高溫的影響,人們經常會感到煩躁不安,還容易出現厭食等現象。大人尚且如此,對於各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的寶寶來說,在悶熱的三伏天更容易出現腹瀉、感冒、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此,家長們需要做足三伏天的護理工作,才能避免掉入常見的育兒「老套路」當中。今年的三伏天將延續40天,醫生提醒,夏天酷熱高溫,是個真菌很容易滋生的時間,更是孩子容易染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