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老手藝:一把剪刀一張紙,美好生活「剪」出來!

2020-12-24 啟明之聲

一把剪刀一張紙

萬千世界在其中

剪紙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亳州,王炳華老人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美好新生活。

王炳華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1950年,王炳華出生在譙城區古井鎮減店村的一戶農民家中,他的父親有一門祖傳的手藝——扎社火,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童年的他就開始學習紙紮和剪紙手藝。

(資料圖)

偶然的機會,王炳華有幸拜剪紙藝人呂鳳毛為師。在老師的引導下,他潛心學習、仔細研究,很快就從「窗花鞋樣」的剪紙階段進入到藝術創作境界。

(資料圖)

王炳華說,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自己的第一幅剪紙作品就是科學施肥,那時候農村很多人不會施肥,希望通過剪紙,讓大家認識到科學施肥的重要性。

從農村搬進了城裡後,王炳華的剪紙內容多為現代題材,如科學致富、搬出棚戶區、敬老院的美好生活等,凡是新聞中能看到的東西,他都想用剪刀、刻刀表現出來。

一幅剪紙作品

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王炳華介紹,首先是選紙,要選用紅色宣紙,韌性好、不褪色;其次,要根據創作的難易程度,在頭腦或者紙張上呈現出形象,最後,才是動手裁剪。

不同的剪紙,寓意也不同,比如牡丹剪紙代表富貴,石榴剪紙代表多福多壽、多子多孫……還有傳統節日剪紙,如春節拜年、發壓歲錢、閨女回娘家拿大饃……這些節日習俗通過剪紙形式表現出來,具有亳州濃鬱的地方特色。

亳州廣播電視臺記者在王炳華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剪出了一朵小窗花。

窗花可以說是剪紙技藝的入門了,一些展現生活、社會的圖案就是長篇巨製,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半年多的時間。

在亳州,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種薪火相傳、世代延續的文化技藝。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王炳華為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紙愛好者。

