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強調人工智慧倫理治理工作 曠視以能動性推進AI治理進程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作為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正深刻影響社會生活、改變世界。在引發巨大變革的同時,人工智慧如何健康發展也成為了全世界的關注焦點。近日,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在人工智慧倫理治理方面的部署。他表示,科技部正通過成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八項原則等措施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推進我國人工智慧健康發展。事實上,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不僅政府有關部門在密切關注,曠視等人工智慧企業也早已開始了AI治理領域的探索,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2019年,曠視推出了基於企業自身管理標準的《人工智慧應用準則》,並成立了AI創業公司中的第一個AI治理委員會——曠視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希望以此推進AI應用合理性工作,幫助行業構建一個可持續、負責任、有價值的人工智慧生態。

隨後,在2020年初,曠視又在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下設新增了AI治理研究院,回溯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希望就全球人工智慧治理的共性問題與社會各界廣泛溝通研究,推動人工智慧健康發展。同時,曠視還針對大眾尤為關心的AI發展所涉及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開展研究,預期將針對採集、傳輸、存儲和使用四個環節的AI基礎平臺形成一套面向數據全生命周期保護,建立一套相關的AI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機制。

曠視在這一領域的不斷探索源自其對企業參與AI治理重要性的前瞻性認知。此前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布的署名文章中就提到,AI治理不僅是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責任,企業作為AI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線實踐者應當有所作為,有所擔當,要主動開展企業自治的工作,只有「躬身入局」地去體察產業應用中的痛點,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夠掌握AI的「馭火之術」,做好人工智慧治理。

