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人相】嘆為觀「紙」 剪紙大師葉長友一把剪刀剪出大美甘肅

2020-12-24 中國甘肅網

  「從小就喜歡剪紙,眼看著都剪了一輩子了!」

  在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蘭州剪紙傳習所」,我們見到了76歲的葉長友老先生,從小受家人的影響,葉長友的一生都痴迷於剪紙。這麼多年,創作的作品數量已經數不清了,題材也非常廣泛,從花鳥魚蟲到家國民生,葉長友的剪紙有傳承更有創新。

  六十多年,葉長友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冷暖人生,剪出了大美甘肅。

      「我要為我的第二故鄉甘肅做點什麼」

  葉長友祖籍江蘇揚州,66年前,10歲左右的葉長友學會了用剪子鉸剪紙、用刀子刻剪紙的技巧。之後來到蘭州,成為一名美術教師,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葉長友還在全省中小學推廣他的剪紙教學經驗,並在甘肅省各地區舉辦教師培訓班,傳授剪紙技藝。他利用業餘時間苦心鑽研,結合自家祖傳絕技,研製出了「葉長友點染套色剪紙品種」。

      「這些年算是自學成才,後來有機會下鄉,和民間的剪紙藝人學習交流了不少」,剪紙已經成為葉長友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在我的作品就是我想說的話。我在甘肅過了大半輩子,家也安在了蘭州,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想為甘肅做點什麼,我會的只有剪紙,所以就想用剪紙的形式來展現甘肅蘭州的文化和風景,讓更多的人來到甘肅,了解蘭州,記住這裡」,抱著這樣的想法,葉長友開始了《蘭州古八景》的創作。

  「創作《蘭州古八景》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怎樣體現『古』字?」為了找尋這個答案,葉長友先後走訪了蘭州的幾十位老藝人,又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博物館臨摹畫作,實地考察,足足過了半年,葉長友才有了答案。「蘭州古八景一定要體現時代的特色,有歷史的印記,所以我的作品中盡力還原了很多當年的風景」。

  歷時半年,以甘肅省圖書館所藏何海樓國畫《蘭州八景》為依據,葉長友的剪紙作品《蘭州古八景》終於完成了,「五泉飛瀑」「蘭山煙雨」「白塔層巒」「梨苑花光」「河樓遠眺」「古剎晨鐘」「虹橋春漲」和「蓮池月夜」每一幅都受到大家的好評。

  「他是真正把作品研究透了的人」

        葉長友的每一個剪紙作品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從青年時期創作的《日出》《訓練》《談心》等生活題材為主的作品,到後期的《甘肅彩陶》《敦煌舞伎》《美麗甘肅》《皮影頭茬》《蘭州古八景》《金陵十二釵》等一大批展現中國歷史文化的剪紙作品,葉長友把民間最傳統的剪紙技藝結合了最新的時代變化,展現著自己獨有的剪紙特色。

  說起《甘肅彩陶》這幅作品,葉長友還記得一件有趣的事情。

  剪紙工作室來了一位老者,一直盯著《甘肅彩陶》看,看完就對葉長友說,「我要考考你,這幅剪紙的彩陶是哪個年代的東西?」葉長友不僅回答了彩陶的所屬年代和出土時間,還發表了自己對於彩陶的理解。這位老者聽完一陣感嘆,說他是真正把作品研究透了的人。

  「剪紙作品的設計和構思非常的重要,這是一個剪紙藝人需要做好的基本功,容不得一點馬虎」。

       「比如剪梨花的時候,我就去了什川,搜集了梨花各式各樣形態的照片,帶回來再仔細的研究,你不能剪出來的花都是一個樣子,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你必須要仔細地觀察,認真地記錄」。

  「剪紙可以包含的東西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技藝需要不斷的練習」,說著,他拿出了一張大紅紙,一邊疊,一邊說,「三剪刀就可以剪出一個雙喜來」接著拿著剪刀就三下,幾秒鐘之內一個大紅雙喜就出現在眼前。

      「不能給大家添亂,要添彩」

  在葉長友的工作室,還有一幅他最新的剪紙作品《少年強中國強》,「我覺得這個題材很好,反映現在的思想,我也在看報紙看電視,認真的學習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是應該給孩子們講的,我也會思考要為孩子們呈現怎麼樣的中國文化和精神」。

  實際上,退休後的葉長友還一直堅持去校園講剪紙藝術,「我想讓更多的小朋友們了解我們的剪紙藝術,而且要讓他們通過剪紙學到更多的優良的傳統」。

       就在採訪的過程中,葉長友的工作室,來了兩位客人,小姑娘要出國留學了,想帶點禮物,葉長友正在為她介紹剪紙,還希望她能把這些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帶出國門,讓世界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對甘肅有更多的認識。