審核/王磊 主編/王小草

記者/陳為為 付成航

相關焦點

  • 一把剪刀一張紙,四十五歲男子鄭州現場剪人像,月收入上萬元
    你見過一個大男人用剪刀剪出人像,靠剪人像供五個孩子上學嗎?鄭州二七塔廣場德化新街百樂門大舞臺就有這樣一位會絕活的男子。靠一把剪刀,一張紙,現場剪人像,很受人們的喜愛,月掙萬元以上。一位女子說:「太神奇,太像了!這是我最好的禮物。」
  •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一個奇幻世界
    而我也不例外,悄悄地寫下了我的答案——《漁童》,大人們告訴我,熒幕裡的人物,可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北方都有貼窗花的習慣,那邊的剪紙,比起動畫片裡的,漂亮多了。而這部電影裡所呈現出來,帶著異域風情的剪紙,卻看起來並不太難,略顯粗糙卻圖案簡單的外國剪紙,似乎又能讓人提起了些玩剪紙的興趣。雖然都稱為剪紙,可此剪非彼剪中國的剪紙,大部分,都是用剪刀剪出來的,而國外,可就不一定了。
  • 有時候,快樂只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有時候,快樂僅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手起剪合間,一張張漂亮的剪紙,總能讓人想起兒時手工課上的樂趣。在傳承莊河剪紙藝術方面達到了很高水平,技藝嫻熟,其表現題材、形式與本地區的民間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了普通民眾的審美訴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她還通過舉辦展覽,參與基層文化活動等多種途徑,傳播莊河剪紙藝術,擴大了莊河剪紙藝術的社會影響力,其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 一把剪刀一張紙,給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來源:TV寧海新聞一把剪刀 一張紙你的創意 你來剪說起中國人的剪紙藝術那是一種生活智慧>靠的是精巧的構思手腕的靈活一雙巧手剪出活靈活現的樣兒來為生活增添煙火氣剪紙 又名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作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一把剪刀,一張紙,得力玩具讓孩子玩樂學習兩不誤!
    一把剪刀,一張手工紙,就可以創作出千姿百態的趣味圖案。剪紙,因為成本比較低,操作起來又簡單方便,所以目前很多家長跟孩子做手工的時候,都會選擇剪紙作為娛樂項目。另外,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得力動物百科剪紙內置的不鏽鋼剪刀採用的是圓角刀頭,而且還帶有彩色保護外殼,可以保護孩子小手不受傷,大人更放心。 通過剪紙,孩子可以自己動手、動腦,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耐心等等,培養創造力。這套手工剪紙玩法簡單容易上手,掃描剪紙包裝盒背面的二維碼,還能觀看視頻教學,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操作,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 肖像剪影手藝人李源海:一把剪刀一張紙 四十餘年的堅守錘鍊
    貴陽網訊 普普通通的一張蠟紙,幾塊錢一把的塑料剪刀,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夜郎谷肖像剪影手藝人李源海手中,變成了「神器」。他仔細端詳遊客側臉,談笑間,剪刀上下飛舞,短短幾分鐘,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剪影就完美呈現出來。
  • 剪紙匠人王立文:一把剪刀一張塑紙,剪出仙鶴千百態
    一張吹塑紙,透過匠人的剪、折、卷、塑、粘等手法,可幻化成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仙鶴。讓這一奇蹟發生的是我市響堂管理區張家村59歲的王立文。30多年來,他用一把笨剪刀,給一幅幅仙鶴作品賦予了生命,也正因精湛的剪紙技藝,王立文自此又多了一個名字——笨剪王。
  •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
    一把剪刀一張紙,教你變出最美的剪紙!此次直播特邀長青街老年大學王素英老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她吧~直播人物簡介王素英老師退休之後一直在東西湖區老年大學擔任剪紙班的老師團結社區婦女之家成立之後王老師定期為婦女群眾送去剪紙的課程在她手中一把剪、一張紙也能充滿靈性
  • 甘肅徽縣:她用一把剪刀,剪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紅」鋪天蓋地而來,那高高掛起的大大小小的燈籠;挨挨擠擠排列整齊的對聯,上面的灑金大字在太陽下閃著萬道金光;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一張張剪紙,有剪著「福」「壽」字樣的,還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象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的中國剪紙令人嘖嘖稱讚,一口連聲地讚美起那剪紙的人,心中暗暗稱奇:為什麼一張張普通的紙,通過她們手中的一把剪刀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了呢?
  • 名家丨她用一把剪刀,剪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中國紅」鋪天蓋地而來,那高高掛起的大大小小的燈籠;挨挨擠擠排列整齊的對聯,上面的灑金大字在太陽下閃著萬道金光;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一張張剪紙,有剪著「福」「壽」字樣的,還有剪成童男童女拱手做揖的,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象徵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的中國剪紙令人嘖嘖稱讚,一口連聲地讚美起那剪紙的人,心中暗暗稱奇:為什麼一張張普通的紙,通過她們手中的一把剪刀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了呢?
  • 麵條還能用剪刀剪?一把剪刀,剪出麵條美味新吃法
    回家以後就趕緊查了一下剪刀面是怎麼做的,其實剪刀面還真的就是用剪刀剪出來的麵條。小編認為大家應該也很少接觸到剪刀面這種做法,所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怎麼用剪刀剪出麵條來,剪刀面再加上濃濃的西紅柿汁的味道,保證又新奇又美味。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滿頭銀髮的老奶奶帶著孫女,盤盤腿坐在炕旮旯裡,一邊眉開眼笑地剜剪,一邊慢慢騰騰地歌吟……  「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田俊堂是會寧縣甘溝驛鎮田坪村的農民,或許一技傍身的緣故,成天和莊稼地打交道的他卻有著一口細聲細語的腔調,腦後束著長長的馬尾。
  • 寓教於樂,兩張紙一把剪刀,敏感期這樣讓寶寶體驗剪貼塗的樂趣
    準備材料:2張不同顏色的紙、剪刀、黑色筆、膠棒/膠水。遊戲目的: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讓寶寶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剪、貼、塗的樂趣,同時滿足寶寶此敏感期的需求;膠棒的粘性還能夠刺激寶寶的觸覺。方法步驟:1、準備兩種顏色的紙各一張,剪刀一把。
  • 一把削鐵如泥的剪刀怎樣製成(圖+視頻)
    展示內容包括:張小泉手工鍛剪(嵌鋼、打制、磨製、淬火、刻花等)、工藝制扇(王星記摺扇等)、四川瀘州油紙傘和「天堂牌」西湖綢傘製作、剪紙等傳統手工藝的現場活態情景展示,以及現當代時尚潮流小手工藝,如皮具製作、木雕創作、創意軟陶、布藝手工以及手繪創意。
  • 修齊講堂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剪出「家」文化...
    修齊講堂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剪出「家」文化......四、講座內容窗花文化承載了國人的生活中最美情愫。講座《「窗花」透出的家文化》,用一張紙述說著心中所想,映射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一把剪刀勾勒著多彩世界,透露著對人們的真情祝福,剪紙,是藝術,剪紙,也是生活的縮影,以剪紙為切入點,學習並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剪紙的藝術,追尋剪紙中家庭和睦的文化印記。
  • 醫生變「託尼」 一把剪刀剪遍醫療隊
    四川前往武漢的醫療隊裡也有一位特殊的「託尼哥」,他變身理髮師,在武漢駐地,用一把剪刀為16名同事剪掉頭髮。杜貴鵬2月13日早上8點,接到緊急通知後,核工業四一六醫院17人的醫療隊迅速集結,晚上8點到達了武漢。
  • 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只見他右手握著一把剪刀,左手輕捏著一張紅紙,手臂輕盈的舞動,在片刻之間,一幅精妙絕倫的剪紙作品便完成了。崔博雲用一把剪刀一張紙,相互交錯、對稱、鏤空,一枚枚藝術造型便躍然紙上,綻放出神採,那每一道隨性的線條,那每一道自由的紋理,總能發揮到極致,其內心的情感也隨手中的剪紙汩汩流淌,仿佛是在紙上表演的舞蹈,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充滿情趣、意境悠遠,花紋圖案極富裝飾性、思想性和藝術性,讓觀看者賞心悅目。
  •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紙男孩的戰「疫」作品鼓舞人心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我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生、建德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王介明的手中,似乎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他用雙手剪出了精美的剪紙作品,用行動為「抗疫」鼓勁加油。
  • 【隴人相】嘆為觀「紙」 剪紙大師葉長友一把剪刀剪出大美甘肅
    六十多年,葉長友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冷暖人生,剪出了大美甘肅。      「這些年算是自學成才,後來有機會下鄉,和民間的剪紙藝人學習交流了不少」,剪紙已經成為葉長友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現在我的作品就是我想說的話。
  • 152秒丨傳統剪紙玩出新花樣 他用剪刀「畫」出大美臨沂
    齊魯網臨沂10月12日訊在傳統民間藝術中,剪紙可謂是最大眾化的一種了,一張紙,一把剪刀,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最常見的就是結婚時剪的大紅「囍」字。臨沂有位叫林化強的剪紙藝人,這常見的工具在他手中玩出了新花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用剪刀畫畫兒」。「這是臨沂人民廣場,這是大劇院,這是博物館,還有書聖閣,書聖樓,人民廣場,沂蒙廣場,鳳凰廣場等十二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