圖: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表署名文章

為此,曠視開始理性關注AI治理並開展建設性討論、對重點議題進行深度研究、成立固定組織監督協同等,探索人工智慧的治理,並希望通過曠視的實踐,一同推進AI治理工作。

曠視在AI治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全球來看,AI治理仍然是一個面臨巨大挑戰的新課題。如何加強人工智慧治理邊發展邊規範,保證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考驗著各國管理部門的智慧,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這需要全球範圍內政府、企業、學界的共同關注和積極參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曠視回顧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技術與倫理安全如何進行落地
    曠視科技1月8日,曠視科技人工智慧(AI)治理研究院第一次對外發布內容,回溯了全球十大人工智慧治理事件。曠視稱,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改變世界,也在重塑著人類社會。曠視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旨在就全球人工智慧治理的共性問題,與社會各界廣泛溝通、與專家學者們展開研究,從而推動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在產業AI化的過程中,一方面AI技術賦能各行各業能夠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一些威脅個人和社會的問題也暴露出來。智能音箱勸主人自殺、AI換臉軟體裡的「霸王條款」、「監測頭環」校園爭議等事件層出不窮。
  • 全球共話AI治理 曠視出席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非接觸式經濟的興起也漸成疫情常態化下的趨勢。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在面對和思考技術引發的各種治理問題。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學界、產業界等各方都深刻認識到AI治理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只有全球加強交流,互相借鑑,才能逐漸形成共識,讓人類在未來更好地受益於AI帶來的價值。
  • 曠視印奇談人工智慧治理:負責任的AI是可持續發展的AI | WAIC 2020
    7月10,在WAIC人工智慧治理分論壇上,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首次分享了他在人工智慧治理上的思考與探索。 對於如何踐行人工智慧治理,打造可持續發展的AI,印奇給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人工智慧治理需深入行業中去,從每個行業的實踐中去探索和梳理;全球企業的交流協作至關重要,尤其是美國,東方和西方在治理、倫理和法律邊界上都有明顯的文化差異,廣泛的交流有助於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和探索。
  • 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回溯 曠視正式成立AI治理研究院
    2020年1月8日,曠視宣布成立AI治理研究院,並回溯了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引發關注。該文盤點了近幾年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19年內,人工智慧領域十件最具爭議和代表性的熱點事件。  人工智慧技術顯著的幫助了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同時也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
  • 孫明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的倫理規範與行業自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孫明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的倫理規範與行業自律丨明言ESG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界都積極參與相關倫理標準的討論和制定,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以人為本」、技術向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於2017年聯同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發布了《機器人倫理報告》。經合組織(OECD)也高度重視AI準則的制定,於2019年5月發布首套政府間人工智慧政策指南《OECD人工智慧原則》,共42個國家籤署,隨後也被G20採納。各國政府也積極推進AI倫理標準的制定。目前,全球已有28個國家發布了有關人工智慧的國家戰略及政策,而倫理問題是各國政策的重要領域之一。
  • 第二屆智能社會科學論壇暨「人工智慧的治理與倫理」學術研討會...
    在主旨演講環節,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教授作了題為「智能社會的風險、脆弱性與社會實驗」的演講。他從智能社會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人工智慧的社會風險、建設有溫度的智能社會三個方面介紹了智能社會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並對人工智慧社會實驗的基本原理與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提出,學術界應開展積極有效的學術研究和交流,倡導建立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推進智能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 「人工智慧的治理與倫理」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
    據了解,由華東政法大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指數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智能社會科學論壇暨「人工智慧的治理與倫理」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和華東政法大學在內的十多位學者參加。會議採取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眾多觀眾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了本次會議。
  • 清華大學成立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
    8月27日,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研究院在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依託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面向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對社會治理的綜合影響開展研究,為全球人工智慧社會影響的研究與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 全球AI抗疫後的一場大討論 清華AI國際合作與治理論壇落幕
    尤其是在病毒檢測和診斷、日常防疫測溫等工作上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在開幕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王欽敏強調,疫情發生以來,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阻斷疫情傳播,促進經濟復甦,保障生命健康,維護社會運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成功地推進了我國經濟社會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的轉型。
  • 智源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中心主任曾毅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慧倫理特設國際專家組專家
    3 月 11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倫理特設專家組並公布專家組成員,智源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重大規劃創新平臺成立大會成功舉辦10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重大規劃創新平臺主辦的「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重大規劃創新平臺成立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 中國AI全景論文:關注AI發展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
    7月9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科技創新全體會議上,由中國團隊撰寫的《新一代中國人工智慧》(簡稱「AI in China」)的論文正式對外發布。這篇論文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中國AI發展的全景綜述。
  • 清華大學成立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蘇竣任院長
    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揭牌儀式現場。清華大學供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清華大學獲悉,8月27日,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正式成立,清華黨委副書記向波濤,清華原校長顧秉林院士,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清華智庫中心主任、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蘇竣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清華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受到了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
  •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2月15日,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會議由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主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成員單位負責同志、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部分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 後疫情時代,AI如何趨利避害?清華大學首屆AI國際合作與治理高峰...
    在此次疫情的應對中,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從全球層面來探討人工智慧相關的話題,與國際組織攜手,交流經驗,增進了解,在人工智慧驅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深化國際合作。參與高峰論壇的國際嘉賓有: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布裡奇奧·霍爾奇德、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國際人工智慧學會前任主席約蘭·達吉爾、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局局長李在攝等。
  • 相關文件陸續發布 AI規範化發展曙光在望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帶來的道德、倫理等一系列問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擔憂。毋庸置疑,人工智慧需要加以規範和引導,不可任其信馬由韁。如2019年4月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正式版的人工智慧道德準則《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可信賴AI的倫理準則),提出四項倫理準則:尊重人自主性、預防傷害、公平性和可解釋性。那麼,在充滿希望的2019年,我國又發布了哪些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重要報告及指引性文件呢?
  • 海澱區東升鎮攜曠視深化城市大腦建設 加速構築智慧城市新形態
    其中,曠視以東升鎮業務需求出發,通過東升文體公園的建設,進一步助力東升鎮城市大腦打造,以在全區落成先行標杆案例。始建於2004年的東升文體公園是一座集自然氣息、人文底蘊和時尚感於一體的園林。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園服務人群不斷增加,園區功能亟待提升。
  • 協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作者: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 呂德文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時強調,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優良傳統、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江暢認為,當前亟須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包括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健全科技倫理監管制度,建立科技人員自律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是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的重要基礎。
  • 大數據推動教育治理的實施建議
    大數據在推動國家教育治理現代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價值潛能,該潛能的發揮,要堅持數據驅動教育治理的科學理念,要基於系統思維、以工程化方式推進數據驅動的教育治理現代化實踐。堅持「三個理念」,把好數據驅動教育治理的精準發力點大數據作為推進教育變革的科學力量,對教育治理的影響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更是文化和理念層面的衝擊。