  「這麼些年了,他就喜歡剪紙,給別人說的最多的也是剪紙」葉長友的老伴說。

  臨別時,站在門口的葉長友說,「我感覺只要是自己想幹的事情,就要努力把它幹好,不能辜負這些年國家和社會給我們的支持,我這個歲數了,不能給大家添亂,要添彩」。

  文/圖 彭曉姣 劉昱

相關焦點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通常人們將剪紙、刺繡技藝等大多與女性聯繫在一起,很少有人把它和男人們聯繫起來,但是見到田俊堂剪紙時,記者卻大吃一驚。  「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
  • 躍然紙上的民間藝術:非遺傳承人剪出栩栩如生窗花,嘆為觀「紙」
    中國傳統文化中,剪紙是傳承千年的最為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每到春節或有喜事時,心靈手巧的女子會剪出各種造型的漂亮窗花,大紅剪紙,透著喜氣祥和,更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希望。窗花透過窗戶隨著新年的陽光照進屋裡。家人正在床上小心翼翼的貼一隻只漂亮的剪紙窗花。
  •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一個奇幻世界
    在中國鄉村裡盛行的剪紙藝術,沒太多花裡胡哨的工具,剪紙剪紙,既然都稱為「剪」,實誠的百姓便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工具——剪刀和紙,完成他們的作品。一張紅紙,折幾折,隨著剪刀的上下翻飛,一次一件,就這樣出現在眼前。而國外剪紙,除了用剪刀,大多還會另外使用到小巧的鑿子或是刻刀,並且這些工具的大小還有編號。例如在《尋夢環遊記》中,我們所看到的剪紙,就是由不同型號的刀口的小鑿子完成,這樣的操作方法,一次可以「剪」出約50張,幾乎一模一樣的圖案,省時還省力,一會兒就能把它當成節日的彩旗,拉滿了街道。
  • 一把剪刀一張紙,給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來源:TV寧海新聞一把剪刀 一張紙你的創意 你來剪說起中國人的剪紙藝術那是一種生活智慧>靠的是精巧的構思手腕的靈活一雙巧手剪出活靈活現的樣兒來為生活增添煙火氣剪紙 又名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作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亳州老手藝:一把剪刀一張紙,美好生活「剪」出來!
    一把剪刀一張紙萬千世界在其中剪紙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亳州,王炳華老人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美好新生活。王炳華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1950年,王炳華出生在譙城區古井鎮減店村的一戶農民家中,他的父親有一門祖傳的手藝——扎社火,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童年的他就開始學習紙紮和剪紙手藝。(資料圖)偶然的機會,王炳華有幸拜剪紙藝人呂鳳毛為師。
  • 陳耀:小剪刀剪出大夢想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紙在手中輕輕躍動,剪刀在紙上行雲流水,談笑間,一隻栩栩如生的美麗蝴蝶飛出指間。這隻美麗蝴蝶出自陳耀之手。陳耀在剪紙界小有名氣,他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初識剪紙陳耀在5歲時,師從鄰居徐爺爺。徐爺爺人稱「虎老爹」,是扎花燈剪紙花的一把好手。從小,陳耀就覺得「虎老爹」手裡的那把剪刀很神奇,能剪出各種形態的人、物,這也讓他從此痴迷上剪紙。
  • 剪紙匠人王立文:一把剪刀一張塑紙,剪出仙鶴千百態
    一張吹塑紙,透過匠人的剪、折、卷、塑、粘等手法,可幻化成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仙鶴。讓這一奇蹟發生的是我市響堂管理區張家村59歲的王立文。30多年來,他用一把笨剪刀,給一幅幅仙鶴作品賦予了生命,也正因精湛的剪紙技藝,王立文自此又多了一個名字——笨剪王。
  • 剪紙藝術大師金香蓮:一把剪刀剪出13項國際大獎
    79歲的金香蓮雖已頭髮花白,但眼明耳亮,手中的一把有60年歷史的剪刀尖部因為常年剪紙已經短了兩釐米,手柄也被磨得鋥亮,這把剪刀成就了她「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等多個頭銜的同時,也為她贏得了「中國十佳民間藝人」、「中歐文化藝術特使」、「世界和平文化使者
  •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紙男孩的戰「疫」作品鼓舞人心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我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生、建德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王介明的手中,似乎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他用雙手剪出了精美的剪紙作品,用行動為「抗疫」鼓勁加油。
  • 剪紙大師7分鐘剪出一隻「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陳耀現場創作剪紙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益 攝>  快報訊(記者 王益)一把剪刀上下翻飛,不到7分鐘,一隻栩栩如生的小狗就從剪紙上跳脫出來,小到尾巴、舌頭這些細節都纖毫畢現。2月8日下午,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陳耀現場創作,給現代快報的讀者送來了「旺」。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陳耀沒畫草稿就動起了刀,譁譁譁一刀剪到底,現代快報記者還在愣神中,只見他抖一抖碎紙屑,一隻小狗的輪廓就出來了,毛茸茸的尾巴也在這時候完成了。接著再進行細化,兩隻前爪伸出、後爪微微彎曲,仿佛正要向前奔突;耳朵尖上微微的弧度,看起來仿佛在抖動一樣,整隻小狗頗具動感。
