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多次談及人工智慧重要性,為人工智慧如何賦能新時代指明方向。近年來,我國先後頒布了一系列國家級戰略規劃,啟動實施人工智慧重大項目、推動人工智慧學科建設、布局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實驗區,不斷強化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促進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的高度融合。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以下稱「AI」)相關政策持續落地、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產業融合逐步形成,中國人工智慧發展舉世矚目。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375億美元,中國AI市場預計佔全球的12%,成為全球第二大AI單一市場,且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今年6月,創刊於1899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浙江杭州正式揭曉2020年「50家聰明公司」榜單。相較於往年,這份榜單因首次以「中國支點」為概念進行評選而備受矚目。在這份榜單中,AI幾乎無所不在,中國力量集體亮相:華為、大疆、優必選、紫光集團、地平線、科大訊飛、明略科技和「人工智慧四小龍」(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均榜上有名。劍橋2019年度《AI全景報告》指出,全世界範圍AI技術發展都已經開始提速,中國AI崛起速度尤為驚人。今年的報告專門新設一章,介紹中國AI技術在日常消費、機器人、半導體等領域的進步。2017年7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政策藍圖,計劃到2020年將中國核心AI產業規模擴大到1500億元(約合240億美元),2025年達到4000億元(約合630億美元),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的AI創新中心」。
研究目的:探尋智能本質,研製出具有類人智能的智能機器研究內容: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
"智能+X"應用範式日趨成熟,AI向各行各業快速滲透融合進而重塑整個社會發展,這是人工智慧驅動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最主要表現方式。
人臉識別技術只是AI在眾多產業中的應用之一。在金融服務、新聞媒體、醫療教育等領域,中國AI與各行各業的融合越來越深。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的高度融合發展,越是積累大量問題的傳統行業,越會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受益者。」人工智慧的下一步跳躍式發展,很可能發生在管理理念與經營方式落後,生產方式與產品結構低效的傳統行業,通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將使傳統行業既能立足自主科技創新,又能保持對外開放,並能時刻緊跟全球科技創新浪潮。
展望我國「十四五」和2035年的發展藍圖,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體系將更加廣泛而深入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智能技術賦能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將構成「智能經濟」方陣,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並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創業的最大熱點,在不同行業領域中展現快速發展勢頭和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