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主城區人口逐年增多,學齡人口急劇增加,隨之帶來主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學位緊缺等問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解決教育發展問題,在硬體上加快學校建設,努力增加學位供給;在軟體上加強管理,規範招生入學行為,雙措並舉有力解決「入學難」問題。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學校項目建設有所滯後。但進入下半年以來,各大項目建設搶抓工期,基本完成了年度計劃。」市教育局負責人員介紹說。「2020年,我市計劃實施學校建設項目37所,其中續建10所、改擴建27所。目前已開工36所,完工18所,完成投資3.56億元。其中市朝陽實驗小學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區三小建設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做收尾工程;王益中學12棟主體已封頂,計劃明年秋季投入使用;梅樂園中學三棟主體封頂,計劃明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區一小和新區四小正在加緊辦理前期手續。正陽路中心幼兒園、王益區第一幼兒園、宜君縣雷塬幼兒園等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同時,我市全年新補充教師594名,為近年來之最。為市一中、市朝陽實驗小學招聘研究生39人,新區招聘事業單位教師248人,也為解決『入學難』提供了師資保證。」 在入學管理方面,市教育局印發《銅川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總體思路,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報名、同步招生。指導區縣細化招生方案,合理劃分學區,嚴格落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政策和審核制度,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流出地「四證」審核和流入地教育局派位制度,規範學校招生入學行為。截至目前,全市實現義務教育公辦小學、初中100%劃片免試就近入學。6079名隨遷子女全部入學,按學區內學生相同標準收取費用,做到了隨遷子女就地入學「零門檻」。同時,深化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推行「集團化」辦學,建立教學交流、校本研修、文體活動、文化建設及資源共享機制,促進農村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最大限度縮小城鄉學校之間條件差距。(記者:尤龍)
網絡編輯:張興林信息審核:薛紅娟【來源:銅川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