  • 甘肅徽縣:她用一把剪刀,剪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紅」鋪天蓋地而來,那高高掛起的大大小小的燈籠;挨挨擠擠排列整齊的對聯,上面的灑金大字在太陽下閃著萬道金光;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一張張剪紙,有剪著「福」「壽」字樣的,還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象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的中國剪紙令人嘖嘖稱讚,一口連聲地讚美起那剪紙的人,心中暗暗稱奇:為什麼一張張普通的紙,通過她們手中的一把剪刀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了呢?
  •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8月29日(周六)上午9:00-10:00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長青街團結社區婦女之家將舉辦「傳承傳統剪紙文化,提升家庭氛圍」主題服務大比拼活動屆時將組織轄區手工剪紙愛好者和居民參與互動
  • 修齊講堂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剪出「家」文化...
    修齊講堂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剪出「家」文化......講座《「窗花」透出的家文化》,用一張紙述說著心中所想,映射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一把剪刀勾勒著多彩世界,透露著對人們的真情祝福,剪紙,是藝術,剪紙,也是生活的縮影,以剪紙為切入點,學習並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剪紙的藝術,追尋剪紙中家庭和睦的文化印記。
  • 有時候,快樂只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有時候,快樂僅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手起剪合間,一張張漂亮的剪紙,總能讓人想起兒時手工課上的樂趣。在這個氣候依舊溫暖的金秋十月,廣州博物館迎來了兩位「北方的客人」——剪紙大師韓月琴與初春枝。,為羊城帶來了莊河剪紙與滿族剪紙的美感,也讓「老廣」和「小廣」們,通過廣州博物館的「跟非遺大師學剪紙」課堂,在學習不同的剪紙工藝,發現剪紙的深層樂趣。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從那以後,李寶鳳的剪刀信馬由韁,衝破了藝術門類的邊界。她開創的「千剪不斷」技巧,配合經過改良的紙張,能達到「亂真油畫」的效果。她把自己的「畢生絕學」免費傳授給聾啞孩子、自閉症兒童和其他有需要的人。那把改變她命運的剪刀,還將裁剪出更多人的美麗人生。李寶鳳剪紙作品《遠飛的大雁》。
  • 煙臺剪紙傳承人衣培娟:剪紙「魔術師」剪出精彩人生
    煙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衣培娟一把剪刀上下飛舞,一張彩紙千變萬化。近日,在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體驗展現場,就有這樣一位剪紙「魔術師」,一張張彩紙在她的手中,時而變成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時而變成花朵含苞欲放,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
  • 一把剪刀,一張紙,得力玩具讓孩子玩樂學習兩不誤!
    一把剪刀,一張手工紙,就可以創作出千姿百態的趣味圖案。剪紙,因為成本比較低,操作起來又簡單方便,所以目前很多家長跟孩子做手工的時候,都會選擇剪紙作為娛樂項目。另外,手工剪紙對於幼兒來說也有諸多的好處。 第一:剪紙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剪紙需要手工者的細膩和認真,所以剪紙的時候對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二:剪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在剪紙的過程中,需要眼和手的有效配合,才能剪出好的作品。 第三:剪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耐性。因為剪紙的過程相對複雜,需要手工者保持足夠的耐心才能完成作品。
  • 幼兒簡單剪紙,用一張紙剪出一個吉他,可以當孩子的手工作業
    幼兒園孩子的手工課上常常要學一些簡單的剪紙,通過學習剪一些圖形不是很複雜的剪紙,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鍛鍊孩子小手的靈活性,從而讓大腦變得更聰明。孩子們學的剪紙都比較簡單,有一些花紋圖案、各種愛心圖案、很多種小動物及一些外形簡單的小物品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用卡紙剪出一把吉他,簡單好學,低齡的孩子也可以嘗試過程:準備材料
  • 152秒丨傳統剪紙玩出新花樣 他用剪刀「畫」出大美臨沂
    齊魯網臨沂10月12日訊在傳統民間藝術中,剪紙可謂是最大眾化的一種了,一張紙,一把剪刀,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最常見的就是結婚時剪的大紅「囍」字。臨沂有位叫林化強的剪紙藝人,這常見的工具在他手中玩出了新花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用剪刀畫畫兒」。「這是臨沂人民廣場,這是大劇院,這是博物館,還有書聖閣,書聖樓,人民廣場,沂蒙廣場,鳳凰廣場等十二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